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內傷虛損失血經旨

經曰:黃帝曰: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

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

營者,五穀之精氣也,調和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經六腑也。

血為營,營於內。目得血而能視,足得血而能步,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攝。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

心主身之血脈。

諸血者,皆生於心。

人臥血歸於肝。

肝藏血。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

氣血以升,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氣血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故為熱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什麼是血?」岐伯回答:「中焦吸收氣息,提煉汁液,轉化成紅色,這就是血。五穀進入胃部,經脈得以運行;水液進入經絡,血液便形成。營氣是五穀精華的氣息,調和五臟,滋潤六腑,才能進入經脈。所以血循行於經脈,上下貫通五臟,經過六腑。血是營氣,營氣在體內運行,眼睛得血才能看見,腳得血才能行走,手掌得血才能握物,手指得血才能拿取。血氣不足的人,面色蒼白,沒有光澤。心臟主管身體的血脈,所有的血都起源於心臟。人睡覺時,血氣歸於肝臟,肝臟儲藏血液。血氣充盈則易怒,血氣不足則易恐懼。血氣外溢,經絡就會瘀血。氣血上升,陰陽失衡,氣亂於衛氣,血逆於經脈,氣血分離,一虛一實;血氣積聚於陰,氣血積聚於陽,就會出現驚狂;血氣積聚於陽,氣血積聚於陰,就會出現熱病;血氣積聚於上,氣血積聚於下,就會心煩易怒;血氣積聚於下,氣血積聚於上,就會神志不清,喜忘。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

氣之所併為血虛,血之所併為氣虛。

帝曰:血併為虛,氣併為虛,是無實乎?岐伯曰: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故為實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血脈和,則精乃居。

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有兩死,而無兩生。

卒然多食飲而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

白話文:

血液和氣血,喜歡溫暖,害怕寒冷。寒冷會讓血液凝結無法流通,溫暖則能使它溶解流動。

氣血互相依存,氣虛則血虛,血虛則氣虛。

黃帝問道:血虛和氣虛,是不是就代表沒有實質了呢?岐伯回答:有物質就是實,沒有物質就是虛。所以氣虛就沒有血,血虛就沒有氣,現在血氣失衡,所以就虛弱了。經絡和孫脈共同輸送到經脈,血氣相依,所以就強健了。

血氣共同上升,就會造成昏厥,昏厥就會突然死亡。氣血恢復就會活過來,沒有恢復就會死去。

血脈調和,精氣才能安定。

營氣和衛氣是精氣,血液是神氣。所以,失血的人就不會出汗,失汗的人就沒有血液。因此,人可以死兩次,卻不能活兩次。

突然吃喝太多導致腸胃脹滿,生活作息不規律,过度劳累,都會傷到經絡。陽絡受傷就會導致血液外溢,外溢就會鼻出血;陰絡受傷就會導致血液內溢,內溢就會導致便血。

不遠熱,則熱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其人薄厥。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胞移熱於膀胱,則為癃溺血。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盛血少,所謂反也。脈少血多,所謂反也。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臂多青脈,曰脫血。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

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腎,足少陰也,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

白話文:

不靠近熱源,就會導致熱氣入侵身體,造成血溢出,引發血泄的疾病。

陽氣充沛的人,如果大怒,就會導致氣血逆流,血上涌到頭部,造成昏厥。

生氣會導致氣逆上涌,嚴重的話還會嘔血和腹泻,所以氣上逆了。

脾臟的熱氣傳導到肝臟,就會引起鼻出血。

子宮的熱氣傳導到膀胱,就會導致小便带血。

脈象強勁,血量充沛;脈象虛弱,血量不足,這是正常的情況。反之就是生病了。

脈象強勁,血量不足,稱為反常。脈象虛弱,血量充沛,也稱為反常。

飲食過多,而氣血不足,就會導致失血,濕氣下沉。

脈象細小,血量充沛,是因為體內有熱氣。

脈象洪大,血量不足,是因为脉象有风邪,水液不能进入体内,這就是原因。

手臂上青筋暴露,称为失血。

平躺时脈象強勁,也稱為失血。

过度悲伤,就会导致子宫经络受损。

阳气内动,爆发出来就会引起心下痛,频繁小便带血。

肾脏,属足少阴经,肾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病人感到饥饿,不想吃饭,咳嗽或吐痰时带血。

喝而喘,少陰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走盛於上而脈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陽明司天,咳不止而血出者,死。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也。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多氣少血,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陽病發於血,目久視傷血。

苦走血,血病無食苦。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司天、在泉之年,皆有見血等症。

白話文:

喝水就喘不過氣,這是少陰經脈所說的咳嗽帶血的症狀,屬於陽脈受損。陽氣旺盛上行,脈絡充盈,就會咳嗽,所以鼻腔會出現血。

陽明經脈氣逆,出現喘咳、發熱、容易驚恐、鼻出血、嘔血。

陽明經脈當令,咳嗽不止並且吐血,就會死亡。

結陰經脈的症狀是,第一次便血一升,第二次便血兩升,第三次便血三升。

婦女天生氣盛血虛,這是因為她們容易流失血液。

一般來說,太陽經脈常氣少血多,陽明經脈常氣多血多,少陰經脈常氣多血少,太陰經脈常氣少血多,這是自然規律。

月經不來,是胞脈閉塞。胞脈屬於心經,並連通子宮。現在氣逆上衝肺心,氣無法向下流通,所以月經不來。

鹹味入血,血病患者忌食鹹。陽病發於血,長時間看東西傷血。

苦味入血,血病患者忌食苦。凡是太陽、太陰、少陽、少陰經脈當令,以及在泉水年,都會出現出血等症狀。

凡血逆行,難治;順行,易治。無潮熱者,輕;有潮熱者,重;潮盛脈大者,死。

九竅出血,身熱不得臥者,死。

凡血症,陽盛則身熱多渴,陰盛則身涼不渴,身涼易愈。

如心肺血破,血若湧泉,口鼻俱出者,不治。

淫而形脫,身熱,色夭然白,反後下血、⿰血丕血、衄,篤重,是為逆。

血溢上行,或唾、或嘔、或吐,皆凶也。若變而下行,為惡痢者,順也。上行為逆,其治難;下行為順,其治易。故仲景云:蓄血症,下血者,當自愈。若無病之人,忽然下血痢者,其病進。

無故忽然泄下惡血,名曰心絕,為難治。

傷寒太陽症,衄血者,病欲愈;熱結膀胱而血自下者,亦欲愈。

白話文:

血液逆流向上,难以治疗;顺流向下,容易治疗。没有潮热症状,病情较轻;有潮热症状,病情较重;潮热严重,脉象洪大,预示死亡。

九窍出血,身体发热无法平躺,预示死亡。

所有血症,阳气盛则身体发热口渴,阴气盛则身体寒冷不渴,身体寒冷更容易痊愈。

比如心肺出血,血液如泉涌,口鼻皆流血,则无法治疗。

过度房事导致身体虚弱,身体发热,面色苍白,反而是出现下血、便血、鼻衄,病情严重,这是血液逆流的表现。

血液溢出向上,无论是吐血、呕血还是咳血,都是凶兆。如果转变为向下,出现恶劣的痢疾,则是顺流的表现。向上为逆流,治疗困难;向下为顺流,治疗容易。因此张仲景说:蓄血症,下血者,会自行痊愈。如果无病之人,突然出现下血痢疾,则病情加重。

无缘无故突然泄出恶血,叫做心绝,很难治疗。

伤寒太阳症,出现鼻出血,预示病情将要痊愈;热邪结聚膀胱导致血尿,也预示病情将要痊愈。

鼻頭黑白者,亡血也。

蓄血,為瘀血積蓄也。血蓄上焦,則善忘;血蓄中焦,胸滿身黃,漱水不欲咽;血蓄下焦,則發狂,糞黑,小腹硬痛;蓄血外症,痰嘔燥渴,昏憒迷忘,常喜湯水漱口。凡病日輕夜重,便是瘀血,發狂,喜漱水而不欲下咽。

白話文:

鼻子尖端出現黑白之色,預示著將有出血的情況。

蓄血指的是瘀血積聚。瘀血積聚在上焦,就會容易健忘;積聚在中焦,則胸部滿悶,身體發黃,漱口時不願吞嚥;積聚在下焦,就會發狂,排泄物呈黑色,小腹疼痛且硬;瘀血外在症狀表現為痰多、嘔吐、口乾舌燥、神志昏迷、健忘,且經常喜歡喝水漱口。凡是病情白天輕微晚上加重的,都是瘀血引起的,患者會發狂,喜歡漱口卻不願吞嚥。

2. 內傷虛損失血脈法

經云: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

諸症失血,皆見芤脈。脈貴沉細,浮大難治。

芤為失血,澀為少血。

吐血之脈,必大而芤,大為發熱,芤為失血。

衄血不止,脈大者逆。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

腹脹便血,脈大時絕者,死。

若吐衄血,脈當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失血而脈實者,難治。

吐衄血,脈滑數者,難治。諸失血症,脈大且數者,殆。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

失血脈數大,為陽盛;澀細,為少血;細數,為陰火鬱於陰中;芤,為失血,血虛氣不歸附也;弦緊脅痛,為瘀結。

諸血皆屬於肝也。脈來寸口大,尺內微,為肺中伏火;尺中盛,則寸口虛大,為腎虛陰火;尺滑而疾,為血虛有熱;右手虛大,為脾胃之火;左手數盛,為肝膽之火。大抵失血,脈微弱細而和緩,易治;洪數實大弦急,或雖小按之如引葛、如循刀,及衄血身熱、脈至而搏,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者,皆不治。

白話文:

古書記載,脈象呈現澀、濡、弱的狀態,代表失血。

各種失血症狀,都會出現芤脈。脈象以沉細為佳,浮大則難治。

芤脈代表失血,澀脈代表血少。

吐血的脈象,必定又大又芤,大代表發熱,芤代表失血。

鼻衄不止,脈象大的話屬於逆症。

脈象搏動,同時伴隨鼻衄和發熱,將會死亡。

腹脹伴隨便血,脈象有時大有時絕,將會死亡。

如果出現吐血或鼻衄,脈象應該沉細。反之,如果浮大而牢,將會死亡;失血但脈象實,則難治。

吐血或鼻衄,脈象滑數,則難治。各種失血症,脈象又大又數,情況危殆。

安臥時脈象盛,稱為脫血。

失血的脈象,數而大為陽盛;澀而細為少血;細而數為陰火鬱積於陰中;芤則為失血,代表血虛氣不歸位;弦緊伴隨脅痛,為瘀血阻滯。

所有的血都歸屬於肝臟。脈象在寸口部位大,尺內部位微小,代表肺中有伏火;尺中部位盛,則寸口部位虛大,代表腎虛陰火;尺部滑而疾,代表血虛有熱;右手虛大,代表脾胃有火;左手數盛,代表肝膽有火。總之,失血的脈象,微弱細小且和緩,容易治療;洪數實大弦急,或雖小但按之如引葛、如循刀,以及鼻衄伴隨發熱、脈象搏動,嘔血胸滿引背、脈象小而疾,這些情況都不易治療。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少血。

心脈微澀,為血溢;肺脈微急,為寒熱、怠惰、咳嘔血;肺脈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肝脈大甚,為內癰,善嘔血;脾脈微澀,為痰,多下膿血;腎脈微澀,為不月。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衄而不止,是為逆。

咳且溲血,脫肉,其脈小勁或搏,是為逆。

身熱脈大者,難治;身涼脈靜者,易治。

六脈弦細而澀,按之空虛,其色必白而夭然不澤者,脫血也。

白話文:

如果脈搏在肺經位置堅實有力且跳動時間較長,代表身體可能缺乏血液。

心經的脈搏微澀,可能是因為出血;肺經的脈搏微急,可能是因為寒熱、懶散、咳嗽或吐血;肺經的脈搏微滑,可能是因為上或下出血;如果澀感很明顯,可能是吐血;肝經的脈搏特別強勁,可能是內部有膿腫,而且容易吐血;脾經的脈搏微澀,可能是因為痰多,容易排出膿血;腎經的脈搏微澀,可能是因為月經不調。如果出血,脈搏會加快,因為血液無處可去。

如果秋季的脈搏跳動不順暢,容易讓人喘不過氣、呼吸急促、咳嗽,並伴隨吐血和聽見體內疾病的聲音。

鼻子流血不止,是逆向的病症。

咳嗽並伴隨血尿,身體消瘦,脈搏微弱有力或跳動,也是逆向的病症。

身體發熱,脈搏強勁,難以治療;身體冰冷,脈搏平靜,容易治療。

六脈都細小而澀,按壓時感覺空虛,面色蒼白,缺乏光澤,是失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