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1. 卷之二
2. 小產論
半產者俗名小產,蓋由衝任氣虛不能攝養,或跌撲閃墜,房事過度,七情氣鬱,熱病溫瘧痢疾之類,損傷氣血,致胎動不安,遂患此疾。治法宜預服泰山盤石散加減安腎湯(方見首卷胎前)。因於跌撲者,倍用杜仲、續斷;困於房事者,倍用阿膠、熟地,兼調男子褲襠灰;因於七情者,倍用芎歸白朮,隨各經見症用藥;因於熱病溫瘧痢疾者,照各專門施治。如此調理,即慣半產者亦永保無傷。
—,胎未滿月,痛而欲產者,用加味八珍湯(方見首卷)加阿膠、黃耆、甘草。
—,小產胎下而血來不止,宜用保元湯加阿膠、當歸、艾葉,熱加黑姜。
保元湯
黨參(三錢至一兩),炙耆(三錢至六錢),炙草(二兩)
歌曰
小產胎下保元湯,黨參三錢至一兩,炙耆三錢至六錢,二兩炙草應如響。
—,小產心腹痛或發寒熱,以手按之惡痛者屬瘀血,宜用芎歸湯(即佛手散,方見後)加黑薑、山楂、延胡、丹皮。
—,小產心腹痛,以手按之則緩者,宜用八珍湯(方見調經)去白芍加黑薑、肉桂,若昏沉不省人事,亦倍用八珍湯加炮薑、肉桂。
—,治產難水下胎干,致胎滯不生,宜用滑石散。
滑石散
滑石(一兩水飛過),白蜜,香油(各半盞)
先將油蜜慢火熬三四沸,掠去沫,調滑石末頓服,外以油調於產婦臍腹上下摩之,兒即下,其效如神。
白話文:
[小產討論]
小產在民間俗稱為半產,主要原因是衝脈和任脈的氣血虛弱,無法妥善保護胎兒,或是因為跌倒、摔傷、性生活過度,情緒抑鬱,或是受到熱病、溫熱疾病、瘧疾、痢疾等影響,這些都會損害氣血,導致胎兒不穩,進而引發此病。治療方法應提前服用泰山盤石散加減安腎湯(方子在第一卷胎前章節中有詳細介紹)。如果是因跌打受傷引起,則要加倍使用杜仲和續斷;若是因房事過度,則要加倍使用阿膠和熟地,同時調配男子的褲襠灰;如果是由於情緒問題,則要加倍使用芎歸白朮,並根據不同的經絡症狀來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果是由於熱病、溫熱疾病、瘧疾、痢疾等引起,則應按照各種疾病的專門治療方式進行。這樣調理,即使習慣性小產的人也能永遠保持健康,不再受到傷害。
—,如果懷孕不到一個月,卻感到疼痛並且有生產的徵兆,可以使用加味八珍湯(方子在第一卷中可找到)加上阿膠、黃耆、甘草。
—,小產後胎兒已經掉出,但出血不止,應該使用保元湯加上阿膠、當歸、艾葉,如果出血量大,還可以加入黑薑。
保元湯
黨參(用量從三錢到一兩),炙耆(用量從三錢到六錢),炙草(用量二兩)
歌訣如下:
小產胎兒已掉,保元湯可安心,黨參用量從三錢到一兩,炙耆用量從三錢到六錢,炙草用量二兩,效果顯著。
—,小產後心腹疼痛或發燒寒戰,手按會感到更痛,這通常是由於瘀血,可以使用芎歸湯(即佛手散,方子在後面章節中)加上黑薑、山楂、延胡、丹皮。
—,小產後心腹疼痛,手按則疼痛減輕,可以使用八珍湯(方子在調經章節中可找到)去掉白芍,加上黑薑、肉桂,如果患者昏厥失去意識,應加倍使用八珍湯加上炮薑、肉桂。
—,對於難產,胎兒卡住不下,導致胎兒無法順利出生的情況,可以使用滑石散。
滑石散
滑石(一兩,用水飛過),白蜜,香油(各半盞)
首先將油和蜜在慢火上煮沸三四次,撇去泡沫,調入滑石粉一次服下,同時在外面用油調和,塗抹在產婦的肚臍和腹部上下按摩,胎兒就會順利出生,效果神奇。
3. 保產神效四方
其一
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車前仁(三錢,焙黃研末)
將芎歸煎湯泡前仁末服。冬月加肉桂。
其二
當歸(一兩),川芎(五錢),益母草(六錢),芒硝(三錢)
煎熱候溫,一氣服下,少頃即產,或胎死腹中亦下。
其三
好水酒,麻油,雞蛋白,童便(各一盞)
碗盛安滾水上蒸數沸,溫服。
其四
陳螃蟹殼(焙黃研末)
臨產用一錢,以熱好酒砂糖調下。大凡催生之藥,不宜用早,或是轉胎猶遲數日方生者,恐誤,總以胞破時服之安穩。
白話文:
[保產神效四方]
其一
取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車前子三錢(先烘至微黃再磨成粉)。將當歸和川芎煮水,待水沸後加入車前子粉服用。冬季可添加肉桂。
其二
取當歸一兩,川芎五錢,益母草六錢,芒硝三錢。煮沸後等溫度適宜,一次服下,不久即可分娩,即使胎兒已死於腹中也能排出。
其三
準備清水、米酒、麻油、雞蛋清以及男童的尿液各一碗。將這些材料放入碗中,置於滾水中蒸煮至沸騰數次,溫熱後服用。
其四
將陳年蟹殼烤至微黃,研磨成粉。在生產時,取一錢量的蟹殼粉,以熱酒與砂糖調和後服用。一般而言,催產藥不應過早使用,若是胎位轉換仍需數日才能生產的情況,可能會有誤差,建議在羊水破裂時服用較為安全。
4. 治產後十一症加減《千金》不易仙方
益母芎歸湯
當歸,川芎,熟地,澤蘭葉,香附,延胡,益母草,(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冒風加防風、天麻,血暈加五靈脂、荊芥穗(炒黑),發熱加人參、黑薑、黃耆,心膈迷悶加陳皮、枳殼、砂仁(薑汁炒),血崩加地榆、山梔(炒黑)、丹皮,咳嗽加杏仁、桑皮、桔梗,死血不行加桃仁、紅花、枳實,飲食不進加山楂、麥芽,脾胃作脹加白朮、茯苓、蒼朮、厚朴(薑汁炒)、陳皮、枳實,心神恍惚加茯神、遠志,胞衣不下加芒硝。
白話文:
這是一帖名為「益母芎歸湯」的古方,用於產後調理,以下根據不同症狀的加減藥物:
基本配方:當歸、川芎、熟地、澤蘭葉、香附、延胡、益母草各一錢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 若產後不慎吹到風,可加入防風和天麻。
- 若出現血暈的症狀,則需添加五靈脂和炒黑的荊芥穗。
- 若有發熱的情況,則應加上人參、黑薑和黃耆。
- 若感到心膈部悶悶的,可以添加陳皮、枳殼和薑汁炒過的砂仁。
- 若出現血崩,則要加入地榆、炒黑的山梔和丹皮。
- 若有咳嗽的問題,可添加杏仁、桑皮和桔梗。
- 若有死血未排出,可加入桃仁、紅花和枳實。
- 若胃口不佳,可加入山楂和麥芽。
- 若脾胃有脹氣感,可加入白朮、茯苓、蒼朮、薑汁炒過的厚朴、陳皮和枳實。
- 若心神不定,可添加茯神和遠志。
- 若胎盤未能順利排出,則需加入芒硝。
5. 錄《綱目》方
產難至九月十月用香附、縮砂、甘草末服,名福胎飲,永無驚恐。
—,蒺藜子(炒)、貝母二味末服,催生、墮胎、下胞衣。
柞木皮、甘草煎服。
—,血攻心白狗血煎服。
—,蛇蛻橫生逆產胎衣不下炒焦酒服,泡湯浴產門,或同蟬蛻、頭髮燒研酒服。
—,鑿木柄灰酒服。
破草鞋灰酒服。
簸箕淋水服或泡莧菜子服。
本婦爪甲燒末酒服。
鳳仙子水吞。
—,矮小女子交骨不開,用當歸、發灰、龜甲燒末服,或加正芎、黨參、苧根、爪甲。
雞頭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採取,臨用一葉扯開。
白話文:
【錄《綱目》方】
對於懷孕到第九、十個月的產婦,若產程困難,可服用香附、縮砂、甘草製成的粉末,這種飲料稱為福胎飲,能讓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不會感到過度的驚恐。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炒熟的蒺藜子和貝母兩種藥材磨成粉後服用,這種配方不僅能幫助順利分娩,還能用於墮胎以及幫助胎盤排出。
或者可以服用柞木皮和甘草煎煮的湯藥。
如果出現血攻心的情況,則應服用白狗血煎煮的湯藥。
對於胎兒橫位、逆產或胎衣不下等情況,可將蛇蛻炒焦後與酒一同服用,也可以用蛇蛻泡水洗滌產道,或者與蟬蛻、頭髮一起燒成灰後與酒一同服用。
另外,木柄灰、破舊草鞋燒成的灰、簸箕淋水或是莧菜子泡水也可以作為分娩時的輔助方法。
產婦自己的指甲燒成灰後與酒一同服用也是一種選擇。
鳳仙子用水送服也能幫助分娩。
對於身材較為嬌小的產婦,如果骨盆未能順利張開,可用當歸、人髮灰、龜甲燒成的灰一同服用,有時也會加入正芎、黨參、薴根、指甲等成分。
此外,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採集的雞頭葉,在分娩前撕開一片使用,也對分娩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