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帶下

3. 白帶下

夫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蓋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而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然而帶脈之傷,非獨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顛狂,雖無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水,而反變為帶病矣。大凡病帶病者,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在室女則少也。

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郁、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鬱而氣弱,則脾氣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

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

方用_完帶湯_:

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柴胡(六分),白芍(五錢,酒炒),芥穗(五分,炒),陳皮(五分),前仁(三錢,酒炒),黨參(二錢),甘草(一錢),蒼朮(三錢,制)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止方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升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脾而兼以補胃者,由里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則脾氣不能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耳。

婦科一門最屬難治,不難於用方,難於辨症也。五帶症辨之極明,立方極善,倘用之不效者,必其人經水不調,須於調經種子二門參酌治之,無不見效。即如白帶症,倘服藥不效,其人必經水過期,少腹急迫,宜服寬帶湯,余宜類參,方見三十三。

白話文:

[關於白帶問題]

白帶問題,基本上都是濕氣過重所導致的。之所以稱之為「帶下」,是因為帶脈無法正常運作,導致這種疾病產生,因此以此命名。帶脈與任脈和督脈相連,當任脈和督脈出現問題時,帶脈也會跟著受影響。帶脈的功能是維繫子宮的穩定,如果帶脈功能減弱,就無法固定子宮,導致子宮不穩固。因此,常說帶脈若弱,胎兒容易墜落;帶脈若受損,胎兒就不易穩固。然而,帶脈的受損不僅僅是由跌倒或外力撞擊所造成。可能因性行為過度,或是過量飲酒,雖然沒有立即的疼痛感,但長期下來會造成隱形的傷害,使得身體無法正常排出經血,反而轉變成白帶的問題。通常患有白帶的人,大多是尼姑、寡婦或是已婚婦女,未婚少女較少發生。

再者,加上脾氣虛弱、肝氣鬱結、濕氣侵襲、熱氣逼迫,怎麼可能不會形成白帶的問題呢!有些婦女,長時間下體流出白色物質,像鼻涕又像口水,無法控制,嚴重的話甚至會發出異味,這就是所謂的白帶。白帶的形成,是因為濕氣過重且體內火氣不足,肝氣鬱結且氣力虛弱,脾臟受到傷害,濕氣向下沉,導致脾臟的精華無法守住,無法將營養轉化為經血,反而成為白帶,從陰道直接流出,想控制卻無法。

治療上,應大力補充脾胃的氣力,輔以疏肝的藥物,讓肝氣不再堵塞在身體裡,這樣地氣自然會上升,脾氣健康,濕氣消失,自然就不會有白帶的困擾了。

使用「完帶湯」來治療:

配方: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柴胡(六分)、白芍(五錢,酒炒)、芥穗(五分,炒)、陳皮(五分)、前仁(三錢,酒炒)、黨參(二錢)、甘草(一錢)、蒼朮(三錢,制)。用水煎煮服用,喝兩劑後情況會減輕,四劑後停止分泌,六劑後白帶問題就能完全痊癒。這個方法是同時治療脾、胃、肝三條經絡,將補充和散發結合在一起,將消除和提升結合在一起。提升肝木的氣息,肝血就不會乾燥,就不會壓制脾土;補充脾土的元氣,脾氣就不會濕,水分也就容易被分解。至於補脾又同時補胃,這是因為由內到外的過程。脾臟若沒有胃氣的支援,脾氣就不會旺盛,所以補胃實際上也是在補脾。

婦科問題是最難治療的一環,不是難在開方子,而是難在診斷病症。對於五種帶症的診斷非常清楚,方子也很完善,但如果使用後效果不佳,那可能是因為此人經期不調,必須在調經和種子兩個範疇中尋找治療方法,一定會有效果。就像白帶問題,如果吃藥後仍然沒有改善,那此人必定是月經週期不準,小腹緊繃,應該服用寬帶湯,其他相關的方子可以參考書中的第三十三頁。

4. 青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青者,甚則綠如綠豆汁,稠黏不斷,其氣腥臭,所謂青帶也。夫青帶,乃肝經之濕熱,肝屬木,木色屬青,帶下流如綠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最喜水潤,濕亦水之積,似濕非肝木之所惡,何以竟成青帶之症?不知水為肝木之所喜,而濕實肝木之所惡,以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必有違者矣。

肝之性既違,則肝之氣必逆,氣欲上升,而濕欲下降,兩相牽掣,以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於帶脈,遂從陰器而出。其色青綠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必輕,其色青;逆重者,熱必重,而色綠。似乎治青易而治綠難,然而均無所難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去矣。

方用_加減逍遙散_:

茯苓(五錢),白芍(酒炒,五錢),柴胡(一錢),甘草(生用,五錢),陳皮(一錢),茵陳(三錢),梔子(三錢,炒)

水煎服,二劑則色淡,四劑而青綠之帶絕,不必過劑矣。夫逍遙散之立法也,乃解肝鬱之藥耳,何以治青帶,若斯其神歟!蓋濕熱留於肝經,因肝氣之郁也,鬱則必逆。逍遙散最能解肝之郁與逆,郁逆之氣既解,則濕熱難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梔子之清熱,肝氣得清,而青綠之帶又何自來?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僅以利濕清熱治青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安有止帶之日哉!此方兼治濕熱發黃。

脾土喜燥而惡濕,土病濕則木必乘之,木又為濕土之氣所侮,故肝亦病,逍遙散減去當歸妙

白話文:

有種婦女的分泌物呈現青色,嚴重時就像綠豆汁一樣綠,且非常濃稠,斷不斷地流出,還伴隨著腥臭味,這就是所謂的「青帶下」。這種青色的分泌物,是因為肝臟受到濕熱影響。在中醫理論中,肝臟屬木,木的顏色是青色,分泌物像綠豆汁一樣,明顯顯示這是肝臟的問題。但是,肝臟喜歡被水分滋潤,而濕氣也是由水積聚而成,看似對肝臟有利,為什麼會形成青帶下的症狀呢?事實上,肝臟雖喜水,卻不喜歡濕氣,因為濕氣是土壤的特性。把肝臟討厭的東西和它喜歡的結合,當然就會產生問題。

當肝臟的運作失常,肝氣就會逆反,肝氣想要上升,濕氣卻想下降,兩者互相拉扯,停滯在身體中段,並沿著腰帶部位的經脈,從私密部位排出。分泌物呈現青綠色,正說明瞭它是由肝臟的氣所變化的結果。逆反輕微的,熱度就輕,顏色就偏青;逆反嚴重的,熱度就重,顏色就更綠。看來治療青色比綠色容易,但其實兩者都沒有那麼困難。只要消除肝臟的火氣,讓膀胱的水分順利排泄,青綠色的分泌物問題就能解決。

這裡推薦使用「加減逍遙散」: 茯苓五錢,白芍五錢(用酒炒過),柴胡一錢,甘草五錢(生用),陳皮一錢,茵陳三錢,梔子三錢(炒過)。

用水煎煮後服用,兩劑後顏色就會變淡,四劑後青綠色的分泌物就會消失,不必再繼續服用。逍遙散原本是為了疏解肝臟鬱悶而設立的藥方,為什麼能如此神奇地治療青帶下呢?因為濕熱滯留在肝經,是因為肝氣鬱悶所致,鬱悶必然導致逆反。逍遙散能有效疏解肝氣的鬱悶和逆反,一旦鬱悶和逆反解除,濕熱就難以存留。再加上茵陳能利濕,梔子能清熱,肝氣得到清潔,青綠色的分泌物自然就不會出現。這就是這個藥方神奇且效果迅速的原因。如果只用利濕清熱的方式治療青帶下,卻不考慮肝氣的問題,如何能達到止住分泌物的效果呢!此外,這個藥方也能治療濕熱引起的黃疸。

脾臟喜歡乾燥,不喜歡濕氣,一旦脾臟受到濕氣影響,肝臟就會受其影響,而肝臟又會受到濕氣的侵害,所以肝臟也會出問題,逍遙散去掉當歸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