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妊娠腫脹

沈堯封曰:妊婦腹過脹滿,或一身及手足、面目俱浮,病名子腫,或名子氣,或名琉璃胎,但兩腳腫者,或名皺腳,或名肥腳,名色雖多,不外有形之水病與無形之氣病而已。何則?胎礙藏府,機括不靈,腎者,胃之關也,或關門不利,因而聚水,或脾不能散精行肺,或肺不能水精四布,此有形之水病也。又腹中增一物,則大氣升降之道窒塞,此無形之氣病也。

病在有形之水,其證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無形之氣,其證必皮厚色不變。說見內經脹論,細玩自明。更有痰滯一證,痰雖水類,然凝聚質厚,不能遍及皮膚,惟壅滯氣道,使氣不宣通,亦能作腫,其皮色亦不變,故用理氣藥,不應加化痰之品,自然獲效。

(箋疏)妊身發腫,良由真陰凝聚以養胎元,而腎氣不能敷布,則腎中之輸尿管無權,遂致水道不通,泛溢莫制。治當展布腎氣,庶幾水行故道,小溲利而腫脹可消。此惟仲景腎氣丸最為正治,但附子最是礙胎,苟非症勢危急,慎弗輕率援用,以貽口實。其頭而腫者,則肺氣不降,上源不清,而水道亦不利,則當關宣肺氣,復基肅降之常,而即不浮。

徐藹輝曰:靈樞水脹論曰:水始起,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基水已成矣。以手按基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鑿鑿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愚按於膚脹言皮厚色不變,則水脹之皮簿色變可知矣。存參。

千金鯉魚湯治妊娠腹脹,脹滿,或渾身浮腫,小便赤澀。沈按:此治有形之水也,以腹脹滿為主,身腫溺澀,上加一「或」字,乃或有或無之詞,不必悉具。

陳良甫曰:胎孕至五六個月,腹大異常,此由胞中畜水,名曰胎水,不早治,恐胎死,或生子手足軟短,宜干金鯉魚湯。蓋鯉魚歸腎,又是活動之藥。臣以芩術姜橘,直達胞中去水,又恐水去胎虛,佐以歸芍,使胎得養真神。方也。

當歸 白芍各(一錢) 茯芩(一錢五分) 白朮(二錢) 橘紅(五分) 鯉魚一尾,去鱗腸,作一服,白水煮熟,去魚,用汁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一盞,空心服,胎水即下。如腹悶未盡除,再合一服。

金匱葵子茯芩湯 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按:此滑利之劑,亦治有形之水。

葵子(一斤) 茯芩(三錢) 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箋疏)葵子滑而下行,近入有傷胎之說,雖是古方,必須慎用。天仙藤散 治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

2. 妊娠經來

王叔和曰:婦人月經下但少,師脈之,反言有娠,其後審然其脈何類?曰寸口脈陰陽俱平,營衛高和。(沈注:寸口脈陰陽俱平,自然營衛調和也。)按之則滑,浮之則輕。(沈注:重按之以候陰分,則滑是有餘之象;浮取之以候陽分,則輕是不足之象。竊謂此即陰搏陽別之義。

)陽明少陰各如經法。(沈注:沖隸陽明主血,任隸少陰主精,各如經法。精血無損,是有娠而下墮之象。)身反灑浙,不欲食,頭痛心亂嘔吐。(沈注:諸症經所謂身有病而無邪脈妊子也。)呼之則微,吸之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沈注:呼出之氣微數,吸入之氣舒徐不驚,是陽氣多溢於外。

今陽氣不足於內,陰脈滑則陰血內盛,所以月見經來。六經養成句無解,尚須查詳。)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胎。(沈注:若陰分虛而陽精乘之,胞中必散,方是胎墮。然胞中若散,脈必散而不滑。今脈滑無虞也。)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沈注:設陰陽俱盛,必雙胎。

今氣不足而血有餘,非雙胎,乃激經也。)

(箋疏)此節出脈經第九卷。考脈經一書,單行佳本極不易得。金山錢氐守山關叢書有之。光緒十七年皖南周澄之亦刻入醫學叢書中,則據嘉定黃氐道光間校刻本,頗與錢本微有出入。茲據周本校沈氐所引此節,錄其同異於下,以備考竅。但本節文義亦頗有不甚瞭解者。吾國極古醫書,多有此可疑之處。

本不能勉強註釋,強求真解,亦不容自吾作古,妄詡聰明。姑付闕如,以俟賢者。

(考異)月經下,周本作經月下。但少,作但為微少。娠,作軀。何類,周本下有何以別之四字。按之則滑,周無則字。不欲食,周本下有飲字。嘔吐,周本作嘔噦欲吐。呼之則微,周作呼作微數。吸之不驚,周作吸則不驚。

散者損胎,周作散者損墮。

產乳集曰:妊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問產科熊宗立答云:此婦血盛衰,其人必肥。既妊後月信常來,而胎不動。若便以漏胎治之,則胎必墮。若不作漏胎治,則胎未必墮。宗立之言誠為有見。然亦未必因血盛者。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風勝故也。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若作漏胎治,投以滋補,是實實也。

胎豈有不墮?若知是風瑞,以一味風藥投之,經信可止。即不服藥,胎亦無恙。然亦有胎本不固,因房室不節,先漏而後墮胎者。須作漏胎治,又不可不審也。

沈堯對曰:妊娠經來與漏胎不同。經來是按期而至,來亦必少。其人血盛氣衰,體必肥壯。漏胎或因邪風所迫,或因房室不節,血來未必按期,體亦未必肥壯。且漏胎因不盡風邪,房室更有血熱肝火諸證,不可不察脈辨證。風人脈中,其脈乍大乍小,有時隴起。所云一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