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卷一 (1)
1. 附治驗
一婦人陰中突出如菌,四圍腫痛,小便頻數,內熱晡熱,似癢似痛,小便重墜。此肝脾鬱結。蓋肝火濕熱而腫痛,脾虛下陷而重墜也。先以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車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氣,更以加味歸脾湯調理脾郁,外以生豬脂和藜蘆末,塗之而收。
一婦人陰中挺出五寸許,悶痛重墜,水出淋漓,小便澀滯。夕與龍膽瀉肝湯,分利濕熱;朝與補中益氣湯,升補脾氣,諸症漸愈。再與歸脾湯加山梔、茯苓、川芎、黃柏,間服調理而愈。後因勞役,或怒氣,下部濕癢,小水不利,仍用前藥即愈。
又方,治前症用麻子仁研塗頂中,自吸入,即洗去。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個婦女,她的私處像蘑菇一樣突出,周圍又腫又痛,頻繁地小便,身體內部發熱,尤其是傍晚時份熱度更高,感覺像癢又像痛,小便時感覺沉重且往下墜。這是因為肝脾鬱結所致。肝臟火氣加上濕熱導致腫痛,脾氣虛弱向下陷落導致下墜感。首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山梔、茯苓、車前子、青皮來清除肝火並提升脾氣,再使用加味歸脾湯來調理脾臟鬱結,外用方面,將生豬油和藜蘆末混合,塗抹在患處,然後收斂。
另一個婦女,私處突出約五寸,感到悶痛和下墜感,分泌物多且小便不暢。晚上服用龍膽瀉肝湯,以利尿和排除濕熱;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提升和補充脾氣,各症狀逐漸改善。之後再服用歸脾湯加入山梔、茯苓、川芎、黃柏,間歇性地服用進行調理,最終痊癒。後來,因為過度勞累或生氣,下部再次濕癢,小便不順,再度服用之前的藥物即痊癒。
另外一個方法,針對前述症狀,可以使用麻子仁磨碎後塗抹在頭頂中心,讓其自然吸入,然後洗掉。
2. 附方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龍膽瀉肝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歸脾湯。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方]
補中益氣湯:這個藥方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六篇討論中找到。
龍膽瀉肝湯:這個藥方同樣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八篇討論中找到。
歸脾湯:這是另一個藥方。
加味歸脾湯:這兩個藥方(包括歸脾湯)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四篇討論中找到。
換句話說,這段文字在說明四種藥方,其中"補中益氣湯"和"龍膽瀉肝湯"的詳細配方可在書籍第二十四卷的不同部分找到,而"歸脾湯"和"加味歸脾湯"的配方則可在同一卷的第四篇討論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