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產後虛渴

胃者水穀之海,津液之府,產後津液內耗胃氣暴虛,頓生內熱,故令口燥乾渴,宜服加減竹葉湯。

加減竹葉湯

人參,麥冬,生地,花粉,炙草,粳米,淡竹葉

歌曰

宜用竹葉加減湯,參麥地粉米竹甘。

白話文:

【產後虛渴】

胃是消化食物和水的中心,也是身體津液的儲存庫。產後由於津液大量消耗,導致胃氣突然變得虛弱,瞬間產生內熱,因此會讓人感到口乾舌燥,有強烈的渴感。適合服用調整過的竹葉湯來調理。

調整過的竹葉湯配方

人參,麥門冬,生地黃,天花粉,炙甘草,粳米,淡竹葉。

可以這樣記憶:

應使用以竹葉為基底的調整湯方,包含了人參、麥門冬、生地黃、天花粉、粳米、淡竹葉以及炙甘草。

2. 產後中風

諸風振掉皆屬於肝。肝為血海,胞之主也,產後正氣暴虛,百節開張,風邪中之,不省人事,口目蠕動,手足攣曲,身如角弓,此風由外中,宜用愈風湯。

愈風湯

當歸,川芎,白芍,黃耆,肉桂,天麻,秦艽,白附

歌曰

愈風耆歸芎芍艽,天麻白附潯桂高。

若神昏氣少,汗出膚冷,眩暈卒倒,手足瘛瘲,此肝虛生風,風由內生,宜服當歸建中湯。

當歸建中湯

黃耆,人參,肉桂,附塊,當歸,白芍,鉤藤,甘草

歌曰

當歸建中湯又異,參桂附芍甘鉤耆。

白話文:

【產後中風】

各種因風引起的震顫和抽搐都與肝臟有關。肝臟是血液的主要儲存地,也是子宮的主宰。產後女性正氣突然虛弱,全身各關節張開,易被風邪入侵,導致失去意識,口眼歪斜,手腳蜷縮,身體僵硬如角弓,這種風邪是由外部進入的,應使用愈風湯來治療。

【愈風湯】

藥方包括:當歸、川芎、白芍、黃耆、肉桂、天麻、秦艽、白附。

有詩云:

愈風湯中有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秦艽,還有天麻、白附、肉桂,其效用高。

如果出現神智不清、氣息微弱、出汗、皮膚冰冷、頭暈目眩、突然倒下、手腳抽搐等症狀,這是由於肝臟虛弱而產生的風邪,風邪由內部生成,應該服用當歸建中湯。

【當歸建中湯】

藥方包括:黃耆、人參、肉桂、附塊、當歸、白芍、鉤藤、甘草。

有詩云:

當歸建中湯的配方有些不同,包含人參、肉桂、附塊、白芍、甘草、鉤藤和黃耆。

3. 產後傷風傷寒

氣血俱虛,營衛不守,起居失節,調養失宜,傷於風,則衛受之,其症鼻塞身重,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風自汗,脈必浮緩。

傷於寒則營受之,其症亦鼻塞身重,頭項痛,腰脊強發熱,但惡寒無汗,脈必浮緊,此皆足太陰表症,不得照尋常通用表劑治之,宜用補虛五物湯隨症加減。

補虛五物湯

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炙草

薑蔥引。

有汗傷風本方加桂枝、桔梗、防風。無汗傷寒本方加麻黃、細辛。寒熱往來本方加柴胡,頭痛加藁本,遍身痛加羌活,但熱不寒加柴胡、乾葛,發熱而渴加麥冬、花粉、黃芩。

歌曰

五物湯用參歸芍,川芎炙草薑蔥合,有汗加桂桔防風,無汗麻黃細辛著,往來寒熱加柴胡,頭痛加藁身羌活,發熱口渴麥花芩,但熱不寒加柴葛。

白話文:

【產後感冒或寒涼】

產後因為氣血雙虧,身體的防禦機能下降,生活作息與調理不慎,若是受到風邪侵襲,防禦系統首當其衝,會出現鼻塞、全身沉重、頭頸部疼痛、腰背僵硬、發燒、怕風且自汗的症狀,脈象會呈現浮緩的特徵。

若遭受寒邪影響,營養系統受到波及,同樣會有鼻塞、全身沉重、頭頸部疼痛、腰背僵硬和發燒的症狀,但會更怕冷且不出汗,脈象會呈現浮緊的情況。這些都是下肢太陰經的表面病徵,不能用一般表證的藥物來治療,應使用「補虛五物湯」,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加減。

補虛五物湯的組成為: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炙甘草,並以薑和蔥為輔助。

如果出汗,因風邪所致的病情,在基本方上添加桂枝、桔梗、防風;若是無汗,因寒邪所致的病情,則添加麻黃、細辛;若寒熱交替,則添加柴胡;頭痛者,加藁本;全身疼痛者,加羌活;僅發熱而不冷者,加柴胡、乾葛;發燒且口渴,加麥冬、花粉、黃芩。

詩歌記憶法如下:

五物湯中有人參、當歸、白芍,加上川芎和炙甘草,薑蔥相配。有汗時,加入桂枝、桔梗和防風;無汗時,加入麻黃和細辛。寒熱交替時,加柴胡;頭痛者,加藁本;全身疼痛者,加羌活;發燒口渴,加麥冬、花粉、黃芩;僅發熱而不冷,加柴胡和乾葛。

4. 產後瘧疾

氣血俱虛,營衛不固,脾胃未復,或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皆能成瘧,又有胎前病瘧產後未愈者,產後之瘧最難料理,宜補虛扶正氣為主,正氣勝則邪氣自退。不可輕用截藥,重虛止氣,為害甚大,宜服加減柴胡四物湯。

加減柴胡四物湯

柴胡,人參,半夏,炙草,當歸,川芎,乾薑(炮),肉桂

若久瘧加黃耆、鱉甲(醋炙)。

歌曰

加減柴胡四物湯,參半歸草芎桂姜。

白話文:

【產後瘧疾】

在產後,因為氣血兩虛,身體的防禦機能下降,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如果這時候受到風寒的侵襲或是飲食不慎,都可能導致瘧疾的發生。另外,有些婦女在懷孕時就有瘧疾,產後病情仍未好轉,產後的瘧疾是比較難以處理的。治療上應以補充元氣,增強體質為主要目標,當體內的正氣充足,病邪自然就會消退。

不可隨便使用強烈的抗瘧疾藥物,這樣會進一步削弱體力,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適合服用的是加減柴胡四物湯。

【加減柴胡四物湯】

此方包含柴胡、人參、半夏、炙甘草、當歸、川芎、乾薑(炮製過)、肉桂等成分。

對於長期患有瘧疾的患者,可以再添加黃耆和醋炙的鱉甲。

有詩歌描述此方為:「加減柴胡四物湯,人參半夏歸草芎桂姜。」

5. 產後痢疾

無積不成痢,產母飲食過倍,脾胃受傷,兼濕熱停滯成痢。赤則屬熱,白則屬濕,俗云赤為熱白為寒非也,宜審症治之。

腹中脹痛裡急窘迫,身熱口渴六脈數實,用小柴胡湯(見匯方),加厚朴、木香、黃連下之。

如下痢赤白,腹痛窘急,身不熱,口不渴,脈沉數無力者,此虛痢也,宜行氣和血,用當歸芍藥湯。

當歸芍藥湯

當歸,人參,白芍,茯苓,炙草,木香,枳殼,黑姜,陳皮,烏梅

歌曰

當歸芍藥與參苓,木香枳草姜梅陳。

如久痢不止,滑脫不禁,此氣虛血少,宜四君子湯(見首卷)加白芍、烏梅、粟殼治之。

又有惡露不下,致敗血滲入大腸,而下鮮血者,腹中刺痛,里不急後不重是也,宜用枳殼、荊芥研末煎服。

白話文:

[產後腹瀉]

沒有積滯不會形成腹瀉,產婦因飲食過量,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加上濕熱滯留,進而形成腹瀉。便血色赤代表有熱,色白代表濕重,但民間認為紅色表示熱性,白色表示寒性並不準確,應根據實際病情來治療。

如果腹部脹痛且有急迫感,身體發熱,口渴,脈搏快且有力,可用小柴胡湯(詳見配方),再加入厚朴、木香、黃連來進行治療。

若腹瀉為赤白交雜,腹痛且有急迫感,但無發熱,口不渴,脈搏微弱,這屬於虛性腹瀉,應以調節氣血為主,可使用當歸芍藥湯。

【當歸芍藥湯】

成分:當歸,人參,白芍,茯苓,炙草,木香,枳殼,黑薑,陳皮,烏梅。

若長期腹瀉不止,脫肛或禁不住排泄,這是因為氣血不足,應使用四君子湯(詳見首卷)加白芍、烏梅、粟殼進行治療。

另外,有時因為產後瘀血未清,導致壞死血液滲入大腸,排出鮮血,腹部會感到劇烈疼痛,但並無急迫感,可用研磨後的枳殼、荊芥煎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