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二 (14)
卷二 (14)
1. 跌閃小產
妊婦有跌撲閃挫,遂致小產,血流紫塊,昏暈欲絕者,人皆曰瘀血作祟也。誰知是血室損傷乎。夫血室與胞胎相連,如唇齒之相依,胞胎有傷,則血室亦損,唇亡齒寒,理有必至也。然胞胎傷損而流血者,其傷淺;血室傷損而流血者,其傷深。傷之淺者疼在腹,傷之深者暈在心。
同一跌撲損傷,而未小產與已小產治各不同。未小產而胎不安者,宜顧其胎,而不可輕去其血;已小產而血大崩,宜散其瘀,而不可重傷其氣,蓋胎已墮,血既脫而血室空虛,惟氣存耳。倘或再傷其氣,安保無氣脫之憂乎?經云「血為營、氣為衛」,使衛有不固,則營無依而危矣。故必補氣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血自散矣。
方用_理氣散瘀湯_:
黨參(一兩),黃耆(一兩,生用),茯苓(三錢),紅花(一錢),當歸(五錢,酒洗),丹皮(三錢),薑炭(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流血止,二劑而昏暈除,三劑而全安矣。此方用黨參、黃耆以補氣,氣旺而血可攝也;用當歸、丹皮以生血,血生則瘀難留也;用紅花、黑姜以活血,血活而暈可除也;用茯苓以利水,水利則血易歸經也。
胎未隨宜加杜仲(炒炭)一錢、續斷(炒黑)一錢,若胎已墮服原方。血崩不止加貫眾炭三錢,若血閉心暈加元胡索一錢。
白話文:
對於懷孕婦女不慎跌倒或受到外力衝擊,導致不幸小產,流出的血液呈紫黑色血塊,並出現昏眩幾乎失去意識的情況,大家都認為是因為瘀血在作怪。然而,真正的原因卻是子宮受到了傷害。要知道,子宮與胎盤緊密相連,猶如脣齒相依,胎盤受傷,子宮也會受到影響,這就好比脣亡齒寒,是必然的道理。
胎盤受傷導致出血,傷害程度較淺,疼痛會集中在腹部;子宮受傷導致出血,傷害程度較深,會讓人感到心慌意亂。同樣是跌倒受傷,對於尚未小產和已經小產的治療方法是不同的。對於尚未小產但胎兒不穩的,應該保護胎兒,不可隨意排除血液;對於已經小產並且大量出血的,應該去除瘀血,但不能再次傷害到氣血,因為胎兒已經掉落,血液流失,子宮處於空虛狀態,僅剩氣血存在。如果再次傷害到氣血,怎麼能確保不會出現氣血耗盡的風險呢?
古籍有言,血液是營養的來源,氣血是防禦的屏障。如果防禦能力下降,營養就失去了依靠,就會產生危險。因此,必須通過補氣來生成血液,新鮮血液生成後,舊的瘀血自然就能消散了。
使用藥方:理氣散瘀湯
所需材料:黨參(30克)、黃耆(30克,生用)、茯苓(9克)、紅花(3克)、當歸(15克,酒洗)、牡丹皮(9克)、薑炭(3克)。
用水煎煮服用,第一劑可以止住流血,第二劑可以消除昏眩,第三劑就可以完全康復。這個藥方使用黨參、黃耆來補氣,氣血旺盛就可以控制出血;使用當歸、牡丹皮來生成血液,新血生成後,瘀血就難以停留;使用紅花、薑炭來活化血液,血液活躍後,昏眩就可以消除;使用茯苓來利尿,尿液排出後,血液就容易回到正常循環。
如果胎兒尚未掉落,可以加入炒杜仲(3克)、炒續斷(3克)。如果胎兒已經掉落,就按照原方服用。如果出血無法停止,可以加入貫眾炭(9克)。如果因為血液堵塞導致心慌昏眩,可以加入元胡索(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