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1)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1)
1. 發熱
沈堯封曰:產後發熱,所因不同,當與脈證參看。感冒者,鼻塞亦不可過汗,經有奪血無汗之禁,只宜苒婦湯。
停宜者,噯腐飽悶,宜平劑消食;血虛發熱,無別證者,脈人而芤,宜歸耆;陰虛者,煩渴,脈細,宜生地阿膠。更有一種表熱裡寒,下利清穀,煩渴惡熱,脈微細者,此少陰危證,宜四逆湯。
王盂英曰:暴感發熱,可以鼻塞驗之。苟胎前伏邪,娩後陡發者,何嘗有頭疼鼻塞之形證乎?雖脈亦有不即露者,惟舌苔頗有可徵,或厚白而膩,或黃膩黃燥,或有黑點,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悶,或溲熱,此皆溫濕暑熱之邪內蘊,世人不察,再飲以糖酒生化湯之類,則輕者重,而重者危,不遇明眼人,亦但知其產亡,而不知艾死於何病,誤於何藥也。我見實多,每為太息。
其後條之乍寒乍熱,亦當如是諦察,庶免遺人天殃也。
(箋疏)新產發熱,血虛而陽浮於外者居多,亦有頭痛,此是虛陽之升騰,不可誤謂冒寒,妄投發散,以煽箕焰。此惟潛陽攝納,則氣火平而熱自已。如其淤露未盡,稍參宣通,亦即泄降之意,初不必過與參耆,反增其壅。感冒者,必有表證可辨,然亦不當妄事疏散。諸亡血虛家不可發汗,先賢儀型,早已諄諄告誡,則惟和其營衛,慎其起居,而感邪亦能自解。蓋腠理空疏之時,最易感冒,實是微邪,本非重恙,自不可小題大做,一誤再誤。
又有本非感冒,新產一二日閒,蒸釀乳汁,亦發身熱,則活血通乳,亦極易治。沈謂宜用膠地者,則虛甚之外熱,必舌光無苔;其宜用四逆者,則陰盛之格陽,必唇舌淡白,或顴赤之戴陽,雖皆不常有之症,而在血脫之後,變幻最多,固非心粗氣浮率爾操觚者所能措置裕如矣。
王謂胎前伏邪,娩後陡發之症,實是其人木有蘊熱痰濕,分娩而正氣驟衰,病狀乃著,辨之於舌最是秘訣,則惟治其濕熱痰滯,抉去病根,切弗效。明人治熱只知表散,產後誤事,必較之平人,尤其捷見。盂英長於溫熱,最惡生化一方,為暑熱濕熱令中剴切動戒,誠是至理名言。
砂糖酒尤其肇禍,此因江浙間之惡習,不可不改者。若在寒天,生化砂糖少用之,亦不為大害,惟酒則不可不戒耳。
白話文:
沈堯封表示:產後發燒的原因各異,必須結合脈象和症狀來判斷。若是因受風寒導致的鼻塞,不能過度發汗,因為中醫有血液流失後不宜發汗的禁忌,應使用苒婦湯。
若是消化不良導致的脹氣和飽悶,應使用適量的消食藥物;因血虛導致的發燒,如果沒有其他明顯症狀,脈象顯示為芤脈,應使用歸耆;如果是陰虛導致的煩躁和口渴,且脈象細弱,應使用生地和阿膠。另有一種情況,表面看似發燒,實際上卻是裡寒,出現下痢清稀的情況,伴有煩渴和怕熱,脈象細微,這是少陰危象,應使用四逆湯。
王盂英指出:突然發熱,可以透過是否有鼻塞來判斷。如果產前潛藏的邪氣,在產後突然爆發,怎麼會出現頭痛和鼻塞的症狀呢?雖然脈象可能不會立即顯示,但是舌苔往往能提供線索,可能是厚白且膩,或是黃膩、黃燥,甚至出現黑點,或是舌頭泛紅,或是口苦、口渴、胸悶、尿熱等,這些都是溫熱、濕熱、暑熱之邪內伏的表現。如果人們未能識別,再服用糖酒生化湯這類藥物,病情輕的會加重,病情重的會更危險,若無良醫診斷,只知道產婦死亡,卻不知道真正死因,以及是哪種藥物導致的錯誤治療。
對於產後乍寒乍熱的狀況,也應該進行詳細的觀察,以免造成不幸的結果。
新產婦發燒,多是由於血虛導致的陽氣飄浮在外,也可能伴隨頭痛,這是虛陽上升的表現,不能誤以為是感冒,隨意使用發汗藥物,反而會助長病情。應使用潛陽攝納的方法,氣火平息,熱度自然消失。若產婦體內仍有瘀血未排出,稍微使用宣通藥物,有助於瘀血排出,不需要過度使用補血藥物,反而會加重瘀血的問題。對於受風寒的產婦,應根據表面症狀來判斷,但也應避免過度疏散,對於血虛的人,先賢已經提醒過,不可發汗,應調和營衛,謹慎生活作息,邪氣自然會消失。在皮膚毛孔鬆弛的時候,最容易受到風寒,但其實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不能小題大作,一再誤診。
還有一種情況,並非感冒,產後一兩天內,因為乳汁分泌,也可能會發燒,這種情況下,活血通乳的治療方式非常有效。沈堯封建議使用阿膠和生地,這是對血虛嚴重的產婦適用的治療方式,舌頭光亮無苔是其特徵;若使用四逆湯,則是針對陰盛導致的陽氣飄浮在外,其特徵是脣舌淡白,或是面頰泛紅,這些症狀雖然不常見,但在產後血虛的情況下,變化最多,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妥善處理。
王盂英認為,產前潛藏的邪氣,在產後突然爆發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產婦本身就有熱毒和痰濕,分娩後正氣驟減,病狀才會顯現,辨識這些症狀的關鍵在於舌苔,應針對濕熱、痰濕進行治療,去除病根,不能只是簡單地使用發汗藥物。對於產後發熱,王盂英特別強調,不能僅僅使用發汗藥物,產後誤診的情況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他的建議對於產後溫熱的治療非常重要。
砂糖酒是導致產後發熱的重要原因,這是江浙地區的惡習,需要改變。在寒冷的天氣中,少量的生化砂糖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酒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