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卷一 (1)
1. 附治驗
一產婦朝吐痰,夜發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症愈甚。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夜間發熱,肝血虛也;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補而痊。
開胃散,治產後胃虛嘔吐,胸滿不食。
訶子肉(兩半),人參(一兩),甘草(炒,半兩)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
治產後胃虛嘔逆:
橘紅(一兩),半夏,甘草(炒,各半兩),藿香(二兩)
上服五錢,薑、水煎。
治產後嘔逆不食:
白朮(五錢),姜(六錢)
水煎,徐徐溫服。
石蓮散,治產後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
石蓮肉(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薑湯或米飲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個產婦,她白天會大量吐痰,夜晚則發燒,整日整夜都無法安眠。起初,醫生採用清理痰熱的方法治療,但她的身體卻日益消瘦,食慾也越來越差,病情反而加重。我認為,她白天吐痰是因為脾氣虛弱;夜晚發燒,是肝血不足的表現;日夜難眠,則是脾血消耗過度所致。於是,我選擇了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按照順序進行調理和滋補,最後病人的症狀逐漸好轉直至康復。
「開胃散」,適用於產後胃虛導致的噁心嘔吐,胸悶不思飲食的情況。
訶子肉(一兩半),人參(一兩),甘草(炒過,半兩)。將這些藥材每次取五錢,與薑片一同用水煎煮服用。
對於產後胃虛導致的噁心反胃:
橘紅(一兩),半夏,甘草(炒過,各半兩),藿香(二兩)。同樣地,每次取五錢,與薑片一同用水煎煮服用。
對於產後噁心反胃,不想吃東西:
白朮(五錢),薑(六錢)。用水煎煮,慢慢地溫熱服用。
「石蓮散」,適用於產後胃寒引起的咳嗽反胃,噁心不食,或是腹部脹大。
石蓮肉(一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無論何時,都可以用薑湯或米湯調和服用,一天三次。
2. 附方
錢氏益黃散,治脾土虛寒,水反來侮,以致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
陳皮,青皮,訶子肉,甘草(炙),丁香(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疼,或作瘧疾。
半夏,厚朴(制),橘紅(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五分),甘草(炙,三分),蒼朮(一錢)
上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附子理中湯(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方】
錢氏益黃散:適用於脾胃虛弱、寒氣過重,導致的嘔吐不想吃東西、肚子痛、拉肚子、手腳冰冷等症狀。藥方成分包括陳皮、青皮、訶子肉、炙甘草、丁香各兩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胃湯: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導致的發冷發熱、頭痛,或疑似瘧疾的情況。藥方成分有半夏、製厚朴、橘紅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五分、炙甘草三分、蒼朮一錢。加上七片薑和一個烏梅,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詳情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篇的討論。
八味丸:詳情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十一篇的討論。
附子理中湯:詳情請參考第二十卷第八篇的討論。
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詳情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篇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