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

婦人有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來者,人以為血之凝也,誰知是肝氣不舒乎。夫肝屬木而藏血,最惡風寒。婦人當行經之際,腠理大開,適逢風之吹、寒之襲,則肝氣為之閉塞,而經水之道路亦隨之而俱閉。由是腠理經絡各皆不宣,而寒熱之作由是而起。其氣行於陽分則生熱,其氣行於陰分則生寒,然此猶感之輕者也。

倘外感之風寒更甚,則內應之熱氣益深,往往有熱入血室而變為如狂之症,一似遇鬼之狀者。若但往來寒熱,是風寒未甚而熱未深耳。治法宜補肝中之血,通其鬱而散其風,則病隨手而效。所謂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此其一也。

方用_加味四物湯_:

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芍(五錢,酒炒),粉丹皮(三錢),當歸(五錢,酒洗),川芎(三錢,酒洗),柴胡(一錢),白朮(五錢,土炒),元胡(一錢,酒洗),甘草(一錢),加荊芥穗炒黑一錢,尤妙。

白話文:

【經期紊亂伴隨疼痛】

有些女性會出現月經來潮時突然停止,然後又再次來臨,並伴有時而劇烈時而緩解的疼痛,以及忽冷忽熱的現象。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血液凝滯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往往是因為肝氣不暢所導致的。

肝臟在人體中屬木,負責儲存血液,最怕受到風寒的侵襲。女性在月經期間,身體毛孔擴張,如果此時遭遇冷風或寒氣的侵襲,肝氣就會被封鎖,連帶月經的通道也會受阻。因此,身體的毛孔和經絡運作都會受影響,忽冷忽熱的症狀便由此產生。當肝氣流動到身體的陽面時,就會產生熱感;當它流動到陰面時,則會感到寒冷。然而,這只是輕微的感染情況。

倘若遭受的風寒更嚴重,那麼體內的熱氣也會更深,常常會導致熱毒進入血液,進而轉變為類似瘋狂的症狀,表現出像是見鬼般的行為。但如果只是偶爾出現的忽冷忽熱,那表示風寒尚未達到嚴重的程度,熱度也還不算深。

治療這種情況的方法應該是補充肝臟的血液,疏通肝氣,驅散風邪,這樣病情就能迅速改善。這就是所謂的「先調理血液再對付風邪,血液和諧了,風邪自然就會消失」的原則。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加味四物湯來治療:

大熟地(約30克,經過九次蒸煮),白芍(約15克,用酒炒過),粉丹皮(約9克),當歸(約15克,用酒清洗過),川芎(約9克,用酒清洗過),柴胡(約3克),白朮(約15克,用土炒過),元胡(約3克,用酒清洗過),甘草(約3克)。此外,加入炒黑的荊芥穗(約3克)效果更佳。

2. 經水未來腹先疼

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夫肝屬木,其中有火,舒則通暢,鬱則不揚。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疼生。然經滿則不能內藏,而肝中之鬱火焚燒,內逼經出,則其火亦因之而怒瀉,其紫黑者,水火兩戰之象也;其成塊者,火煎成形之狀也。經失其為經者,正鬱火內奪其權耳。

治法似宜大瀉肝中之火。然瀉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郁,則熱之標可去,而熱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

方用_宣郁通經湯_:

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丹皮(五錢),山梔子(三錢,炒),白芥子(二錢,炒,研),柴胡(一錢),香附(一錢,酒炒),川鬱金(一錢,醋炒),生甘草(一錢),黃芩(一錢,酒炒)

水煎,連服四劑,下月斷不先腹疼而後行經矣。此方補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氣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白話文:

【經期未來腹部先疼痛】

有些女性在月經來臨前會感到腹部疼痛,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幾天,直到月經開始。她們的月經血色常呈現紫黑色,且帶有凝結的血塊。許多人誤以為這是因為極度寒冷所致,但事實上,這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導致肝火無法正常疏泄。

肝臟在中醫理論中屬木,內含肝火,正常狀態下應順暢運作,但若受到抑制,就會導致問題。當月經即將來臨,肝臟未能順利配合,就會產生氣滯,進而引發腹部疼痛。然而,當月經血量過多,無法被肝臟妥善處理時,肝中的鬱積火氣會如焚燒般作用,從內部強迫經血排出,同時,這股怒火也會隨之傾瀉而出。血液呈現紫黑色,是水火交戰的結果;形成血塊,則是火氣煎熬成形的現象。月經失調,根本原因在於肝火鬱積,影響了其正常的調節功能。

治療上,似乎應該大力清瀉肝火。但是,如果只清肝火,卻不解決肝氣鬱結的問題,那麼,雖然可以暫時去除表面的熱象,但根本的熱源並未消除,這樣如何能夠真正改善呢?

因此,我們使用「宣鬱通經湯」這個處方:

  • 炒白芍五錢
  • 酒洗當歸五錢
  • 丹皮五錢
  • 炒山梔子三錢
  • 炒白芥子二錢,研末
  • 柴胡一錢
  • 酒炒香附一錢
  • 醋炒川鬱金一錢
  • 生甘草一錢
  • 酒炒黃芩一錢

用水煎煮,連續服用四劑,到了下個月,就不會再出現先腹部疼痛,然後才來月經的情況。這個處方不僅能補充肝臟所需的營養,還能解除肝氣鬱結,促進肝氣流暢,降低肝火,因此能迅速見效。

3. 行經後少腹疼痛

婦人有少腹疼於行經之後者,人以為血氣之虛也,誰知是腎氣之涸乎,夫經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滿則溢而虛則閉,亦其常耳。何以虛能作疼哉?蓋腎水一虛,則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爭,則氣必逆,故爾作疼。治法必須以舒肝氣為主,而益之以補腎之味,則水足而肝氣益安,肝氣安而逆氣自順,又何疼痛之有哉?

方用_調肝湯_:

阿膠(三錢,白麵炒),當歸(三錢,酒洗),山藥(五錢,炒),白芍(三錢,酒炒),山萸肉(三錢,蒸熟),甘草(一錢),巴戟(一錢,鹽水浸)

水煎服。此方乎調肝氣,既能轉逆氣,又善止郁疼。經後之症,以此方調理最佳,不特治經後腹疼之症也。

經前經後腹痛,二方極妙,不可加減。若有別症,亦宜以此方為主,另加藥味治之,原方不可減去一味。

白話文:

有些女性在月經結束後會感到下腹部疼痛,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因為血氣不足,但實際上,這可能是腎氣乾涸所導致的。要知道,月經是身體內的一種純淨水分,過多就會排出來,不足就會停滯,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為什麼不足會造成疼痛呢?因為腎臟的水分一旦不足,就無法滋養肝臟,而肝臟就會剋制脾胃的功能,導致肝和脾胃之間產生衝突,氣血運行受阻,因此會感到疼痛。治療方法應該以疏肝理氣為主,同時輔以補腎的藥材,這樣腎臟水分充足,肝氣就能得到安撫,肝氣安撫後,逆氣自然順暢,就不會再有疼痛的問題了。

使用的藥方叫做「調肝湯」:

阿膠(三錢,用白麵炒過)、當歸(三錢,用酒洗過)、山藥(五錢,炒過)、白芍(三錢,用酒炒過)、山萸肉(三錢,蒸熟)、甘草(一錢)、巴戟(一錢,用鹽水浸泡過)

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藥方能夠調節肝氣,不僅可以轉化逆氣,還能有效緩解鬱悶引起的疼痛。對於月經後的症狀,用這個藥方來調理效果最好,不僅限於治療月經後的下腹疼痛。

無論是月經前還是月經後的下腹疼痛,這個藥方都非常有效,不應隨意增減藥物份量。如果有其他病症,也應以這個藥方為基礎,再根據病情加入其他藥材進行治療,但是原本的藥方成分不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