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卷四 (2)
卷四 (2)
1. 脈知有子 七
《經》曰: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少陰者,心也。動者,滑利不散之義,乃血液斂結之象。《經》又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陰謂尺中,陽謂寸上。蓋女子系胞於腎。乃孕胎之根蒂。搏者,搏擊之謂。若兩尺搏指,久按不歇,與兩寸迥然相別,皆有子之診也。其脈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孕母。
至此男女形質已具,預知之法,須憑兩尺,左尺沉實為男,右尺浮大為女。蓋沉實者,陽內之象;浮大者,陰中之體也。以此察之,最為確當。及八九月後,血氣流散,脈則和平,宛若無孕,非醫者深明脈理,病家肯言其故,難以一診而知也。
白話文:
根據古籍記載,如果女性的手少陰脈(即心經)跳動得特別劇烈,這通常是懷孕的徵兆。這裡所說的「動」,是指脈搏平滑流暢且集中的狀態,顯示血液正在收縮凝結,這是懷孕的特徵。
古籍又提到,「陰搏陽別」是判斷是否懷孕的依據。其中「陰」指的是手腕下方的尺脈,「陽」指的是手腕上方的寸脈。因為女性的子宮和腎臟相連,是孕育胎兒的根基。「搏」指的是脈搏的強烈跳動。如果兩側手腕下方的尺脈跳動強烈,且長時間按壓下不停止,且與手腕上方的寸脈有顯著區別,通常也是懷孕的診斷依據。
如果脈搏流暢快速且集中,胎兒應該已經有三個月了;如果只是脈搏快速但集中,可能胎兒已有五個月。到了這個時候,胎兒的性別和形態基本已形成,想要提前知道性別,主要靠觀察兩側手腕下方的尺脈。左側尺脈沈重實在表示是男孩,右側尺脈浮動大表示是女孩。因為沈重實在代表的是陽性的內在形象,浮動大代表的是陰性的外在特徵。通過這種方法來判斷,非常準確。
至於懷孕八九個月後,由於血液和氣體在全身流動分散,脈搏會變得平和,就像沒有懷孕一樣。除非醫生對脈理有深入理解,或病人願意說明她的狀況,否則很難只通過一次診斷就判斷出她是否懷孕。
2. 男女胎形 八
胞孕男女,向背不同,娠母腹形,迥然各異。蓋男胎面向母背,則背脊抵腹,其形中正高圓,如釜之狀;女胎面向母腹,其足膝抵腹,下大上小,如箕之形。故曰男腹如釜,女腹如箕。其動男每在三五月,女多在四六月,此定以奇偶之數,理有然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懷孕時,根據胎兒性別的不同,母親腹部的形狀也會有所差異。
懷男胎時,胎兒的臉是朝向母親的背部,因此背脊會抵著母親的腹部,導致腹部形狀看起來端正且圓滿,就像鍋子一樣。
而懷女胎時,胎兒的臉是朝向母親的腹部,腳和膝蓋也會抵著母親的腹部,這樣一來,腹部的形狀就會呈現下大上小,猶如簸箕的形狀。所以常說懷男胎的腹部像鍋子,懷女胎的腹部像簸箕。
另外,胎動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懷男胎的胎動多發生在第三、五個月,而懷女胎的胎動則多在第四、六個月,這與奇數偶數的規律有關,是有一定道理的。
3. 孕病辨疑 九
婦人經水不來,孕病恍惚者,於五月之後,驗之以乳。若乳房升大,且有乳者,孕也。設不升大,更兼無乳,病也。以此辨之,足為捷徑。
白話文:
如果女性月經沒有來,懷疑是否懷孕或有其他疾病,在懷孕五個月後,可以透過檢查乳房來確認。如果乳房明顯變大,甚至產生乳汁,那表示是懷孕了。假使乳房沒有變大,而且也沒有乳汁,則可能是生病了。用這種方法來辨別,是一個快速而準確的方式。
4. 辨分經養胎 十
觀巢元方曰:妊娠一月名胚胎,足厥陰脈養之;二月名曰始膏,足少陽脈養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脈養之,當此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氣,足太陰脈養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足陽明脈著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手太陰脈養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髮,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足太陽脈養之,五藏六府,關節人神畢備而生矣。
凡胎受於胞中,則手足十二經脈,其氣血晝夜周流,俱以擁養胎元,豈有逐月分經,某月某經養之之理乎?又有推巢氏養胎之說,謂四時之令,必始於春,所以一月二月間,是足厥陰少陽木也;三月四月間,手厥陰少陽火也;五月六月間,足太陰陽明土也;七月八月間,手太陰陽明金也;九月十月間,足少陰太陽水也。惟手少陰太陽二經,無所專養者,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已。
此說更為不經。夫胎稟二五之精,凝聚而成胚,此孕形之肇也。雖身軀臟府未分,而其理無一不具,猶太極渾然包羅萬象,而陰陽之一氣,氤氳浸漸,化生而成。子母分形,自然而然,如瓜果成熟,殼脫蒂落也。
白話文:
巢元方觀察指出:懷孕首個月,胚胎稱為「胚胎」,主要由足厥陰肝脈供養;第二個月,稱為「始膏」階段,由足少陽膽脈供養;第三個月,進入「始胎」階段,主要由手心主脈供養,此時,血液不再自由流動,開始形成具體的人形;第四個月,開始接受水分精華以形成血脈,由手少陽三焦脈供養;第五個月,開始接受火的精華以形成氣息,由足太陰脾脈供養;第六個月,開始接受金的精華以形成筋絡,由足陽明胃脈供養;第七個月,開始接受木的精華以形成骨骼,由手太陰肺脈供養;第八個月,開始接受土的精華以形成皮膚和肌肉,由手陽明大腸脈供養;第九個月,開始接受石的精華以形成毛髮,由足少陰腎脈供養;到了第十個月,主要由足太陽膀胱脈供養,此時五臟六腑、關節以及全身的神經系統都已完全形成,胎兒便會出生。
通常胎兒在子宮中孕育,手足十二經脈的氣血日夜循環流動,共同供養胎兒的成長,並非每個月由不同的經脈負責供養。另外,有人根據巢氏的養胎理論,認為四季的運行必定從春季開始,因此第一、第二個月,屬足厥陰肝脈和足少陽膽脈的木相;第三、第四個月,屬手厥陰心包脈和手少陽三焦脈的火相;第五、第六個月,屬足太陰脾脈和足陽明胃脈的土相;第七、第八個月,屬手太陰肺脈和手陽明大腸脈的金相;第九、第十個月,屬足少陰腎脈和足太陽膀胱脈的水相。至於手少陰心脈和手太陽小腸脈,並沒有特定的供養階段,因為它們代表的是君主之官,自然無需特別作為。
這種說法實在不切實際。胎兒承載著天地間的精華,凝聚成為胚胎,這是孕育生命之初。雖然身體各部位和臟器尚未分化,但其中的道理卻無一缺失,如同太極混然天成,包羅萬象,陰陽之氣氤氳浸漸,化生而成。母親與胎兒的分離,自然而然,就像瓜果成熟後,自然脫殼掉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