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6)

1. 祛動

真武之名以彰其功效

附子一枚生用乾薑(三兩) 白朮(二兩) 茯苓(三兩) 炙甘草(一兩)

(箋疏)此少陰傷寒之主方其治腹痛小便不利四肢重疼痛自下利者是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其治咳或嘔或小便利者是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而犯肺之症其治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寒惡寒者是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武湯而治法不同蓋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武湯而治法不同蓋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武湯而治法不同蓋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武湯而治法不同蓋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武湯而治法不同蓋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武湯而治法不同蓋少陰陽虛而水氣上泛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其治少陰陽虛而水氣犯肺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其治太陽病誤汗而傷陽之症則用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以溫陽利水而加生薑以散寒降逆此三症皆用真

白話文:

真武湯的命名,是為了彰顯其顯著的療效。其藥方為:附子一枚(生用)、乾薑三兩、白朮二兩、茯苓三兩、炙甘草一兩。

2. 固臂之義

附子 一枚炮 白朮(二兩) 炒 茯芩(三兩) 芍藥(三兩) 炒 生薑(二兩) 水寒相搏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 小便利去茯芩 下利去芍藥加乾薑 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箋疏)真武乃水神之名少陰病而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是寒水不安其位泛溢上凌幾有匝地滔天壞山襄陵之勢此非得水家神將坐鎮北方何以砥柱中流奠安巨浪附子辛溫剛烈斷推鎮攝陰霾之上將直入腎藏固護兀陽即以白朮實脾堤水而又重任芍藥作陰分之嚮導以收攝其散漫之陰氣乃佐以茯芩滲泄下趨導之去路則水歸其壑而腎陽復辟錫玄圭以告厥成功是亦神禹鎖縶巫支祁之絕大作用也

白話文:

附子一枚炮製,白朮(二兩)炒過,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炒過,生薑(二兩)。如果患者是因為水寒相搏而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細辛、乾薑。如果患者小便不利,可以去掉茯苓。如果患者下痢,可以去掉芍藥,並加入乾薑。如果患者嘔吐,可以去掉附子,並將生薑的用量增加一倍。

真武是水神之名。少陰病患者會出現腹痛、下痢、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等症狀,這是因為寒水不安其位,泛溢上凌,如同要將整個大地覆蓋,破壞山陵一般。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請水神鎮守北方,才能抵禦寒水,平息巨浪。附子性辛溫剛烈,可以斷絕寒冷,鎮攝陰霾,直入腎臟,固護陽氣。白朮可以健脾,堤防水邪。芍藥則作為陰分之嚮導,收攝散漫的陰氣。茯苓可以滲泄下趨,引導寒水排泄出去。如此,水歸其壑,腎陽復辟,就如同禹王鎖縛巫支祁一樣,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太陽病發汗過多傷其心液引動腎中寒水氾濫上僭水氣凌心故為心悸陰居陽位故為頭眩君陰川事心陽無依故為筋惕肉瞤振動不息此其病狀與上條各各不同而其父寒水之邪則一故亦主以是方於此可知治病之法但當於病理中求其真詮則披大郄導大窽無不迎刃而解彼徒於見證上支支節節而為之者又何足以知此

附十湯 伸景 治少陰病身軀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及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背惡寒者前方去生薑加人參(二兩)

(箋疏)此證又皆少陰寒水之邪故治法仍與真武湯方無甚出入烏梅丸 仲景 治傷寒厥陰證寒厥吐蛔 傷寒藏厥打死藏厥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發躁無暫安時也蛔厥者蛔上入膈則煩須臾復止得食則嘔而又煩蛔聞食臭復出也此為藏寒當與此丸溫藏安蛔 亦治胃府發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亦主久利烏梅 三百個細辛 桂枝 人參附子(炮)黃檗(六兩) 黃連(一斤) 乾薑(十兩) 川椒去汗 當歸(四兩) 苦酒(醋也)浸烏梅一宿去核蒸熟和藥蜜丸

白話文:

太陽病患者出汗過多,傷了心臟的津液,引發腎臟中的寒水氾濫,上衝侵犯心氣,所以出現心悸。寒氣居於陽位,所以頭昏眼花。心陽無依,所以四肢抽搐,不停地顫動。這種病症與前面提到的不同,但病根都是寒水,所以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由此可知,治病的方法應該從病理中尋找真諦,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如果只是單純地依據經驗治療,就無法真正理解病症。

附方:十湯、伸景方,適用於少陰病患者,症狀為身軀疼痛、手足冰冷、骨節酸痛、脈沉。以及少陰病患者,發病兩三天,口渴、背部發冷。方子去生薑,加入人參。

註解:這些症狀都是少陰寒水的表現,所以治療方法與真武湯類似。烏梅丸適用於傷寒厥陰證,症狀為寒厥、吐蛔蟲。傷寒藏厥、打死藏厥,脈象微弱,厥逆持續七八天,皮膚冰冷、躁動不安。蛔厥者,蛔蟲上衝到隔膜,就會感到煩躁,時而停止,吃飯就會嘔吐,然後又煩躁。蛔蟲聞到食物的臭味,就會再次出現。這些都是寒邪內藏的表現,要用烏梅丸溫暖內寒,安撫蛔蟲。烏梅丸還可以用於治療胃部發咳,咳嗽厲害時還會嘔吐,甚至吐出蟲子。還可以用於治療久瀉。烏梅三百個,細辛、桂枝、人參、附子(炮製)、黃檗、黃連、乾薑、川椒去汗、當歸,用苦酒(醋)浸泡烏梅一晚,去核蒸熟,與藥蜜混合製成丸劑。

(箋疏)厥陰為三陰之盡本是陰分自多寒證而陰之盡即是陽之初陰陽遞嬗之交即生生不息之機寓焉且風木之藏涵有相火故厥陰之動又多陽病烏梅丸專治厥陰寒劂自必以姜辛桂附川椒之辛溫剛燥為主而即佐之以連柏苦寒互用溫涼最是別開生面此中機栝如可思又以將軍之官性情剛暴辛燥之藥恐助橫決則更以烏梅苦酒之酸收者柔馴之一劑之中而剛柔寒熱參錯其間治厥陰病者均可以此化而栽之量為增損無餘蘊矣蛔亦感風木之氣化而生故為厥陰之病大辛大苦均是殺蟲利器而古人必謂之安蛔不肯說出一個殺字者皆誤認蛔蟲是吾身必有之物似乎不當聚而殲之者究竟此非應有之物所謂蝨生於吾而吾非蝨父母蝨非吾之子孫者何有不可殲滅之理此方治蛔本以殺蟲安於何有其亦治嘔甚及久利者嘔固厥陰之氣上逆久利亦厥陰之疏泄無度辛溫攝納而苦以堅之中樞有權庶不上泛下泄惟病家體質虛實寒熱各有

白話文:

厥陰屬三陰之末,天生寒性,但陰極則陽生,陰陽交替,生生不息的機理就在其中。且風木之氣中蘊藏著相火,因此厥陰的病症也常帶有陽氣過盛的表現。烏梅丸專治厥陰寒症,因此方劑以辛溫剛燥的生薑、桂枝、附子、川椒為主,再佐以連翹、柏子仁等苦寒藥物,溫涼交替,別具一格。此方中剛柔寒熱參雜,治療厥陰病時可隨症加減,藥效完善,無所遺漏。蛔蟲因受風木之氣影響而生,故屬厥陰病症。大辛大苦的藥物可殺蟲,古人說安蛔而不說殺蟲,是錯誤的,因為蛔蟲並非人體所需,就像蝨子一樣,非人體所需,理應消滅。此方除治蛔蟲外,亦能治嘔吐和久瀉。嘔吐是厥陰之氣上逆,久瀉是厥陰之氣過度疏泄,辛溫藥物可收納,苦寒藥物可固本,以平衡樞紐,避免氣上逆下泄。但需根據患者體質虛實寒熱的不同,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