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行經三忌

—,行經感冒風寒,不宜發表取汗,必俟經盡,方可服解表退熱之劑。

—,行經不宜多浴冷水,恐患四肢麻痹,又不宜多飲冷水,恐傷肺氣,致聲啞咳嗽,無藥救治。

—,行經不宜飲酒大醉,恐引血妄行,又不宜鬱怒太甚,恐經血忽停,變成閉經。又不宜驟用補藥,恐致蓄血,或四肢疼痛,或五心發熱,為害非輕。

白話文:

[行經期間三項禁忌]

一,當女性在月經期間若不慎感冒受風寒,不應使用會讓身體大量出汗的方式來治療,必須等到月經完全結束後,才能服用能解表退燒的藥物。

二,月經期間不應過度沐浴冷水,以免導致四肢麻木。同時也不宜過量飲用冷水,以免損傷肺部機能,可能造成聲音嘶啞及咳嗽等症狀,且這些症狀難以用藥物根治。

三,月經期間不應過量飲酒至醉,以免導致血液異常流動。另外,情緒不宜過於鬱悶或憤怒,以免造成月經突然停止,進而轉變為閉經。再者,不宜突然大量服用補藥,否則可能導致血液凝滯,或者引起四肢疼痛,甚至五心(手心、腳心、胸口)發熱,其危害不容小覷。

2. 調經主方

當歸,白芍,熟地,甘草,陳皮,香附,川芎

先期而來是血熱,本方加酒炒黃芩、柴胡、丹皮。

後期而至是血虛,本方加蜜炒黃耆、土炒白朮、茯苓、杜仲、故紙。

經來痛者,氣滯,本方加五靈脂、延胡索、紅花。若痛甚有痞塊者,血瘀,本方加三稜、莪朮、山楂核。

經行後作痛,虛中有滯,用八珍湯(方見後)加吳萸、故紙、小茴。

經來色淡,脈滑者多痰,本方加半夏、南星、肉桂、白朮。

經來多黑塊,脈實者,熱極,本方加黃連、紅花、丹參。

經來多黃水者,血不足,本方加茯苓、黃耆、肉桂、人參、白朮。

經來手足痠痛,本方加桂枝、防風、秦艽。

經來撲地,脈散腮紅,火熱肝也。不可誤作中風、中痰,本方加膽草、梔仁、黃芩、柴胡。

四物湯

地黃,白芍,當歸,川芎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炙草

四物合四君名八珍湯,再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湯。

歌曰

調經主方四物呈,甘草陳皮香附成,先期血熱丹芩紫,後期耆朮杜紙苓,來痛氣滯延紅五,血瘀查覈莪朮稜。虛滯合君吳茴紙,淡滑星夏術桂增,黑塊實極參連紅,手足痠痛桂防秦,黃水苓朮參耆桂,撲腮紅梔膽柴苓。

白話文:

【調整月經主要配方】

  • 當歸,白芍,熟地,甘草,陳皮,香附,川芎為基本方。

如果月經提前來臨,這表示血液過熱,應在基本方上加上酒炒黃芩、柴胡、丹皮。

如果月經遲到,這顯示血液不足,應在基本方上加上蜜炒黃耆、土炒白朮、茯苓、杜仲、故紙。

如果月經來時伴有疼痛,這可能是氣血阻滯,應在基本方上加上五靈脂、延胡索、紅花。若疼痛嚴重且有硬塊,則是血液瘀積,應在基本方上加上三稜、莪朮、山楂核。

月經後的疼痛,可能因虛弱和氣滯引起,可使用八珍湯(詳見後文)並加上吳萸、故紙、小茴。

月經顏色淡且脈搏滑,可能是痰多,應在基本方上加上半夏、南星、肉桂、白朮。

月經血色偏黑且有大塊,脈象強烈,顯示極度的熱,應在基本方上加上黃連、紅花、丹參。

月經來時排出大量黃色液體,顯示血液不足,應在基本方上加上茯苓、黃耆、肉桂、人參、白朮。

月經來時手腳痠痛,應在基本方上加上桂枝、防風、秦艽。

月經期間突然倒地,脈搏散亂且臉頰泛紅,這是肝臟火熱的症狀。不能誤以為是中風或中痰,應在基本方上加上膽草、梔仁、黃芩、柴胡。

【四物湯】 成分:地黃,白芍,當歸,川芎

【四君子湯】 成分:人參,白朮,茯苓,炙草

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合併使用稱為八珍湯,再加上黃耆、肉桂即成為十全大補湯。

總結詩:

調整月經的主要配方是四物湯,加上甘草、陳皮、香附構成。提前來的月經需用丹芩紫來對付血液過熱,而遲來的月經需用耆朮杜紙苓來治療血液不足。來經時疼痛是因為氣滯,可用延胡索、紅花、五靈脂來緩解;若是血瘀,則需用莪朮稜來處理。對於虛滯,可配合四君子湯並加上吳萸、小茴、故紙。顏色淡且脈搏滑的人,可以增加半夏、南星、白朮、肉桂。黑色血塊和強烈的脈象需用黃連、紅花、丹參來處理。手腳痠痛的人,可加上桂枝、防風、秦艽。對於排出黃色液體的人,需用茯苓、白朮、人參、黃耆、肉桂來治療。對於突然倒地且臉頰泛紅的人,需用梔仁、膽草、柴胡、苓來處理。

3. 【附錄】八珍十全合方歌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氣血雙療功獨崇。再加黃耆與肉桂,十全大補補方雄。

凡婦人經不調,心腹痛,兼嘔逆,喜輕摸則緩,是寒熱相搏,(湘門)常用黃連湯煎服可愈,三服全瘳,屢試屢效。

黃連湯以明黨為君,黃連用三五分(須煨薑汁炒)。

歌曰

黃連湯內用乾薑,半夏人參甘草藏,更入桂枝兼大棗,寒熱平調嘔痛亡。

按:此湯與小柴胡湯同意以桂枝易柴胡,以黃連易黃芩,以乾薑易生薑,余藥俱同,皆和解之意。但小柴胡湯屬少陽藥,此湯屬太陽陽明藥。

白話文:

【附錄】八珍十全合方歌的現代翻譯:

四物湯中的熟地、白芍、當歸和川芎,這配方對各種血液相關的疾病都很有效。而八珍湯則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四物湯,可以同時治療氣血兩虛,效果特別好。如果再加上黃耆和肉桂,就成為十全大補湯,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補身配方。

對於婦女月經不調,心腹疼痛,甚至有嘔吐的情況,喜歡輕輕按摩會有所緩解,這是因為體內寒熱交錯所致。常見的治療方法是使用黃連湯,經過多次實驗,證明其療效顯著,連續服用三次就能完全康復。

黃連湯的主要成分是明黨(即人參),黃連的份量約為三至五分,需要先用薑汁炒過。

黃連湯的配方如下:

黃連湯中使用乾薑,加上半夏、人參和甘草,再加入桂枝和大棗,能平衡體內寒熱,消除嘔吐和疼痛。

進一步說明:此湯和小柴胡湯有相似的效果,只是將小柴胡湯中的柴胡換成桂枝,黃芩換成黃連,生薑換成乾薑,其他成分相同,都有調和身體的效果。然而,小柴胡湯屬於少陽類的藥物,而此湯則屬於太陽陽明類的藥物。

4. 經水一月再行歌

經水一月再來行,多因怒氣損肝經,四物湯內柴芩入,川連加來信有靈,另增知柏為丸服,滋陰降火治衝任。

—,脈與症無火,而經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宜八珍湯(方見前)加杜仲、續斷、五味子。若作火治,仍用寒涼,為害非輕。

—,經行一月之內或二三至,或半月旬日及二十日數至,此血氣敗亂之症,治當用十全大補湯(方見前)峻補,不得作經早同治。

白話文:

[經水一個月來兩次的情況]:如果一個月內月經來了兩次,通常是因為生氣導致肝經受損。治療方法是,在四物湯中加入柴胡和黃芩,並添加一些黃連,這種配方效果顯著。另外,還可以增加知母和黃柏製成藥丸服用,能滋養陰分,降火,對調理子宮有幫助。

—,如果脈象和症狀顯示沒有火熱,但是月經提前到來,這通常是由於心脾氣虛,無法固攝所導致。這種情況應使用八珍湯(詳細配方見前),並加入杜仲、續斷和五味子。若誤以為是火熱所致,而使用寒涼藥物,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如果一個月內,月經來了好幾次,或者每隔半個月,十天或二十天就來一次,這是血氣混亂的症狀。治療時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詳細配方見前)進行強烈補身,不能和月經提前的情況一同處理。

5. 經水過月乃行歌(若是季經,每三月一行,必不成孕)

過月而行多血虛,婦人脾胃弱無疑,歸脾湯加芎芍杜,或用八味丸治之。肥盛婦人痰阻滯,加減道痰湯亦宜,芎歸白朮苓夏草,南星蒼朮芍陳皮。

歸脾湯

白朮,人參,黃耆(炙),當歸,炙草,茯神,志肉,棗仁,木香,龍眼肉

薑棗引。

歌曰

歸脾湯用術參耆,歸草茯神遠志隨,棗仁木香龍眼肉,煎加薑棗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卻,腸風崩漏總能醫。

八味地黃湯(即八味丸)

熟地,茯苓,山藥,丹皮,澤瀉,棗皮,附片,肉桂

歌見後匯方。

加減導痰湯

茯苓,法夏,陳皮,甘草,當歸,川芎,白朮,南星,蒼朮,芍藥,(歌合症內)

—,血熱經遲,由婦人陰火內灼,血本熱而亦每過期,此水虧血少,燥澀而然。何以驗之?其經來必多紫黑,腹微痛,宜服知柏地黃湯(見中卷匯方即六味地黃湯加味)。

歌曰

血熱經遲陰火灼,水虧血少愆期作,腹中微痛色紫黑,知柏地黃湯堪著。

—,血寒經遲,陽氣不足,生化失期,乃至過月。何以驗之?其經來色淡不鮮,或澀滯而少,惡寒喜暖,脈多微沉,此是無火之症,宜服理陰扶陽四物湯。

理陰扶陽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黑姜,肉桂,吳萸,蓽茇

歌曰

血寒經遲陽氣虧,色淡滯澀脈沉微,理陰扶陽湯四物,加桂蓽茇吳姜灰。

白話文:

[經水延遲一個月以上才來,通常是因為血虛,這表示婦女的脾胃功能較弱。治療上,可以使用歸脾湯再加入芎、芍、杜仲,或者使用八味丸來治療。對於肥胖的婦女,可能是因為痰濕阻滯,可以使用加減導痰湯,其成分包括芎、歸、白朮、茯苓、半夏、甘草、南星、蒼朮、芍藥和陳皮。

歸脾湯

成分有白朮、人參、炙黃耆、當歸、炙甘草、茯神、遠志、酸棗仁、木香、龍眼肉。需用薑和棗為引。

歌訣說:歸脾湯中有人參、白朮、黃耆,還有當歸、甘草、茯神和遠志,再加上酸棗仁、木香和龍眼肉,煎煮時加薑和棗,可以滋養心脾,治療心悸怔忡和健忘,甚至能治療腸風和崩漏。

八味地黃湯

成分有熟地、茯苓、山藥、丹皮、澤瀉、山茱萸、附片、肉桂。

歌訣在後面的方劑匯總中。

加減導痰湯

成分有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當歸、川芎、白朮、南星、蒼朮、芍藥。

—,如果經血延遲且顏色偏深,是因為體內陰火旺盛,導致血熱,進而使經期延遲。如何判斷呢?通常來的經血會呈紫黑色,且腹部會有些許疼痛,建議服用知柏地黃湯。

—,若經血延遲且顏色偏淡,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影響了血液的正常生成,進而導致經期延遲。如何判斷呢?通常來的經血顏色會偏淡,且量少,並伴隨著怕冷和喜歡溫暖的症狀,脈象多呈現微沉,這是典型的缺乏陽氣的症狀,建議服用理陰扶陽四物湯。

理陰扶陽四物湯

成分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炮姜、肉桂、吳茱萸、蓽茇。

歌訣說:血寒導致的經期延遲,通常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顏色偏淡且量少,脈象微沉,可用理陰扶陽湯,也就是四物湯加上肉桂、蓽茇、炮姜和吳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