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卷一 (1)
1. 附治驗
司徒李杏岡仲子室,孕五月,小便不利,諸藥不應。余曰:非八味丸不能救。不信,別用分利之藥,肚腹腫脹,以致不起。
儒者王文遠室,患此小腹腫脹,幾至於殆。用八味丸一服,小便滴瀝。再以前丸之料,加車前子,一劑即利,肚腹頓宛而安。
八味丸,治婦人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反倚息。因脬繫了戾,不得溺,名轉脬,但利小便則愈。蓋此藥有茯苓故也,緩則不救。(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古今錄驗》: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去心,炒),苦參(各三兩),滑石(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治妊娠小便不通,臍下妨悶,心神煩亂:
葵子(研),榆白皮(切,各一兩),蔥白(七莖)
上水煎,分三服。
《古今錄驗》:妊娠不得小便,杏仁去皮尖,炒黃搗丸,燈心湯吞七粒。
又方,滑石末,水和,塗臍下。
又方,用車前草汁,調滑石末,塗臍周圍四寸,熱易之。
又方,搗杏仁,入滑石末,飯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又方,用紫菀為丸,井花水調下二錢。
葵子散,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惡寒,眩暈及水腫,用葵子五兩,赤茯苓五兩,為末,每服二錢,米調飲。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位名叫李杏岡的司徒大人之次子的妻子,懷孕五個月時,出現小便困難的情況,試過各種藥物都未見效。我告訴她,除非使用「八味丸」,否則無法救治。但她不相信,選擇使用其他利尿藥物,結果導致腹部嚴重腫脹,最後病情惡化。
儒學家王文遠的妻子,同樣遭受小腹腫脹之苦,情況甚至危及生命。服用了一劑「八味丸」後,小便開始排出。之後,再次使用「八味丸」,並加入車前子,只用了一劑,小便就恢復正常,腹部迅速回復平靜,病情得到控制。
「八味丸」可以治療女性即使飲食正常,卻因煩熱無法入睡,必須靠著牀邊喘息的症狀。這是由於膀胱受阻,無法正常排尿,被稱為「轉脬」,只要能順利排尿,病情就能改善。此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其中含有茯苓成分,如果拖延不治,後果不堪設想。(該藥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十一篇)
根據《古今錄驗》,懷孕期間,小便困難,但飲食如常。
所需藥材為當歸、貝母(去心,炒)、苦參(各三兩),滑石(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熟蜜搓成小豆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以米湯送服。
另一種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暢,腹部不適,心神煩亂的方法:
取葵子(研磨)、榆白皮(切片,各一兩),蔥白(七根)。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分成三次服用。
根據《古今錄驗》,懷孕期間無法小便,可將杏仁去皮尖,炒至微黃,搗碎成丸,以燈心湯吞服七粒。
另一種方法,將滑石粉與水混合,塗抹在肚臍下方。
另一種方法,將車前草汁與滑石粉調和,塗抹在肚臍四周四寸範圍內,感覺熱時再換新的。
另一種方法,將杏仁搗碎,加入滑石粉,以飯糰搓成小豆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以白開水送服。
另一種方法,以紫菀製成丸藥,用井花水送服二錢。
「葵子散」,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暢,身體沉重怕冷,頭昏眼花以及水腫,使用葵子五兩,赤茯苓五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以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