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三 (1)
卷三 (1)
1. 附治驗方藥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症,寒熱往來,晡熱潮熱,身熱,默默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發熱,脅下作痛,甚者轉側不便,兩脅痞悶,或瀉利咳嗽,或吐酸食苦水,皆用此藥主之。
柴胡(二錢),黃芩(炒,一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耳前後腫痛。或結核焮痛,或寒熱晡熱,或經候不調等症。即小柴胡加山梔、牡丹皮。
益脾清肝散,治肝經之症,寒熱體痛,脾胃虛弱。
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甘草(炒,五分),川芎,當歸,黃芩(各一錢),柴胡(五分),牡丹皮(七分)
上水煎服。
梔子清肝散,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耳內作癢,或生瘡出水,或脅肋胸乳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山梔(炒),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白朮(炒),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以致項胸作痛,或頭目不清,或耳前後腫痛。或寒熱體疼。
柴胡,黃芩(炒,五分),人參,山梔(炒),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治上焦有熱,口舌生瘡,發熱,或血妄行,或吐血,或下血。
犀角(鎊),生地黃,白芍藥,黃芩(炒),牡丹皮,黃連(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若因怒而患,加柴胡、山梔。
犀角升麻湯,治陽明經風熱牙疼,或唇頰腫痛,或手足少陽經風熱,連耳作痛。
犀角(鎊),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白附子(五分),川芎,白芷,黃芩(炒,各七分),甘草(五分)
上水煎熟,入犀末服。
益陰腎氣丸(方見六卷第三論)
白話文:
【附治驗方藥】
- 小柴胡湯:主治肝膽系統的疾病,症狀包含忽冷忽熱,傍晚時高燒,全身發熱,沉默不想吃東西,或者怒氣沖沖,口苦,聽力下降,咳嗽伴隨發熱,脅下疼痛,嚴重者翻身困難,兩脅部感到壓抑,或者腹瀉咳嗽,或者嘔吐酸水,這都適用本藥。
藥材:柴胡(二錢),黃芩(炒過,一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過,五分)。以上藥物加薑和水煎煮服用。
-
加味小柴胡湯:主治肝膽系統風熱,耳朵前後腫痛。或者淋巴結紅腫疼痛,或者忽冷忽熱,傍晚時高燒,或者月經失調等病徵。即是小柴胡湯加上山梔、牡丹皮。
-
益脾清肝散:主治肝臟系統的病症,忽冷忽熱,身體疼痛,脾胃虛弱。
藥材:人參,白朮(炒過),茯苓(各一錢),甘草(炒過,五分),川芎,當歸,黃芩(各一錢),柴胡(五分),牡丹皮(七分)。以上藥物加水煎煮服用。
- 梔子清肝散:主治三焦以及肝膽系統風熱,耳內癢,或者長瘡流水,或者脅肋胸乳疼痛,忽冷忽熱。
藥材:柴胡,山梔(炒過),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過,各七分),白朮(炒過),甘草(各五分)。以上藥物加水煎煮服用。
- 柴胡清肝散:主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導致頸胸疼痛,或者頭腦不清,或者耳朵前後腫痛。或者忽冷忽熱,身體疼痛。
藥材:柴胡,黃芩(炒過,五分),人參,山梔(炒過),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以上藥物加水煎煮服用。
- 犀角地黃湯:主治上焦有熱,口腔生瘡,發熱,或者血液異常流動,或者吐血,或者便血。
藥材:犀角,生地黃,白芍藥,黃芩(炒過),牡丹皮,黃連(炒過,各一錢)。以上藥物加水煎煮服用。如果因怒氣引發的病情,則加入柴胡、山梔。
- 犀角升麻湯:主治陽明經絡風熱引起的牙痛,或者嘴脣頰部腫痛,或者手腳少陽經絡風熱,連耳朵也痛。
藥材:犀角,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白附子(五分),川芎,白芷,黃芩(炒過,各七分),甘草(五分)。以上藥物加水煎煮至熟,再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 益陰腎氣丸:該方可在第六卷第三論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