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妊娠腫脹

沈堯封曰:妊婦腹過脹滿,或一身及手足、面目俱浮,病名子腫,或名子氣,或名琉璃胎,但兩腳腫者,或名皺腳,或名肥腳,名色雖多,不外有形之水病與無形之氣病而已。何則?胎礙藏府,機括不靈,腎者,胃之關也,或關門不利,因而聚水,或脾不能散精行肺,或肺不能水精四布,此有形之水病也。又腹中增一物,則大氣升降之道窒塞,此無形之氣病也。

病在有形之水,其證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無形之氣,其證必皮厚色不變。說見內經脹論,細玩自明。更有痰滯一證,痰雖水類,然凝聚質厚,不能遍及皮膚,惟壅滯氣道,使氣不宣通,亦能作腫,其皮色亦不變,故用理氣藥,不應加化痰之品,自然獲效。

(箋疏)妊身發腫,良由真陰凝聚以養胎元,而腎氣不能敷布,則腎中之輸尿管無權,遂致水道不通,泛溢莫制。治當展布腎氣,庶幾水行故道,小溲利而腫脹可消。此惟仲景腎氣丸最為正治,但附子最是礙胎,苟非症勢危急,慎弗輕率援用,以貽口實。其頭而腫者,則肺氣不降,上源不清,而水道亦不利,則當關宣肺氣,復基肅降之常,而即不浮。

徐藹輝曰:靈樞水脹論曰:水始起,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基水已成矣。以手按基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鑿鑿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愚按於膚脹言皮厚色不變,則水脹之皮簿色變可知矣。存參。

千金鯉魚湯治妊娠腹脹,脹滿,或渾身浮腫,小便赤澀。沈按:此治有形之水也,以腹脹滿為主,身腫溺澀,上加一「或」字,乃或有或無之詞,不必悉具。

陳良甫曰:胎孕至五六個月,腹大異常,此由胞中畜水,名曰胎水,不早治,恐胎死,或生子手足軟短,宜干金鯉魚湯。蓋鯉魚歸腎,又是活動之藥。臣以芩術姜橘,直達胞中去水,又恐水去胎虛,佐以歸芍,使胎得養真神。方也。

當歸 白芍各(一錢) 茯芩(一錢五分) 白朮(二錢) 橘紅(五分) 鯉魚一尾,去鱗腸,作一服,白水煮熟,去魚,用汁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一盞,空心服,胎水即下。如腹悶未盡除,再合一服。

金匱葵子茯芩湯 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按:此滑利之劑,亦治有形之水。

葵子(一斤) 茯芩(三錢) 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箋疏)葵子滑而下行,近入有傷胎之說,雖是古方,必須慎用。天仙藤散 治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

白話文:

沈堯封表示:懷孕婦女腹部過度脹滿,或全身、手腳、臉部都浮腫,這種病症被稱為子腫,又或者叫做子氣,或者琉璃胎。若只有雙腳腫脹,可能被稱為皺腳或肥腳。這些名稱雖然繁多,但實質上不外乎是有形的水病和無形的氣病兩種。為什麼呢?因為胎兒阻礙了臟腑運作,導致生理機能不靈活。腎臟控制水分代謝,如果功能不佳,就會積聚水分,或者脾臟無法正常運送精華到肺部,或者肺部無法將水份精華均勻分佈全身,這就是有形的水病。另外,腹部因胎兒增大,會堵塞氣體的正常流動,這是無形的氣病。

若是水病,皮膚通常會變得薄且色白而光亮;若是氣病,皮膚會保持原有厚度和顏色。在《內經》的脹論中有詳細說明,細讀便能理解。此外,還有一種痰滯的病症,雖然痰也是液體的一種,但是質地較濃稠,無法擴散至全身皮膚,只會在氣道中堵塞,讓氣體無法流通,也會引起腫脹,皮膚顏色不會改變。因此,治療時應該使用調節氣體的藥物,而不是加入化痰的成分,這樣纔能有效。

對於懷孕期間出現的腫脹,是由於真陰凝聚來滋養胎兒,而腎氣無法正常運作,腎臟的排尿系統失調,導致水分代謝受阻,水份泛濫失控。治療應當調整腎氣,讓水分循正常路徑排出,小便順暢,腫脹就能消失。張仲景的腎氣丸是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但其中的附子對胎兒有潛在風險,除非病情緊急,否則不宜輕易使用。若是頭部腫脹,則是肺氣不降,上部氣道不暢,同樣需調整肺氣,使其恢復正常,腫脹就不會再出現。

徐藹輝提到,《靈樞·水脹論》指出:水病開始時,眼睛周圍會有輕微腫脹,像是剛睡醒的樣子,頸部脈搏跳動時會咳嗽,大腿間感覺寒冷,小腿腫脹,腹部膨脹,用手按壓腹部,手一移開就立即恢復原狀,就像包裹著水一樣,這就是水病的徵兆。皮膚脹病,是寒氣侵襲皮膚層間,造成皮膚鬆弛,腹部膨脹,全身浮腫,皮膚變厚,按壓腹部時感覺空虛,腹部顏色不會改變。從皮膚脹病的描述中可以推知,水病的皮膚會變得薄且顏色改變。這些信息供參考。

千金鯉魚湯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腹部脹滿,或是全身浮腫,小便色紅且不順暢。沈堯封補充:這主要用於治療有形的水病,以腹部脹滿為主,全身浮腫和小便不順是附加的症狀,不一定都會出現。

陳良甫提到:懷孕到五六個月時,腹部異常膨脹,可能是子宮內積水,稱為胎水。如果不早期治療,可能導致胎兒死亡,或出生的嬰兒手腳軟弱短小,可用千金鯉魚湯治療。鯉魚能歸腎,又有活血效果。臣下使用黃芩、白朮、生薑和橘紅,直接進入子宮去除積水,同時擔心水分排掉後胎兒虛弱,所以加上當歸和白芍,使胎兒得到滋養。配方如下:

當歸、白芍各1錢,茯苓1錢5分,白朮2錢,橘紅5分,鯉魚一條(去鱗和內臟),煮熟後去掉魚肉,用1杯半的魚湯,加入3片生薑,煎至剩一杯,空腹服用,胎水即可排出。如果腹部悶痛未完全消除,可再服用一次。

金匱葵子茯苓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順,感到寒冷,起身頭暈。這是利尿的藥劑,同樣適用於有形的水病。

葵子1斤,茯苓3錢,研磨成粉,每日三次,每次一小匙,用溫水送服,小便順暢後症狀會好轉。

天仙藤散用於治療懷孕三個月後,雙腳從腳面逐漸腫脹至...

2. 妊娠經來

王叔和曰:婦人月經下但少,師脈之,反言有娠,其後審然其脈何類?曰寸口脈陰陽俱平,營衛高和。(沈注:寸口脈陰陽俱平,自然營衛調和也。)按之則滑,浮之則輕。(沈注:重按之以候陰分,則滑是有餘之象;浮取之以候陽分,則輕是不足之象。竊謂此即陰搏陽別之義。

)陽明少陰各如經法。(沈注:沖隸陽明主血,任隸少陰主精,各如經法。精血無損,是有娠而下墮之象。)身反灑浙,不欲食,頭痛心亂嘔吐。(沈注:諸症經所謂身有病而無邪脈妊子也。)呼之則微,吸之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沈注:呼出之氣微數,吸入之氣舒徐不驚,是陽氣多溢於外。

今陽氣不足於內,陰脈滑則陰血內盛,所以月見經來。六經養成句無解,尚須查詳。)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胎。(沈注:若陰分虛而陽精乘之,胞中必散,方是胎墮。然胞中若散,脈必散而不滑。今脈滑無虞也。)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沈注:設陰陽俱盛,必雙胎。

今氣不足而血有餘,非雙胎,乃激經也。)

(箋疏)此節出脈經第九卷。考脈經一書,單行佳本極不易得。金山錢氐守山關叢書有之。光緒十七年皖南周澄之亦刻入醫學叢書中,則據嘉定黃氐道光間校刻本,頗與錢本微有出入。茲據周本校沈氐所引此節,錄其同異於下,以備考竅。但本節文義亦頗有不甚瞭解者。吾國極古醫書,多有此可疑之處。

本不能勉強註釋,強求真解,亦不容自吾作古,妄詡聰明。姑付闕如,以俟賢者。

(考異)月經下,周本作經月下。但少,作但為微少。娠,作軀。何類,周本下有何以別之四字。按之則滑,周無則字。不欲食,周本下有飲字。嘔吐,周本作嘔噦欲吐。呼之則微,周作呼作微數。吸之不驚,周作吸則不驚。

散者損胎,周作散者損墮。

產乳集曰:妊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問產科熊宗立答云:此婦血盛衰,其人必肥。既妊後月信常來,而胎不動。若便以漏胎治之,則胎必墮。若不作漏胎治,則胎未必墮。宗立之言誠為有見。然亦未必因血盛者。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風勝故也。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若作漏胎治,投以滋補,是實實也。

胎豈有不墮?若知是風瑞,以一味風藥投之,經信可止。即不服藥,胎亦無恙。然亦有胎本不固,因房室不節,先漏而後墮胎者。須作漏胎治,又不可不審也。

沈堯對曰:妊娠經來與漏胎不同。經來是按期而至,來亦必少。其人血盛氣衰,體必肥壯。漏胎或因邪風所迫,或因房室不節,血來未必按期,體亦未必肥壯。且漏胎因不盡風邪,房室更有血熱肝火諸證,不可不察脈辨證。風人脈中,其脈乍大乍小,有時隴起。所云一味治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孕期經血來潮]

內容翻譯如下:

王叔和說:有位婦人月經雖然持續,但是量非常少,醫師診斷後反而說她懷孕了,後來證實的確如此,那當時診斷的脈象爲何呢?醫師指出,寸口脈陰陽平衡,營衛和諧。進一步解釋,寸口脈陰陽平衡,意味着身體內的營衛調和。

按下去感覺滑潤,輕觸則感覺輕鬆。重按下去感受陰分,滑潤感顯示體內氣血旺盛;輕輕觸摸以感受陽分,輕鬆感則顯示氣血不足。這裏暗含陰搏陽別的道理。

陽明脈與少陰脈都符合正常規律。衝脈隸屬陽明主血,任脈隸屬少陰主精,兩者皆符合正常規律,表明精血無損,這是懷孕而月經未斷的跡象。

患者感到寒顫,食慾不振,頭痛、心慌、噁心嘔吐。這些症狀正如古籍所述,雖身有不適,但並無明顯病態脈象,顯示爲妊娠現象。

她的呼吸微弱,吸氣時沒有驚悸,陽氣過多,氣息充盈,陰脈滑潤,陰血旺盛。滑潤脈象表示體內實滿,六經調養,因此每月仍有經血出現。

陰血顯現,陽精濃縮,子宮分散,分散狀態對胎兒有害。如果陰分虛弱,陽精過度,子宮就會分散,導致流產。然而,若子宮分散,脈象應爲散亂而非滑潤。現在脈象滑潤,無需擔憂。

如果陽氣過盛,則可能懷有雙胞胎。現今陽氣不足,因此引發經血。若陰陽都旺盛,可能懷有雙胞胎。但現在氣不足而血有餘,不是雙胞胎,而是激發經血的情況。

在另一文獻中記載,孕婦月經未斷但胎兒未受損。產科醫生熊宗立回答說:這可能是因爲孕婦血氣旺盛,體形偏胖。懷孕後月經仍會來臨,但不會影響胎兒。若誤認爲是流產徵兆而治療,反而可能導致流產。若不作爲流產治療,胎兒未必會流產。熊醫生的觀點確實有見地,但這並不一定是因爲血氣旺盛。如果榮經受到風邪影響,經血就容易波動,這是因爲風邪佔優勢的緣故。這時排出的血液並非滋養胎兒的血液。如果當作流產治療並給予滋補,會使原本就實滿的身體更加實滿,胎兒怎能不流產?

若能判斷出是風邪所致,只需使用一味祛風藥物即可止住月經。即使不服用藥物,胎兒也不會有問題。然而,也有因胎兒本身不穩定,加上房事不當,先出現漏血而後流產的情況。這時必須當作流產處理,不可掉以輕心。

沈堯對補充說:孕期經血來潮與漏胎有所不同。經血來潮有固定週期,且量通常較少。這類女性血氣旺盛而氣衰,體形通常較胖。漏胎可能由風邪侵襲或房事不當引起,出血不一定有固定週期,體形也不一定肥胖。而且,漏胎不僅僅因爲風邪,還可能涉及房事、血熱、肝火等其他因素,必須通過脈診和辨證才能明確診斷。在風邪侵襲的情況下,脈象可能會忽大忽小,有時脈象突起。關於一味治風藥的描述,由於原文未提及具體內容,故無法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