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0)

1. 妊娠咳嗽歌

傷風咳嗽不須忙,參蘇飲加歸芍良,好入杏仁代半夏,再加黃芩去木香,三子養親宜慎用,蘇沉九寶不宜嘗(二方恐墮胎)。

參蘇飲

沙參,陳皮,桔梗,前胡,杏仁,乾葛,茯苓,粉草,當歸,白芍,黃芩,柴蘇,枳殼

歌曰

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宜,乾葛木香柑桔茯,內傷外感此方須。

動小便來,速服人參阿膠散,胎固嗽安胸自開,沙參苓草膠術仲,歸芍桔柴白果排。

人參阿膠散,歌合症內。

沙參,茯苓,炙草,蘇梗,阿膠,桔梗,當歸,白芍,白朮,白果(去心),杜仲,柴胡

加減二陳湯,治子咳宜多服,胎安咳止。

炙草,茯苓,白朮,廣皮(鹽水浸透去白,曬乾,一兩五錢,銼片),糯米(炒一撮)

煎服。

歌曰

加減二陳苓朮陳,炙草糯米煎服靈。

白話文:

【妊娠咳嗽歌】

如果你在懷孕期間因風邪而引發咳嗽,不用過於緊張。可以服用參蘇飲,並在其中加入當歸和白芍,這會對你有幫助。原本配方中的半夏可改為杏仁,再加入黃芩,但要去掉木香。但要注意的是,三子養親湯和蘇沉九寶湯在懷孕時應避免使用,因為這兩個藥方有可能導致流產。

【參蘇飲】

主要成分包括:沙參、陳皮、桔梗、前胡、杏仁、乾葛、茯苓、甘草、當歸、白芍、黃芩、柴蘇、枳殼。此方適用於內傷或外感的情況。

【人參阿膠散】

如果出現小便頻繁的症狀,應立即服用人參阿膠散。這個藥方能穩定胎兒,緩解咳嗽,舒暢胸部。主要成分有:沙參、茯苓、炙甘草、阿膠、桔梗、當歸、白芍、白朮、白果(去心)、杜仲、柴胡。

【加減二陳湯】

若為妊娠期咳嗽,且胎兒安全,咳嗽停止,可服用加減二陳湯,效果更佳。主要成分有:炙甘草、茯苓、白朮、陳皮(用鹽水浸泡去白,曬乾後使用)、糯米。

服用方法:以上所有成分一同煎煮服用。

以上方劑的使用,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如遇到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專業醫生指導。

2. 妊娠瘧疾歌(安胎為主,治瘧次之)

懷胎瘧疾實堪憐,速用柴胡知母煎。黃芩白朮當歸芍,桂枝蘇葉甘草痊。若用截瘧諸般藥,忽然胎下是誰愆。頭痛川芎加羌活,服之二劑自安然(常山、檳榔、厚朴、草果皆忌藥也)。

久瘧不退恐傷胎,柴胡白朮及烏梅,首烏石斛參苓用,歸芎加入自無災。

單方,瘧疾臨期,用上肉桂一塊含口中,少頃,又含數次即止。

白話文:

對於孕婦罹患瘧疾的情況確實讓人同情,應迅速使用柴胡和知母來煎煮藥材。再加入黃芩、白朮、當歸、芍葯,以及桂枝、蘇葉和甘草一同熬煮。如果使用了其他種類的抗瘧疾藥物,突然導致流產,責任該由誰來承擔呢?若是頭痛,可添加川芎和羌活,服用兩次後病情應該會得到緩解。(常山、檳榔、厚朴、草果都是孕婦忌用的藥材)

長期瘧疾未見好轉,恐怕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可以使用柴胡、白朮和烏梅,再配合首烏、石斛、人參、茯苓等藥材,再加入當歸和川芎,這樣就能避免對胎兒的影響。

單方療法:在瘧疾發作前,取一小塊肉桂含在嘴裡,稍等片刻後再含幾次,癥狀就能得到緩解。

3. 妊娠痢症歌(安胎為主,治痢次之)

懷胎痢症有定方,生地黃芩白芍良,當歸烏梅陳皮草,痛甚略加廣木香,有熱柴胡用酒炒,墮胎髮散急須妨。

懷胎痢症苦難言,好把三奇湯速煎。黃耆三錢防風入,加上陳枳殼一錢。舌若黑胎兼口渴,增入三分好川連。此方屢用無差錯,石榴皮飲(方見彙集)更能痊(先服上方,不愈,次服此方)。

久痢不安兩足腫,脾氣虧兮恐胎損。歸脾湯(見前崩漏)內故紙加,阿膠艾葉胎自穩。

禁用丹皮、地榆、紅花、桃仁、三稜、莪朮、青木香、檳榔、枳實。

白話文:

[妊娠期間的痢疾處理方式(首要保護胎兒,其次纔是治療痢疾)]

對於懷孕期間罹患的痢疾,有一個固定的處方:使用生地、黃芩、白芍,這些都是優良的藥材。再加上當歸、烏梅、陳皮和甘草,如果腹痛非常嚴重,可以稍微添加一些廣木香。如果有發熱的情況,應將柴胡用酒炒過後使用,但要小心避免導致墮胎或過度的排汗。

懷孕期間的痢疾真是讓人痛苦難耐,快速煎煮三奇湯是個好方法。黃耆三錢,加入防風,再配上一錢的陳皮和枳殼。如果舌頭變黑且感到口渴,可增加三分的好川連。這個處方我多次使用,從未出錯,另外,服用石榴皮飲(該處方詳見彙集)也能達到治癒效果(先服用上方提到的藥方,如果沒有改善,再嘗試此方)。

長期的痢疾使得雙腳浮腫,這是因為脾氣虛弱,恐怕會影響到胎兒。在歸脾湯(詳細內容請參閱前文崩漏部分)中添加些許故紙,並加上阿膠和艾葉,胎兒自然就能穩定。

必須禁止使用的藥材有丹皮、地榆、紅花、桃仁、三稜、莪朮、青木香、檳榔、以及枳實。

4. 妊娠瀉泄歌

懷胎瀉泄屬脾虧,白朮當歸白芍隨,芡實山藥肉豆蔻,蓮肉糯米茯苓醫,口渴腹痛黃芩炒,傷食神麯兼用之。

補脾不愈屬氣虧,補中益氣(湯見前)用之宜,更加故紙同肉蔻,炒熟吳萸薑棗隨。

夜間瀉泄為腎瀉,六味地黃(湯見彙輯)真奇絕,二神故紙與吳萸,糯米同加瀉自歇。若系臟寒食不化,增入桂姜方成捷(辛熱之藥動胎宜審實用之)。

白話文:

【妊娠瀉泄歌現代譯文】

懷孕期間若有腹瀉的問題,多是因為脾胃功能不足。可用白朮、當歸、白芍等草藥來調理,再加上芡實、山藥、肉豆蔻,以及蓮子、糯米、茯苓一起治療。如果口渴且腹部疼痛,可加入黃芩並炒過後使用,若是因飲食過量導致,則可同時使用神麯。

若調理脾胃後仍無改善,可能是氣血不足所致,這時可使用補中益氣湯(詳細配方可參考前面部分),添加一些故紙、肉豆蔻,再加入炒熟的吳茱萸,配上薑和棗一同服用。

若在夜晚特別容易腹瀉,這可能屬於腎虛型瀉泄,可用六味地黃湯(詳細配方可參考彙編部分),效果非常顯著。再添加兩種草藥:二神、故紙,以及吳茱萸,糯米一併使用,腹瀉自然會緩解。若是由於臟腑寒冷,食物不易消化,可加入桂皮和生薑,這種方式更快速有效(但要注意,辛辣熱性藥物可能會影響胎兒,應謹慎使用)。

5. 妊娠子癎歌

子癎由來似中風,時醒時發病不同,良由氣虛挾痰火,清神湯服信有功。脈滑沫出痰為病,脈散腮紅肝火攻。參朮茯苓炙甘草,蜜耆當歸麥冬逢。挾痰竹瀝薑汁入,殭蠶天麻勾藤芎。挾火黃連梔仁炒,臨症制方貴園融。

口噤搐掣風火頻,涎潮僵仆屈難伸。再有古方速投服,羚羊角散杏薏仁,防獨芎歸和甘草,棗仁炒研並茯神,木香磨對姜一片,子癎風中可回春。

若是牙關緊難開,通關散用不傷胎,吹鼻依然昏不醒,徐徐候著自然回。先將竹瀝薑汁取,醒時一灌痰自隤。

癎症看法:

眼眶下如炭火薰黑者,火動其痰也。

眼目昏沉或認黑為白、認白為黑者,神不足也。

口吐清水味淡者脾虧也,昏醒後多服歸脾湯(方見崩漏)。

白話文:

子癎的發生類似於中風,但會時而清醒時而發作,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加上痰火旺盛所致,服用清神湯確實有療效。若脈象滑且口吐泡沫,則是痰疾;脈象散亂臉頰紅潤,則是肝火攻心。治療此病可用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等藥材,再搭配蜂蜜、黃耆、當歸、麥冬。若是痰疾,加入竹瀝和薑汁;若是火旺,則加入黃連、梔子仁炒過的藥材。在臨牀診斷時,制訂處方要靈活變通。

如果出現口閉緊、抽搐、頻繁風火,口中有大量涎沫,身體僵硬難以伸展,可快速使用古方,如羚羊角散、杏仁、薏仁、防風、獨活、川芎、當歸、甘草、酸棗仁炒過研磨、茯神、木香和薑片,這些配方能有效治療子癎風。

若牙關緊閉難以開口,可使用通關散,不會傷害胎兒。若使用通關散吹鼻後仍然昏迷不醒,請耐心等待,患者會自然恢復。首先應取得竹瀝和薑汁,在患者清醒時灌服,痰疾就會消退。

對於子癎的觀察方法:

若眼眶下方像被炭火燻黑,表示痰火上升。

若眼睛視物模糊或黑白顛倒,表示精神不足。

若口中吐出清淡的水,表示脾氣虛弱,患者清醒後應多服用歸脾湯(此方見於崩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