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妊娠腫脹

沈堯封曰:妊婦腹過脹滿,或一身及手足、面目俱浮,病名子腫,或名子氣,或名琉璃胎,但兩腳腫者,或名皺腳,或名肥腳,名色雖多,不外有形之水病與無形之氣病而已。何則?胎礙藏府,機括不靈,腎者,胃之關也,或關門不利,因而聚水,或脾不能散精行肺,或肺不能水精四布,此有形之水病也。又腹中增一物,則大氣升降之道窒塞,此無形之氣病也。

病在有形之水,其證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無形之氣,其證必皮厚色不變。說見內經脹論,細玩自明。更有痰滯一證,痰雖水類,然凝聚質厚,不能遍及皮膚,惟壅滯氣道,使氣不宣通,亦能作腫,其皮色亦不變,故用理氣藥,不應加化痰之品,自然獲效。

白話文:

沈堯封曰:

懷孕婦女腹部過於脹滿,或者全身、手腳、臉面都浮腫,這種病症叫做「子腫」,也稱為「子氣」或「琉璃胎」。如果只是雙腳腫脹,則稱為「皺腳」或「肥腳」。雖然名稱眾多,但本質上都是有形的「水病」和無形的「氣病」。

為何如此呢?因為胎兒阻礙了臟腑的運作,機體功能失靈。腎臟是胃的關口,如果關口不利,就會導致水液積聚;或者脾臟無法散布精氣到肺臟,或者肺臟無法將水液精氣散布到全身,這就是有形的「水病」。

此外,腹中增加了一個胎兒,也會阻礙氣機的升降,導致氣機不通,這就是無形的「氣病」。

如果病症屬於有形的「水病」,其表現必定是皮膚薄、顏色白亮;如果病症屬於無形的「氣病」,其表現必定是皮膚厚、顏色沒有明顯變化。

這在《內經》的「脹論」中有記載,細心研究便可明白。

此外,還有一種痰滯的症狀。痰雖然屬於水類,但它凝聚成團,質地厚重,無法遍及皮膚,只能阻塞氣道,使氣機不通,也能引起腫脹,而且皮膚顏色也沒有變化。因此,治療這種病症時,使用理氣藥物即可,不需加用化痰的藥物,就能自然奏效。

(箋疏)妊身發腫,良由真陰凝聚以養胎元,而腎氣不能敷布,則腎中之輸尿管無權,遂致水道不通,泛溢莫制。治當展布腎氣,庶幾水行故道,小溲利而腫脹可消。此惟仲景腎氣丸最為正治,但附子最是礙胎,苟非症勢危急,慎弗輕率援用,以貽口實。其頭而腫者,則肺氣不降,上源不清,而水道亦不利,則當關宣肺氣,復基肅降之常,而即不浮。

徐藹輝曰:靈樞水脹論曰:水始起,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基水已成矣。以手按基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鑿鑿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愚按於膚脹言皮厚色不變,則水脹之皮簿色變可知矣。存參。

白話文:

懷孕期間身體浮腫,主要原因是真陰凝聚來滋養胎兒,導致腎氣不足,無法正常運作,輸尿管失去功能,造成水道不通,水液無法排出,因而出現浮腫。治療應當疏通腎氣,讓水液順利排出,尿量增加,浮腫自然消退。仲景的「腎氣丸」最適合治療這種情況,但附子會影響胎兒,除非病情危急,否則不可輕易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影響。如果腫脹集中在頭部,則可能是肺氣不降,上焦氣機不通暢,導致水道也不利,應當宣肺降氣,恢復正常的氣機運作,就能緩解浮腫。

徐藹輝指出:《靈樞‧水脹論》中提到,水腫初期,眼窩微微腫脹,就像剛睡醒的樣子,頸部血管跳動,咳嗽,陰部寒冷,腳踝腫脹,腹部也腫,就說明水腫已經形成。用手按壓腹部,手離開後腹部會慢慢隆起,像裝滿水一樣,這是水腫的徵兆。皮膚浮腫的表現是寒冷之氣停留在皮膚之間,摸起來硬硬的,腹部很大,全身都腫,皮膚厚實,按壓腹部凹陷下去卻不彈回,腹部顏色沒有變化,這些都是水腫的徵兆。我認為,皮膚浮腫的表現是皮膚厚實,顏色沒有變化,那麼水腫的皮膚就應該薄,顏色也會有變化。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經驗。

千金鯉魚湯治妊娠腹脹,脹滿,或渾身浮腫,小便赤澀。沈按:此治有形之水也,以腹脹滿為主,身腫溺澀,上加一「或」字,乃或有或無之詞,不必悉具。

陳良甫曰:胎孕至五六個月,腹大異常,此由胞中畜水,名曰胎水,不早治,恐胎死,或生子手足軟短,宜干金鯉魚湯。蓋鯉魚歸腎,又是活動之藥。臣以芩術姜橘,直達胞中去水,又恐水去胎虛,佐以歸芍,使胎得養真神。方也。

當歸 白芍各(一錢) 茯芩(一錢五分) 白朮(二錢) 橘紅(五分) 鯉魚一尾,去鱗腸,作一服,白水煮熟,去魚,用汁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一盞,空心服,胎水即下。如腹悶未盡除,再合一服。

白話文:

千金方中鯉魚湯用於治療孕婦腹脹、滿脹,或者全身浮腫,小便赤澀。此方針對的是有形的積水,以腹脹滿為主症,全身浮腫和尿赤澀則非必須同時出現,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陳良甫認為,懷孕五、六個月時,如果肚子異常地大,就是因為胎盤積水,稱為胎水,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胎死,或者生下孩子手脚短小,因此要用干金方中鯉魚湯。鯉魚入腎,又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以黃芩、白朮、生姜、橘紅直達胎盤,利水消肿;又擔心利水過度導致胎兒虛弱,所以加入當歸和白芍,滋養胎兒,讓其安穩。

具體用法是,將當歸、白芍各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白朮二錢、橘紅五分,以及一條去鱗去腸的鯉魚一起煮,煮熟後去魚,取湯一盞半,加入三片生薑,再煎成一盞,空腹服用,即可利水。如果腹脹未完全消除,可以再服用一劑。

金匱葵子茯芩湯 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按:此滑利之劑,亦治有形之水。

葵子(一斤) 茯芩(三錢) 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箋疏)葵子滑而下行,近入有傷胎之說,雖是古方,必須慎用。天仙藤散 治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

白話文:

金匱葵子茯苓湯,專治孕婦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暢,容易出汗發冷,起身頭暈。此方以滑利藥物為主,也能治療明顯的水腫。

藥方:葵子(一斤)、茯苓(三錢),研成散劑,用溫水送服,每次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小便順暢即可痊癒。

需要注意的是,葵子滑利下行,有傷胎之虞,雖然是古方,但必須謹慎使用。

2. 妊娠經來

王叔和曰:婦人月經下但少,師脈之,反言有娠,其後審然其脈何類?曰寸口脈陰陽俱平,營衛高和。(沈注:寸口脈陰陽俱平,自然營衛調和也。)按之則滑,浮之則輕。(沈注:重按之以候陰分,則滑是有餘之象;浮取之以候陽分,則輕是不足之象。竊謂此即陰搏陽別之義。

)陽明少陰各如經法。(沈注:沖隸陽明主血,任隸少陰主精,各如經法。精血無損,是有娠而下墮之象。)身反灑浙,不欲食,頭痛心亂嘔吐。(沈注:諸症經所謂身有病而無邪脈妊子也。)呼之則微,吸之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沈注:呼出之氣微數,吸入之氣舒徐不驚,是陽氣多溢於外。

白話文:

王叔和說:婦女月經量少,醫生把脈卻說她懷孕了,之後真的驗證了她的脈象是什麼樣的?

他說寸口脈陰陽平和,營衛氣血調和。 (沈注:寸口脈陰陽平和,自然營衛氣血調和。) 按下去脈象滑利,浮起探脈則輕浮。 (沈注:重按下去探測陰分,脈象滑利是有餘的象徵;浮起探測陽分,則脈象輕浮是不足的象徵。我認為這就是陰陽搏擊、陰陽分隔的道理。) 陽明脈和少陰脈都符合經脈的正常規律。 (沈注:沖脈屬於陽明經主血,任脈屬於少陰經主精,都符合經脈的正常規律。精血沒有損傷,是有懷孕卻出現月經下墮的象徵。) 身體反而感到疲倦無力,不想吃東西,頭痛心煩,嘔吐。(沈注:這些症狀是經書中所說的「身有病而無邪脈妊子」的情況。) 呼氣時氣息微弱,吸氣時沒有驚慌,陽氣外溢,陰氣滑利氣盛,滑利代表實證,六經調和滋養,所以月經仍然會來。 (沈注:呼氣時氣息微弱,吸氣時舒緩不驚,是陽氣外溢於外的表現。

今陽氣不足於內,陰脈滑則陰血內盛,所以月見經來。六經養成句無解,尚須查詳。)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胎。(沈注:若陰分虛而陽精乘之,胞中必散,方是胎墮。然胞中若散,脈必散而不滑。今脈滑無虞也。)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沈注:設陰陽俱盛,必雙胎。

今氣不足而血有餘,非雙胎,乃激經也。)

(箋疏)此節出脈經第九卷。考脈經一書,單行佳本極不易得。金山錢氐守山關叢書有之。光緒十七年皖南周澄之亦刻入醫學叢書中,則據嘉定黃氐道光間校刻本,頗與錢本微有出入。茲據周本校沈氐所引此節,錄其同異於下,以備考竅。但本節文義亦頗有不甚瞭解者。吾國極古醫書,多有此可疑之處。

白話文:

現在陽氣不足於內,陰脈滑動,導致陰血內盛,因此月經來潮。六經養成之句難以理解,尚需詳細查閱。陰氣見陽精,精液凝固,胞宮散開,散開則損傷胎兒。如果陰分虛弱而陽精乘虛而入,胞宮必然散開,才會導致胎兒墮落。但是,如果胞宮散開,脈象必然散亂而不會滑動。現在脈象滑動,並無大礙。假如陽氣旺盛,就會懷孕雙胞胎。現在陽氣不足,所以才會引起月經失調。如果陰陽俱盛,必然會懷孕雙胞胎。現在氣虛血盛,並非雙胎,而是月經失調。

本不能勉強註釋,強求真解,亦不容自吾作古,妄詡聰明。姑付闕如,以俟賢者。

(考異)月經下,周本作經月下。但少,作但為微少。娠,作軀。何類,周本下有何以別之四字。按之則滑,周無則字。不欲食,周本下有飲字。嘔吐,周本作嘔噦欲吐。呼之則微,周作呼作微數。吸之不驚,周作吸則不驚。

散者損胎,周作散者損墮。

產乳集曰:妊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問產科熊宗立答云:此婦血盛衰,其人必肥。既妊後月信常來,而胎不動。若便以漏胎治之,則胎必墮。若不作漏胎治,則胎未必墮。宗立之言誠為有見。然亦未必因血盛者。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風勝故也。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若作漏胎治,投以滋補,是實實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原本的註釋不能強行解釋,也不應自以為聰明地妄自詮釋。暫且保留空白,等待有才之人解答。

關於經期、懷孕等相關記載,與原本的《周本》有所差異。例如,《周本》記載為「經月下」,而這裡為「月經下」;《周本》記載為「但為微少」,而這裡為「但少」;《周本》記載為「軀」,而這裡為「娠」;《周本》記載為「有何以別之」,而這裡為「何類」;《周本》沒有「則」字,而這裡為「則」;《周本》記載為「飲」,而這裡為「不欲食」;《周本》記載為「嘔噦欲吐」,而這裡為「嘔吐」;《周本》記載為「呼作微數」,而這裡為「呼之則微」;《周本》記載為「吸則不驚」,而這裡為「吸之不驚」;《周本》記載為「散者損墮」,而這裡為「散者損胎」。

《產乳集》記載:「妊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產科醫生熊宗立回答說:「這種情況可能是婦女血氣盛衰,此人必定肥胖。懷孕後月經依然正常,但胎兒卻沒有動靜。如果用治療漏胎的方法,胎兒必然會流產。如果不治療漏胎,胎兒也不一定會流產。宗立的說法確實有道理。然而,也不一定是因為血氣盛盛。如果經脈有風,就會導致經血容易流動,因為風勝過血的緣故。所以,流出來的並非滋養胎兒的血。如果用治療漏胎的方法,服用滋補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胎豈有不墮?若知是風瑞,以一味風藥投之,經信可止。即不服藥,胎亦無恙。然亦有胎本不固,因房室不節,先漏而後墮胎者。須作漏胎治,又不可不審也。

沈堯對曰:妊娠經來與漏胎不同。經來是按期而至,來亦必少。其人血盛氣衰,體必肥壯。漏胎或因邪風所迫,或因房室不節,血來未必按期,體亦未必肥壯。且漏胎因不盡風邪,房室更有血熱肝火諸證,不可不察脈辨證。風人脈中,其脈乍大乍小,有時隴起。所云一味治

白話文:

胎兒怎麼會沒有流產呢?如果知道是風瑞(一種吉祥的預兆),只要用一種風藥來治療,經由藥物的效應,可以阻止流產。即使不服用藥物,胎兒也可能安然無恙。然而,也有一些胎兒原本就不穩定,因為房事不節制,導致先有出血後流產的情形。這種情況需要按照漏胎的療法來處理,同時也要詳細審視。

沈堯回答說:懷孕期間的出血和漏胎並不同。出血是按時來的,量也不多。懷孕婦女的血液充盈,但氣力較弱,身體通常會比較肥胖。漏胎可能是因為邪風的影響,或是因為房事不節制,出血不一定按時來,身體也不一定肥胖。而且漏胎的原因可能不只是風邪,房事還有可能伴有血熱、肝火等症狀,不可不仔細察脈辨證。風病在脈搏中,脈搏忽大忽小,偶爾會隆起。所說的一味治療,指的是針對某種特定原因的單一藥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