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10)

1. 胎產

安胎方

黃耆蜜炙,杜仲薑汁炒,茯芩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白朮生用(五分),阿膠珠(一錢),甘草(三分),續斷(八分)。胸中脹滿,加紫蘇、陳皮各(八分)。下紅,加艾葉、地榆各(二錢),並加多阿膠。引用糯米(百粒),酒(二杯)煎服。腹痛,用急火煎。

(箋疏)

胎動不安,多由於內熱擾之,而土德不健,失其坤厚載物之職,亦其一因。故丹溪有言:「黃芩、白朮安胎聖藥。」是方即本此意,而以黃耆、阿膠養血,而舉其氣;杜仲、續斷黏韌,以固其基。制方之義,簡而能賅,確是安胎之善法。但臨用時,亦當相其人體質之寒熱虛實而增損之,尚非可以一概而施。方後謂:「胸中脹滿,加紫蘇、陳皮」,即治子懸之法則。方中之耆,必非所宜。下紅,加艾葉、地榆,甚是。惟引用糯米,嫌其膩滯,且失之柔;又用酒煎,則更非穩妥之道矣。

保胎神佑丸

此方屢驗。一有孕節,合起每日服之。凡易滑胎者,自無事,且易產。

白茯芩(二兩),於朮(一兩,米泔浸一日,黃土炒香),條芩(一兩,酒拌炒香),香附(一兩,童便浸炒),延胡(一兩,米醋炒),紅花(一兩,隔紙烘乾),益母草淨葉去梗(一兩),真沒藥(三錢,瓦上烙干去油)。

右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丸,白滾水下。若胎動,一日可服三、五次,切不可參服。一丸至囑。

徐藹輝曰:「胎滑自是血熱動胎之故,方中紅花行血,延胡走而不守,恐非保胎所宜。況已有香附行氣,氣行血自不滯,何取動血之品?宜去之為穩。」

王盂英曰:「每服七丸,故有奇效而無小損也,毋庸裁減。」

又曰:「神佑丸兼能調經,種子大有殊功。」

(箋疏)

方用芩術,仍是丹溪成法,內熱者宜之;而肥白氣虛者,亦不必泥。延胡雖曰能走,然運動血中之氣,亦與香附相近。世皆以為破血行血猛藥,殊覺言過其實,尚可無慮。惟紅花未免無謂。蓋富貴之家,一覺成孕,即萬分謹慎,毫不動作而懷胎十月。妊婦惟有安坐高臥,一身氣血遲滯,何如故?其中香附不已,又是延胡、紅花,蓋即為若輩不運動者設法。要素之家,井白親操者,固亦無須於此。服法亦奇,僅僅七丸,其力不失之峻,固無妨於常服。若盂英所謂奇效,恐未必然。又謂能調經種於,則即其通調氣血之功用耳。

保胎磐石丸

懷山藥(四兩,微炒),杜仲去粗皮淨(三兩,鹽水炒斷絲),川斷續(二兩,酒炒)。共為末,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三錢),米湯送下。方雖平常,屢用屢驗,乃異人所授也。凡胎欲墮者,一服即保住;慣小產者,宜常服之,或每月服數次,至慣小產之月即服之,無不保全。

(箋疏)

杜仲、續斷,皆有補傷絕續之功,是保胎之無上妙品;而君之以薯蕷培土為主,又是坤厚載物。

白話文:

【胎產】安胎方

使用炙黃耆、薑汁炒杜仲、茯苓、黃芩、生用白朮、阿膠珠和甘草等藥材,份量如下:炙黃耆、薑汁炒杜仲、茯苓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生用白朮五分;阿膠珠一錢;甘草三分;續斷八分。如果感到胸中脹滿,可加紫蘇和陳皮各八分;若是出血,則應加入艾葉和地榆各二錢,同時增加阿膠的用量。服用方法為:先取糯米一百粒,然後加入兩杯酒一起煎煮。

在胎兒活動不安的情況下,多由體內熱氣擾亂所致,或者因為脾胃功能弱,不能發揮其承載物體的本質。所以丹溪先生曾說:「黃芩和白朮是安胎的聖藥」。這個處方就是基於這種理念,再配合使用炙黃耆和阿膠來滋養血液,提升氣血;杜仲和續斷具有黏韌性,能固本培元。然而,使用時也應考慮到個人體質的寒熱虛實,酌情調整藥物的份量。

對於懷孕容易流產的人,可服用保胎神佑丸,每日一次,直到分娩。藥材包括:茯苓、於朮、黃土炒香條芩、酒拌炒香附、童便浸炒延胡、米醋炒紅花、隔紙烘乾益母草、真沒藥。以上藥材均磨成粉,再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七粒,以開水吞服。如果胎動劇烈,一天可以服用三次至五次,切記不要加入人參,這是重要提醒。

徐藹輝認為胎兒滑落的原因通常是因為血熱,紅花和延胡會活血,可能不適合保胎,加上香附已能行氣,氣行血自然不會凝滯,因此最好去掉紅花和延胡,以確保穩定。

王盂英表示,每次服用七粒有奇效且無害,無需調整劑量。他還指出,神佑丸不僅能調節月經,對於想要懷孕的婦女也有很好的效果。

保胎磐石丸由炒懷山藥、去粗皮的鹽水炒杜仲、酒炒川斷續製成,再以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以米湯送服。此方雖然簡單,但經過多次驗證,效果良好,是由一位異人傳授的。對於有流產風險的孕婦,服用一次即可保住胎兒;對於習慣性流產的婦女,應經常服用,或每月服用幾次,直到習慣性半產的月份,這樣就可以完全保住胎兒。

杜仲和川斷續都有補傷和續接的功能,是保胎的極佳選擇,再配以懷山藥作為主要成分,以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