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上卷 (1)
上卷 (1)
1. 上卷
2. 白帶下一
夫帶下俱是溼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
蓋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而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糸也,
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繫,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
然而帶脈之傷,非獨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顛狂,雖無疼痛之苦,
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水,而反變為帶病矣,故病帶者,
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則少也,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鬱,
溼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
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溼盛而火衰,
肝鬱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溼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
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
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溼氣消,
自無白帶之患矣
方用完帶湯。
婦科一門最屬難治,不難於用方,難於辨症也,五帶症辨之極明,立方極善,
倘用之不效者,必其人經水不調,須於調經種子二門,參酌治之,無不見效,
即如知白帶症,倘服藥不效,其人必經水過期,少腹急迫,宜服寬帶湯,餘宜類參,
方見二十三。
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人參(二錢),白芍(五錢酒炒),
車前子(三錢酒炒),蒼朮(三錢製),甘草(一錢),陳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方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
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剋脾土,
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溼,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脾而兼以補胃者,
由裏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爾。
白話文:
標題:[白帶異常]
內容:所有的白帶問題基本上都是溼症的表現,之所以稱爲"帶下",是因爲帶脈失去約束能力導致了這種病症,因此以此命名。
帶脈與任督二脈相通,只有當任督二脈出現問題,帶脈纔會跟着受到影響。帶脈的作用就像一條繩索,用來固定子宮。一旦帶脈力量不足,就無法穩固地支撐子宮,所以說,帶脈弱小,容易導致流產;帶脈受傷,則子宮穩固性降低。
然而,帶脈的損傷,並不只是因爲跌打扭傷等外在原因。可能是因爲過度性生活,或是過量飲酒等行爲,雖然沒有明顯的痛感,卻有隱性的危害。這將導致體內氣機無法正常運作,轉化經血爲白帶,這就是所謂的白帶病。通常,尼姑、寡婦或者已婚女性更有可能患有此類疾病,而未婚女性則較少出現。如果再合併有脾氣虛、肝氣鬱結、溼氣侵襲和熱氣逼迫,那豈不是更易形成白帶異常?
有些女性終年累月,下體持續流出白色分泌物,像鼻涕又似口水,難以控制,甚至帶有惡臭,這就是所謂的白帶。白帶是因爲體內溼氣過重,而陽氣衰弱,肝氣鬱結,氣力衰弱,導致脾臟受損,溼土之氣下沉,脾精無法守住,無法將血液轉化爲經血,反而變成白帶,從陰道流出,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治療方法是大補脾胃,同時輔助一些舒肝的藥物,讓肝氣暢通無阻,脾健則溼消,自然不會出現白帶的問題。
用藥方爲完帶湯。
婦科疾病治療起來相當困難,難的不是用藥,而是辨證。對於白帶的五種症狀,辨識清晰,處方恰當,但若用藥無效,可能是患者月經不調,這時應考慮調理月經和孕育問題,這樣治療,效果顯著。
例如,如果服用藥物後,白帶依然存在,且月經週期過長,下腹部有緊迫感,應該服用寬帶湯,其他情況也應相應處理。
藥方如下:炒白朮一兩、炒山藥一兩、人參二錢、酒炒白芍五錢、酒炒車前子三錢、制蒼朮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用水煎服,服用兩次病情會減輕,四次可以停止,六次則白帶可完全治癒。
這個藥方是同時治療脾胃肝三個器官的方法,在散中有補,在升中有消,提升肝木之氣,使肝血不過於乾燥,避免下克脾土。補充脾土之元氣,使脾氣不溼,能有效分散水氣。至於補脾的同時補胃,是由裏及表的過程。脾臟若沒有強健的胃氣支持,脾的虛弱就無法增強,也就是說,補胃實際上也是在補脾。
3. 青帶下二
婦人有帶下而色青者,甚則綠如菉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所謂青帶也,
夫青帶乃肝經之溼熱,肝屬木,木色屬青,帶下流如菉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
但肝木最喜水潤,溼亦水之積,似溼非肝木之所惡,何以竟成青帶之症,
不知水為肝木之所喜,而溼實肝木之所惡,以溼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
合之所喜,必有違者矣,肝之性既違,則肝之氣必逆,氣欲上升,而溼欲下降,
兩相牽掣,以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於帶脈,遂從陰器而出,其色青綠者,
正以其乘肝木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必輕而色青,逆重者,熱必重而色綠,
似乎治青易而治綠難,然而均無所難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
則青綠之帶病均去矣,方用加減逍遙散。
脾土喜燥而惡溼,土病溼則木必乘之,木又為溼土之氣所侮,故肝亦病,
逍遙散減去當歸,妙極。
茯苓(五錢),白芍(酒炒五錢),甘草(生用五錢),柴胡(一錢),
陳皮(一錢),茵陳(三錢),枙子(三錢炒)。
水煎服,二劑而色淡,四劑而青綠之帶絕,不必過劑矣,夫逍遙散之立法也,
乃解肝鬱之藥耳,何以治青帶若斯其神與,蓋溼熱留於肝經,因肝氣之鬱也,
鬱則必逆,逍遙散最能解肝之鬱與逆,鬱逆之氣既解,則溼熱難留,
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溼,枙子之清熱,肝氣得清,而青綠之帶又何自來,
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僅以利溼清熱治青帶,而置肝氣於不問,
安有止帶之日哉。
白話文:
有些女性會出現一種分泌物,顏色呈現青色,嚴重時甚至像綠豆汁一樣綠,質地黏稠且持續不斷,散發出腥臭的味道,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青帶下」。
「青帶下」主要是因為肝臟經絡中的濕熱所致。肝臟在五行中屬於木,而木的顏色是青色,所以當分泌物像綠豆汁一樣,這就顯然是肝臟的問題。
然而,肝臟喜歡被水分滋潤,濕氣本質上就是水的聚集,看起來濕氣並不會對肝臟造成困擾,那為什麼會形成「青帶下」的情況呢?
事實上,雖然水份是肝臟所喜愛的,但濕氣卻是肝臟所厭惡的,因為濕氣源自土的氣息。當肝臟接觸到它所厭惡的濕氣,與它所喜愛的水分結合,必然會產生衝突。當肝臟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其運行的氣流便會逆行,想要向上攀升,但濕氣卻想向下滲透,兩者相互拉扯,導致這些物質停留在身體的中段,然後沿著腰間的帶脈,最終從生殖器官排出,呈現青綠色,正是肝臟氣血運行失常的結果。逆流越輕微,分泌物的顏色就越偏青;逆流越嚴重,顏色就越趨向綠色。
治療上,我們可以先消滅肝臟的火氣,再利尿排水,這樣不管是青色還是綠色的帶下問題都能解決。我們會使用加減版的逍遙散。
脾胃喜歡乾燥而討厭濕氣,一旦脾胃被濕氣困擾,肝臟就會受其影響。逍遙散去掉當歸後,效果更佳。
藥方如下:茯苓五錢、炒白芍五錢、生甘草五錢、柴胡一錢、陳皮一錢、茵陳蒿三錢、炒枙子三錢。用水煎煮服用,兩劑後顏色會變淡,四劑後,青綠色的分泌物就會消失,不需要過量服用。
逍遙散原本是用來疏解肝臟鬱結的,為什麼在治療「青帶下」上效果如此神奇呢?這其實是因為肝臟的濕熱是由肝氣鬱結引起的,當肝氣鬱結,自然會逆流。逍遙散最能解開肝臟的鬱結和逆流,一旦鬱結和逆流解除,濕熱也就無法存留。加上茵陳蒿利濕,枙子清熱,肝氣得到清潔,青綠色的分泌物自然就不會再出現了。這就是這個藥方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如果只是單純利濕清熱來治療「青帶下」,卻忽略了肝氣的問題,那麼分泌物恐怕永遠都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