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經前腹疼吐血

婦人有經未行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疼吐血,人以為火熱之極也,誰知是肝氣之逆乎。夫肝之性最急,宜順而不宜逆,順則氣安,逆則氣動。血隨氣為行止,氣安則血安,氣動則血動,亦勿怪其然也。

或謂經逆在腎而不在肝,何以隨血妄行,竟至從口上出也,是肝不藏血之故乎?抑腎不納氣而然乎?殊不知少陰之火,急如奔馬,得肝火直衝而上,其勢最捷,反經而為血,亦至便也。正不必以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但此等吐血與各經之吐血有不同者,蓋各經之吐血,由內傷而成,經逆而吐血,乃內溢而激之使然也。其症有絕溢,而其氣逆則一也。

治法似宜平肝以順氣,而不必益精以補腎矣。雖然,經逆而吐血雖不大損夫血,而反復顛倒,未免大傷腎氣,必須於補腎之中,用順氣之法,始為得當。

方用_順經湯_:

當歸(五錢,酒洗),大熟地(五錢,九蒸),丹皮(五錢),白芍(二錢,酒炒),白茯苓(三錢),沙參(三錢),黑芥穗(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吐血止,二劑而經順,十劑不再發。此方於補腎調經之中,而用引血歸經之品,是和血之法,實屬順氣之法也。肝不逆而腎氣自順,腎氣既順,又何經逆之有哉!

婦人年壯吐血,往往有之,不可作勞症治。若認為勞症,必至肝氣愈逆,非勞反成勞矣,方加茜草一錢,懷牛膝八分(酒炒)。

白話文:

【經前腹痛吐血】

有些女性在月經來臨前的一、兩天,會突然感到腹部疼痛並伴有吐血的現象,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因為身體火氣過旺,卻不知道這其實是由肝氣逆亂所導致的。肝臟的特性是最為急躁的,應該順其性質運行,不宜逆其道而行。如果順應其性質,氣血就能平穩;反之,如果逆其道而行,就會造成氣血的動蕩。血液的運行是跟隨著氣的,氣血平穩,血液也就平穩;氣血動蕩,血液也會跟著動蕩,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

有人會說,月經逆亂應該是由腎臟引起,而不是肝臟,為什麼會隨著血液無序流動,甚至從口中噴出呢?這是不是肝臟無法儲存血液的緣故?或者是由於腎臟無法納入氣息所致?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少陰之火就像奔騰的野馬一樣急促,一旦受到肝火的直接衝擊,其力量會更為強烈,這種情況下,血液逆向而行轉變為吐血,也是十分常見的。並非只有在肝臟無法儲存血液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吐血的症狀。然而,這種吐血與其他部位的吐血不同,其他部位的吐血通常是由內傷引起,而月經逆亂導致的吐血,則是由於內部血液過多,迫使血液向上逆流所致。雖然這種情況下,血液並不會大量流失,但反覆的逆流會對腎氣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在滋補腎臟的同時,還需要使用順氣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治療方法上,似乎應該平肝以順氣,而不需要通過補腎來增加精氣。但是,儘管月經逆亂導致的吐血並不會大量損失血液,但反覆的逆流確實會對腎氣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在滋補腎臟的同時,使用順氣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藥方為「順經湯」:

當歸五錢(用酒清洗後使用)、大熟地五錢(九次蒸煮後使用)、丹皮五錢、白芍二錢(酒炒後使用)、白茯苓三錢、沙參三錢、黑芥穗三錢。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第一劑即可止住吐血,第二劑就能讓月經順利來潮,連續服用十劑,以後就不再會發生此類情況。這個藥方在滋補腎臟調節月經的同時,使用了引導血液回歸正常通道的藥材,是一種調和血液的方法,實際上也是順氣的方法。只要肝氣不逆亂,腎氣自然就會順暢,腎氣順暢了,月經又怎麼會逆亂呢?

年輕女性吐血的情況時有發生,千萬不能按照勞累過度的症狀來治療。如果將其視為勞累過度,只會讓肝氣更加逆亂,本來不是勞累過度的病情,反而會變成勞累過度。在藥方中加入茜草一錢,懷牛膝八分(酒炒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