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內傷虛損失血經旨

經曰:黃帝曰: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

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

營者,五穀之精氣也,調和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經六腑也。

血為營,營於內。目得血而能視,足得血而能步,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攝。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

心主身之血脈。

諸血者,皆生於心。

人臥血歸於肝。

肝藏血。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

氣血以升,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氣血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故為熱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

氣之所併為血虛,血之所併為氣虛。

帝曰:血併為虛,氣併為虛,是無實乎?岐伯曰: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故為實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血脈和,則精乃居。

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有兩死,而無兩生。

卒然多食飲而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

不遠熱,則熱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其人薄厥。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胞移熱於膀胱,則為癃溺血。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盛血少,所謂反也。脈少血多,所謂反也。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臂多青脈,曰脫血。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

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腎,足少陰也,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

喝而喘,少陰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走盛於上而脈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陽明司天,咳不止而血出者,死。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也。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多氣少血,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陽病發於血,目久視傷血。

苦走血,血病無食苦。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司天、在泉之年,皆有見血等症。

凡血逆行,難治;順行,易治。無潮熱者,輕;有潮熱者,重;潮盛脈大者,死。

九竅出血,身熱不得臥者,死。

凡血症,陽盛則身熱多渴,陰盛則身涼不渴,身涼易愈。

如心肺血破,血若湧泉,口鼻俱出者,不治。

淫而形脫,身熱,色夭然白,反後下血、⿰血丕血、衄,篤重,是為逆。

血溢上行,或唾、或嘔、或吐,皆凶也。若變而下行,為惡痢者,順也。上行為逆,其治難;下行為順,其治易。故仲景云:蓄血症,下血者,當自愈。若無病之人,忽然下血痢者,其病進。

無故忽然泄下惡血,名曰心絕,為難治。

傷寒太陽症,衄血者,病欲愈;熱結膀胱而血自下者,亦欲愈。

鼻頭黑白者,亡血也。

蓄血,為瘀血積蓄也。血蓄上焦,則善忘;血蓄中焦,胸滿身黃,漱水不欲咽;血蓄下焦,則發狂,糞黑,小腹硬痛;蓄血外症,痰嘔燥渴,昏憒迷忘,常喜湯水漱口。凡病日輕夜重,便是瘀血,發狂,喜漱水而不欲下咽。

2. 內傷虛損失血脈法

經云: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

諸症失血,皆見芤脈。脈貴沉細,浮大難治。

芤為失血,澀為少血。

吐血之脈,必大而芤,大為發熱,芤為失血。

衄血不止,脈大者逆。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

腹脹便血,脈大時絕者,死。

若吐衄血,脈當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失血而脈實者,難治。

吐衄血,脈滑數者,難治。諸失血症,脈大且數者,殆。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

失血脈數大,為陽盛;澀細,為少血;細數,為陰火鬱於陰中;芤,為失血,血虛氣不歸附也;弦緊脅痛,為瘀結。

諸血皆屬於肝也。脈來寸口大,尺內微,為肺中伏火;尺中盛,則寸口虛大,為腎虛陰火;尺滑而疾,為血虛有熱;右手虛大,為脾胃之火;左手數盛,為肝膽之火。大抵失血,脈微弱細而和緩,易治;洪數實大弦急,或雖小按之如引葛、如循刀,及衄血身熱、脈至而搏,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者,皆不治。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少血。

心脈微澀,為血溢;肺脈微急,為寒熱、怠惰、咳嘔血;肺脈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肝脈大甚,為內癰,善嘔血;脾脈微澀,為痰,多下膿血;腎脈微澀,為不月。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衄而不止,是為逆。

咳且溲血,脫肉,其脈小勁或搏,是為逆。

身熱脈大者,難治;身涼脈靜者,易治。

六脈弦細而澀,按之空虛,其色必白而夭然不澤者,脫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