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

1. 附方藥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良劑也。

白芷,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沒藥(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上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托裡消毒散,治瘡疽元氣虛弱,或行攻伐,不能潰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肉即去,新肉即生。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川芎,芍藥(炒),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托裡散,治瘡瘍因氣血俱虛,不能起發,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熱者。

人參(氣虛多用之),黃耆(炒,各一錢),白朮(炒),陳皮,當歸,熟地黃(自制),茯苓,芍藥(酒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益氣養榮湯,治懷抱抑鬱,瘰癧流注,或四肢患腫,肉色不變,或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炒,各五分),白朮(炒,二錢)

上姜水煎服。

木香餅,治氣滯結腫閃肭,風寒所傷作痛。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上木香為末,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患處,以熱熨之,腫痛悉退。

二陳湯,治中脘停痰,飲食少思,嘔逆等症。

陳皮(去白),茯苓,半夏(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上煎服。

方脈流氣飲,治惱怒胸膈脹滿,或肢體作痛,或結壅腫,血氣無虧。(方見第三卷第七論等症)

隔蒜灸法,治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厚,安瘡頭上,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仍服托裡之劑。如不痛,或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極也。

神效蔥熨法,治虛怯人肢體患腫塊,或不痛,或作痛,或風襲於經絡,肢體疼痛,或四肢筋攣骨痛。又治流注、跌撲傷損腫痛。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易之,再熨,腫痛即愈,其效如神。此外補陽氣,而運散壅滯之法也。

豆豉餅,治瘡瘍腫硬不潰,或潰不斂,並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作餅,大如錢,厚如三文,置患處,加艾壯於上灸之,干則易之。若背瘡大者,用漱口水和餅覆患處,鋪艾於上灸之。如未成者則消,已成者能殺其毒。有不效者,乃氣血虛也,為不治。

大防風湯(方見本卷第九論)

八珍湯(方見本卷第三論)

白話文:

[附方藥]

仙方活命飲: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若未形成可使其散開,若已形成可促其潰破。同時也是止痛與消毒的良好配方。成分包括白芷、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皁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沒藥(各一錢),以及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用一大碗酒煎煮至沸騰五至七次後服用。

託裡消毒散:用於治療瘡疽患者元氣虛弱,或進行攻伐療法後無法潰散的情況。服用後,未成形的瘡瘍可消除,已成形的可促其潰破,腐肉可去除,新肉可生長。成分包括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川芎、芍藥(炒)、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託裡散:用於治療因氣血雙虛導致瘡瘍無法起發,或腐爛潰爛後無法收斂,以及惡寒發熱的患者。成分包括人參(氣虛時可增加使用量)、黃耆(炒,各一錢)、白朮(炒)、陳皮、當歸、熟地黃(自制)、茯苓、芍藥(酒炒,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益氣養榮湯:用於治療心情抑鬱、瘰癧流注、四肢腫脹、皮膚顏色不變、傍晚發熱或潰爛後無法收斂的情況。成分包括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炒,各五分)、白朮(炒,二錢)。用薑水煎煮後服用。

木香餅:用於治療氣滯導致的腫脹疼痛,或是因風寒導致的疼痛。成分包括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將木香磨成粉末,生地黃搗成糊狀,混合均勻後根據患處大小做成餅狀,放置在患處,用熱敷的方式熨燙,腫痛即可消失。

二陳湯:用於治療胃部停滯痰液,食慾不佳,嘔吐等症狀。成分包括陳皮(去白)、茯苓、半夏(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方脈流氣飲:用於治療惱怒導致的胸部脹滿,肢體疼痛,結塊腫脹,血氣未虧的情況。(詳見第三卷第七論等症)

隔蒜灸法:用於治療各種瘡毒,劇烈疼痛或無感,或麻木。對於疼痛的瘡毒,灸至不再疼痛;對於不疼的瘡毒,灸至出現疼痛,毒素會隨著火熱散去。取大蒜頭去皮,切成三分厚度,放在瘡頭上,再在大蒜上放上艾草進行灸療三次,再換大蒜繼續灸。未形成者可消除,已形成者可抑制其發展,不會造成危害。如果瘡很大,可以將大蒜搗碎敷在患處,上面鋪上艾草燒灼,大蒜失去功效後再換新的,同時服用託裡藥劑。如果沒有疼痛,或不化膿,不起發的,很難治療,這可能是氣血極度虛弱所致。

神效蔥熨法:用於治療體質虛弱者肢體出現腫塊,或是不疼,或是疼痛,或是風邪侵襲經絡,導致肢體疼痛,或是四肢筋骨疼痛。同時用於治療流注、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將蔥頭細切,搗爛,炒熱後敷在患處,冷卻後更換,再進行熨燙,腫痛即可痊癒,效果非常神奇。這是補充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阻滯的方法。

豆豉餅:用於治療瘡瘍腫硬不潰,或潰後不易收斂,以及各種頑固性瘡瘍。使用江西豆豉研磨成粉末,加入唾液和成餅狀,直徑如一枚錢幣,厚度約三枚錢幣,放在患處,再在上面放上艾草進行灸療,乾燥後更換。如果是背部的大瘡,可以使用漱口水調和豆豉餅覆蓋在患處,上面鋪上艾草進行灸療。未形成者可消除,已形成者能殺死毒素。如果治療無效,可能是氣血虛弱,這種情況較難治療。

大防風湯(詳見本卷第九論)

八珍湯(詳見本卷第三論)

十全大補湯(詳見本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

四物湯(詳見本卷第六論)

補中益氣湯(詳見本卷第十論)

八味丸

六味丸(詳見本卷第十一論)

針頭散(詳見本卷第三論)

小柴胡湯(詳見本卷第二論)

黑丸子(又名和血定補丸,詳見本卷第九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