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嘔逆不食

產後傷臟腑,寒邪易乘於脾胃,則氣逆嘔吐而不食也。又有瘀血未淨而嘔者,亦有痰氣入胃,胃口不清而嘔者,當隨症調之。

加減生化湯

治產婦嘔逆不食。

川芎(一錢),當歸(三錢),黑姜(五分),砂仁(五分),藿香(五分),竹葉(一錢)

水煎,和薑汁二匙服。

溫胃丁香散

治產後七日外,嘔逆不食。

白話文:

生產後容易傷及臟腑,寒邪容易趁虛而入侵犯脾胃,就會導致氣逆嘔吐、食慾不振。還有可能是因為產後瘀血未淨而嘔吐,也有可能是痰氣侵入胃部,導致胃口不清而嘔吐,應根據不同情況對症治療。

[加減生化湯]

用於治療產婦嘔吐、食慾不振。

川芎(一錢),當歸(三錢),黑姜(五分),砂仁(五分),藿香(五分),竹葉(一錢)

水煎後加入兩匙薑汁服用。

[溫胃丁香散]

用於治療產後七日以後出現的嘔吐、食慾不振。

當歸(三錢),白朮(二錢),黑姜(四分),丁香(四分),黨參(一錢),陳皮(五分),炙草(五分),前胡(五分),藿香(五分),姜(三片)

水煎服。

石蓮散

治產婦嘔吐,心神目眩。

石蓮(一兩半,去殼,去心),白茯苓(一兩),丁香(二錢)

共為細末,米飲送下。

白話文:

當歸三錢、白朮二錢、黑姜四分、丁香四分、黨參一錢、陳皮五分、炙草五分、前胡五分、藿香五分、薑三片,加水煎服,叫做石蓮散,可以治療產婦嘔吐、心神目眩。另外,將石蓮一兩半去殼去心,白茯苓一兩,丁香二錢,研磨成細粉,用米湯送服,也是治療產婦嘔吐、心神目眩的藥方。

生津益液湯

治產婦虛弱,口渴氣少,由產後血少,多汁內煩,不生津液。

麥冬(二錢,去心),黨參(三錢),茯苓(二錢),大棗(二枚),竹葉(十匹),浮小麥(一撮),炙草(一錢),栝蔞根(二錢)

大渴不止加蘆根。

白話文:

生津益液湯用於治療產婦虛弱、口渴氣短,主要原因是產後失血過多,導致體內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配方包含麥冬、黨參、茯苓、大棗、竹葉、浮小麥、炙甘草、栝蔞根,其中若出現口渴不止的情況,可加入蘆根。

2. 咳嗽

治產後七日內,外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重,惡寒,勿用麻黃以動汗;嗽而脅痛,勿用柴胡湯;嗽而有聲、痰少面赤,勿用涼藥。凡產有火嗽、有痰嗽,必須調理半月後,方可用涼藥,半月前不當用。

加味生化湯

治產後外感風寒、咳嗽及鼻塞聲重。

川芎(一錢),當歸(三錢),杏仁(十粒),桔梗(四分),知母(五分)

白話文:

產後七天內,若因外感風寒而咳嗽、鼻塞聲音沉重、發冷,就不要使用麻黃來發汗。如果咳嗽伴隨肋骨疼痛,也不要使用柴胡湯。如果咳嗽聲音響亮、痰少且臉色發紅,就不要使用寒涼藥物。產後如果有火熱引起的咳嗽或有痰的咳嗽,都要調理半個月之後才能使用寒涼藥物,半個月內不適合使用。

加味生化湯可以用於產後外感風寒、咳嗽及鼻塞聲音沉重的症狀,藥方包括川芎一錢、當歸三錢、杏仁十粒、桔梗四分、知母五分。

有痰加半夏曲。虛弱有汗咳嗽加黨參。總之產後不可發汗,若果肺熱咳嗽,不宜用參。

加參安肺生化湯

治產後虛弱,旬日內外感風寒,咳嗽聲重,有痰或身熱頭痛及汗多。

川芎(一錢),當歸(二錢),黨參(一錢),知母(一錢),桑白皮(一錢),甘草(四分),桔梗(四分),半夏(七分),橘紅(三分),杏仁(十粒,去皮尖),虛人多痰加竹瀝一杯、薑汁半匙。

白話文:

如果咳嗽有痰,可以加半夏曲。如果虛弱有汗且咳嗽,可以加黨參。總之,產後要避免發汗,如果肺熱咳嗽,就不適合用黨參。

加參安肺生化湯用於治療產後虛弱,十天內因風寒外感而引發的咳嗽,症狀包括咳嗽聲音沉重、有痰、發熱頭痛、多汗等。

藥方如下:川芎一錢,當歸二錢,黨參一錢,知母一錢,桑白皮一錢,甘草四分,桔梗四分,半夏七分,橘紅三分,杏仁十粒(去皮尖),虛弱體質且痰多者,可加竹瀝一杯、薑汁半匙。

加味四物湯

治半月後干嗽、有聲痰少者。

川芎(一錢),白芍(一錢),知母(一錢),生地(二錢),當歸(二錢),兜鈴(四分),訶子(二錢),冬花(六分),桔梗(四分),甘草(四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適用於半個月後咳嗽,伴有聲音但痰少的人。配方包括川芎、白芍、知母、生地、當歸、兜鈴、訶子、冬花、桔梗、甘草和生薑。

3. 水腫

產後水氣,手足浮腫,皮膚見光榮色,由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也。必以大補氣血為先,佐以蒼朮、白朮、茯苓補脾。壅滿用陳皮、半夏、香附消之,虛人加黨參、木通,有熱加黃芩、麥冬以清肺金,健脾利水補中益氣湯。七日外,用黨參、白朮各二錢,茯苓、白芍各一錢,陳皮五分,木瓜八分,紫蘇、木通、大腹皮、蒼朮、厚朴各四分,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錢。如因寒邪濕氣傷脾,無汗而腫,宜姜皮、半夏、蘇葉、加於補氣方以表汗。

白話文:

產後身體水氣滯留,導致手腳浮腫,皮膚呈現光澤,這是因為脾虛無法運化水濕,腎虛無法將水氣排出體外所致。治療應以補氣血為主,輔以蒼朮、白朮、茯苓健脾利水。若有腹脹滿,則用陳皮、半夏、香附消散。虛弱者可加黨參、木通補氣。如果有熱症,則加黃芩、麥冬清肺熱,健脾利水可用補中益氣湯。

七天後,可服用黨參、白朮各二錢,茯苓、白芍各一錢,陳皮五分,木瓜八分,紫蘇、木通、大腹皮、蒼朮、厚朴各四分,若便秘則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錢。

如果產後因寒邪濕氣侵襲脾臟,沒有出汗而腫脹,則可將姜皮、半夏、蘇葉加入補氣方劑中,以發汗解表。

五皮散

治產後風濕客傷脾經,氣血凝滯,以致面浮虛,四肢腫脹,氣喘。

五加皮(一錢),地骨皮(一錢),大腹皮(一錢),茯苓皮(一錢),姜皮(一錢),棗(一枚)

水煎服。

又云,產後惡露不淨,停留胞絡,致令浮腫,若以水氣治之,投以甘遂等藥,誤矣。但服腎虛,則血行而腫消矣。

調經散

系調經治腹痛凝,列於產後水腫。

沒藥(一錢,另研),赤芍(一錢),肉桂(一錢),琥珀(一錢,另研),當歸(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五分,薑汁、酒各少許,調服。

白話文:

五皮散適用於產後因風濕侵襲脾經,氣血瘀滯,導致面部浮腫、四肢腫脹、氣喘的病症。藥方包括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姜皮和紅棗,以水煎服。另外,產後惡露不淨,瘀積在胞絡,也會引起浮腫,不能用利水藥物治療,應以補腎藥物治療,才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調經散則用於調理月經,治療腹痛和瘀血,也列於產後水腫的治療範疇。藥方包括沒藥、赤芍、肉桂、琥珀和當歸,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薑汁和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