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5)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中 (5)
1. 養胎
徐藹輝曰:金匱云,懷身七月大陰當養,以此見十月養胎之說其來久矣。徐之才曰:妊娠一月名始胚,足厥陰肝脈養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膽脈養之;三月名始胞,手少陰心主胞絡脈養之;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手少陽三焦脈養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氣,足大陰脾脈養之;六月始受金精之氣,以成筋,足陽明胃脈養之;七月始受木精之氣,以成骨,手大陰肺脈養之;八月始受土精之氣,以成膚革,手陽明大腸脈養之;九月始受石精之氣,以成毛髮,足小陰腎脈養之;十月五藏六府皆具,侯時而生。
徐藹輝曰:人鏡經惟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脈二經不養者,以其上為乳汁,下主月水也。
王盂英曰:此亦道其常耳,有每妊不足月而產者,有必逾期而產者,有先後不等者,亦不為病也。惟產不足月而形有未備,或產雖足月而兒極委小者,皆母氣不足為病。再有身時,須豫為調補,自然充備。余鄰家畜一母雞,連下數卵,殼皆軟。鄰以為不祥,欲殺之。餘謂此下卵過多,母氣虛也,令以糯米蛇床子飼之,數日後下卵如常。推之於人,理無二致。
(箋疏)徐之才逐月養胎之說,千金方婦人門載之甚詳,巢氏病源尤為繁瑣,蓋六朝時相承之舊,未必果為徐氏所發明。試尋繹四五六七八等月,受五村之精,以成血脈筋骨等說,均是架空立言,想當然之事,於實在生理無從證實。而九月始受石精之氣,以成毛髮(巢源作成皮毛),獨於五行之外,添設一個石字,尤非醫理之常,益可證為憑空結撰,必不足徵。則所詔某月某經脈養胎云云者,不過隨意分配,佛氏所謂一切幻境皆由心造,庶幾近之。而隋唐以後,視若聖經賢傳,無不依樣葫蘆,借撐門面,靜言思之,殊堪發噱。
頤明知此等舊說相沿悠久,習醫者方且資為談助,以詡博聞。一旦陡然駁斥,嗜古者必嗤為師心自用,蔑視前人。究竟問其如何分經而養之理?則據病源謂肝主血,一月之時血流澀,始不出,故足厥陰養之,尚似言之成理。然血發於心,而附會肝經已是牽強。又謂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里,故足少陽養之,則不知胎孕於子宮之中,何以與足少陽膽發生關係?抑且兒精成於胞里一句,似是實非,胎結子宮,豈可與旁光之胞並作一物?(中醫本無子官之名,實是生理學中一大缺典)
至三月則謂手心主者,脈中精神,內屬於心,能混神放,手心主養之云云,直是不成文理,尤其可笑。四月則謂手少陽三焦之脈,內屬於府,四月之時,兒六府順成,故手少陽養之。五月則謂足太陰脾之脈,主四季,五月之時,兒原支皆成,故足太陰養之。六月則謂足陽明胃之脈,主其口目,六月之時,兒口目皆成,效足陽明養之。
七月則謂手大陰肺脈,主皮毛,七月之時,兒皮毛已成,故手太陰養之。八月則謂手陽明大腸脈,主九竅,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故手陽明養之。九月則謂足少陰腎脈,主續縷,九月之峙,兒脈續縷皆成,故足少陰養之云云,可笑者不一而足。明是淺入附會,假託之才,以售其妄,竊謂徐氏累世名醫,斷不荒謬,至於此極。徐藹輝所引人經之說,亦為古書所蒙,殊不可信。
白話文:
【養胎】
徐藹輝提到《金匱要略》中記載,懷孕七個月時,大陰脈需被妥善養護,由此可見「十個月養胎」的概念由來已久。徐之才進一步闡述,懷孕首個月,稱為始胚,足厥陰肝脈負責養護;第二個月稱為始膏,由足少陽膽脈養護;第三個月稱為始胞,由手少陰心主胞絡脈負責養護;第四個月開始接受水精以形成血脈,由手少陽三焦脈養護;第五個月開始吸收火精以生成氣,由足太陰脾脈養護;第六個月開始吸收金精之氣以形成筋,由足陽明胃脈養護;第七個月開始吸收木精之氣以形成骨,由手太陰肺脈養護;第八個月開始吸收土精之氣以形成皮膚,由手陽明大腸脈養護;第九個月開始吸收石精之氣以形成毛髮,由足少陰腎脈養護;到了第十個月,五臟六腑皆已形成,等待適當時機出生。
徐藹輝又提到,《人鏡經》中只提及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脈兩條經脈未參與養胎,因為它們上方負責產生乳汁,下方主管月經。
王盂英指出,這些理論描述的是一般情況。實際上,有的女性會早產,有的則會晚產,甚至每個月的情況都不盡相同,這些情況並不一定代表疾病。然而,如果孩子在未足月就出生,或即使足月出生但體型異常瘦小,這可能是母親身體狀況不佳所致。舉例來說,我的鄰居養了一隻母雞,連續產下的蛋殼都偏軟。鄰居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打算宰殺母雞。我告訴他,這是因為母雞產蛋過多,導致身體虛弱。於是,我建議他以糯米和蛇牀子餵食母雞,數日後,母雞產蛋恢復正常。同樣的道理,人類的情況也是如此。
(箋疏)徐之才提出的逐月養胎理論,在《千金方》婦人門中詳細記錄,而巢氏的《病源》更顯繁複。這些理論可能源自六朝時期的傳統,未必是徐氏本人創立的。試著分析四、五、六、七、八等月份吸收五行精華以形成血脈、筋骨等的說法,都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礎上,缺乏實際生理證據。尤其是九月吸收石精之氣以形成毛髮(《病源》寫作形成皮毛),在五行之外添加了「石」字,顯然不符合醫理。由此可見,這些所謂的「某月某經脈養胎」理論,只是隨意分配,類似佛教中「一切幻境皆由心造」的觀點。然而,自隋唐以來,這些理論被視為聖經,醫學界無不照搬,這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仔細分析這些傳統理論,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之處。例如,一月時肝主血,血流凝滯,因此由足厥陰養護,似乎有道理。然而,血是由心臟產生,卻被牽強地附會到肝經上。再如,二月時胎兒精華在胞宮中形成,所以由足少陽膽脈養護,但胎兒在子宮中,與足少陽膽有何關係?此外,胎兒精華在胞宮中形成的說法,將胎兒和胞宮混為一談,這在中醫學中是一個重大的缺失。到了第三個月,理論稱手心主脈中的精神內屬於心,能混神放手心主養護,這種說法毫無邏輯。再如,第四個月手少陽三焦脈內屬於腑,此時胎兒六腑順利形成,所以由手少陽養護。五月足太陰脾脈主四季,此時胎兒四肢皆已形成,因此由足太陰養護。六月足陽明胃脈主口目,此時胎兒口目皆已形成,所以由足陽明養護。七月手太陰肺脈主皮毛,此時胎兒皮毛已形成,所以由手太陰養護。八月手陽明大腸脈主九竅,此時胎兒九竅皆已形成,所以由手陽明養護。九月足少陰腎脈主續縷,此時胎兒脈續縷皆已形成,所以由足少陰養護。這些說法中的荒謬之處不勝枚舉。雖然徐氏家族世代行醫,但這些理論的荒謬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徐藹輝引用的《人鏡經》中的說法,同樣受到古籍誤導,不可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