《婦科冰鑑》~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小便出血,四二

產後溺血,因氣血衰弱,熱由內起,乘之於血,血得熱則流滲脬內,故血隨尿出。若脅脹少食者,此肝乘脾也。

若熱流脬內者,加味四物湯。脅脹少食者,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本門六一

加味逍遙散,見月經門十

白話文:

產後失血過多,導致氣血虛弱,體內熱氣上升,乘虛而入血脈,血熱流散,滲入膀胱,因此會出現血尿。如果還伴隨肋骨脹痛、食慾不振,這是肝氣犯脾的表現。

血熱流入膀胱的,可以使用加味四物湯。肋骨脹痛、食慾不振的,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的方劑,見本門六十一頁。

加味逍遙散的方劑,見月經門十頁。

2. 敗血成癰,四三

新產半月前後,癰腫發於四肢胸腹者,則敗血不盡,流滯經絡。或氣虛血弱,榮氣不從,逆於腠理也。二者之辨,亦有差別。敗血瘀滯者,焮腫赤痛,而脈弦洪有力,當養血之中,佐以導瘀。氣虛血弱,榮澀衛逆者,平塌散漫,而脈虛微少神,宜峻補氣血,以固本元。以此察之,瘀虛立判。

治療之法,隨其虛實,務使氣壯血和,其毒乃解。若以清涼解毒為事,勢必不膿不潰,而成壞證矣。

若敗血而成者,金翹生化湯。氣血虛弱者,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乳香、沒藥。

金翹主化湯,本門六五

十全大補湯,見月經門二四

白話文:

產後一個半月左右,如果四肢、胸腹出現癰腫,可能是因為體內敗血未盡,停滯在經絡中。也可能是氣虛血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逆行於肌膚之間。這兩種情況有所不同。敗血瘀滯者,腫塊紅腫疼痛,脈搏弦急有力,應該以養血為主,同時輔以導血化瘀。氣虛血弱者,腫塊平坦散漫,脈搏虛弱微弱,則應該以補氣血為主,固本培元。通過這些觀察,就能判斷是瘀血還是虛弱。

治療方法要根據虛實情況,務必使氣血旺盛,才能化解毒素。如果只用清涼解毒的方法,就會導致膿腫不破,形成更嚴重的病症。

如果是敗血引起的癰腫,可以用金翹化毒湯。如果氣血虛弱引起的癰腫,則用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乳香、沒藥。

3. 月水不通 四四

產後月水不通者,不必藥也。蓋衝任二脈,為經絡之海,皆起胞中,手太陽少陰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產時去血過多,乳汁每每不通,是乳與月水皆一血也,故乳子半歲一歲之內,月經不行者,乃其常候。或半歲經即行者,必少壯血盛之人。若一二年不行,無他疾苦,亦不宜用通經之藥。

蓋此非勞傷榮衛,即衝任脈虛耳。但健理中州,培補氣血,則經自流行。倘強欲通之,是與榨乾汁者無以異也。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如果月經遲遲未來,不必急著用藥。因為衝脈和任脈是所有經絡的總匯,都起源於胞宮,而手太陽和小陰兩條經脈,上面連接乳房,下面連接月經。產婦生產時失血過多,往往會導致乳汁不通,這是因為乳汁和月經都是由同一道血脈運行而來。所以,產後半年到一年內,月經不來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有些產婦在產後半年就恢復月經,那一定是身體強壯、血氣旺盛的人。如果一年兩年都還沒來,身體也沒有其他病痛,也不應該服用通經的藥物。

因為這種情況,不是因為勞損了榮衛,就是因為衝脈和任脈虛弱。只要調養好脾胃,補充氣血,月經自然就會恢復正常。如果強行用藥想要通經,就如同榨乾汁液一般,得不償失。

4. 產後虛實審宜 四五

朱丹溪曰:產後氣血兩虛,惟宜大補,雖有他證,以末治之。張從政曰:產後慎不可作諸虛不足治。二公之淪,不無各偏。嘗見遵朱者,則失於溫補。守張者,則誤乎清涼。顛倒錯施,比比皆然。躬救其偏者,指不勝屈,故特剖而析之。夫人稟賦不齊,勇怯各異,即產後諸證,亦各有虛實之殊,如證發壯熱,色見紅赤,脈息沉實滑數之類者,實也,熱也。證候喜暖,色見黃白,脈息虛弱細遲者,虛也,寒也。

治療之法,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余守用有年,從未致誤。總之,能於形、證、脈三者參詳,何施不可?《經》曰:能合脈色,可以萬全。其斯之謂歟。

白話文:

朱丹溪與張從政論產後調養之辯

朱丹溪說:產後氣血兩虛,應當大補,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以補虛為主,其他的症狀可以之後再治。張從政說:產後要謹慎,不可使用各種補虛不足的治療方法。兩位醫家的觀點都有偏頗之處。我常看到遵循朱丹溪理論的人,過於注重溫補,導致虛不受補。而堅持張從政觀點的人,又誤以為產後應當清涼,以致寒邪入侵。治療方法顛倒錯亂,屢見不鮮。為了糾正這些偏差,我特地分析說明。

婦人生理構造不同,體質強弱各異,產後出現的症狀也因人而異,有虛實之分。比如,症狀出現發熱,面色紅赤,脈象沉實滑數,這是實證,屬於熱證。症狀表現為怕冷,面色黃白,脈象虛弱細遲,這是虛證,屬於寒證。

治療方法應根據虛實寒熱來制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我多年來一直遵循這個原則,從未失誤。總而言之,只要能仔細觀察患者的形狀、症狀和脈象三者,就能準確地制定治療方案,何愁不能治癒?《內經》說:能根據脈象和面色判斷病情,就能藥到病除。這正是我所要說的道理。

5. 產後門匯方

奪命飲,一

沒藥,血竭各等分。

上研為細末,才產下便用童便、細酒各半杯,煎一兩沸,調下二錢,良久再服,其惡血自下行,便不衝上,免生百疾。

生化湯,二

當歸(四錢),川芎(二錢),丹參(一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紅花(八分),薑炭(一錢)。

白話文:

【奪命飲】

材料:沒藥、血竭各等份。

做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剛生產完即可使用童子尿和細緻的酒各半杯,一起煎煮至約兩次沸騰,然後加入二錢細末調和服用。過一段時間後再次服用,這樣能讓體內的惡血自行排出,避免血液上沖,從而防止各種疾病發生。

【生化湯】

材料:當歸(四錢)、川芎(二錢)、丹參(一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紅花(八分)、薑炭(一錢)。

做法:將以上材料按照比例配比,進行煎煮。

水煎服。

清魂散,三

澤蘭葉,人參(各二錢),川芎(五錢),荊芥穗(一兩),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用溫酒熱湯各半杯,調一錢灌之,下咽眼即汗,氣定即醒。

獨參湯,四

用人參三五錢。

水煎服。

芎歸湯,五

當歸(五錢,酒洗),川芎(二錢五分)。

水煎服,或沖童便半杯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煮服用。清魂散方劑,三錢澤蘭葉、兩錢人參、五錢川芎、一兩荊芥穗、兩錢炙甘草,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酒和熱水各半杯調和一錢粉末灌服,咽下去後馬上出汗,氣息平穩即清醒。獨參湯方劑,用三五錢人參水煎服用。芎歸湯方劑,用五錢酒洗過的當歸和二錢五分的川芎水煎服用,也可以用童便半杯沖服。

大岩蜜湯,六

當歸,熟地,白芍(各二錢),乾薑,肉桂(各一錢),吳茱萸,獨活,遠志(炙),細辛,甘草(各八分,炙)。

上水煎眼。

加味二陳湯,七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炙),神麯,麥芽,砂仁,木香。

白話文:

大岩蜜湯,包含當歸、熟地、白芍各二錢,乾薑、肉桂各一錢,吳茱萸、獨活、遠志(炙)、細辛、甘草(各八分,炙)。將這些藥材用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包含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炙)、神麯、麥芽、砂仁、木香。

加生薑三片,水煎眼。

當歸羊肉湯,八

肥羊肉(一斤,去脂),當歸(五兩),黃耆(四兩),生薑(六兩)。

上先以水一斗煮羊肉,取汁八升,後下三味煮取二升五合,分為四服。

異功散,九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神麯,山楂肉,甘草(炙)。

上加薑棗,水煎服。

查術二陳湯,十

白話文:

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當歸羊肉湯,取肥羊肉一斤去脂,當歸五兩,黃耆四兩,生薑六兩。先用水一斗煮羊肉,取汁八升,再加入其他三味藥煮至二升五合,分四次服用。異功散,取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神麯、山楂肉、甘草(炙)等藥材,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煮服用。查術二陳湯,…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炙),白朮,山楂。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溫眼。

香桂散,十一

當歸,肉桂,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眼。

延胡索散,十二

延胡索,當歸,赤芍藥,桂心,生蒲黃,紅花,琥珀(各等分)。

上以好醋浸一宿,焙乾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四君子湯,十三

白話文: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炙)、白朮、山楂,加上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溫熱後滴入眼內。

當歸、肉桂、川芎(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滴入眼內。

延胡索、當歸、赤芍藥、桂心、生蒲黃、紅花、琥珀(各等分),用好醋浸泡一夜,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酒送服。

人參,白朮,白苓,甘草(炙)。

加薑棗水煎服。

佛手寄生湯,十四

當歸,川芎,桑寄生,獨活,肉桂,續斷,牛膝,防風。

酒水各半煎眼。

趁痛散,十五

當歸,官桂,白朮,黃耆,獨活,牛膝,生薑(各五錢),甘草(炙),薤白(各三錢五分),桑寄生(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秦沒四物湯,十六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苓、甘草(炙)一起加薑棗水煎服,這是佛手寄生湯。

當歸、川芎、桑寄生、獨活、肉桂、續斷、牛膝、防風,酒水各半煎服,這是趁痛散。

當歸、官桂、白朮、黃耆、獨活、牛膝、生薑(各五錢)、甘草(炙)、薤白(各三錢五分)、桑寄生(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服,這是秦沒四物湯。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秦艽,沒藥,桃仁,紅花。

酒一水二煎眼。

二陳湯,十七

白苓,半夏,陳皮,炙草。

加姜水煎服。

丁香豆蔻散,十八

公丁香,白豆蔻仁,伏龍肝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湯點服。

參附湯,十九

人參(一兩),附子(五錢,炮)。

白話文: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秦艽、沒藥、桃仁、紅花,用酒一碗、水兩碗煎煮,服用時只取藥液。

二陳湯:白茯苓、半夏、陳皮、炙甘草,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丁香豆蔻散:公丁香、白豆蔻仁、伏龍肝各等量,研成細末,用生薑湯調服。

參附湯:人參一兩,附子五錢(炮製)。

上作一服,薑棗水煎,徐徐服。去人參加黃耆,名耆附湯。

茹橘飲,二十

竹茹,橘皮(各三錢),乾柿(一枚)。

水姜煎服。

都氣湯,二一

熟地(四錢),山藥(炒),山萸(各二錢,酒蒸去核),白苓,丹皮(酒製),澤瀉(各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肉桂(一錢,去皮)。

水煎服。

白話文:

先用一劑薑棗水煎服,慢慢喝下。如果病人屬於氣虛體質,可以加入黃耆,稱為「耆附湯」。

「茹橘飲」需要準備竹茹、橘皮各三錢,乾柿子一個。用水煎服。

「都氣湯」需要準備熟地四錢,炒山藥、酒蒸去核的山萸各兩錢,白苓、酒製丹皮、澤瀉各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去皮肉桂一錢。用水煎服。

二味參蘇飲,二二

人參(一兩,為末),蘇木(二兩)。

上以蘇木煎湯,沖人參末服。

枳木湯,二三

枳實(二兩,炒),白朮(二兩,土炒)。

水姜煎服。

小調中湯,二四

白朮(一錢五分),茯苓,當歸,白芍,陳皮(各一錢)。

水煎眼。

小調經散,二五

白芍,當歸,沒藥,琥珀,桂心(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白話文:

二味參蘇飲用一兩的人參研磨成粉,以二兩的蘇木煎湯沖服人參粉。枳木湯則用二兩炒過的枳實和二兩土炒過的白朮,用水煎服。小調中湯由一錢五分的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和陳皮各一錢,用水煎服。小調經散則用白芍、當歸、沒藥、琥珀、桂心各一錢,細辛和麝香各五分。

上為末,每服五分,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增損四物湯,二六

當歸,白芍,川芎,人參,甘草(炙),炮姜。

水煎服。

更生散,二七

當歸,生地,川芎,人參(各二錢),荊芥穗(三錢),乾薑(八分,炮)。

水煎服。

蔥柴四物湯,二八

熟地(四錢),當歸(二錢),白芍(三錢,酒炒),川芎(錢五分),蔥白(三寸),柴胡(二錢)。

水姜煎服。

黃耆湯,二九

白話文:

上藥每次服用五分,用薑汁溫酒各少許調和服用。

當歸、白芍、川芎、人參、甘草(炙)、炮薑,水煎服用。

當歸、生地、川芎、人參(各二錢)、荊芥穗(三錢)、乾薑(八分,炮),水煎服用。

熟地(四錢)、當歸(二錢)、白芍(三錢,酒炒)、川芎(五分)、蔥白(三寸)、柴胡(二錢),水加薑煎服用。

黃耆,水煎服用。

黃耆(三錢,蜜炙),牡蠣粉(二錢),白朮(二錢,土炒),茯苓(一錢),麥冬(二錢,去心),熟地(三錢),防風(一錢),甘草(七分,炙)。

上加浮小麥一合,煎眼。

當歸六黃湯,三十

當歸,熟地,黃耆(各二錢,炙),生地黃,黃柏(炒黑),黃芩(炒黑),黃連(各一錢,炒黑)。

白話文:

黃耆(三錢,蜜炙)、牡蠣粉(二錢)、白朮(二錢,土炒)、茯苓(一錢)、麥冬(二錢,去心)、熟地(三錢)、防風(一錢)、甘草(七分,炙)。上方需加浮小麥一合,煮成湯後服用。

當歸六黃湯,用量為三十份。配方包括:當歸、熟地、黃耆(各二錢,炙)、生地黃、黃柏(炒黑)、黃芩(炒黑)、黃連(各一錢,炒黑)。

請注意,這是古方的使用方式,且藥物的分量和用途可能會根據個體健康狀況、診斷結果和現代醫學知識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在實際應用這些方劑之前,應諮詢有資格的中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和指導。

水煎服。

附防十全大補湯,三一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炙),白朮(二錢,土炒),白苓(一錢),熟地(三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錢,去皮),甘草(七分),附子(一錢,炮),防風(五分)。

上加薑棗水煎服。

釣藤八珍湯,三二

人參(一二錢,去蘆),白朮(二錢,土炒),茯苓(一錢),甘草(八分,炙),熟地(三錢),當歸(二錢,酒洗),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丹皮(酒洗),生地(各一錢五分,灑洗),釣藤鉤(一錢)。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附方:十全大補湯,三一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用火烤過),白朮(二錢,用土炒過),白茯苓(一錢),熟地黃(三錢),當歸(二錢),白芍藥(二錢,用酒炒過),川芎(一錢),肉桂(一錢,去掉外皮),甘草(七分),附子(一錢,炮製過),防風(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釣藤八珍湯,三二

人參(一二錢,去掉鬚根),白朮(二錢,用土炒過),茯苓(一錢),甘草(八分,用火烤過),熟地黃(三錢),當歸(二錢,用酒洗過),白芍藥(二錢,用酒炒過),川芎(一錢),丹皮(用酒洗過),生地黃(各一錢五分,用清水洗過),釣藤鉤(一錢)。

薑棗水煎服。

釣丹四君湯,三三

人參(一錢,去蘆),白朮(二錢,土炒),白苓(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炙),釣藤鉤(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酒蒸)。

薑棗水煎服。

加味八珍湯,三四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土炒),白苓(一錢),甘草(八分,炙),熟地(三錢),當歸(二錢,酒洗),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遠志(六分,炙),菖蒲(五分),釣藤鉤(一錢)。

薑棗水煎服。

星連二陳湯,三五

膽南星(一錢五分),黃連(一錢,薑汁炒焦),橘紅,半夏(姜炙),白苓(各一錢五分),甘草(六分,炙)。

白話文:

薑棗水煎服。

釣丹四君湯,三三份:人參(一錢,去蘆頭)、白朮(二錢,土炒)、白苓(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炙)、釣藤鉤(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酒蒸)。

薑棗水煎服。

加味八珍湯,三四份: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土炒)、白苓(一錢)、甘草(八分,炙)、熟地(三錢)、當歸(二錢,酒洗)、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遠志(六分,炙)、菖蒲(五分)、釣藤鉤(一錢)。

薑棗水煎服。

星連二陳湯,三五份:膽南星(一錢五分)、黃連(一錢,薑汁炒焦)、橘紅、半夏(薑炙)、白苓(各一錢五分)、甘草(六分,炙)。

生薑水煎服。

七珍散,三六

人參,石菖蒲,生地,川芎(各一兩),細辛(一錢),防風,辰砂(各五錢,另研)。

上為細末,每眼一錢,薄荷煎湯調服。

茯神散,三七

茯神(一兩,去木),人參,黃耆(炙),赤芍,牛膝,琥珀,龍齒(各一錢五分,研),生地(一兩五錢),窪心(五錢),當歸(二兩)。

白話文:

生薑水煎服。

  • 七珍散:三六

  • 人參、石菖蒲、生地、川芎(各一兩),細辛(一錢),防風、辰砂(各五錢,另研)。

  • 將上述藥物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用薄荷煎湯調服。

  • 茯神散:三七

  • 茯神(一兩,去木)、人參、黃耆(炙)、赤芍、牛膝、琥珀、龍齒(各一錢五分,研)、生地(一兩五錢)、窪心(五錢)、當歸(二兩)。

  • 將茯神去木後與其他藥物一起研磨成粉,每次取一錢五分,用薄荷煎湯調服。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鎮心歸脾湯,三八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土炒),黃耆(二錢,炙),當歸(二錢),茯苓(一錢),遠志(六分,制),棗仁(二錢,炒研),木香(四分),甘草(八分,炙),龍眼肉(一錢),龍齒(一錢,研),硃砂(五分,水飛調)。

加薑棗水煎服。

妙香散,三九

甘草(五錢,炒),遠志(制去心),山藥(薑汁炒),茯苓,茯神(去木),黃耆(各一兩,炙),人參,桔梗(各五錢),辰砂(三錢,另研),麝香(二錢,另研),木香(一錢五分)。

白話文:

上面藥方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服。

鎮心歸脾湯,三八方: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土炒),黃耆二錢(炙),當歸二錢,茯苓一錢,遠志六分(制),棗仁二錢(炒研),木香四分,甘草八分(炙),龍眼肉一錢,龍齒一錢(研),硃砂五分(水飛調)。

加薑棗水煎服。

妙香散,三九方:甘草五錢(炒),遠志(制去心),山藥(薑汁炒),茯苓,茯神(去木),黃耆(各一兩,炙),人參,桔梗(各五錢),辰砂三錢(另研),麝香二錢(另研),木香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當歸熟地煎湯調下。

人參當歸湯,四十

人參,當歸,熟地,麥冬,白芍(各二錢),五味子(三分),桂枝(一錢)。

上銼,水煎服。

參麥飲,四一

人參,麥冬,五味。

上水煎服。

麥粉四物湯,四二

麥冬(二錢),花粉(一錢),熟地(四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

上水煎服。

竹葉歸耆湯,四三

人參,白朮(土炒),當歸,黃耆(各二錢,炙),竹葉(二十片),甘草(五分,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當歸和熟地煎煮的湯水調服。

人參、當歸、熟地、麥冬、白芍各二錢,五味子三分,桂枝一錢。將藥材切碎,水煎服用。

人參、麥冬、五味子。將藥材水煎服用。

麥冬二錢,花粉一錢,熟地四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用酒炒過),川芎一錢。將藥材水煎服用。

人參、白朮(土炒)、當歸、黃耆各二錢(炙過),竹葉二十片,甘草五分(炙過)。

上銼,水煎服。

旋覆花湯,四四

旋覆花,赤芍藥,荊芥穗,半夏曲,前胡,甘草(炙),茯苓,五味子,杏仁(去皮尖麩炒),麻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有汗不宜用。

桃紅佛手散,四五

當歸(五錢),川芎(二錢),杏仁(十四粒,去皮尖),川貝(一錢,去心),延胡索(二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紅花(一錢,酒洗)。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旋覆花湯,藥材比例為四份。藥材包括旋覆花、赤芍藥、荊芥穗、半夏曲、前胡、甘草(炙)、茯苓、五味子、杏仁(去皮尖麩炒)、麻黃(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前溫熱服用。若有汗症,則不宜服用。

桃紅佛手散,藥材比例為四份五錢。藥材包括當歸(五錢)、川芎(二錢)、杏仁(十四粒,去皮尖)、川貝(一錢,去心)、延胡索(二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紅花(一錢,酒洗)。

上水煎服。

人參澤蘭葉湯,四六

人參(五錢),澤蘭葉,丹皮,牛膝(各二錢),生地(三錢),熟地(五錢)。

藕節五枚煎,沖童便服。

槐連四物湯,四七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槐花,黃連(各一錢,炒),御米殼(五分,去蒂蜜炙)。

上銼,水煎服。

六一四物湯,四八

熟地(三錢,土炒),當歸(二錢),白芍(三錢,酒炒),川芎(一錢),甘草(三分),滑石(二錢,末調)。

白話文:

將藥材用上等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澤蘭葉湯:人參五錢,澤蘭葉,丹皮,牛膝各二錢,生地三錢,熟地五錢。

將藕節五枚煎煮,用煎煮後的藥汁沖泡童便後服用。

槐連四物湯: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槐花,黃連各一錢,炒製;御米殼五分,去蒂用蜂蜜炙製。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上等水煎煮後服用。

六一四物湯:熟地三錢,土炒;當歸二錢;白芍三錢,酒炒;川芎一錢;甘草三分;滑石二錢,研磨成粉末後調服。

水煎服。

芍藥湯,四九

白芍藥(炒),當歸,黃連(各半兩,炒),檳榔,木香,甘草(各二錢,炙),桂(二錢五分),黃芩(三錢,炒)。

上每服半兩,水煎,如不減,加大黃。此證又有因中氣虛弱,脾氣鬱結者,治當審察。

真人養臟湯,五十

人參,白木,白芍,肉桂,肉蔻,訶子(各一錢,煨),木香,甘草,罌粟殼(各八分)。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芍藥湯需用白芍藥(炒)、當歸、黃連(各半兩,炒)、檳榔、木香、甘草(各二錢,炙)、桂(二錢五分)、黃芩(三錢,炒)煎煮,每次服用半兩,若藥量不減,可加入大黃。若患者是因為中氣虛弱、脾氣鬱結導致此症,則需仔細審察病因進行治療。真人養臟湯需用人參、白木、白芍、肉桂、肉蔻、訶子(各一錢,煨)、木香、甘草、罌粟殼(各八分)煎煮。

上銼,薑棗煎服。

人參敗毒散,五一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各一錢五分),枳殼,桔梗,人參,茯苓(各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上銼,薑蔥煎服。

香連丸,五二

黃連(十二兩,淨),吳茱萸(十兩,去枝梗)。

上先將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磁器內,置熱湯燉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滾湯下。久痢中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下;中氣虛者,用四君子湯下,中氣虛寒者,加薑桂。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薑、棗煎煮後服用。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各一錢五分)、枳殼、桔梗、人參、茯苓(各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將藥材切碎,用薑、蔥煎煮後服用。

將黃連(十二兩,淨)、吳茱萸(十兩,去枝梗)用熱水拌勻,放入磁器中,用熱湯燉煮一天,然後一起炒至黃連呈紫黃色,去除吳茱萸,將黃連研磨成粉末。取粉末四兩,加入木香粉末一兩,用淡醋米湯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滾水送服。如果是久痢中氣下陷者,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中氣虛者,服用四君子湯;如果是中氣虛寒者,要加入薑、桂。

膠榆四物湯,五三

熟地(四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血餘(一錢,燒灰),烏賊魚骨(一錢),阿膠(一錢,炒),地榆(一錢)。

上銼,水煎服。

加味生化湯,五四

當歸,川芎,丹參,紅花,桃仁,薑炭,柴胡,鱉甲。

上銼,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五五

半夏,陳皮,白苓,山楂,厚朴,甘草(炙)。

加姜,水煎服。

白話文:

膠榆四物湯使用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血餘、烏賊魚骨、阿膠、地榆等藥材,煎水服用。加味生化湯則以當歸、川芎、丹參、紅花、桃仁、薑炭、柴胡、鱉甲等藥材煎服。加味二陳湯則以半夏、陳皮、白苓、山楂、厚朴、甘草等藥材,加薑煎服。

藿香正氣散,五六

藿香(一錢五分),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木(炒),白芷,半夏曲,陳皮,厚朴(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炙)。

上銼,姜水煎服。

柴胡八珍湯,五七

人參(一錢),白木(二錢,土炒),白苓(一錢),甘草(八分),熟地(三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柴胡(一錢),黃芩(一錢,炒),半夏(一錢,姜炙)。

上加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五六

  • 藿香(15分)
  • 桔梗
  • 大腹皮
  • 紫蘇
  • 茯苓
  • 白芷(炒過)
  • 半夏曲
  • 陳皮
  • 厚朴(炙過,各15分)
  • 甘草(炙過,5分)

以上材料研磨後,用姜水煎煮服用。

【柴胡八珍湯】,五七

  • 人參(15分)
  • 白芷(2兩,土炒)
  • 白苓(15分)
  • 甘草(8分)
  • 熟地(3兩)
  • 當歸(2兩)
  • 白芍(2兩,酒炒)
  • 川芎(15分)
  • 柴胡(15分)
  • 黃芩(15分,炒過)
  • 半夏(15分,姜炙)

以上材料加薑棗水煎煮後服用。

三合散,五八

當歸,白芍,茯苓,熟地(各一兩),柴胡,人參(各一兩五錢),黃芩,半夏(制),甘草(各六錢),川芎(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鍾半,煎服,日三。

加味十全大補湯,五九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炙),熟地,白芍(酒炒),當歸,川芎,黃耆,肉桂,阿膠,升麻,薑炭,續斷。

加薑棗,水煎溫服。

茅地逍遙散,六十

當歸,白芍(酒炒),白朮(土炒),茯苓,柴胡,黑梔子,生地,白茅根,甘草(炙)。

白話文:

三合散,由當歸、白芍、茯苓、熟地、柴胡、人參、黃芩、半夏、甘草、川芎組成,每次服用一兩,用一鍾半水煎服,一天三次。

加味十全大補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熟地、白芍、當歸、川芎、黃耆、肉桂、阿膠、升麻、薑炭、續斷組成,加薑棗,水煎溫服。

茅地逍遙散,由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黑梔子、生地、白茅根、甘草組成。

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六一

生地,當歸,白芍,川芎,蒲黃(生),瞿麥,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水煎服。

加味地黃湯,六二

熟地,山藥,山萸,白苓,丹皮,澤瀉,益智仁(炒),桑螵蛸(炒),補骨脂(炒),附子(炮),肉桂(去皮)。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生地、當歸、白芍、川芎、蒲黃、瞿麥、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水煎服。

加味地黃湯:熟地、山藥、山萸、白苓、丹皮、澤瀉、益智仁(炒)、桑螵蛸(炒)、補骨脂(炒)、附子(炮)、肉桂(去皮),水煎服。

上銼,水煎服

黃耆當歸散,六三

人參,白朮(土炒),黃耆,當歸,白芍(各三錢),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水煎服。

加味芩連四物湯,六四

生地(三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黃芩(一錢,炒黑),黃連(一錢,炒黑),地榆(一錢,炒),阿膠(一錢,炒),荊芥穗(一錢,微炒),升麻(八分,蜜制),棕櫚皮(一錢,燒灰)。

上銼,水煎服。

金翹生化湯,六五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薑棗水煎煮後服用。 將藥材切碎,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將藥材切碎,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三錢),川芎(錢五分),丹參(一錢),紅花(八分),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薑炭(八分),乳香(一錢,去油),沒藥(一錢,去油),金銀花(錢五分),連翹(一錢),甘草節(八分)。

上銼,水煎眼。

回生丹,六六

錦紋大黃(一斤,為細末),蘇木(三兩,打碎,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聽用),大黑豆(三升,水浸取殼,用絹袋盛殼,同豆煮熟,去豆不用,將殼曬乾,其汁留用),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四碗,煎三五滾,去渣,取汁,聽用),米醋(九斤,陳者佳)。

白話文:

回生丹方:

  • 當歸(3錢):補血調經。
  • 川芎(錢五分):活血止痛。
  • 丹參(1錢):活血化瘀。
  • 紅花(8分):活血通經。
  •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活血止痛。
  • 蘿蔔(姜炭)(8分):暖胃止痛。
  • 乳香(1錢,去油):消腫止痛。
  • 沒藥(1錢,去油):消腫止痛。
  • 金銀花(錢五分):清熱解毒。
  • 連翹(1錢):清熱解毒。
  • 甘草節(8分):調和各藥物。

使用方法:將所有藥物混合後,用水煎煮。

回生丹配方:

  • 六六錦紋大黃(1斤,細粉):利腸通便。
  • 蘇木(3兩,打碎,用5碗河水煎成3碗湯):活血止痛。
  • 大黑豆(3升,水浸泡去殼,用絹袋盛殼,與豆一起煮熟,去豆只用殼,曬乾,保留其汁液):利尿通便。
  • 紅花(3兩,炒至黃色,加入4碗好酒,煮沸3到5次,過濾,保留汁液):活血通經。
  • 米醋(9斤,以陳年者為佳):調和藥效。

將大黃末一斤,入淨鍋,下米醋三斤,文火熬之,以長木筋不住手攪之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然後下黑豆汁三碗,再熬,次下蘇木汁,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粑亦剷下,入後藥同磨。

人參,當歸(酒洗),川芎(酒洗),香附(醋炒),延胡索(酒炒),蒼朮(米泔浸炒),蒲黃,茯苓,桃仁(各一兩,去皮尖油),川牛膝(酒洗),甘草(炙),地榆(酒洗),川羌活,廣橘紅,白芍(各五錢,酒炒),木爪,青皮(各三錢,去穰炒),乳香,沒藥(各二錢),益母草(三兩),木香(四錢),白朮(三錢,米泔浸炒),烏藥(二兩五錢,去皮),良薑(四錢),馬鞭草(五錢),秋葵子(三錢),熟地(一兩,務要九蒸九曬),三稜(五錢,醋浸透紙里煨),五靈脂(五錢,醋煮化焙乾研細),山萸肉(五錢,酒浸蒸搗)。

白話文:

將大黃粉末一斤放入乾淨的鍋中,加入米醋三斤,以小火慢慢熬煮,並用長木棍不停地攪拌,直到熬成膏狀。再加入米醋三斤繼續熬煮,又加米醋三斤,如此依次加入米醋,直到加完。然後加入黑豆汁三碗,繼續熬煮。接著加入蘇木汁,再加入紅花汁,熬煮至成為大黃膏。將大黃膏盛入瓦盆中,把鍋底的大黃殘渣也刮下來,與藥材一起研磨。

人參,當歸(用酒洗淨),川芎(用酒洗淨),香附(用醋炒),延胡索(用酒炒),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蒲黃,茯苓,桃仁(各一兩,去皮尖和油),川牛膝(用酒洗淨),甘草(炙烤),地榆(用酒洗淨),川羌活,廣橘紅,白芍(各五錢,用酒炒),木爪,青皮(各三錢,去穰後炒),乳香,沒藥(各二錢),益母草(三兩),木香(四錢),白朮(三錢,用米泔水浸泡後炒),烏藥(二兩五錢,去皮),良薑(四錢),馬鞭草(五錢),秋葵子(三錢),熟地(一兩,務必經過九蒸九曬),三稜(五錢,用醋浸透後用紙包起來煨),五靈脂(五錢,用醋煮化後焙乾研成細末),山萸肉(五錢,用酒浸泡後蒸熟搗碎)。

上三十味並前黑豆殼,共曬為末,入石臼內,下大黃膏拌勻,再下煉熟蜜一斤,共搗千杵,取起為丸。每丸重二錢七八分,靜室陰乾,須二十餘日。不可日曬,不可火烘,干後只重二錢有零。鑠蠟護之,即蠟丸也。用時去蠟殼,調服。湯引列下:

一臨產用人參湯服一丸,則分娩全不費力。如無人參,用淡淡炒鹽湯,調化服之。

一凡胎已成,子食母血,血里其子,服此丹逐去敗血,自然易生。若橫生逆產者同治。

一氣血兩虛,力不能送,以致產難者,宜多用人參湯調服一丸。

白話文:

將三十味藥材和黑豆殼一起曬乾磨成粉末,放入石臼中,加入黃膏拌勻,再加入煉熟的蜂蜜一斤,搗成一千杵,取出做成丸藥。每丸重約二錢七八分,放在陰涼的房間內陰乾,需要二十多天。不可曬太陽,也不可火烤,乾透後重量會略微減少,約為二錢。用蠟封好,就成了蠟丸。服用時去掉蠟殼,用湯送服。

臨產時服用一丸人參湯,可以輕鬆順利分娩。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淡鹽湯調服。

胎兒已成形,孩子吃母體的血液,血中有胎兒,服用此丸藥可以驅除敗血,自然容易分娩。橫生逆產者也可用此藥。

氣血兩虛,體力不足,導致難產的,可以用人參湯多服一丸。

一或因母染重病,或因抱重物傷胎,或腹為物所觸,致使子死腹中,用車前子一錢,煎湯調服一丸、或二丸、三丸,無不下者。

一因血下太早,子死腹中,用人參、車前子各一錢煎湯調服一丸,如無人參,用陳酒少許,煎車前子湯下之。

一胞衣不下,用炒鹽少許泡湯,調服一丸,或二丸、三丸即下。

一產後去血過多,以致血暈,用薄荷湯調眼一丸即醒。

以上六條,乃臨產緊要關頭,雖明醫不能措手,稍有餘貲者,當須備之。利已兼以濟人,功德無量矣。

白話文:

有些情況是母親染上重病,有些情況是抱重物傷到胎兒,有些情況是腹部被東西撞到,導致孩子死在腹中,可以服用車前子一錢,煎湯服用一丸、兩丸或三丸,沒有不下去的。

有些情況是血下得太早,孩子死在腹中,可以用人參、車前子各一錢煎湯服用一丸,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少許陳酒煎車前子湯服用。

有些情況是胎盤不下降,可以用少許炒鹽泡湯,服用一丸、兩丸或三丸就會下降。

有些情況是產後失血過多,導致血暈,可以用薄荷湯滴眼一丸就會清醒。

以上六條,都是臨產時緊要關頭需要用到的方法,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未必能應對,稍微有點錢的人就應該準備好這些藥物。這樣既能幫助自己,又能幫助別人,功德無量。

一產後血暈,起止不得,眼見黑花,皆血氣未定,奔走五臟,上衝於肝之所致。用滾白水調化一丸,服之即愈。

一產後七月,血氣未定,因食與血結聚胸中,口乾心悶煩躁,用滾白湯送下一丸愈。

一產虛羸,血入心肺,熱入脾胃,寒熱往來似瘧,用滾白水送下一丸愈。

一產後敗血走注五臟,停留四肢,遍身浮腫,口渴惡寒,此乃血腫,非水腫也。用白滾水調服一丸自愈。

一產後心中煩躁,言語顛狂,此血熱也,非風邪也。用滾白水調眼一丸,或二丸愈。

一產後敗血流入心孔,閉塞聲音,用甘菊花(三分),桔梗(三分),煎湯調服一丸愈

白話文:

產後身體虛弱,血氣不穩,容易出現各種症狀,例如頭暈眼花、胸悶煩躁、寒熱交替、四肢浮腫、心煩言語顛狂等等。這些都是因為血氣運行不暢,停滯在身體各處造成的。用滾水服用藥丸可以改善這些症狀,例如頭暈眼花可以用一丸治癒,胸悶煩躁可以用一丸治癒,寒熱交替可以用一丸治癒,四肢浮腫可以用一丸治癒,心煩言語顛狂可以用一到兩丸治癒,聲音嘶啞可以用甘菊花和桔梗煎湯,調服一丸治癒。

一產後月內,誤食寒酸堅硬之物,與血相摶,流入大腸,不能克化,瀉痢膿血,用山楂煎湯,調眼一丸愈。

一產時百節開張,血入經絡,停留日久,以致周身虛脹痠痛,非濕也。用蘇梗三分煎湯,調服一丸愈。

一產月內飲食或不應時,事務或動氣怒,以致余血流入小腸,閉卻水道,小便澀結,溺血似雞肝,用木通四分煎湯,調服一丸。又或流入大腸,閉卻肛門,大便澀結,便下瘀血,如雞肝色者,用廣陳皮三分煎湯,調眼一丸愈。

一產後惡露未淨,飲食寒熱失調,以致崩漏,形色如肝,潮熱煩悶,背膊拘緊,用白朮(三分),陳皮(二分)煎湯,調服一丸愈。

白話文:

產後一個月內,如果不小心吃了寒涼、酸性、堅硬的食物,就會與血液凝結在一起,流入大腸,無法消化,導致腹瀉、痢疾、膿血便。用山楂煎湯,調服一丸藥即可治癒。

生產時,全身關節都張開,血液進入經絡,如果停留時間過久,就會導致全身虛腫酸痛,這不是濕氣引起的。用蘇梗煎湯,調服一丸藥即可治癒。

產後一個月內,如果飲食不規律,或者勞累過度、生氣發怒,就會導致殘留的血液流入小腸,阻塞水道,導致小便澀滯、尿液帶血,顏色像雞肝一樣。用木通煎湯,調服一丸藥即可治癒。如果血液流入大腸,阻塞肛門,導致大便乾硬、排泄瘀血,顏色像雞肝一樣,用廣陳皮煎湯,調服一丸藥即可治癒。

產後惡露未淨,如果飲食寒熱失調,就會導致崩漏,流出的血像肝臟一樣,伴隨潮熱煩躁、背部僵硬。用白朮和陳皮煎湯,調服一丸藥即可治癒。

一產後血停於脾胃,脹滿嘔吐,非翻胃也,用陳皮煎湯,調服一丸愈。

一產後敗血入五臟六府,遍走四肢,面黃口渴,鼻中流血,通身斑點,危證也。陳酒化服一丸。

一產後小便澀,大便閉,乍寒乍熱,如醉如癡,用滾白水調服一丸愈。

以上十三條,皆產後敗血為害,服此丹最有奇功。至產後一切異證,人所未經,醫所不識,但服此丹,無不立效。一丸不應,二丸三丸必效無疑。胎前常服,能壯氣血養胞胎,室女經閉,月水不調諸證並效。

產後十八論神驗方,六七

此蒙溪覺河圖道先氏傳也。序云:予子媳孕素弱多病,臨產愈甚,舉家惶恐,延醫十數,聚論無濟,真呼吸死生也。適有好友于老醫處覓得此方持送,極言其效。予無計可施,只得按症投藥,一服而母子保全,其應如響。後值家人婦三四輩,皆產後危症,按論而治,不爽毫釐,族黨親友以此方治人者,無不神驗,歷年以來,百投百效。用是公之於世,庶產難有解,而生全無算矣。

白話文:

產後十八論神驗方(六七)

第一條: 生完孩子後,血瘀積在脾胃,導致肚子脹滿、嘔吐,不是單純的胃部翻動。用陳皮煎湯,調服一丸藥,就能治癒。

第二條: 生完孩子後,敗血進入五臟六腑,並流遍四肢,出現面色發黃、口渴、鼻出血、全身長斑點等症狀,這是非常危重的病情。用陳酒化服一丸藥。

第三條: 生完孩子後,小便排泄困難,大便不通,忽冷忽熱,神志不清,像喝醉酒一樣。用滾水調服一丸藥,就能治癒。

以上十三條,都是產後敗血造成的病症,服用此丹藥療效奇佳。 對於產後各種奇異病症,即使是人們從未見過,醫生也無法辨識,只要服用此丹藥,必定能立即見效。一丸藥如果沒有效果,服用二丸或三丸藥就一定有效。孕期常服此丹藥,能強壯氣血,滋養胎兒。未婚女性經期不順,月經不調等症狀,服用此丹藥也都有效。

此方由蒙溪覺河圖道先氏傳授。 序言:我的子媳婦懷孕時體質虛弱,多病,臨產時病情更加嚴重,全家人都很恐慌,請了許多醫生,卻束手無策,眼看就要母子俱亡了。恰巧一位朋友從一位老醫生那裡得到此方,極力讚揚其療效。我別無他法,只能根據病情給她服藥,一服藥下去,母子就都平安無事,藥效如響應一般快速。後來,我家的婦女三代人,都遇到產後危症,我根據這個方子治療,效果非常準確,毫無偏差。族人、親朋好友用這個方子治療他人,也都神效無比,多年來,百試百靈。因此,我把這個方子公諸於世,希望產婦們都能解脫難產的痛苦,平安生下健康的寶寶。

紅花(二兩),官桂(一兩五錢),乾薑(一兩,二味如婦人三十歲以外者再加五錢),熟地(一兩),當歸(一兩),莪朮(一兩,麵煨),蒲黃(一兩,炒),赤芍(一兩),雄黑豆(一兩)。

上藥九味,如法炮製,共為細末。盛磁瓶內,須封口勿令出氣,臨用時每服三錢。凡患產後諸症者,細查十八論中,必其所患與所論相符,乃照所論引子,用水二鍾,煎六分,將前藥三錢衝入攪勻,空心溫服即效,其服數不拘多少,總以病好為度。大約重者不過四五服,輕者二三服而已。

一孕婦有患熱病六七日,小腹疼痛欲死,指甲青色,而口中出沫者,皆因臟府熱極,以致子死腹中,不能順下耳。若眼此藥即產。用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陳酒三分和藥服。如不熱,連鍾頓滾水內,候熱服。

白話文:

方劑中包含紅花、官桂、乾薑、熟地、當歸、莪朮、蒲黃、赤芍、雄黑豆等九味藥材,需依照藥典炮製成細末,裝入密封的瓷瓶中保存。服用時取三錢藥末,以兩碗水煎煮至六分,再將藥粉沖入攪拌均勻,空腹溫服即可。服藥次數不限,以病癒為準,一般來說,重症患者服四五次,輕症患者服二三次即可痊癒。

例如,一位孕婦患熱病六七天,小腹疼痛難忍,指甲發青,口中流沫,這是由於臟腑熱氣過盛,導致胎兒死於腹中,無法順利生產。遇到這種情況,立即服用本方藥劑就能夠順利產下胎兒。此外,還可以配合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入三分陳酒一同服用。如果體溫不高,則可直接將藥粉放入滾水中,待水溫後服用。

一凡難產者,因子在母腹飲血十個月,或有餘血,凝結為塊,名曰兒枕。生時兒枕先破,敗血流入衣胞中,所以難產。急服此藥,逼去敗血,自然易生。用炒黃燕子糞、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酒三分和藥服。

一胎衣不下,敗血流入衣中所致。用炒黃燕子糞、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三五日,起坐不得,眼見黑花及心迷不識人者,因敗血流入五臟奔注於肝。庸醫不知,誤認為暗風,治之必死。惟此藥能救。用陳酒一鍾,將生鐵燒紅,浸其內候鐵冷,取出,再燒紅浸之,如是三次。用榆恨皮炭、延胡索各一錢煎,入陳酒、童便各三分和藥服。

白話文:

古代婦女生產時,如果遇到難產,可能是因為胎兒在母親腹中浸泡血液十個月,或是有殘留的血液凝結成塊,稱為「兒枕」。生產時,「兒枕」先破裂,導致污血流入胎衣,因此難產。此時應急服藥,逼出污血,便能順利生產。可以將炒黃燕子糞、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入三分酒一起服用。

如果產後胎盤沒有脫落,也是因為污血流入胎衣導致。可以用炒黃黃燕子糞、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入三分酒一起服用。

產後三五天,產婦無法起身走動,眼前發黑、神志不清,這是因為污血流入五臟,聚集在肝臟所致。庸醫不懂,誤認為是「暗風」,治療方法錯誤,會導致產婦死亡。唯有此藥能救治。將生鐵燒紅後,浸泡在陳酒中,待鐵冷卻後取出,再燒紅浸泡,如此重複三次。然後將榆樹皮炭、延胡索各一錢煎湯,加入陳酒、童便各三分一起服用。

一產後口乾,心悶多煩渴者,乃氣血未定,便吃腥酸熱物,以致余血結聚於心,故有此症。用當歸一錢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寒熱往來,頭疼腰背痛者,皆產時偶受風寒,邪氣入於腸內,敗血不盡,上連心肺,下至肝腎,故有此症。用當歸一錢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發熱,或遍身寒冷,皆因敗血攻注於四肢,停滯日久,不能還元,仍結膿血,甚至四肢俱腫。若作水腫必誤,蓋水腫則喘,小便澀滯;氣腫則四肢寒熱,須細細辨明。先服此藥逐去敗血,次服通寶散立效。用官佳、紅花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言語顛狂,眼見鬼神,乃敗血攻心所致。急眼此散,用當歸一錢,酒半鍾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白話文:

生產後口乾、心悶、煩躁、口渴,都是因為氣血尚未穩定,就吃辛辣酸性熱性的食物,導致殘留的血液凝結在心臟,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可以用當歸一錢煎湯,加入童尿三分,混合藥物服用。

生產後寒熱交替、頭疼、腰背疼痛,都是生產過程中不小心受了風寒,寒邪侵入腸道,導致瘀血未清,向上影響心肺,向下影響肝腎,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可以用當歸一錢煎湯,加入童尿三分,混合藥物服用。

生產後發熱,或者全身冰冷,都是因為瘀血侵犯四肢,長期停滯,無法恢復原狀,進而形成膿血,甚至導致四肢腫脹。如果誤認為是水腫,就會造成誤診,因為水腫會伴隨呼吸困難、小便困難;氣腫則會導致四肢寒熱,必須仔細辨別。首先服用藥物驅散瘀血,然後再服用通寶散,效果就會顯著。可以用官佳、紅花各一錢煎湯,加入陳酒三分,混合藥物服用。

生產後言語顛狂,看見鬼神,都是因為瘀血侵犯心臟所致。必須緊急服用此散藥,可以用當歸一錢,酒半杯煎湯,加入童尿三分,混合藥物服用。

一產後失音不語,是七孔三毛九竅,多被敗血沖閉,所以言語不得。用延胡索、棕皮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腹痛兼瀉痢,或腹脹虛滿者,皆因月中誤吃生冷熱物,而余血結聚,日久漸甚,腹脹疼痛,米穀不消,或膿血不止。水氣入腸冷痛,或敗血入小腸,變赤白帶。須先眼此藥,逐去敗血,然後調洽瀉痢。用葛恨一錢煎湯入童便、陳酒各二分和藥服。

一產後百節疼痛,乃敗血入於關節之中,聚結虛脹,不能還元故耳。用酒半鍾、牛膝一錢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有血崩如雞肝,昏悶發熱者,因敗血未定,誤吃腥酸之物所致。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白話文:

生產完後,有些婦女會失聲不語,這是因為七孔、三毛、九竅受到敗血阻礙,導致無法發聲。可以將延胡索、棕皮各一錢煎湯,加入陳酒三分一起服用。

有些婦女生產後會腹痛並伴隨腹瀉,或是腹部脹滿,這些都是因為產後誤食生冷熱物,導致瘀血積聚,日積月累就造成腹脹疼痛、食慾不振、甚至膿血不止。如果水氣侵入腸道導致寒痛,或敗血進入小腸,還會出現赤白帶。必須先服用藥物排除敗血,才能調理腹瀉。可以用葛根一錢煎湯,加入童便、陳酒各二分一起服用。

有些婦女生產後會全身關節疼痛,這是因為敗血進入關節,造成積聚和虛腫,無法恢復正常。可以將酒半杯、牛膝一錢煎湯,加入童便三分一起服用。

有些婦女生產後會有大量出血,像是雞肝一樣,並伴隨昏沉發熱,這是因為產後瘀血未清,又誤食腥酸食物所致。可以將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加入陳酒三分一起服用。

一產後昏迷驚恐,氣逆咳嗽,四肢寒熱,口乾心悶,或背膊酸腫,腹中時痛,皆因血未還元,早吃熱物麵食,致有此症。日久甚至月經不通,黃三稜下,而小便或滑或脹急,服此散。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胸膈氣滿嘔逆者,敗血未淨,心有惡物,肺氣不清,所以如此。不可作傷食治,宜服此藥。可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小便赤色,大便澀滯,或產門脹腫,乃敗血流入小腸,閉卻水道所致。切勿認作淋澀,當服此散。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眼。

白話文:

產後若出現昏迷、驚恐、氣逆咳嗽、四肢寒熱、口乾心悶、背部酸腫、腹痛等症狀,可能是因為血氣未復,過早吃熱食麵食所導致。時間久了,甚至可能導致月經不通,下腹疼痛,小便異常。對於這些情況,可以用樟柳根和杏膠煎湯,加入陳酒服用。

產後若出現胸悶、嘔吐,可能是因為瘀血未清,心臟有積聚,肺氣不通。這種情況不能當作傷食治療,也要服用樟柳根和杏膠煎湯,加入酒服用。

產後若出現小便赤色、大便不暢、產道腫脹,可能是因為瘀血流入小腸,阻塞了排泄通道。切勿誤認為淋症,也需要服用樟柳根和杏膠煎湯,加入陳酒服用。

一產後舌乾鼻衄,繞項生點者,敗血流入五臟也。用當歸一錢,酒半鍾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腰痛眼澀,或渾身拘攣,牙關緊閉,或兩腳如弓,狀如中風者,因百日之內,過行房事耳。用烏蝦蟆、麻子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臟腑不安,言語不得,咽喉作蟬聲者,乃月中誤吃熱物,或停宿食,而敗血攻注,喘息間上下往來,與牙關相緊,故有此症。用乳香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原方本系未藥,如倉卒有患產症者,未獲制末藥,即照原方藥料,用十分之一,仍按症照引煎服,以病好為度,亦百試百驗。

白話文:

產後出現舌頭乾燥、鼻子流血、脖子周圍長出小疹子,這些都是敗血流入五臟的徵兆。可以用當歸一錢,加入半杯酒煎煮成湯,再加入三分童尿一起服用。

產後腰痛、眼睛澀,或者全身僵硬、牙關緊閉、雙腳像弓一樣彎曲,就像中風一樣,這是因為產後百天內過度房事造成的。可以用烏[蝦蟆]和麻子各一錢煎煮成湯,再加入三分陳酒一起服用。

產後臟腑不安、說話困難、喉嚨發出蟬鳴聲,這是因為產後一個月內誤食熱物,或食物積滯,導致敗血攻擊,呼吸急促、上下起伏,並且牙關緊閉而引起的。可以用乳香一錢煎煮成湯,再加入三分陳酒一起服用。

這些方子都是急救的藥方,如果遇到緊急狀況,沒有時間準備藥材,可以照原方用十分之一的藥量,依症狀煎煮服用,直到病好為止,這種方法也是百試百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