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忿怒

產後怒氣逆,胸膈不利,血塊又痛,宜用生化湯去桃仁,服時磨木香二分在內,則塊化怒散不相悻也。若輕產重氣,偏用木香、烏藥、枳殼、砂仁之類,則元氣反損,益增滿悶,又加怒後即食,胃弱停悶,當審何物,治法如前。慎勿用木香檳榔丸、流氣飲子之方,使虛弱愈甚也。

木香生化湯

治產後血塊已除,因受氣者。

川芎(二錢),當歸(六分),陳皮(三分),黑姜(四分)

服時磨木香二分在內,此方減桃仁用木香、陳皮,前有減乾薑者詳之。

健脾化食散氣湯

治受氣傷食無塊痛者。

白朮(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黑姜(四分),黨參(二錢),陳皮(三分)

審傷何物,加法如前。大抵產後忿怒氣逆及停食二症,善治者,重產而輕怒氣,消食必以補氣血為先。佐以調肝順氣,則怒郁散而元不損;佐以健脾消導,則停食行而思谷矣。若專理氣消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白話文:

【憤怒】

產婦在生產後如果生氣導致氣逆,會感到胸口不舒暢,甚至有血塊且疼痛。這種情況下,應使用「生化湯」但去掉桃仁成分,喝的時候加入兩分磨碎的木香在裡面,這樣能幫助血塊消除,怒氣也能散去,不會相互影響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如果過度注重產後護理而忽略了處理怒氣的問題,單純使用木香、烏藥、枳殼、砂仁等藥材,可能會損耗元氣,反而增加飽脹感和悶悶不樂的感覺。再者,生氣後立即進食,因為胃部虛弱,食物會停滯不消化,引發悶悶的感覺,需判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治療方式跟前述一樣。千萬不要使用木香檳榔丸、流氣飲子這類處方,以免虛弱的身體狀況變得更糟。

木香生化湯

用於產後血塊已經排除,但因為生氣導致的問題。

配方:川芎(二錢),當歸(六分),陳皮(三分),黑薑(四分)。

服用時加入兩分磨碎的木香在裡面。此處方去掉了桃仁,改用木香和陳皮,之前有提到去掉乾薑的,可參考前文。

健脾化食散氣湯

適用於生氣後影響消化,但沒有血塊疼痛的情況。

配方:白朮(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黑薑(四分),黨參(二錢),陳皮(三分)。

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添加的藥材和方法可參考前面的說明。基本上,產後憤怒導致氣逆和食物停滯這兩個症狀,擅長治療的人會把重點放在產後護理上,而不是過度關注怒氣。消除食物停滯時,必須先補充氣血。輔以調節肝臟和順暢氣機的藥物,怒氣和鬱悶才能散去,同時元氣不會受到損耗;輔以健脾和促進消化的藥物,食物停滯的問題就能解決,人也會產生想吃東西的慾望。但如果單純地只處理氣機和食物停滯的問題,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可能帶來危害。

2. 類瘧

產後寒熱往來,每日應期而發,其症似瘧,而不可作瘧治。夫氣血虛,而寒熱更作,元氣虛,而外邪或侵,或嚴寒,或極熱,或晝輕夜重,或日晡寒熱,絕類瘧症,治當滋榮益氣以退寒熱。有汗急宜止,或加麻黃根之類。只頭有汗,有不及於足,乃孤陽絕陰之危症,當加地黃、當歸之類。

如陽明無惡寒,頭痛無汗,且與生化湯,加羌活、防風、連須蔥白數根以散之,其柴胡清肝飲等方,常山、草果等藥,俱不可用。

滋榮養氣扶正湯

治產後寒熱有汗,午後應期發。

黨參(二錢),炙黃耆(一錢),白朮(一錢),川芎(一錢),熟地(一錢),麻黃根(一錢),當歸(二錢),陳皮(四分),炙草(五分),棗

水煎服

加減養胃湯

治產後寒熱往來,頭痛無汗類瘧者。

半夏(八分,制),白茯苓(一錢),炙草(四分),當歸(二三錢),川芎(一錢),陳皮(四分),蒼朮(一錢),藿香(四分),黨參(一錢)

姜引煎服。有痰加竹瀝、薑汁、半夏、神麯,弱人兼服河車丸。凡久瘧不愈,兼服參朮膏以助藥力。

參述膏

白朮(一斤,米泔浸一宿,銼焙),黨參(一兩)

用水六碗,煎二碗,再煎二次,共計,六碗合作一處,將藥汁又熬成一碗,空心米湯化半酒盞。

白話文:

[類似瘧疾]

產後出現時冷時熱的情況,每天按一定的時間發作,這種症狀很像瘧疾,但不能按照瘧疾來治療。這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導致寒熱交替出現,元氣不足,易受外邪侵擾,可能極度寒冷,也可能非常燥熱,或者白天輕微夜晚加重,或在下午時分感到寒冷和發熱,這些症狀都極像瘧疾,治療上應該以滋補氣血,增強體力來退燒。

如果有大量出汗的情況,應立即止汗,可以使用如麻黃根等藥物。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而下肢不出汗,這可能是孤陽斷絕陰氣的危險症狀,應該加入地黃、當歸等藥物。

滋榮養氣扶正湯

用於治療產後時冷時熱並伴隨出汗的症狀,通常在下午發作。

所需藥材:黨參(6克)、炙黃耆(3克)、白朮(3克)、川芎(3克)、熟地(3克)、麻黃根(3克)、當歸(6克)、陳皮(1.2克)、炙草(2.5克)和大棗。

用水煎煮服用。

加減養胃湯

用於治療產後時冷時熱、頭痛不出汗、類似瘧疾的症狀。

所需藥材:半夏(3克、炮製過)、白茯苓(3克)、炙草(1.6克)、當歸(6-9克)、川芎(3克)、陳皮(1.6克)、蒼朮(3克)、藿香(1.6克)、黨參(3克)。

以薑為引,用水煎煮服用。如有痰,可加入竹瀝、薑汁、半夏、神麯;體弱的人同時服用河車丸。對於長期瘧疾未癒的情況,同時服用參朮膏以增加藥效。

參朮膏

所需藥材:白朮(500克,米泔水中浸泡一夜,切片烘焙)、黨參(30克)。

用水六碗,煎至剩兩碗,再煎兩次,合計六碗,將所有藥汁熬濃至一碗,空腹時以米湯調和半杯酒一同服用。

3. 類傷寒二陽症

產後七日內,發熱、頭痛、惡寒,毋專論傷寒為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毋專論傷寒為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治者慎勿輕產後熱門,而用麻黃湯以治類太陽症,又勿用柴胡湯以治類少陽症。且產母脫血之後,而重發其汗,虛虛之禍,可勝言哉。

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發汗」,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表」,二先生非謂產後真無傷寒之兼症也,非謂麻黃湯、柴胡湯之不可對症也,誠恐後輩學業偏門而輕產,執成方而發表耳。誰知產後真感風、感寒,生化中芎姜亦能散之乎!

加味生化湯

治產後三日內,發熱頭痛症。

川芎(二錢),防風(二錢),當歸(二錢),炙草(四分),桃仁(十粒),羌活(四分)

查刊本去桃仁,然必須問有塊痛與否,方可議去。服二貼後,頭仍痛、身仍熱,加白芷八分、細辛四分。如發熱不退,頭痛如故,加蓮鬚蔥五個、黨參三錢。產後敗血不散,亦能作寒、作熱,何以辨之?曰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他症者,陰陽不和也。刺痛用當歸,乃和血之藥。若乃積血而刺痛者,宜用紅花、桃仁、歸尾之類。

白話文:

【類似傷寒的二陽症狀】

產後七天內,如果出現發燒、頭痛、畏寒的症狀,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因為感受了太陽邪氣(風寒)。同樣地,如果出現發燒、頭痛、脅痛的症狀,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因為感受了少陽邪氣(風熱)。這兩種症狀多是由於產後氣血兩虛,陰陽失調,類似外感風寒或風熱的表現。治療時,千萬不要輕易地把產後發熱當作一般的太陽或少陽病來處理,不要隨便使用麻黃湯來治療類似太陽病的症狀,也不要隨便使用柴胡湯來治療類似少陽病的症狀。因為產婦在產後已經大量失血,再用這些藥物來發汗,會使虛弱的身體更虛弱,後果不堪設想。

過去張仲景說過:「失血的人不可以發汗」,朱丹溪也說過:「產後切記不可以使用發汗的藥物」。他們並不是說產後真的不會有像傷寒這樣的合併症,也不是說麻黃湯、柴胡湯不可以對症使用,而是擔心後輩學醫的人只看到一方面,輕視產後的特殊情況,固執地使用現成的藥方。其實,產後真的感受到風寒,使用生化湯中的芎薑也能達到散寒的效果!

【加味生化湯】

這是用來治療產後三天內出現的發燒、頭痛症狀。

配方包括:川芎(二錢)、防風(二錢)、當歸(二錢)、炙甘草(四分)、桃仁(十粒)、羌活(四分)。

根據出版的版本,可能要去掉桃仁,但是是否要去掉,必須要問清楚產婦是否有血塊的疼痛,才能決定。服用兩劑後,如果頭痛和身體的熱度仍然存在,可以加入白芷(八分)、細辛(四分)。如果發燒仍然不退,頭痛還是沒有改善,可以再加入蓮鬚蔥(五個)、黨參(三錢)。產後如果瘀血沒有散去,也會引起發冷、發燒的症狀,怎麼分辨呢?如果經常感到刺痛,那就是瘀血的問題;如果只是發冷發燒,沒有其他症狀,那就是陰陽失調的問題。對於刺痛,可以用當歸來調和血液。如果是因為積血導致的刺痛,應該使用紅花、桃仁、歸尾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