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4)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4)

1. 胞衣不下

急以物牢扎臍帶墜住,使不上升,然後將臍帶剪斷,使血不入胞,萎縮易下。若未系先斷,胞升湊心必死。

徐曰:《保生錄》覺胎衣不下,產婦用自己頭髮塞口中,打一噁心即下。切須放心,不可驚恐,不可聽穩婆妄用手取,多致傷生。又以草紙燒煙燻鼻即下。芒硝三錢,童便沖服,立效。俞邃良先生目觀。

松郡一老穩婆包醫是證,自帶白末藥一包,買牛膝二兩,同煎去渣,沖童便半杯服,立下。白末藥定是元明粉。元明粉即制朴硝也。

(箋疏)芒硝太鹹寒,必非通用之品。童便牛膝可法。

白話文:

【胎盤滯留】

遇到胎盤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時,應立即用東西緊緊綁住臍帶,防止它向上移動,接著將臍帶剪斷,這樣可以避免血液迴流到胎盤,使其萎縮,有助於胎盤的排出。如果在綁住之前就先剪斷臍帶,胎盤上移至心臟的話,產婦會有生命危險。

徐氏提到,《保生錄》中記載,當發現胎盤未能順利排出,產婦可用自己的頭髮塞進嘴裡,引發噁心感,胎盤就會排出。產婦必須保持冷靜,不要恐慌,且千萬不能任由接生婆胡亂用手拉扯,這樣很可能導致傷害。另外,也可以用燃燒的草紙產生的煙燻鼻,胎盤也會隨之排出。服用三錢的芒硝,再以童子尿沖服,效果立竿見影。俞邃良先生親眼見證。

在松郡有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接生婆,擅長治療此症狀,她自備一包白色粉末藥物,另購買二兩的牛膝,一同煎煮後去除殘渣,再加入半杯童子尿服用,胎盤即刻排出。那包白色粉末藥物應該就是元明粉。元明粉即是加工過的朴硝。

(註解)芒硝性質過於鹹寒,未必適用於所有人。而童子尿和牛膝的使用方式則值得借鑑。

2. 產後喜笑不休

一老嫗云產後被侍者挾落腰子使然,用烏梅肉二個煎湯服立效;嘉郡錢鄰哉目睹。

(箋疏)腰子是內腎,豈有墜落而可救之理?此陰脫於下而氣火沖激於上使然,即西人所謂血沖腦經病也。烏梅酸收則氣不上衝而神經之知覺復矣。頤謂童便亟服亦可,否則即用潛陽鎮逆之法,當無不應。

惡露過多不止

伏龍肝二兩,煎湯澄清,烊入阿膠一兩,服。如不應,加入參。

(箋疏)新產惡露過多而鮮紅無瘀者,是肝之疏泄無度,腎之閉藏無權,衝任不能約束,關閘盡廢,暴脫之變大是可虞。伏龍肝溫而兼澀土,能堤水。真阿膠激濁揚清,本是血崩無上聖藥。重用濁用其力最專,其功最捷,尚在大劑獨參湯之上,必無不應之理。如果不應,則更可危,再加人參亦非重用不可,而能牡救逆亦所必需。

白話文:

[產後不停笑的情況]

一位老婦人說,她在產後因為被護理人員不慎弄到腰部,導致她不停笑。她使用了兩個烏梅肉煎湯喝下去,立刻見效;這件事嘉郡的錢鄰哉親眼目睹。

(筆記說明)腰子指的是內腎,怎麼可能脫垂而可以救治呢?這是因為下部的陰氣脫離,導致上部的氣火衝擊所致,也就是西方人所謂的血壓衝擊腦神經的病症。烏梅的酸性能夠收斂,讓氣不再向上衝,神經的知覺就恢復了。我認為喝一些童子尿也能達到效果,或者使用潛陽鎮逆的方法,應該都能奏效。

產後惡露過多且止不住

取兩兩的伏龍肝,煎湯澄清,然後溶解一兩的阿膠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加入人參。

(筆記說明)產後惡露過多且顏色鮮紅無血塊,通常是因為肝臟疏泄過度,腎臟封閉儲存的功能失調,衝任脈無法控制,所有的閘門都失效,出現了嚴重的脫垂情況,令人擔憂。伏龍肝溫和且有收斂作用,能夠像堤壩一樣阻止水流。真阿膠能清除混濁,提升清潔,原本就是治療大量出血的聖藥。大量使用且以濃稠的方式使用,效果最專一、最迅速,甚至比大量使用單一的人參湯還有效,必定會見效。但如果仍無效,情況就更加危險,再加入人參時,也必須大量使用,並且必須進行急救。

3. 惡露不來

4. 九竅出血

裴補云:九竅出血死證恆多。惟產後瘀血妄行,九竅出血,有用逐瘀之藥而得生者,不可遽斷其必死。此是閱歷後之言,不可忽略。雖無方藥,其法已具。

(箋疏)此是虛陽上冒,氣逆血湧,其勢最熾。平人得此,尚難急救,況在產後。然急急泄降,鐵逆亦自有可生之理。

白話文:

裴補說:九竅出血的情況,死亡的案例確實頻繁。然而,產婦若因瘀血亂竄導致九竅出血,有時使用排除瘀血的藥物後,病人能得以存活,我們不能立即斷定她必定會死亡。這是我經歷過後所得到的經驗,絕對不能輕易忽視。雖然這裡沒有具體的處方和藥物,但治療的方法已經有了。

進一步解釋,這種情況是虛假的陽氣向上衝,導致氣血逆流,其勢態非常嚴重。一般人出現這種情況,都難以及時救治,更何況是在產後的婦女。但是,如果立刻進行泄降處理,即使病情嚴重,也存在生存的可能性。

5. 黑氣鼻衄

郭稽中雲產後口鼻黑氣起及鼻衄者不治。蓋陽明為經脈之海,口鼻乃陽明所見之部,黑氣鼻衄是營衛散亂,營氣先絕故不治。薛立齋云急用二味參蘇飲加附子亦有得生者。

(箋疏)此亦氣逆上冒之候,口鼻黑則肺胃之氣已絕,法固不治,然急與開泄降逆亦或可治。薛立齋謂用參蘇已覺不切,籠統方藥何能救此危急萬狀之疲,又用附子則鼻黑唇黑豈皆屬於陰寒者?此公庸愚而偏喜著書立說,巍然者一大部,竟是各科咸備而實絕少心得。昔人謂如折襪線如僧剃髮無有寸長,頤於此公亦云,而俗子無知奚辨良窳,喜其筒而易記卑而易行,可以造成無數庸俗市醫而殺人乃不可限量,真一大劫哉!

白話文:

郭稽中表示,產後如果出現口鼻有黑氣冒出以及鼻子出血的情況,這是很難治療的。因為陽明經是人體經脈的重要部分,而口鼻正是陽明經脈顯現的地方,出現黑氣和鼻血代表身體內的營衛功能混亂,營氣已經斷絕,所以很難治療。但薛立齋認為,緊急情況下使用二味參蘇飲再加入附子,還是有機會挽救生命。

進一步解釋,這種症狀顯示氣逆向上衝擊,口鼻呈現黑色說明肺和胃的氣息已經斷絕,按照醫學常規,這種情況確實難以治療。然而,緊急情況下若能進行開泄降逆的治療,還是有可能治癒的。薛立齋提到使用參蘇飲似乎並不恰當,廣泛的藥方如何能應對如此危急的病情呢?更何況還加入了附子,難道只要是鼻黑、脣黑就一律歸咎於陰寒嗎?這位醫生雖然平庸愚鈍卻偏偏喜歡寫書立說,他的著作雖多,涵蓋了各種疾病,實際上卻缺乏深度的醫學理解。古人形容他如斷了的襪線、像和尚剃髮一樣毫無長處,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只能嘆息。但一般人不懂醫學,只看到他的理論簡單易記、方法通俗易行,這樣的人成為市井庸醫,不知害了多少人,這真是大災難啊!

6. 眩暈昏冒

7.

沈堯封曰喘有閉脫二症,下血過多者是脫症,喉中氣促,命在須臾,方書雖有參蘇飲一方,恐不及待。惡露不快者是閉證,投奪命丹可定。如不應,當作痰洽。此皆急證。更有一種緩者,婁全善所云產後喘者多死,有產二月洗浴即氣喘,坐不得臥者,五月惡風得暖稍緩,用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實、厚朴、桑皮、紫蘇、五味、瓜蔞煎服即臥,其疾如失,作汙血感寒治也。按此亦是痰證,所以能持久,痰滯陽經,所以惡寒。

方中著力在瓜蔞、厚朴、枳實、桂枝、茯苓、乾薑、五味數味,餘皆多贅。

(箋疏)喘疲木分二候,實者是肺氣之壅塞,痰飲蟠結,則宜開宣肺氣泄化其上,虛者乃腎氣之上奔,真元無根,則宜攝鎮專治其下,亦惟黑錫丹尚能救急,此非大劑不能及。喻嘉言謂宜吞百丸者是也。產後暴喘有虛無實,參蘇和緩誠不及待。

白話文:

沈堯封提到,喘症可以分為閉證和脫證兩類。如果產婦下血過多,這就是脫證,病人會喉嚨氣短,生命危在旦夕,醫書上雖有參蘇飲這種療法,但可能來不及等待就病情危急。若產婦的惡露排不順暢,這就是閉證,可以服用奪命丹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應該將其視為痰症來治療。這些都是急症。

另外還有一種病情較緩和的喘症,就像婁全善說的,產後喘症的患者多數會死亡。例如,有人產後兩個月洗澡後就開始氣喘,嚴重到無法躺下,直到五月後遇到暖風才稍微緩解。這種情況,可以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實、厚朴、桑皮、紫蘇、五味子、瓜蔞煎煮服用,就能安睡,病情似乎消失,這是因為污血感寒造成的。進一步分析,這其實也是痰症,所以能持續很久,痰滯留在陽經,所以會怕冷。

藥方中,瓜蔞、厚朴、枳實、桂枝、茯苓、乾薑、五味子等幾味藥最為關鍵,其他的多數是輔助。

(箋疏)喘症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肺氣壅塞,痰飲糾纏,這時應該宣通肺氣,化解上焦的痰飲;另一種是腎氣上衝,元氣無根,這時應該攝納鎮靜,專注治療下焦。對於後者,只有黑錫丹能應急救治,這需要大劑量的藥物才能達到效果。喻嘉言認為,應該服用一百丸藥。產後突然出現的喘症,多數是虛證而非實證,使用參蘇飲和緩治療,確實來不及應對病情。

8. 發熱

沈堯封曰:產後發熱,所因不同,當與脈證參看。感冒者,鼻塞亦不可過汗,經有奪血無汗之禁,只宜苒婦湯。

停宜者,噯腐飽悶,宜平劑消食;血虛發熱,無別證者,脈人而芤,宜歸耆;陰虛者,煩渴,脈細,宜生地阿膠。更有一種表熱裡寒,下利清穀,煩渴惡熱,脈微細者,此少陰危證,宜四逆湯。

王盂英曰:暴感發熱,可以鼻塞驗之。苟胎前伏邪,娩後陡發者,何嘗有頭疼鼻塞之形證乎?雖脈亦有不即露者,惟舌苔頗有可徵,或厚白而膩,或黃膩黃燥,或有黑點,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悶,或溲熱,此皆溫濕暑熱之邪內蘊,世人不察,再飲以糖酒生化湯之類,則輕者重,而重者危,不遇明眼人,亦但知其產亡,而不知艾死於何病,誤於何藥也。我見實多,每為太息。

其後條之乍寒乍熱,亦當如是諦察,庶免遺人天殃也。

(箋疏)新產發熱,血虛而陽浮於外者居多,亦有頭痛,此是虛陽之升騰,不可誤謂冒寒,妄投發散,以煽箕焰。此惟潛陽攝納,則氣火平而熱自已。如其淤露未盡,稍參宣通,亦即泄降之意,初不必過與參耆,反增其壅。感冒者,必有表證可辨,然亦不當妄事疏散。諸亡血虛家不可發汗,先賢儀型,早已諄諄告誡,則惟和其營衛,慎其起居,而感邪亦能自解。蓋腠理空疏之時,最易感冒,實是微邪,本非重恙,自不可小題大做,一誤再誤。

又有本非感冒,新產一二日閒,蒸釀乳汁,亦發身熱,則活血通乳,亦極易治。沈謂宜用膠地者,則虛甚之外熱,必舌光無苔;其宜用四逆者,則陰盛之格陽,必唇舌淡白,或顴赤之戴陽,雖皆不常有之症,而在血脫之後,變幻最多,固非心粗氣浮率爾操觚者所能措置裕如矣。

王謂胎前伏邪,娩後陡發之症,實是其人木有蘊熱痰濕,分娩而正氣驟衰,病狀乃著,辨之於舌最是秘訣,則惟治其濕熱痰滯,抉去病根,切弗效。明人治熱只知表散,產後誤事,必較之平人,尤其捷見。盂英長於溫熱,最惡生化一方,為暑熱濕熱令中剴切動戒,誠是至理名言。

砂糖酒尤其肇禍,此因江浙間之惡習,不可不改者。若在寒天,生化砂糖少用之,亦不為大害,惟酒則不可不戒耳。

白話文:

沈堯封表示:產後發燒的原因各異,必須結合脈象和症狀來判斷。若是因受風寒導致的鼻塞,不能過度發汗,因為中醫有血液流失後不宜發汗的禁忌,應使用苒婦湯。

若是消化不良導致的脹氣和飽悶,應使用適量的消食藥物;因血虛導致的發燒,如果沒有其他明顯症狀,脈象顯示為芤脈,應使用歸耆;如果是陰虛導致的煩躁和口渴,且脈象細弱,應使用生地和阿膠。另有一種情況,表面看似發燒,實際上卻是裡寒,出現下痢清稀的情況,伴有煩渴和怕熱,脈象細微,這是少陰危象,應使用四逆湯。

王盂英指出:突然發熱,可以透過是否有鼻塞來判斷。如果產前潛藏的邪氣,在產後突然爆發,怎麼會出現頭痛和鼻塞的症狀呢?雖然脈象可能不會立即顯示,但是舌苔往往能提供線索,可能是厚白且膩,或是黃膩、黃燥,甚至出現黑點,或是舌頭泛紅,或是口苦、口渴、胸悶、尿熱等,這些都是溫熱、濕熱、暑熱之邪內伏的表現。如果人們未能識別,再服用糖酒生化湯這類藥物,病情輕的會加重,病情重的會更危險,若無良醫診斷,只知道產婦死亡,卻不知道真正死因,以及是哪種藥物導致的錯誤治療。

對於產後乍寒乍熱的狀況,也應該進行詳細的觀察,以免造成不幸的結果。

新產婦發燒,多是由於血虛導致的陽氣飄浮在外,也可能伴隨頭痛,這是虛陽上升的表現,不能誤以為是感冒,隨意使用發汗藥物,反而會助長病情。應使用潛陽攝納的方法,氣火平息,熱度自然消失。若產婦體內仍有瘀血未排出,稍微使用宣通藥物,有助於瘀血排出,不需要過度使用補血藥物,反而會加重瘀血的問題。對於受風寒的產婦,應根據表面症狀來判斷,但也應避免過度疏散,對於血虛的人,先賢已經提醒過,不可發汗,應調和營衛,謹慎生活作息,邪氣自然會消失。在皮膚毛孔鬆弛的時候,最容易受到風寒,但其實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不能小題大作,一再誤診。

還有一種情況,並非感冒,產後一兩天內,因為乳汁分泌,也可能會發燒,這種情況下,活血通乳的治療方式非常有效。沈堯封建議使用阿膠和生地,這是對血虛嚴重的產婦適用的治療方式,舌頭光亮無苔是其特徵;若使用四逆湯,則是針對陰盛導致的陽氣飄浮在外,其特徵是脣舌淡白,或是面頰泛紅,這些症狀雖然不常見,但在產後血虛的情況下,變化最多,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妥善處理。

王盂英認為,產前潛藏的邪氣,在產後突然爆發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產婦本身就有熱毒和痰濕,分娩後正氣驟減,病狀才會顯現,辨識這些症狀的關鍵在於舌苔,應針對濕熱、痰濕進行治療,去除病根,不能只是簡單地使用發汗藥物。對於產後發熱,王盂英特別強調,不能僅僅使用發汗藥物,產後誤診的情況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他的建議對於產後溫熱的治療非常重要。

砂糖酒是導致產後發熱的重要原因,這是江浙地區的惡習,需要改變。在寒冷的天氣中,少量的生化砂糖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酒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