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正產

2. 正產胞衣不下

產婦有兒已下地,而胞衣留滯於腹中,二三日不下,心煩意躁,時欲昏暈,人以為胞衣之蒂未斷也,誰知是血少乾枯,黏連於腹中乎。世人見胞衣不下,未免心懷疑懼,恐其沖之於心,而有死亡之兆。然而胞衣究何能上衝於心也?但胞衣不下,瘀血未免難行,恐有血暈之虞耳。

治法仍宜大補其氣血,使生血以送胞衣,則胞哀自然潤滑,潤滑則易下,生氣以助生血,血生自然迅速,尤易催墮也。

方用_送胞湯_:

當歸(二兩,酒洗),川芎(五錢),益母草(一兩),麝香(五釐,研,另沖),乳香(一兩),沒藥(一兩),芥穗(三錢,炒)

水煎服,立下。此方以芎歸補其氣血,以荊芥引血歸經,用益母、乳香等藥逐瘀而下胞衣。新血既生,則舊血難存,氣旺上升,而瘀濁自降,尚有留滯之苦哉?夫胞衣,是包兒之一物,非依於子,即依於母。子生而不隨子俱下,以子之不可依也,故留滯於腹。若有回順其母之心,母胞雖以生子,而其蒂間之氣,原未遽絕。

所以流連欲脫而未脫,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而竟不腐爛者,正以其尚有生氣也。可見胞衣留腹,不能殺人,補之而自降耳。或謂胞衣既有生氣,補氣補血,則胞衣亦宜堅牢,何以補之而反降也?不知子未下,補則益於子;子已下,補則益於母。益子而胞衣之氣運,益母而胞衣之氣脫。

此胞胎之氣,開通則兩合,閉則兩開矣。故大補氣血,而胞衣反降也。

有婦人子下地五六日,而胞衣留滯於腹中,百計治之,竟不能下,而又絕無昏暈煩躁之狀,人以為瘀血之黏連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斷無不作祟之理,有則必然發暈,今安然無姜,是血已淨矣。血淨宜清氣升,而濁氣降,今胞衣不下,是清氣下降而難升,遂致濁氣上浮而難降。

然濁氣上升,又必有煩躁之病,今亦安然者,是清濁之氣兩不能升也。然則補其氣,不無濁氣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濁降者,一定之理,未有清升而濁亦升者也。苟能於補氣之中,仍分其清濁之氣,則升清正所以降濁也。

方用_補中益氣湯_:

白朮(五分,土炒),黨參(三錢),柴胡(三分),萊菔子(五分,炒,研),當歸(五錢),炙草(一分),升麻(三分),生黃耆(一兩),陳皮(二分)

方極效。水煎服,一劑而胞衣自下矣。夫補中益氣湯,乃提氣之藥也,並非推送之劑,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濁氣之不降者,由於清氣之不升也。提其氣,則清升而濁降;濁氣降,則腹中所存之物即無不隨濁氣而盡降,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況又加萊菔子數分,能理濁氣,不致兩相捍格,所以奏功之奇也。

白話文:

產後胎盤不下

有產婦的情況是孩子已經出生,但胎盤卻留在腹中,兩三天都未能排出,她們會感到心煩意亂,偶爾會出現頭暈目眩,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因為胎盤與子宮間的聯繫未完全斷開,然而實際上,這可能是因為血液不足導致胎盤乾燥,粘附在子宮內壁。

世人見到胎盤不下,不免心中惶恐,擔心胎盤衝擊到心臟,預示著可能有生命危險。然而胎盤真的有可能衝擊心臟嗎?胎盤不下主要問題在於瘀血難以排走,可能會有因失血過多而昏迷的風險。

治療方法應大量補充氣血,生成新血以促進胎盤排出,這樣胎盤自然變得濕潤,更易於排出。增加活力來協助新血生成,血生快速,更有利於胎盤的排出。

處方使用「送胞湯」:

當歸(60克,酒洗),川芎(15克),益母草(30克),麝香(1.5克,研磨,另外沖服),乳香(30克),沒藥(30克),芥穗(9克,炒)

用水煎煮服用,胎盤立即可以排出。這個處方用川芎和當歸來補充氣血,用荊芥引導血液循環,使用益母草、乳香等藥物來清除瘀血並幫助胎盤排出。新生的血液一旦產生,舊的血液就難以存在,氣旺上升,瘀血自然下降,還有什麼留滯的痛苦呢?

對於胎盤留在腹中的情況,只要補充氣血,它就會自然下降。有人說胎盤有生命力,如果補氣補血,胎盤應該會更堅固,為什麼補充了反而會下降呢?其實胎兒未出生時,補充有助於胎兒;胎兒出生後,補充有利於母親。對胎兒有益,胎盤的氣運也會跟著受益;對母親有益,胎盤的氣運就會鬆動。

因此,大補氣血,胎盤反而會下降。

有些產婦孩子出生五六天後,胎盤仍然留在腹中,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但還是無法排出,而且完全沒有頭暈煩躁的症狀,人們以為這是瘀血粘連所致,然而實際上,這是氣虛無法推動胎盤排出。

瘀血在腹中,絕對不可能不產生不良影響,如果有瘀血,必然會頭暈,現在平靜無恙,說明血液已經清潔。血液清潔應該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現在胎盤不下,表示清氣下降難以上升,導致濁氣上浮難以下降。

然而,濁氣上昇,應該會有煩躁的症狀,現在平靜,這是清濁兩氣都不能上升。然而,補氣會不會使濁氣上升呢?事實上,清氣上升而濁氣下降是固定規律,從未有清氣上升而濁氣也上升的情況。如果在補氣的同時,能夠區分清濁之氣,那麼提升清氣正是為了降低濁氣。

處方使用「補中益氣湯」:

白朮(1.5克,土炒),黨參(9克),柴胡(1克),萊菔子(1.5克,炒,研磨),當歸(15克),炙草(0.3克),升麻(1克),生黃耆(30克),陳皮(0.6克)

這個處方非常有效。用水煎煮服用,一劑後胎盤就可以自行排出。補中益氣湯是一種提升氣力的藥物,並不是推進劑,為什麼能如此快速地幫助胎盤排出呢?然而,如果濁氣不下降,是由於清氣不上升造成的。提升氣力,清氣上升而濁氣下降;濁氣下降,腹中存留的東西就會隨著濁氣一起下降,不必再使用推進的方法。此外,加上幾克的萊菔子,能調理濁氣,避免清濁兩氣相互阻礙,因此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