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上卷 (2)
上卷 (2)
1. 黃帶下三
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
夫黃帶乃任脈之溼熱也,任脈本不能容水,溼氣安得而入而化為黃帶乎,
不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脣齒,脣齒之間,原有不斷之泉,
下貫於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之繞,則口中之津液盡化為精,以入於腎矣,
惟有熱邪存於下焦之間,則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溼也,夫溼者,土之氣,
實水之侵,熱者,火之氣,實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溼與熱合,
欲化紅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變為黃色矣,此乃不從水火之化,
而從溼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黃帶為脾之溼熱,單去治脾而不得痊者,
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繞於任脈胞胎之間,而化此黔色也,
單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方用易黃湯
。
丹邪元邪四字未晰,擬易以真水真火,為溼熱之氣所侵繞於任脈云云,較無語病,
然原書究不可輕改,姑仍之。
凡帶症多係脾溼,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衝任之氣,其病自愈,
若溼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溼始有去路,方用黃柏車前子炒。
山藥(一兩炒),芡實(一兩炒),黃柏(二錢鹽木炒),
車前子(一錢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連服四劑,無不全愈。此不特治黃帶方也。凡有帶病者,均可治之,
而治帶之黃者功更奇也,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
加白果引入任脈之中,更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黃柏,清腎中之火也,
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矣。
白話文:
有女性會出現一種分泌物,顏色黃黃的,就像濃鬱的黃茶汁,而且散發出腥臭的味道,這種情況被稱為黃帶。
黃帶其實是因為任脈裡有濕熱導致的。正常來說,任脈是不會容納水分的,那為什麼會有濕氣進入,進而形成黃帶呢?
這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有一條帶脈橫向生長,並且和任脈相連。任脈則是直向上延伸,到達脣齒間。在脣齒之間,有著源源不絕的津液,
這些津液向下貫穿任脈,轉化為精氣,讓任脈不會被熱氣纏繞。這樣一來,口中的津液就可以完全轉化為精氣,進而進入腎臟。
但是,如果下焦部位存在熱邪,那麼津液就無法轉化為精氣,反而會變成濕氣。濕氣是土的氣質,實際上是由水侵擾造成的;熱氣則是火的氣質,實際上是由木生出的。水的本色是黑色,火的本色是紅色。現在濕氣和熱氣結合在一起,
想變紅卻不能,想回歸黑色也做不到,經過煎熬後形成汁液,因此變成了黃色。這就是不跟隨水和火的自然轉化過程,而是跟隨濕氣轉化的原因。
所以有些人認為黃帶是因為脾臟濕熱導致的,只針對脾臟治療,但結果往往不能痊癒。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真正的問題在於真水和真火形成的濕熱之氣纏繞在任脈和胞胎之間,才導致了黃色分泌物的產生。
單純地治療脾臟,當然無法痊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補充任脈的虛弱,同時清除腎臟的熱氣,這樣纔能有效。可以使用易黃湯來治療。
通常,帶下症狀大多和脾臟濕氣有關。初期如果沒有熱氣,只需補充脾臟的功能,同時調理衝任之氣,疾病就會自愈。
但如果濕氣久留而產生熱氣,那就必須清除腎臟的熱氣,這樣濕氣纔有出路。可以使用黃柏和車前子炒制後的配方。
主要成分包括:炒制的一兩山藥,炒制的一兩芡實,鹽木炒制的二錢黃柏,酒炒的一錢車前子,以及碎裂的十顆白果。
用水煎煮,連續服用四劑,通常都能完全痊癒。這個方子不僅可以用來治療黃帶,對於所有帶下病都有治療效果,尤其對於黃色帶下的療效更為顯著。
山藥和芡實專門補充任脈的虛弱,同時有利尿的效果,加上白果導引進入任脈,效果更加迅速,所以能快速見效。而黃柏則是用來清除腎臟的熱氣,腎臟和任脈相互連通,清除了腎臟的熱氣,等同於解除了任脈的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