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正產氣虛血暈

婦人甫產兒後,忽然眼目昏花,嘔惡欲吐,中心無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雲,人以為惡血衝心之患也,誰知是氣虛欲脫而然乎。蓋新產之婦,血必盡傾,血室空虛,止存幾微之氣。倘其人陽氣素虛,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蔭胎,胎墮而心中之血亦隨胎而俱墮,心無血養,所賴者幾微之氣以固之耳。

今氣又虛而欲脫,而君心無護,所剩殘血,欲奔回救主,而血非正血,不能歸經,內庭變亂而成血暈之症矣。治法必須大補氣血,斷不可單治血暈也。或疑血暈是熱血上衝,而更補其血,不愈助其上衝之勢乎?不知新生不生,舊血不散,補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舊血也。然血為有形之物,難以速生;氣乃無形之物,易於迅發。

補氣以生血,尤易於補血以生血耳。

方用_補氣解暈湯_:

黨參(一兩),生黃耆(一兩),黑芥穗(三錢),薑炭(一錢),當歸(一兩,不酒洗)

極效,不可加減。不煎服,一劑而暈止,二劑而心定,三劑而血止,四劑而血旺再不暈矣。此乃解暈之聖藥,用參耆以補氣,使氣壯而生血也;用當歸以補血,使血壯而養氣也。氣血兩旺,而心自定矣。用荊芥炭引血歸經,用薑炭以行瘀引陽,瘀血去而正血歸,不必解暈而暈解矣。一方之中,藥止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白話文:

[正產後氣血虛致眩暈]

產後婦女突然眼睛視物模糊,感到噁心想要嘔吐,精神無法集中,甚至出現彷彿魂魄出竅的感覺,就像天上的浮雲飄忽不定,人們常認為這是因為產後惡露衝擊心臟所導致的問題,但實際上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由於氣血虛弱到極點所致。

產後婦女,因生產時血液大量流失,體內只剩下微量的氣息。如果這位婦女平時就氣虛體弱,無法生成足夠的血液,那麼在懷孕期間,她心臟的血液已經被胎兒消耗,胎兒娩出後,心臟的血液也隨之流失。此時,心臟的運作全靠剩下的微量氣息來維持。

現在,連這微量的氣息也變得虛弱,心臟失去了保護,剩餘的血液試圖迴流以拯救心臟,然而這些血液並非正常血液,無法順利循環,結果在體內造成混亂,導致產後血暈的症狀。

治療這種情況,必須大力補充氣血,絕對不可以只針對血暈症狀進行治療。有人可能會質疑,血暈是因為熱血衝擊心臟,再補充血液,不是會增加血液上衝的力量嗎?事實上,新生的血液如果不產生,舊血就不會消散,通過補血來生成新血,正是活化血液,驅除舊血的方式。

然而,血液是有形的物質,難以迅速生成;氣則是無形的物質,容易快速產生。

通過補氣來生成血液,比通過補血來生成血液要更容易。

治療的處方為「補氣解暈湯」:

黨參(30克)、生黃耆(30克)、黑芥穗(9克)、薑炭(3克)、當歸(30克,不用酒洗)

效果顯著,不可任意增減藥量。不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後暈眩停止,兩劑後心神穩定,三劑後出血停止,四劑後血氣旺盛,不再出現暈眩。這便是解除暈眩的神奇藥方,使用黨參和黃耆來補氣,讓氣壯以生成血液;使用當歸來補血,讓血壯以養氣。氣血兩旺,心臟自然穩定。使用薑炭和荊芥炭引導血液回歸正常循環,薑炭可以去除瘀血,引導陽氣流通,瘀血排出後,正常的血液得以歸位,不需要特別解暈,暈眩自然消失。這個處方只有五種藥材,卻能產生如此神奇且強大的療效,真是令人驚訝!

2. 正產血暈不語

產婦有子方下地,即昏暈不語,此氣血兩脫也。本在不救,然救之得法,亦有能生者。山得岐天師秘訣,何敢隱而不宣乎?當斯之時,急用銀針刺其眉心,得血出則語矣。然後以黨參一兩煎藥灌之,無不生者。即用黃耆二兩,當歸一兩,名當歸補血湯,煎汽一碗灌之,亦得生。

萬不可於二方之中,輕加附子,無經不達,反引氣血之藥走而不守,不能專注於胞胎,不著人參、歸、耆直救其氣血之絕,聚而不散也。蓋產婦昏暈,全是血室空虛,無以養心,以致昏暈。舌為心之苗,心既無主,而舌又安能出聲耶?夫眉心之穴,上通於腦,下通於舌,而其系則連於心,刺其眉心,則腦與舌俱通,而心之清氣上升,則瘀血自然下降矣。

然後以參、耆、當歸之能補氣生血者,煎湯灌之,則氣與血接續,又何至於死亡乎?雖單用參、耆、當歸,亦有能生者,然終不若先刺眉心之為更妙。世人但知灸眉心之法,不知刺更勝於灸,蓋灸法緩而刺法急,緩則難於救絕,急則易於回生。所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者,此也。

白話文:

產後的婦女,如果剛生下孩子就立刻陷入昏迷且無法說話,這是因為她的氣和血同時嚴重流失。這種情況理論上很危險,但如果採用正確的方法急救,還是有可能救活的。根據岐天師的祕訣,我應該公開這方法。首先,立即使用銀針刺入產婦的眉心,一旦有血流出,她就能開始說話了。接著,以一兩的黨參煎製藥物讓她服用,通常都能恢復生命跡象。或者,使用二兩的黃耆和一兩的當歸,煮製成當歸補血湯,讓她喝下一碗,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千萬不要在這兩種處置中加入附子,因為它會使藥性四散,導致氣血藥物流動而無法聚焦,無法專注於子宮,不能有效集中人參、當歸、黃耆等藥材直接補充氣血,使其凝聚不散。產婦之所以會昏迷,是因為血液流失過多,無法滋養心臟,因此產生昏迷。舌頭是心臟的反映,心臟失去功能,舌頭當然無法發聲。眉心的穴位,上可連通腦部,下可連通舌頭,且與心臟相連,刺激眉心,能使腦部和舌頭都獲得流通,心臟的清氣上升,淤血就會自然下降。

之後,再利用能補氣生血的人參、黃耆、當歸煎湯給她服用,這樣氣和血就能得到補充,怎麼會有生命危險呢?即使只使用人參、黃耆、當歸,也有機會救活,但若能在治療前先刺眉心,效果會更好。大眾只知道灸眉心的方法,卻不知道刺眉心的效果更佳,因為灸法緩慢,刺法快速,緩慢的治療方式難以挽救瀕死狀態,快速的治療方式則容易讓人復甦。這就是所謂的急症要治標,慢性病要治本的道理。

3. 正產敗血攻心暈狂

婦人有產後二三發熱,惡露不行,敗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攣提不定,人以為邪熱在胃之過,誰知是血虛心不能養而然乎。夫產後之血,盡隨胞胎而外越,則血室空虛,臟腑皆無血養,只有心中之血尚存幾微,以護君心。而臟腑失其所養,皆欲取給於心。心包為心君之宰相,攔絕各臟之氣,不許入心,始得心神安靜,是護心者,全藉心包之力也。

使心包亦虛不能障心,而各臟腑之氣,遂直入於心,以分取乎心血,心包情急,既不能內顧其君,又不能外御乎眾,於是大聲疾呼,號鳴勤王,而其跡象反近乎狂悖,有無可如何之勢,故病狀似熱而實非熱也。治法須大補心中之血,使各臟腑分取以自養,不得再攏乎心君,則心君泰然,而心包亦安矣。

方用_安心湯_:

當歸(二兩),川芎(一兩),丹皮(五錢),生地(五錢,炒),生蒲黃(二錢),乾荷葉(一片引)

水煎服,一劑而狂定,惡露亦下矣。此方用芎、歸以補血,何以又用生地、丹皮之涼血?似非產後所宜。不知惡露所以奔心,原因虛熱相犯,於補中涼之,而涼不為害。況益之以荷葉,七竅相通,引邪外出,不惟內不害心,且佐蒲黃以分解乎惡露也。但只可暫用以定狂,不可多用以取咎也。謹之!慎之!

服藥後狂定,宜服_加味生化湯_:

當歸(酒洗,一兩),川芎(三錢),桃仁(錢半,研),荊芥穗(炒炭,一錢),丹皮(錢半)

服四劑,妙。

白話文:

有些婦女在生產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會出現發燒的情況,這是因為產後的惡露未排出,導致敗血上衝心臟,進而出現精神錯亂,胡言亂語,甚至有奔走的衝動,身體抽搐無法控制。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因為胃部有邪熱造成的,但實際上,這是因為血液流失,心臟得不到足夠的血液滋養所致。

產後,大量的血液隨著胎盤排出體外,使得身體內部的血液量大幅度減少,只有心臟裡還殘留一些血液,用來保護心臟。其他臟腑因缺乏血液滋養,都試圖從心臟那裡取得血液。心包作為心臟的「宰相」,負責阻止各臟腑的氣進入心臟,這樣心臟才能保持平靜。但如果心包虛弱,無法保護心臟,各臟腑的氣就會直接進入心臟,搶奪心臟的血液。這時,心包會急切地大聲呼救,表現出類似狂躁的行為,但實際上,這是心臟在求救,病情看似發熱,但實際上並非真正的發熱。

治療方法應該是大量補充心臟的血液,讓各臟腑能夠自行滋養,不再向心臟索取血液,這樣心臟就能恢復正常,心包也會跟著安定下來。

可用的藥方是「安心湯」:

當歸(二兩),川芎(一兩),丹皮(五錢),生地(五錢,炒),生蒲黃(二錢),乾荷葉(一片引)。

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後,狂躁的症狀就會消失,惡露也會順利排出。這個方子使用川芎和當歸來補血,同時也使用了生地和丹皮來涼血,這似乎不符合產後的調理原則。但實際上,惡露之所以會衝擊心臟,是因為虛熱引起的,透過補血同時涼血,可以避免造成傷害。此外,加上荷葉,能幫助引導邪氣從七竅排出,不僅不會對心臟造成傷害,還能輔助蒲黃分解惡露。但這方子只能短暫使用以穩定狂躁,不能長期服用以免產生副作用。

服用藥物後,如果狂躁的症狀已經消失,可以進一步服用「加味生化湯」:

當歸(酒洗,一兩),川芎(三錢),桃仁(錢半,研),荊芥穗(炒炭,一錢),丹皮(錢半)。

連續服用四劑,效果會更好。

4. 正產腸下

產婦腸下,亦危症也。人以為兒門不關之故,誰知是氣虛下陷而不能收乎。夫氣虛下陷,自宜用升提之藥,以提其氣。然新產之婦,項有瘀血腹,一旦提氣,氣並瘀血升騰於上,則衝心之患,又恐變出非常,是氣又不可竟提也。氣既不可竟提,而氣又下陷,將用何法以治之哉?蓋氣之下陷者,因氣之虛也。

但補其氣,則氣旺而腸自升舉矣。惟是補氣之藥,少則氣力薄,而難以上升,必須以多為貴,則陽旺為強,斷不能降而不升矣。

方用_補氣升腸湯_:

黨參(一兩,去芒),白朮(五錢,土炒),生黃耆(一兩),當歸(一兩,酒洗),川芎(三錢,酒洗),升麻(一分)

水煎服,一劑而腸升矣。此方純於補氣,全不去升腸,即如用升麻一分,亦不過引氣而升耳。蓋升麻之為用,少則氣升,多則血升也,不可不知。又方用蓖麻仁四十九粒,搗塗頂心以提之,腸升即刻洗去,時久則恐吐血,此亦升腸之一法也。

生產有子未下,腸先下者,名盤腸生,勿遽服此方,急取一淨盆,用開水洗熱,將腸置於盆內靜待勿懼。子下後,腸即徐徐收回。若時久盆與腸俱冷,不能速收,急用開水一盆待溫,以人得手為度,將溫水傾於置腸盆內,腸熱氣充即可收直矣。若子先下,急服此方,少遲恐氣脫不救。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產婦發生腸子脫垂的情況,這在古代被視為一種危險的狀況。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因為產道未能適時閉合所導致,然而實際上,這是因為氣虛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無法自我修復。

對於氣虛導致的下陷,自然該使用能提升氣力的藥物。但是對於剛生產完的婦女,她們的腹部可能還有瘀血,如果直接提升氣力,可能會讓氣和瘀血一同上升,對心臟造成衝擊,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因此氣力也不能無限制地提升。

既然氣力不能無限制地提升,但氣力又確實在下降,那該如何治療呢?其實氣力之所以會下降,主要是因為氣力本身就不夠。

只要能夠補充氣力,氣力充足了,腸子自然就會回到原本的位置。不過補氣的藥物用量過少,效果可能就不顯著,必須足夠的量纔能有效果,這樣氣力才會強盛,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

這邊提供一個方子,叫做"補氣升腸湯":

黨參(30克,去除毛),白朮(15克,土炒),生黃耆(30克),當歸(30克,酒洗),川芎(9克,酒洗),升麻(3克)

用水煎煮服用,一劑就能讓腸子回復正常位置。這個方子主要就是補充氣力,並非直接提升腸子,即使用了升麻,也只是引導氣力上升而已。升麻的用法是,用量少氣力就上升,用量多血液就上升,這點必須瞭解。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取49粒蓖麻仁,搗碎後塗抹在頭頂,可以立刻提升氣力,腸子回復正常位置後要立即清洗掉,否則可能會導致吐血,這也是提升腸子的一種方法。

若是生產過程中胎兒還沒出來,腸子就先出來了,這種情況叫做"盤腸生",這種情況下不要立即服用上述方子,應該準備一個乾淨的盆子,用熱水洗熱,然後將腸子放入盆內,靜待胎兒出生,不用過度恐慌。胎兒出生後,腸子就會慢慢收回。如果時間太長,盆子和腸子都冷了,腸子無法快速收回,那就再準備一盆熱水,等溫度適中,以人手能承受的溫度為標準,將溫水倒入放腸子的盆子裡,腸子熱了氣力充足了就可以收回了。若是胎兒已經出生,就應立即服用上述方子,否則可能會因為氣力耗盡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