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腳手先下難產

妊婦生產之際,有腳先下而兒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兒不得不者,人以為橫生倒產,至危之症也,誰知是氣血兩虛之故乎。夫兒在胞胎之中,兒身正坐,男面向後,女面向前,及至生時,頭必旋轉而向下,此天地造化之奇,非人力所能勉強者。雖然,先天與後天,原並行而不悻,天機之動,必得人力以濟之。

所謂人力者,非產母用力之謂也,謂產母之氣與血耳。產母之氣血足,則胎必順;產母之氣血虧,則胎必逆。順則易生,逆則難產,氣血既虧,母身必弱,子在胞中亦必弱,胎弱無力,欲轉頭向下而不能,此胎之所以有腳手先下者也。當是之時,急用針刺兒之手足,則兒必痛而縮入,急用_轉無湯_以救順之:

當歸(二兩,酒洗),黨參(一兩),川芎(一兩),附子(一分,制),川牛膝(三錢),升麻(四分)

水煎服,一劑而兒轉身矣。再二劑自然順生。此方之妙,用黨參以補氣之虧,用芎歸以補血之虧,人人皆知其義。若用升麻,又用牛膝、附子,恐人未識其妙也。蓋兒已身斜,非用提挈,則頭不易轉。然轉其身,非用下行則身不易降,升麻、牛膝並用而又用附子者,欲其無經不達,使氣血迅速以催生也。若服三劑後,以針刺兒手足,仍不轉身,以針刺產婦合骨穴,兒即下。

萬不可使穩婆用手探取,以致子母俱危。戒之!(合骨穴當是合谷,在右手虎口少上。)

白話文:

當孕婦在分娩的時候,會有腳或手先出來,而胎兒卻無法順利下降的情況發生,人們常認為這是胎位不正或是倒生,屬於非常危險的病症,但實際上,這是由於母體氣血雙虛所導致的。

胎兒在子宮內,通常是正坐姿勢,男孩面向母親背部,女孩面向前方。等到要出生時,胎兒的頭部會自行轉向下方,這是大自然神奇的安排,不是人力可以強求的。然而,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往往是並存且相互影響的,自然的機制運作,往往需要人力來輔助。

這裡所說的人力,並非指產婦本身的用力,而是產婦的氣血狀況。如果產婦的氣血充足,胎兒通常能順利出生;反之,氣血不足,胎兒的出生就會變得困難。氣血虧損,產婦身體必然虛弱,胎兒在子宮中也會相對弱小,胎兒因力量不足,想轉身讓頭部向下卻力有未逮,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腳或手先出來的情況。

此時,應立即用針刺胎兒的手或腳,胎兒會因疼痛而縮回。緊接著,使用「轉無湯」來幫助胎兒順利轉身:

所需藥材包括:當歸(2兩,用酒清洗)、黨參(1兩)、川芎(1兩)、炮製附子(1分)、川牛膝(3錢)、升麻(4分)。

用水煎煮服用,通常一劑藥後,胎兒就能轉身。再服用兩劑,胎兒就能順利出生。這個處方的精妙之處在於,使用黨參來補充氣血的虧損,川芎和當歸則用來補充血液的不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使用升麻、牛膝和附子,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其道理了。因為胎兒已經側身,如果不使用提升的力量,頭部就不易轉向。然而,僅提升還不夠,還需輔以向下的力量,才能讓胎兒順利下降。因此,升麻、牛膝和附子三者並用,目的就是讓藥效迅速到達全身,加速氣血循環,幫助分娩。如果服用三劑藥後,胎兒仍未轉身,可以針刺產婦的合谷穴(位於右手虎口上方),胎兒就會下降。

千萬不要讓接生婆用手去探摸胎兒,這樣會讓產婦和胎兒都陷入危險。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