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石瘕

石瘕者,因行經之時寒氣自陰戶而入,客於胞門,致經血凝聚,月信不行,其腹漸大如孕子狀,婦人壯盛者半年之後小水長而消矣。若虛怯者必成腫病。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

當歸,川芎,赤芍,人參,炙草,牛膝,故紙,小茴,莪朮

歌曰

溫經湯用芎歸參,赤芍炙草牛膝並,故紙小茴逢莪朮,石瘕虛怯此方靈。

2. 腸覃

腸覃者,因行經之時寒氣自肛門而入,客於大腸,致經血凝聚,月信雖行而卻血少,其腹漸大如孕子狀,如胎漏狀,壯盛婦人半年以後氣盛自消,虛怯者必成脹病,桂枝桃仁湯主之。

桂枝桃仁湯

桂枝,桃仁,生地,白芍,枳殼,炙草

歌曰

腸覃桂枝桃仁湯,桂桃地芍及枳甘。

以上二症詳《靈樞》經,女科未載,特表出之。

3. 交腸病

交腸一症,乃女人之疾。大便從前陰出,小便從後陰出,雖見於方書,而世罕見,姑就醫案二條以示後。

昔一婦產後惡露不行,腹脹喘滿,大便從前陰出,因婦酷嗜燒酒,所產之兒身無骨,因而驚駭,遂患此症。用芎歸湯(方見達生編)加莪朮、肉桂、山楂(炒黑),一服瘀血即行,二便如常。又治一女子,方四歲,秋患血痢,稀糞出前陰,作冷熱不調治之,用加味五苓散,服二劑而安。

加味五苓散

白朮,澤瀉,豬苓,茯苓,官桂,甘草,木香,黃連

歌曰

加味五苓朮澤瀉,豬苓二苓官桂列,再加甘草與木香,黃連煎服病除絕。

4. 花顛病(詳《石室秘錄》)

婦人花顛,乃忽然顛癇,見男子則抱住不肯放者。乃思慕男子,不遂其欲,忽然心昏,罔識羞恥,見男子則以為情人也。此肝木枯槁,內火燔盛,脈必弦出寸口,法當用平肝祛邪之劑,宜服八味逍遙散(方見調經)加香附(童便炒)。

5. 崩漏論

婦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氣虛不能收斂其血,加以積熱在裡,迫血妄行,故令經血暴下,而成崩中。崩久不已,遂成漏下。叔和《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腎水枯,治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熱,後補其血,未有不痊者矣。

6. 崩症三候歌

血崩之症分五名,赤者汁如洗絳形(肝火),黃如爛瓜流黃水(脾經濕熱),白猶鼻涕不留停(肺氣虛),青則恰如青靛色(肝氣實),黑乃紫黑血塊凝(肝脾濕熱),血未來時先發熱,此因肝火內相侵,清肝涼血有主方,加味逍遙實可尋。血虛氣弱血崩下,歸脾湯服信有靈,白崩之症另有方,八珍加減不須驚。

凡婦人初得崩中暴下之病者,宜用止血之劑,所謂急則治其標也。四物湯調十灰散主之。

四物湯,方見前。

用此煎水調。

十灰散

藕節,蓮蓬,艾葉,柏葉,乾薑(炮),頭髮,乾漆,蒲黃,山梔,棕櫚

以上十味各燒灰存性。

歌曰

十灰散用藕節棕,艾柏乾薑與蓮蓬,山梔蒲黃乾漆發,暴崩宜用四物充。

如血已止,裡熱未除,宜服清熱之劑,涼血地黃湯主之。

涼血地黃湯

生地,當歸,黃連,黃柏,黃芩,知母,川芎,炙草,紅花,升麻,柴胡,荊子,荊芥,防風

歌曰

涼血地黃芎歸鬚,芩連梔柏蔓防宜,荊芥升麻紅花草,血止里熟此方隨。

如血止裡熱已除,又宜補虛加味補中益氣湯主之。

加味補中益氣湯

即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加白芍、知母(酒炒)、川柏(酒炒)、茯苓。

歌曰

血止熱除用補中,苓芍知柏加見功。

如崩久成漏,連年不休者,此中氣下陷,元氣不固,宜服補中益氣湯,兼服鹿角霜丸。

補中益氣湯,方歌見前調經門。

鹿角霜丸

鹿角霜,柏子仁(去油),當歸,茯神,龍骨(煅),阿膠

氣陷元氣均能固。

治崩症色如絳汁,靛汁紫黑,宜服加味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方歌見前調經門。

治崩症色淡白或流黃水,宜服歸脾湯。

歸脾湯,方歌見前調經門。

若血來不止,發熱,五心不煩,加續斷、阿膠、杜仲。若血來小腹微痛加小茴、吳萸。

治崩症紅少白多,宜服八珍湯。

八珍湯,方歌見前調經。

若白多,四肢怯寒,加熟附片、肉桂、黑薑、吳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