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3)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3)

1. 胎動不安

血虛火盛,其婦必形瘦色黑,其胎常上逼者,宜犀芩阿膠。徐藹輝曰:前張飛疇說,謂形瘦血熱宜犀芩,血虛火旺宜當歸芍藥,此似將上二條併為一治,想須在胎上逼與腹急痛上分別,未知是否存參。

王孟英曰:審屬氣虛欲墮者,補中益氣法甚妙。

(箋疏)肥白之人,未有不形盛氣衰者,斷不可與蒼黑偉碩之體同日而語,即是大氣不能包舉之明徵。色蒼體偉者,必無是慮。此證補之必有效,若用升舉,又恐惹流弊。惟堯封持論,必不可易。孟英謂可用補中益氣,在清陽下陷者誠是。相如以體偉氣弱致胎滯墜,而非脾胃清氣下陷者,浪投升柴,亦有動胎上逼之慮。形氣盛,胎常不運者,宜香砂。

(箋疏)此氣滯不能流利,故宜行氣。香附、烏藥,流動氣機而不失於燥,亦是疏達之良劑。

痰氣陰滯,體肥嘔逆眩暈者,宜二陳。

(箋疏)肥人多痰,二陳溫膽最是要藥。半夏雖曰礙胎,而今之市品俱已制過,可不避忌。但膽星宜輕,左金丸亦佳,稍加川椒烏梅止嘔尤捷。怒氣傷肝,加味逍遙散。

(箋疏)逍遙治肝為木,不條達鬱滯窒塞者而言,故以柴胡、升麻之氣助其條暢,非能馴養肝氣之橫逆者。既曰因怒傷肝,則必以清養肝陰為上。逍遙反以擾動其氣,流弊不小,此薛立齋之故智,斷不可師。毒藥動胎,白扁豆二兩,生去皮為末,新汲水下。見厥逆,門須合參以辨其證。

(箋疏)此是單方,白扁豆雖能安胃,然生末水調服,不如煎湯稍涼飲之為佳。惟所謂毒藥者,種種不同,一味單方殊不足恃。

交接動胎,其證多嘔,產寶百問載綱目方,飲竹瀝一升有驗,人參尤妙。

(箋疏)此動胎之最厲者,百脈弛張為害極巨,豈一味單方所能補救。此方見李氏本草綱目,慈竹瀝下,但曰困絕,不言多嘔,註明出產寶,此條補出多嘔二字,蓋陰泄於下而氣逆於上。竹瀝下氣止嘔。築磕著胎,惡露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絕,用神妙佛手散,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損胎,立便遂下,即芎藭湯治傷胎多神效。

(箋疏)婦芎溫和流動而俱有升舉之力,故胎元受傷震動欲墜者,得其升舉而亦能安。若已大損,則活血行血,脈絡疏通而已,壞之胎自不能留。效如仙佛手到成功,此佛手之所以命名也。

胎動下血不絕,欲死,本草綱目用蜜蜂蠟如雞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服,立瘥。馮云神效,蠟淡而性澀,入陽明故也。

王孟英曰:懷妊臨月,並無傷動,驟然血下不止,腹無痛苦者,名海底漏,亟投大劑參耆,十不能救其一二,此由元氣大虛,沖脈不攝而營脫於下也。

(箋疏)蜂蠟雖澀,然和以美酒,即是行血。有餘既已下血不絕,似不可用。此亦單方之神險者,具有不可恩議之妙,而藥理則在可知不可知之間。若非親自經念,未可輕信。每有姑妄試之而適以速禍者,亦屢聞之矣。吾輩事醫藥,當以病理藥性兩相符合,始為正直蕩平之路,眩異矜奇,所不敢取。王叔和。

白話文:

標題:[孕期不安穩]

內容: 對於血虛火旺的孕婦,往往身形消瘦、膚色偏黑,且胎兒常有上頂的情況。這時應該使用倏芩阿膠來調養。徐藹輝說,前面張飛疇提到,身形消瘦、血熱的孕婦適合使用條芩;血虛火旺的孕婦則應服用婦芍。這似乎是將上述兩條合併爲一個治療方法,可能需要根據胎兒上頂或腹部急痛的不同情況做區分,不確定是否正確,僅供參考。

王孟英認爲,如果確定是因爲氣虛導致可能流產,使用補中益氣的方法非常有效。

註釋:對於肥胖白皙的人來說,往往外形壯碩但氣力衰弱,絕不能與體格健碩、膚色較深的人混爲一談。這是明顯的大氣不能充分支撐身體的證據。膚色蒼老、體格偉岸的人不必擔心這一點。這個症狀進行補養通常會有顯著效果。如果採用提升氣力的方法,又可能會引發其他問題。只有堯封的理論是不可輕易改變的。王孟英認爲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法,尤其是對於清陽下陷的情況確實有效。相如認爲,由於體格偉岸但氣力較弱導致胎兒滯留並可能流產,而不是因爲脾胃的清氣下陷。盲目使用升麻、柴胡等藥物也有使胎兒上頂的風險。對於外形壯碩、氣力充沛,但胎兒常不活動的孕婦,適合使用香砂。

註釋:這是因爲氣滯不能順暢流動,所以應該行氣。香附、烏藥可以促進氣機流動,而且不會過於燥熱,是疏達的好方法。

對於體型肥胖、氣陰兩虛、噁心嘔吐、頭暈目眩的孕婦,適合使用二陳湯。

註釋:肥胖的人大多痰溼重,二陳湯和溫膽湯是非常重要的藥物。雖然半夏被認爲對胎兒不利,但現在市面上的產品都已經過處理,可以放心使用。但膽星的使用量應該輕一些,左金丸也是很好的選擇,稍微添加些川椒、烏梅,止嘔的效果會更快。因憤怒傷害肝臟,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

註釋:逍遙散用於治療肝木不暢、鬱滯不通的情況。因此,通過柴胡的春升之氣幫助肝木舒暢,並非能夠馴服肝氣的橫逆。既然說是因憤怒傷肝,那麼首要任務應該是清養肝陰。逍遙散反而可能擾亂肝氣,產生不良後果。這是薛立齋的舊法,斷然不能效仿。毒藥動胎,可以用白扁豆二兩,去皮生磨成粉,用新打的井水沖服。詳情請參考厥逆門,以辨證論治。

註釋:這是單方。雖然白扁豆能安胃,但是生粉用水調服不如煎湯稍涼後飲用更佳。所謂的毒藥種類繁多,單方的力量遠遠不夠。

性交後動胎,症狀多爲嘔吐。產寶百問記載,綱目方飲竹瀝一升,有療效。人參尤其好。

註釋:這是最嚴重的動胎情況之一。全身脈絡鬆弛,危害極大,豈是一味單方可解決?此方見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慈竹瀝條目下,只說“困絕”,沒有提及“多嘔吐”。此處補充了“多嘔吐”二字,因爲陰液從下部流失,而氣逆於上,竹瀝能下降氣逆、止嘔吐。如果胎盤惡露已下,疼痛不止,口閉欲絕,可以使用神妙佛手散。如果胎盤沒有受損,疼痛就會停止,母親和孩子都會安全。如果胎盤受損,則會立即流產。此時,芎窮湯治療傷胎,效果神奇。

註釋:當歸溫和流動,且具有提升作用。因此,當胎元受傷震動、可能墜落時,得到提升作用也會穩定下來。如果損傷嚴重,則需活血行血,疏通脈絡,壞掉的胎兒自然無法留下。就像仙佛手一樣,能迅速成功,這也是佛手得名的原因。

孕期出血不止,瀕臨死亡,《本草綱目》推薦使用雞子大的蜜蜂蠟,煮沸三到五次,再倒入半升美酒,服用後立即見效。馮雲認爲這是神效,因爲蠟質淡而澀,能入陽明經。

王孟英說,懷孕晚期,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突然大量出血,腹部無疼痛,這種情況稱爲“海底漏”。即使使用大量的參耆,也只能救活一兩個。這是因爲元氣大虛,衝脈無法控制,營血從下部流失。

註釋:蜂蠟雖澀,但與美酒混合,就是行血有餘。既然已經出血不止,似乎不宜使用。這也是單方的神奇之處,具有不可思議的妙處,但藥理卻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不應輕易相信。常常有人隨意嘗試,反而加速災禍。我也多次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我們從事醫藥行業,應當遵循病理和藥性的相符原則,追求平和之道,避免追求奇異。王叔和也持有相同觀點。

2. 產脈

3. 變耳

楊子建十產論:一曰正產,二曰傷產,未滿月而痛如欲產,非果產也,名為試月,遽爾用力,是謂傷產。三曰催產,正產之際悉見而難產,用藥催之,是謂催產。四曰凍產,冬產血凝不生。五曰熱產,過熱血拂令人昏暈。六曰橫產,兒身半轉,遽爾用力,致先露手,令穩婆徐推兒手,使自攀耳。

七曰倒產,兒身全未得轉,即為用力,致先露足,令穩婆推足入腹。八曰偏產,兒未正而用力所致。九曰礙產,兒身已順,不能生下,或因臍帶絆肩,令穩婆撥之。十曰坐產,急於高處緊一手巾,令母攀之,輕輕屈足,坐身可產。十一曰盤腸產,臨產母腸先出,然後兒生產後,若腸不收,用醋半盞,新汲水七分,和勻噀產母面,每噀一縮,三噀盡收。

(箋疏)是論原文頗長,此其刪節者,節之太簡,頗有不甚明瞭者,其坐產一條,原謂兒將欲生,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急於高處擊一手巾,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坐身令兒生下,非坐在物上也云云。蓋謂坐草已久,產母力疲,故以巾帶助其援力。今以此節言不達意,須從原本為佳。

(濟陰綱目有全文)頤按凡是難產,多由心慌意亂,急遽臨盆所致。苟能忍痛,靜臥,耐之又耐,瓜熟蒂落,安有危險?鄉曲穩婆,不耐靜守,言多龐雜,催促臨盆,最多誤事。達生編一書所錄各方,未必可恃,而論忍耐之法,至理名言,無出其右。甚且謂私生者,無難產,惟其畏而能忍也。

尤其勘透入微,所謂六字訣者,確是產婦房中第一箴言。

孕婦止腹痛,未必產,連腰痛者,將產胞擊於腎故也。腹痛,試捏產母手中指中節,或本節跳動,方臨盆即產。王孟英曰:中指跳動,亦有不節產者,更有腰腹不甚痛,但覺酸墜而即產者。

(箋疏)中指節末,本有動脈,但平人脈動甚微,幾於不覺。產婦臨盆,此指尖脈形分明,頃刻分娩,確是多數。孟英謂亦有未必即產者,則偶然耳。亦有腹竟不痛,但覺腰痠異常而即產者,此其達生之極易者,最不可遇,而亦嘗屢聞之。皆孟英之所謂十個孩兒,十樣生也。

兒未生時,頭本在上,欲生時,轉身向下,故腹痛難忍。此時婦當正身,寬帶,仰臥,待兒頭到了產戶,方可用力催下。若用力太早,或束肚倚著兒,不得轉身,即有橫生,逆生,手足先出之患。

許叔微曰:有產累曰不下,服藥不驗,此必坐草太早,心懼而氣結不行也。經云:恐則氣下,恐則精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氣,乃不行。得紫蘇飲一服,便產。(方見子懸門)。

(箋疏)學士亦以坐草太早為戒,可見達生編六字訣之必不可少。心懼而氣結不行,亦是不能忍耐之咎。恐則氣下,脹而不行,自有至理

白話文:

標題: [異常分娩]

內容:

  1. 楊子建的十種分娩理論:第一種是正常分娩,第二種是早產。在滿月前出現類似要分娩的疼痛,但實際上並非真正在分娩,這種情況稱爲試月。如果在此時就用力過度,則會傷害到母親,稱爲傷產。
  2. 第三種是催產,當正常分娩過程中出現難產,需要使用藥物來催產,這叫催產。
  3. 第四種是凍產,冬季分娩時,血液凝固導致生產困難。
  4. 第五種是熱產,過熱會導致血液沸騰,使人感到暈眩。
  5. 第六種是橫產,胎兒身體半轉,如果此時用力過度,可能會導致先露出的手部受傷。這時,接生婆應緩緩推動嬰兒的手,讓嬰兒自己抓住耳朵。
  6. 第七種是倒產,如果胎兒未能完全轉身,就過度用力,可能導致先露出的腳部受傷。此時,接生婆應將腳推回腹部。
  7. 第八種是偏產,由於胎兒位置不正而用力導致。
  8. 第九種是礙產,胎兒位置已經正確,但仍然無法順利生產,可能是因爲臍帶纏繞在肩上,接生婆需進行處理。
  9. 第十種是坐產,在高處緊握一條毛巾,讓母親抓着它,輕輕彎曲雙腳,坐着就可以生產。
  10. 第十一種是盤腸產,臨產前母親的腸子先出來,然後嬰兒出生。如果腸子沒有縮回去,可以用半杯醋與新抽的井水七分混合均勻,噴在產婦臉上,每次噴灑腸子就會縮一些,三次後腸子就能完全縮回去。

(註釋)原文論述較長,這裏刪節了部分內容。坐產這一條,原本是指嬰兒即將出生,母親因爲疲勞久坐,阻礙了分娩,因此要在高處擊打一塊毛巾,讓母親用手抓住,輕輕彎曲雙腳,坐着讓嬰兒生下來,而不是坐在東西上。意思是說,長時間蹲坐分娩,母親體力消耗殆盡,所以需要用毛巾幫助她用力。現在這部分內容表達不夠清晰,最好還是參考原文。

(濟陰綱目有全文)按,所有難產,多數是由於驚慌失措,匆忙分娩造成的。如果能夠忍受疼痛,靜臥,耐心等待,等到瓜熟蒂落,怎麼會有危險呢?鄉村的接生婆往往無法安靜地等待,言語雜亂,催促分娩,常常導致錯誤。達生編一書收錄的各種方法,未必可靠,但是關於忍耐的方法,卻是至理名言,無人能出其右。甚至說私生的孩子,不會難產,因爲他們害怕並且能夠忍受。

這種洞察入微的說法,所謂的六字訣,確實是孕婦房間中的第一金玉良言。

孕婦腹痛,不一定是要生產,如果連腰也痛,那是因爲子宮壓迫腎臟。腹痛時,試着捏住產婦的中指中間關節,如果該關節跳動,表示即將分娩。王孟英說:中指跳動,並非一定立即生產,還有腰部腹部並不十分疼痛,只感覺酸脹就立即生產的情況。

(註釋)中指關節末端,原本就有動脈,但普通人脈動非常微弱,幾乎察覺不到。產婦即將分娩時,這個指尖的脈搏形狀明顯,片刻後即可分娩,這是大多數情況。孟英說也有未必立即生產的,那只是偶爾。也有腹部完全不痛,只覺得腰部異常酸脹就立即生產的,這是最容易分娩的情況,雖然很難遇到,但也時常聽到。這些都是孟英所說的十個孩子,十種不同的生產方式。

在嬰兒尚未出生之前,頭部通常在上方,準備生產時,會轉身朝下,因此腹痛難以忍受。此時,婦女應該保持正直的身體,鬆開腰帶,仰臥,等待嬰兒的頭部到達產道口,才能用力催產。如果過早用力,或者束縛腹部,阻礙嬰兒轉身,就可能出現橫生、逆生,手足先出的問題。

許叔微說:有些生產多次卻無法順利分娩,服藥無效,這肯定是坐草太早,心理恐懼導致氣結不通。經雲:恐懼則氣下,恐懼則精神怯懦,上焦閉塞,閉塞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氣,氣不行。服用紫蘇飲一次,即可順利生產。(方見子懸門)。

(註釋)學士也警告坐草太早,可見達生編六字訣不可或缺。心理恐懼導致氣結不通,也是不能忍耐的後果。恐懼則氣下,脹而不通,自然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