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5)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5)

1. 乍寒乍熱

武叔卿曰血閉於陽經榮衛行之不通則寒,血閉於陰經榮衛動之不通則熱,必瘀通而後寒熱自己。

仲景曰病磊淅惡寒而復發熱者,陽脈不足陰往乘之,陰脈不足陽往乘之。

沈堯封曰前條是瘀血,後條是陰陽相乘,甚則俱有戰僳者,治瘀血宜奪命丹,調補陰陽,輕則歸耆建中,重則桂附人昧。

(箋疏)乍寒乍熱亦當如上條發熱各症一例論洽,不必另為一門,反滋眩惑。武氏血關於陰陽之經一說,只是故為深丈,實覺無謂。至引仲景一條,亦不過正氣之不充耳。

2. 頭汗

王海藏雲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蓋額為六陽之會,由虛熱薰蒸而比也。沈堯封曰汗出不止屬氣血兩虛,黃耆五錢,炒白芍(三錢),酒炒歸身(二錢),棗仁(二錢),炒甘草(一錢),炒小麥(三錢),炒南棗肉(三錢),煎服,神效。與眩暈內呂姓婦一按參證。(箋疏)自汗已是虛陽之外浮,但頭汗出尤為陽越之明證。

堯封固表涵陰立法誠是。頤謂尚宜加潛斂,則龍牡萸肉皆不可少,人參亦佳,滋陰即以涵陽,勿調參是甘溫也。

泄瀉

沈堯封曰乙亥初夏傅木作婦產時去血過多,隨寒戰汗出便瀉不止,余用大劑真武,乾薑生薑,兩劑戰少定而汗瀉如故,又服兩日寒戰復作,余用補中湯,無人參加附子,兩劑病者云我肚裡大熱,口渴喜飲,然汗出下利寒戰仍不減,正凝神思慮間,其母曰彼大孔如洞,不能收閉,諒無活理。

余改用黃耆五錢,炒北五味四錢,搗白芍二錢,炒歸身一錢五分,炒甘草一錢五件,炒茯芩二錢,大棗三個,一劑病減匹劑而愈。王孟英曰觀此案則可見氣虛不能收攝者,宜甘溫以補之,酸澀以收之,不可用辛熱走泄,以助火而食氣也。(箋疏)寒戰利下加以自汗,重武湯元是針對,乃反裡熱渴飲而汗利寒戰俱不應,此中玄理未易尋思,改授甘溫,轉變靈通至不可少。孟英辛熱走泄四字剖解入微,參透三昧,醫學中危微精一心傳,豈易領悟,此最上乘禪也。

學者皆當熔金祀之。

堯封又曰鄒氏婦產後便泄,余用參附溫補藥未效,新城吳敬一診云虛寒而兼下陷,用補中益氣加熟地茯芩桂附,應手取效,以是知方論內言下虛不可升提,不盡然也。(箋疏)產後下虛不可升提,以拔動腎根木是至理名言,必不可易。然泄瀉滑利,明是氣虛下陷,東垣成法正為是症而設言,譏一端各有所當,況升柴本是極輕,藉以扶肋,參耆振作元氣,自當應手成功,此非浪投柴葛者所可籍日也。

堯封又曰陸姓婦產後三日,發疹細而成粒,不稀不密,用荊芥蟬蛻黏子等藥一劑,頭而俱透越,一日淅有回意,忽大便溏泄數次,覺神氣不蜜,問其所苦曰熱曰渴,語言皆如抖出,脈虛細數有七,至我師金大文診之曰此陽脫證也,屬少陰,用生附子(三錢),水洗咯浸切片熯如炒米色,炮乾薑(八分),炒甘草(一錢),炒白芍(一錢五分),水煎衝入尿一調羹,青魚膽汁四小茶匙,服畢即睡覺來,熱渴俱除,續用黃耆建中湯丹參蘇木二劑而安。

(箋疏)疹屬肺有風熱之邪,法應半涼輕散,荊芥牛蒡等本是正宗,惟在產後正氣必虛,牛蒡輕散皮毛,雖非猛劑,然最易滑泄大便,以子能下行,肺氣既疏而表裡相戾,大陽亦為之不固,故凡大便不堅實者,本宜避之,連得溏泄而語言振虛脫之

3. 頭痛

沈堯封曰:陰虛於下則陽易升上,致頭痛者,童便最妙。褚侍中雲:童便降火甚速,降血甚神,故為療厥逆頭疼之聖藥。若血虛受風,宜一奇散,即芎歸湯也,不可不辨。

(箋疏):陰虛而氣火升浮,法宜潛陽涵陰為主。童便本是新產神丹,不僅可已頭痛,且無誤用之弊。果有風寒外侵,歸芎未嘗不了然。一降一升,正相對照,辨症胡可不慎。

薛立齋案:一產婦頭痛,曰:用補中益氣已三年,稍勞則惡寒內熱,擬作陽虛治,加附子(一錢) 於前湯中,數刻不發。

(箋疏):頭痛安有可日用益氣至三年之理,更何論乎?產後縱使果是清陽下陷之病,亦必升之又升,迸出泥丸宮。去惡寒雖可謂是陽虛,然內熱獨非虛乎?明是偽造之案,而敢欺人如是。夫已氏之荒謬已臻極步,且以誤盡初學,實屬罪不容銖。堯封採此,受其愚矣。

4.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

沈堯對曰:有血淤、血虛、停食、感寒、肝氣之異。手按痛減者血虛也,接之痛增者非停食即瘀血。停食則右關脈獨實且有噯哺氣,瘀血則所下惡露必少,得熱即減者感寒也。至若厥陰肝脈抵小腹挾胃,又為藤血之臟,血去肝虛其氣易動,一關氣惱陡然脘腹大痛。治法血虛宜歸耆建中,消食惟查肉最妙,兼和血也。

消瘀宜奪命散,感寒者輕則炮姜艾葉,重則桂附茱萸。肝氣作痛,養血藥中加川楝橘核,苦以泄之,重則為梅辛散,酸收苦池並用。

(箋疏)產後胃脘痛,古有敗血搶心一說,然子宮中之淤垢何以直攻到心,此是理想之談,誤人不小。縱使惡淤不多而為胃痛,不過降少升多,肝膽氣滯耳。用破瘀之法而病亦相應者,正以泄降則氣自不升,其理亦淺而易見,非徑以破上焦之血然終宜和肝行氣為允,破瘀必非呆板之法。

腹痛少腹痛,初產之時甚少,俗謂之兒枕痛,此多淤虛猶存,或臨蓐時未免稍受寒涼,苟非盛夏炎天,生化湯最宜正治。炮姜桃仁本是無瘀不能為害,又如澤蘭艾葉茺蔚皆所必需,但川芎主升不可妄用。查肉極妙,非僅消食亦能和血。砂糖未始不可服,但不必大多,而最不宜於炎天。

耳盂英書中深惡於生化砂糖,蓋有為而言,然亦不必因噎廢食。如在既產數日之後,則苟非痰食,多屬血虛而氣為之滯,堯封養血二字最佳。川棟烏梅橘核無一非柔肝必需之品。

俟藹輝曰:一婦產後腹痛,令其夫以手接之,小腹痛尤甚,下惡露而痛仍不減,知其非瘀乃燥糞也。予藥一劑,大便潤下而愈。姜用川治驗。炮姜五分,丹皮(二錢),歸身(三錢),川芎(一錢五分),山查(二錢),炒枳殼(一錢五分),炒麻仁(二錢),杵爛桃仁泥(二錢),生地(二錢),炙甘草(四分),加研爛松子仁(五粒)。

(箋疏)大便不通固亦腹痛中之一症,產後津傷尤多,便秘此必問而知之,而辨症辨脈尚在其次。

蕭賡六曰:下血過多,肝經血少腹痛,其脈弦者,以熟地萸肉為君,加白芍木瓜蒺藜一劑可止。有難產久坐,風入胞門致腹痛欲絕,其脈浮而弦續斷,一兩防風五錢,服之立愈。

(箋疏)血虛而用熟地萸肉是也。其風入胞門一說殊不可信。產後中氣必處脈浮固所當有,何得認作風之確證?且腹痛病是在裡,脈又必不應浮。防風大劑豈新產時所可妄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