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產後泄瀉
產後外傷風寒,內傷生冷,致脾胃疼痛,泄瀉不止,宜服理中湯。
理中湯
人參,炙草,白朮,黑姜
如泄不止加肉豆蔻(麵裹煨去油)。
歌曰
理中湯主理中鄉,炙草人參術黑姜,嘔利腹痛陰寒甚,或加附子總扶陽。
白話文:
產後如果因為外界的風寒侵襲,或是食用了過多的生冷食物,導致脾胃不適引起劇烈疼痛,並且持續的拉肚子無法停止,這時候適合服用一種名叫「理中湯」的藥方來治療。
理中湯的成分包括人參、炙甘草、白朮和黑薑。
若拉肚子的情況還是無法控制,可以再加入肉豆蔻(需先用麵粉包裹後烤過,去除油脂)。
有一首詩歌是這樣描述理中湯的: 理中湯主要針對的是中焦(脾胃)的調理,由炙甘草、人參、白朮和黑薑組成。對於有嘔吐、腹痛、嚴重陰寒症狀的人來說,或者可以再加入附子,共同起到溫補陽氣的作用。
2. 產後浮腫
產後敗血乘虛流入經絡,凝滯不行,腐化為水,故四肢浮腫,乍寒乍熱,勿作水氣,遽用滲利,宜服調經湯。
調經湯
當歸,赤芍,丹皮,桂心,炙草,陳皮,細辛,乾薑(炮),赤苓
歌曰
調經丹桂芍歸苓,陳草乾姜並細辛。
如腠理不密,外受風濕,面目四肢浮腫者,加味五皮飲主之。
加味五皮飲
廣陳皮,桑柏皮,老薑皮,茯苓皮,大腹皮,炙甘草,漢防己,山木通
歌曰
陳柏姜苓大腹皮,草已木通服自知。
—,產後手足目腫面浮,每至下午兩足秘痛則腫,口渴,用前加味五皮飲,如不效(湘門)細閱醫道,擬以芎歸加桂枝陳皮,一服效,數貼全愈。
白話文:
【產後浮腫】
產後因身體虛弱,殘餘的血液流入經絡中,無法順利流通,逐漸轉變為水分,導致四肢出現浮腫現象,且伴有忽冷忽熱的情況。這時不要誤以為是水分過多而急著用利尿藥物,應服用調經湯來調理。
調經湯的成分有:當歸、赤芍、丹皮、桂心、炙草、陳皮、細辛、乾薑(炮製過的)、赤苓。
如果皮膚毛孔不夠緊密,使風濕邪氣進入體內,造成臉部和四肢浮腫,可使用加味五皮飲。
加味五皮飲包含:廣陳皮、桑白皮、老薑皮、茯苓皮、大腹皮、炙甘草、漢防己、山木通。
再者,產後若出現手腳和眼睛腫脹、面部浮腫,尤其到了下午兩腳會隱隱作痛並更顯腫脹,同時感到口渴,可使用前述的加味五皮飲。如果效果不佳,則進一步考慮使用芎歸加桂枝陳皮,通常服用一次即見效,連續服用幾次後,便能完全康復。
3. 產後氣喘
產後氣滿大汗,面唇俱白,脈緩無力,此屬虛寒症,宜加味補血湯
加味補血湯
蜜耆(五錢),秦歸(三錢),明黨(四錢)
或脈虛面紅,此虛中挾火,加童便炒黑枝仁八分,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出現呼吸困難,並且全身冒大汗,臉色和嘴脣都變得蒼白,脈搏緩慢且無力,這些症狀屬於體虛及寒性的病症。適合服用加味補血湯來調理。
加味補血湯的成分為:
熟地黃(五錢),當歸(三錢),黨參(四錢)
如果脈象顯示虛弱且臉色潮紅,這可能是體內虛弱但又夾雜著火熱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在藥方中加入用童便炒過的黑豆仁八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4. 產後咳逆
此氣從胃中上衝賁門吃忒而作聲也,有胃氣虛寒而咳逆者;有衝任虛火直犯清道而咳逆者;有大小便閉下焦不通、氣上而咳逆者;有胃氣將絕而咳逆者。大約產後咳逆,多屬胃虛氣寒,宜服加味理中湯。
加味理中湯
人參,白朮,炙草,乾薑,丁香,柿蒂
歌曰
宜服加味理中湯,參朮姜草蒂丁香。
有熱去丁香加竹茹,如虛羸太甚飲食不思咳逆者,此胃絕不治。
白話文:
[產後咳嗽]
這是指胃中的氣往上衝到賁門,發出聲音的症狀,有因胃氣虛弱且寒導致的咳嗽和反胃;有因衝脈和任脈虛弱,火氣直上侵犯呼吸系統導致的咳嗽和反胃;有因大小便不通,下焦氣血不暢,氣往上沖而咳嗽和反胃的;也有因胃氣將要耗盡而咳嗽和反胃的。大體來說,產後的咳嗽和反胃,大多屬於胃氣虛弱和胃寒,適合服用加味理中湯。
加味理中湯配方
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丁香,柿蒂
可記為:
適合服用加味理中湯,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甘草,柿蒂和丁香。
如果伴有熱症,應去掉丁香並加入竹茹;若身體極度虛弱,食慾不振且咳嗽反胃,這可能是胃氣已絕,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5. 產後脅痛
厥陰之脈循行脅肋,產後敗血流入肝經,脅下脹痛,手不可按,屬瘀血為患,宜去瘀,用芎歸瀉肝湯。
芎歸瀉肝湯
歸尾,川芎,青皮,木香,赤芍,紅花
童便對。
歌曰
芎歸瀉肝芎歸尾,芍木青紅童便對。
如喜人手按,其氣閃動肋骨,狀若奔豚,此去血太多,肝臟虛痛,宜當歸地黃湯。
當歸地黃湯
當歸,白芍,熟地,人參,粉草,陳皮,肉桂
歌曰
當歸熟地與白芍,人參粉草桂陳合。
白話文:
[產後側腹痛]
這是因為肝經的脈絡行經於側腹部,在生產後,不好的血液流進了肝經,導致側腹部腫脹疼痛,甚至痛到無法用手去按壓,這是由於瘀血所引起的問題,應該要排除瘀血,可以使用「芎歸瀉肝湯」來治療。
「芎歸瀉肝湯」包含的藥材有:當歸尾、川芎、青皮、木香、赤芍、紅花,還需配合同年男童的小便一起服用。
有句歌訣是這樣唱的:
「芎歸瀉肝湯中的川芎和當歸尾,加上赤芍、木香、青皮、紅花,再配合同年男童的小便一起服用。」
如果病人喜歡讓人用手按壓側腹部,且呼吸時會感覺到肋骨有移動的現象,就像是小豬在奔跑一樣,這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肝臟虛弱而產生的疼痛,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當歸地黃湯」。
「當歸地黃湯」的成分有:當歸、白芍、熟地、人參、甘草、陳皮、肉桂。
同樣的,有一首歌訣可以幫助記憶:
「當歸地黃湯裡有當歸、熟地和白芍,再加上人參、甘草、肉桂和陳皮。」
6. 產後霍亂吐瀉
產後血去氣損,飲食易傷,風冷易乘,少失調理,即生霍亂,心腹絞痛,手足逆冷,吐瀉並作,宜服藿樸理中湯。
藿樸理中湯
人參,白朮,炙草,乾薑(炮),陳皮,藿香,厚朴(薑汁炒)
歌曰
宜服藿樸理中湯,參朮草陳姜樸香。
白話文:
產後由於失血和元氣耗損,飲食上容易受傷害,也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若稍不注意調養身體,就可能產生霍亂症狀,包括心腹部劇烈疼痛,手腳冰冷,同時伴有嘔吐與腹瀉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服用藿樸理中湯。
藿樸理中湯的成分包含:人參、白朮、炙甘草、炮製乾薑、陳皮、藿香、薑汁炒過的厚朴。
這句詩說的就是藿樸理中湯的成分:應當服用的藿樸理中湯,內含人參、白朮、炙甘草、陳皮、炮薑、厚朴以及藿香。
7. 產後大便閉
人身腸胃中能使糟粕運行者氣也,滋養津液灌溉溝瀆者血也。產後氣虛不運,故糟粕壅滯而不行。血虛不潤,故溝瀆乾澀而不流。大便不通乃虛證,不可誤用下藥攻,宜服潤腸丸。
潤腸丸
當歸,川芎,白朮,熟地,麻仁(炒),蘇子,人參,甘草,郁李仁(去殼)
蜜糖引。
歌曰
潤腸當歸芎術地,麻李參草蘇子蜜。
又有產後鬱冒多汗,汗多則大腸津涸,傳道艱難澀痛,宜用麻仁蘇子煮粥啜下,兼服滋腸五仁丸。
滋腸五仁丸
杏仁(去皮尖),桃仁,橘紅,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
歌曰
滋腸五仁杏桃松,橘紅柏李蜜丸通。
蜜丸或加麻仁、當歸,稍或煎服亦可。
—,婦已生二子,至四十餘歲又妊孕,僅六七月因腹痛,誤藥水瘀俱下欲產,醫治罔效。至五六日,腹痛更甚,心胸滿悶難當,延湘門診視,面色白,脈沉細歇指,舌黑大半,不問而知胎已損也。因以芎歸合保元(見前)加人參五分同煎服,一時胎衣俱下,腥臭不堪,保婦無虞。
但便閉三日,此是氣血不足,湘門用芎歸合保元,無人參加火麻仁養血補氣潤腸,令待數日自通。至四日(湘)復往。有一醫稱治此病神效,其夫延至家,用歸芍甘莊(名元戎四物湯)一服不久便通,醫誇談而去。次早又延至復脈,醫令盡劑,即刻嘔瀉,昏倒不省人事,忙進十全大補湯罔效。
仍延余理治,用四君子湯(方見首卷)加丁香、白豆蔻、熟參一錢,濃蒸撓口灌入一盞,半時略醒,盡劑方蘇。蓋此通方非體實不可用也,特表以為戒。
白話文:
[產後便祕]
人體的腸胃中,能讓食物殘渣順利移動的是氣,滋養體內水分,保持通道濕潤的是血液。產後因為氣力虛弱,無法正常運作,導致食物殘渣堆積在腸道中無法排出。血液量不足,無法滋潤腸道,導致腸道乾燥,水分不足,排便困難。產後便祕是氣血虛弱的表現,不可以誤用強烈的瀉藥,應該服用潤腸丸來調理。
潤腸丸的成分有當歸、川芎、白朮、熟地、炒過的麻仁、蘇子、人參、甘草和郁李仁,使用蜂蜜作為製丸的黏合劑。
另外,產婦如果出現心情鬱悶,大量出汗的情況,汗水過多會使腸道中的水分減少,導致排便困難且疼痛。這時可以吃麻仁和蘇子煮的粥,並搭配服用滋腸五仁丸。
滋腸五仁丸的成分有去了皮尖的杏仁、桃仁、橘紅、柏子仁、松子仁和郁李仁,也是以蜂蜜製成丸狀。
或者可以添加麻仁和當歸到滋腸五仁丸中,或者煎煮服用也可以。
有位婦女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在四十多歲時再度懷孕,懷孕六七個月時因為腹部疼痛,誤服了藥物,導致流產。治療效果不佳,到了第五六天,腹部疼痛更為嚴重,心胸處感到非常悶,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舌頭黑色佔據大半,不用問就知道胎兒已經損失。於是用芎歸合保元加五分人參一起煎服,很快的胎兒和胎盤都排出,味道非常腥臭,但是確保了母親的安全。
然而她三天沒有排便,這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的。因此,使用芎歸合保元,加上火麻仁來滋養血液,補充氣力,潤滑腸道,等待幾天後自然會通便。到了第四天再次回訪。
有一位醫生宣稱治療這種病非常有效,被她的丈夫請到家中,使用歸芍甘莊(也就是元戎四物湯)一劑後,不久就通便了,醫生自誇了一番後就離開。第二天早上再次請醫生來診斷,醫生要求再服用一劑,結果立刻嘔吐和腹瀉,昏迷不醒,急忙送進醫院,使用十全大補湯也無效。
再次請我來治療,使用四君子湯(方子在第一卷中)加丁香、白豆蔻、熟參一錢,濃蒸後餵入口中,半小時後稍微清醒,喝完一整劑後才完全恢復。這個通便的方子,如果不是身體健壯的人不可以輕易使用,特別提出來做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