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一 (2)
卷一 (2)
1. 方劑
大黃,當歸,乾薑,牛膝,甘草,桂心,青皮,川椒,蓬朮,川烏,桃仁
大黃膏為丸,每日醋湯下。
小溫經湯,感冒風寒發熱,頭痛腹脹,惡寒經閉。
四物湯加桂心、茴香、砂仁、白芷、香附、羌活、柴胡。
柴胡四物湯
四物湯加人參、柴胡、半夏、黃芩、甘草。泄瀉去芩,加白朮、苓。
立效獨聖散
馬鞭草汁醮膏,或四物杏仁丸,紅花當歸湯下。
集驗通經散,經事不通,寒熱頭痛,水酒同煎,逐敗血通經。
牛膝,當歸,紫葳花,蘇方木,劉寄奴,急性子,紅花,肉桂,白芷,赤芍,甘草
通經丸,室女、婦人經候不通,臍腹疼痛,或成血瘕。
炒川椒,炒川烏,蓬朮,青皮,桂心,當歸,炒桃仁,大黃
為末,醋丸桐子大,每服五丸,淡醋或酒下。
加味五積散,經脈不行,似有胎孕脹堅,脹滿二三月者。
五積原方加歸尾一錢,桃仁十粒。經不行加蓬朮、香附;經不行而發出紅疹塊者,加木香、瓜蔞根、牛膝、乾薑,水酒姜煎。
二陳四物湯,經色淡紅而又多者,痰也。
即本方加生薑煎服。
月水不通
牛蒡子根(二斤)
銼蒸三遍,絹袋盛,酒二斗浸五日,食前服一盞。
丹參散,經脈不調,或前多少,產前不安,產後惡習血不下,兼冷熱,腰脊骨節痛。
丹參
切曬為末,酒下二錢。
萬應丸,女人經閉,繞臍寒痛,及產後血氣不調等症。
乾漆(一兩,炒煙盡),牛膝末(一兩)
以生地汁一升,銀石器中慢火熬至可丸,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三丸,酒飲任下,以通為度。
產寶方,治月經不利,氣上攻,欲嘔不得睡。
乾漆(炒煙盡,三錢),當歸(四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空心下。
千金方,治月經不通,臍下痛堅如盤,時發熱往來,下利羸瘦,此為血瘕。若生內瘕,不可治也。
乾漆(一斤,燒研),生地(二十斤,取汁)
和煎至可丸,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濕酒空心下。
保產仙方
當歸(酒浸,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三分),荊芥穗(八分),蘄艾(七分,去泥),羌活(五分),枳殼(六分,去皮),白芍(一錢六分,炒),厚朴(七分,薑汁炒),菟絲子(一錢四分),黃耆(八分),酒炒甘草(五分),姜(三片)
白話文:
[方劑]
大黃、當歸、乾薑、牛膝、甘草、桂枝、青皮、川椒、蒼朮、川烏、桃仁等藥材組成的方劑,製成藥丸,每日用醋湯送服。
小溫經湯適用於感冒風寒引起的發熱、頭痛、腹脹、惡寒及月經閉止。
四物湯加上桂枝、茴香、砂仁、白芷、香附、羌活、柴胡等藥材。
柴胡四物湯:四物湯加入人參、柴胡、半夏、黃芩、甘草。若為泄瀉,則去除黃芩,並加入白朮、茯苓。
立效獨聖散:用馬鞭草汁調藥膏服用,或搭配四物湯加杏仁的藥丸,用紅花當歸湯送服。
集驗通經散:適用於月經不通、寒熱頭痛等症,藥材用水酒一起煎煮,具有活血通經的作用。
牛膝、當歸、紫葳花、蘇木、益母草、急性子、紅花、肉桂、白芷、赤芍、甘草等藥材組成的方劑,用於治療處女或婦女月經不通、臍腹疼痛,或形成血塊等症狀。
炒川椒、炒川烏、蒼朮、青皮、桂枝、當歸、炒桃仁、大黃等藥材研磨成粉,製成醋丸,每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丸,用淡醋或酒送服。
加味五積散:用於經脈不通,疑似懷孕但腹部脹硬,脹滿二三個月者。五積散原方再加歸尾、桃仁。若經脈不通且伴有紅疹,則需加入木香、瓜蔞根、牛膝、乾薑,用水酒薑湯煎服。
二陳四物湯:適用於月經顏色淡紅且經量多的情況,此屬痰濕所致。需加生薑煎服。
治療月經不通:用牛蒡子根二斤,切碎蒸煮三次,用絹布袋盛裝,浸泡於二斗酒中五日,飯前服用一盞。
丹參散:用於治療經脈不調,月經量或多或少,產前不安,產後惡露不下,兼有寒熱症狀,腰脊骨節疼痛。丹參切片曬乾研磨成粉,用酒送服。
萬應丸:用於治療婦女經閉、繞臍寒痛,以及產後血氣不調等症狀。乾漆炒至煙盡,與牛膝末混合,用生地汁熬製成藥丸,每服一至三丸,酒送服,以通經為度。
產寶方:治療月經不利,氣上逆,想嘔吐且睡不著。乾漆炒至煙盡,與當歸混合研磨成粉,製成蜜丸,每次服用十五丸,溫酒空腹服用。
千金方:治療月經不通,臍下腫塊堅硬如盤,時有發熱,腹瀉消瘦,此為血瘀所致。若為內生血塊,則無法治療。乾漆燒研,與生地汁混合熬製成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濕酒空腹服用。
保產仙方:當歸(酒浸)、川芎、荊芥穗、艾葉(去泥)、羌活、枳殼(去皮)、白芍(炒)、厚朴(薑汁炒)、菟絲子、黃耆、甘草(酒炒)、生薑等藥材組成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