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2)

1. 妊娠轉胞歌

小便不通曰轉胞,胎壓一邊清氣淆,臍下急痛胎不舉,徒用滑利反見嘲,宜服丹溪參朮飲,或用倒豎法亦高。熟地芎芍參歸術,陳半甘草氣即拋。

參朮飲,歌合症內。

當歸,熟地,川芎,白芍,人參,白朮,陳皮,法夏,甘草

倒豎法:將妊娠倒豎,胎轉而小便自通。

白話文:

如果懷孕時小便無法順利排出,這種狀況被稱為「轉胞」。這可能是因為胎兒壓迫到身體的一側,導致身體的正常運作受到幹擾。若感到肚臍下方有劇烈的疼痛,且胎兒的位置沒有上升,只使用一些潤滑的方式反而會讓情況更糟。應服用丹溪參朮飲,或者使用倒豎法,效果也相當不錯。熟地、芎、芍、人參、當歸、白朮、陳皮、法夏、甘草這些藥材可以幫助排出氣滯。

參朮飲,適用於此種症狀。

藥方包含:當歸、熟地、川芎、白芍、人參、白朮、陳皮、法夏、甘草。

倒豎法:將懷孕婦女倒豎,藉由重力使胎位轉動,這樣小便就可以順利排出了。

2. 妊娠遺尿

遺尿不覺,胎滿故也,宜服千金白薇散。

千金白薇散

白蘞,白薇,白芍

酒煎服。

歌曰

白薇蘞芍酒煎行。

白話文:

[妊娠期間的無意識尿失禁]

在懷孕期間,如果出現無法自控的尿失禁,這主要是因為胎兒成長導致的壓力。建議服用「千金白薇散」來緩解此症狀。

千金白薇散的成分

包含白蘞、白薇與白芍。

使用方法是用酒來煎煮後服用。

有歌訣記憶法如下:

「用酒煎煮白薇、蘞和芍藥來服用。」

3. 妊娠子鳴歌

子啼腹中曰子鳴,失脫疙瘩此病生。治法撒豆令母塞,兒口復含自無聲。

一方,黃連濃煎成汁,母常呷之即止。

又方,取鼠穴門土一大塊,母口含之即止。

白話文:

如果胎兒在母親腹中啼哭,我們稱之為'子鳴',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胎兒失去某種舒適感或平衡感而產生。對此,有一種治療方法是讓母親吃下一些豆子,這樣一來,胎兒的啼哭就會停止。

另一個方法是用濃稠的黃連汁液,母親經常小口飲用,也能使胎兒停止啼哭。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取來老鼠洞口的泥土一大塊,母親含在口中,據說也能讓胎兒停止啼哭。

4. 妊娠諸血論(以安胎為主,與常血症治略不同)

大凡胎熱者血易動,血動者胎不安。吐血、嗽血、嘔血、咯血、鼻血,胎前皆不宜見。蓋胎賴血養,不宜上溢妄行,妄行者多致墮胎,惟便血溺血者次之。面赤聲啞者不治,心悶者不治,五心煩熱氣粗者不治,不受滋補者不治,產後吐衄者不治。

—,因暴怒吐血者,宜加味逍遙散(見前調經)。

—,因膏粱厚味飲食積熱吐血者,宜加減清胃飲。

加減清胃飲,治胃火吐血。

生地,升麻,當歸,川連(酒炒),犀角(磨),連翹,甘草

歌曰

加減清胃生地犀,歸連升草連翹宜。

—,因肺經有火,以致痰中帶血或鼻血,宜黃芩清肺飲。

黃芩清肺飲

當歸,黃芩,白芍,紫菀,茯苓,陳皮,甘草,阿膠

歌曰

黃芩清肺陳紫菀,歸芍甘草膠茯隨。

—,因脾虛不能攝血,飲食少思致血上逆,宜歸脾湯(見前崩漏)加阿膠、側柏葉。

—,因腎經虛火,咯血間數日或一兩月吐一二口即止,血不黏手者,宜六味地黃湯(方見彙輯)加阿膠、當歸(即八仙長壽丹)。

止衄散,治鼻血過多。

蜜耆,當歸,白芍,生地,阿膠,赤苓

歌曰

止衄散耆歸白芍,阿膠生地赤苓醫。

四灰散,治妊婦吐衄不止。

荷葉灰,側柏灰,荊芥灰,乾薑灰

四味燒灰存性,童便酒對為引。

歌曰

四灰荷側荊乾薑,燒灰便酒對服良。

白話文:

大抵而言,若懷孕時胎兒帶來的熱氣會使血液流動加快,而血流動加速會導致胎兒不穩。如出現吐血、咳血、嘔血、咯血、鼻血等現象,在孕期都是不應該發生的。因為胎兒是靠血液養育,血液不應向上逆流,若逆流可能會導致流產,其次則是便血和尿血的情況。若出現臉紅、聲音沙啞、心臟悶痛、五心煩熱且呼吸急促、無法接受滋補、產後吐血或鼻血的,都難以治療。

對於因暴怒而出現吐血的情況,應使用加味逍遙散(詳見前文調經篇)。

對於因食用高脂肪食物導致胃熱而出現吐血的情況,應使用加減清胃飲。該藥方由生地、升麻、當歸、川連(酒炒)、犀角(磨)、連翹、甘草組成。

對於因肺部有火,導致痰中帶血或鼻血的情況,應使用黃芩清肺飲。該藥方由當歸、黃芩、白芍、紫菀、茯苓、陳皮、甘草、阿膠組成。

對於因脾虛無法控制血液,導致飲食減少,血向上逆流的情況,應使用歸脾湯(詳見前文崩漏篇)加上阿膠和側柏葉。

對於因腎虛導致的間歇性咯血,每次只吐一兩口,且血不黏手的情況,應使用六味地黃湯(詳見彙輯篇)加上阿膠和當歸。

對於鼻血過多的情況,應使用止衄散。該藥方由蜜耆、當歸、白芍、生地、阿膠、赤苓組成。

對於孕婦吐血或鼻血不止的情況,應使用四灰散。該藥方由荷葉灰、側柏灰、荊芥灰、乾薑灰組成,需先將四種材料燒成灰,再用童子尿和酒作為引子服用。

5. 妊娠諸痛

—,素有偏正頭風,因火觸動者,宜加減川芎茶調散。

加減川芎茶調散

白芷,防風,川芎,薄荷,荊芥,殭蠶,甘草,香附

茶一撮引。

歌曰

加減茶調白芷風,荊薄蠶草香附芎。

—,胃口痛,痛時或吐清水,或嘔逆,宜服養胃湯。

養胃湯

乾薑(炮),陳皮,白朮,川椒,人參,甘草

歌曰

養胃乾薑白朮陳,川椒甘草與人參。

—,腹痛時發時止,名胎痛,屬血少。宜四物湯(方見調經)加香附、艾葉。

—,腹中滿痛衝心,不能飲食,此胎氣不安。宜芩術芍藥湯。

芩術芍藥湯(藥俱提出不必錄歌)

黃芩(酒炒),白朮(土炒),白芍(酒炒)

—,腰腹背皆痛,此因勞傷損動胎元,宜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加杜仲。

—,周身上下走注疼痛無定,此因敗血入經,宜四物湯(方見調經)加烏藥、香附。

—,腰痛甚,腎虛不能系胎,其胎必墮,宜八珍湯(方見調經)加杜仲、黃耆、阿膠、續斷、艾葉。

紫酒,治妊婦腰痛如折。

黑料豆(二合炒焦熟),白酒(一大碗)

煎至七分空心服。

—,臍下冷痛,小便頻數,大便虛滑,宜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桂枝,白芍,甘草,飴糖,黑姜(炮)

紅棗、姜引。

歌曰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臟,臍下冷痛服之瘥。

—,小腹痛近陰處,腫脹浮薄發光者,孕癰也,宜千金托裡散。

千金托裡散

黃耆,當歸,甘草,川芎,白芷,白芍,防風,連翹,金銀花

歌曰

千金托裡草歸耆,白芷川芎白芍宜,防風連翹同兩寶,孕癰腫脹服之離。

—,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氣攻左右,或時逆上下、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湯(方見彙輯)加青皮、山梔,清肝火而愈。後因怒小腹脹滿,小便不利,水道重墜,胎仍不安,此亦肝火熾盛所致。用龍膽瀉肝湯(方見彙輯)一劑,諸症頓愈,乃以四君子湯(方見調經)加升麻、柴胡以培脾土。

—,氣脹諸藥不效,用紫蘇煮雞蛋服之愈。

妊娠諸痛不治症:

—,心腹急痛,煩悶,唇青,面黑,冷汗,氣絕,不治。

—,腰腹痛,下血不止,胎上衝心,痛不可止,不治。

—,大足指痛,爪下一黑塊,肝氣絕,不治。

—,妊娠胃脘氣痛喜按,宜用藿香正氣散(方見彙輯)加水泡薑、蘇葉、生薑。或兼血凝氣滯,生瘍,方內宜加衫荊子根同煎。一服效,數服愈。此(湘門)屢試屢驗之方。

白話文:

[對於各種懷孕期間的疼痛]

  • 如果你一直有偏頭痛或正頭痛,而懷孕後因身體火氣被激發導致頭痛,我們推薦使用加減川芎茶調散。

加減川芎茶調散的成分包括:白芷、防風、川芎、薄荷、荊芥、殭蠶、甘草和香附。以一小撮茶作為引導。

  • 若是胃口疼痛,疼痛時可能伴有吐清水或嘔吐,建議服用養胃湯。

養胃湯的成分為:乾薑(炮製過)、陳皮、白朮、川椒、人參和甘草。

  • 當腹部疼痛時發時止,這被稱為胎痛,通常因為血液不足。應使用四物湯(可在調經方中找到)並添加香附和艾葉。

  • 若腹部中央疼痛且影響飲食,這可能是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不穩定。推薦使用芩術芍藥湯。

芩術芍藥湯由黃芩(酒炒)、白朮(土炒)、白芍(酒炒)組成。

  • 如果腰、腹和背部都感到疼痛,這可能是因為勞累傷害到胎兒,推薦使用補中益氣湯(可在調經方中找到)並添加杜仲。

  • 若全身上下不定位的疼痛,這可能是因為壞血進入經絡,建議使用四物湯(可在調經方中找到)並添加烏藥和香附。

  • 腰部劇烈疼痛,可能是腎虛無法支撐胎兒,胎兒可能會流產,推薦使用八珍湯(可在調經方中找到)並添加杜仲、黃耆、阿膠、續斷和艾葉。

紫酒可治療孕婦腰部疼痛,如同折斷一般。將二合的黑豆炒焦煮熟,加入一大碗的白酒,煎至剩下七分,空腹服用。

  • 若肚臍下方冷痛,小便頻繁,大便虛弱滑溜,推薦使用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由桂枝、白芍、甘草、飴糖、炮製過的黑薑組成。以紅棗和薑作為引導。

  • 小腹靠近私密部位的疼痛,且伴隨腫脹發亮,這可能是懷孕期間的膿腫,推薦使用千金託裡散。

千金託裡散的成分包括:黃耆、當歸、甘草、川芎、白芷、白芍、防風、連翹和金銀花。

  • 若小腹疼痛,胎兒不安,氣息左右流竄,或時上時下,小便不順暢,可用小柴胡湯(可在彙編方中找到)添加青皮、山梔,清除肝火而改善。如果之後因憤怒導致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水道重墜,胎兒仍然不安,這也是肝火旺盛所導致。使用龍膽瀉肝湯(可在彙編方中找到)一劑,所有症狀即刻改善,然後使用四君子湯(可在調經方中找到)添加升麻、柴胡來滋養脾臟。

  • 若氣脹使用多種藥物都無效,可以試試用紫蘇煮雞蛋服用,可能會有所改善。

[以下為無法治療的懷孕疼痛症狀]

  • 心腹部急劇疼痛,煩躁不安,嘴脣發青,臉色發黑,冷汗,氣息微弱,無法治療。

  • 腰腹部疼痛,持續出血不止,胎兒上衝心臟,疼痛無法停止,無法治療。

  • 大腳趾疼痛,腳趾甲下有一塊黑色區域,肝氣衰竭,無法治療。

  • 妊娠期間胃脘氣痛,按壓會感覺舒適,可用藿香正氣散(可在彙編方中找到)添加水泡薑、蘇葉、生薑。如果同時存在血液凝固和氣滯,導致生瘍,方中應添加衫荊子根一起煎煮。一次服用即可見效,多次服用可以痊癒。這是屢次實踐證明有效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