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內傷虛損病源

然思本傷脾,而憂亦傷脾。經曰: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蓋人之憂思,本多兼用,而心、脾、肺所以並傷,故致損上焦陽氣,而二陽之病發自心脾,以漸成虛勞之病耳。

淫欲邪思又與憂思不同,而損惟在腎。蓋心躭欲念,腎必應之。凡君火動於上,則相火應於下。相火者,水中之火也,靜而守位,則為陽氣;動而無制,則為龍雷,而涸澤燎原,無所不至。

故其為病,則為遺淋帶濁,而水液漸以乾枯;炎上入肝,則逼血妄行,而為吐衄血,或為營虛,筋骨痠疼;又上於脾,則脾陰受傷,或為發熱,而飲食悉化痰涎;再上至肺,則皮毛無以扃固而亡陽喘嗽,甚至音啞聲嘶。是皆無根虛火,陽不守舍,而光焰滔天,自下而上,由腎至肺,本原漸槁,上實下虛,是誠剝極之象也。

凡男婦失偶之輩,雖非房室之勞,而私情繫戀,思想無窮而欲不遂,則欲火搖心,真陰日削,遂至虛損不救。凡五勞之中,莫此為甚也。

七情傷腎,恐亦居多。蓋恐畏在心,腎則受之。故經曰:恐傷腎。又曰:恐則精卻。又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節痿厥,精時自下,或陽痿而終不能療,或陰縮而遺尿。

然恐固傷腎。經曰:腎藏志。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前言,腰背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是怒本傷肝,而腎亦受其害也。

怒生於心,肝必應之。故經曰:怒傷肝。又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蓋肝為陰中之陽藏,故肝之為病,如火因怒動而逼血妄行,以致氣逆於上而脹滿喘急者,此傷其陰也;又或氣以怒傷而木鬱無伸,以致侵脾氣陷而為脹痛嘔泄、飲食不行者,此傷其陽也。

然怒本傷肝,而悲哀亦最傷肝。經曰:肝藏魂。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陰縮而攣筋,兩脅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蓋怒氣傷肝,肝氣實也;悲哀傷肝,肝氣虛也,但實不終實而虛則終虛,虛必至於勞損也。

驚氣本以入心,而實通於肝膽。經曰: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又曰: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此所以驚能動心,而尤能傷及肝膽。心為君主,固不可傷,而膽以中正之官,實少陽生氣所居,故十二經陽剛之氣皆取決於膽。若或損之,則諸臟生氣皆同消索致敗,其危立見。

若發驚畏日積,或一時大驚,致膽汁泄而通身發黃、默默無言者,皆不可救。此臟腑勞傷,虛損之源,不可不察也。

夫勞倦不顧者,多成虛損。經曰:陰虛生內熱。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又曰: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倦,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脾土,脾主四肢,故胃熱無氣以動,懶於言語,動則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又曰:勞則氣散,氣短喘乏,汗出,內外皆熱,故氣耗矣。

白話文:

內傷虛損病源

總之,脾虛是內傷的根本原因,憂愁也會傷脾。經書說:「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這是因為人的憂思往往牽涉多臟器,心、脾、肺都會受到損傷,導致上焦陽氣受損,從而引發心脾二陽之病,逐漸發展成虛勞。

淫慾邪思與憂愁不同,它主要傷腎。因為心中沉溺於慾念,腎臟必然會有所反應。君火動於上,則相火應於下。相火是水中之火,平靜守位則為陽氣;如果躁動無度,就像龍雷般,就會像乾涸的沼澤被燒毀一樣,到處肆虐。

因此,它的病症表現為遺精、白帶異常,以及體液逐漸乾枯;炎症上攻肝臟,就會導致血液妄行,出現吐血、衄血,或者營氣虛弱,筋骨酸痛;再上犯脾臟,則脾陰受損,可能發熱,飲食都化為痰涎;進一步上犯肺臟,則毛髮失去滋養,陽氣外泄,出現喘咳,甚至聲音嘶啞。這些都是無根之火,陽氣不守其位,火焰滔天,從下往上,由腎到肺,臟腑本源漸漸枯竭,上實下虛,這是極度虧損的徵兆。

男女失偶的人,即使沒有房事勞累,但如果私情繫戀,思緒無限而慾望無法滿足,也會導致慾火焚心,真陰日漸損耗,最終導致虛損難治。在五勞之中,這是最嚴重的一種。

七情傷腎,恐懼也佔很大一部分。因為恐懼藏於心,腎臟也會受到影響。經書說:「恐傷腎」、「恐則精卻」、「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節痿厥,精時自下,或陽痿而終不能療,或陰縮而遺尿。」

恐懼確實傷腎。經書說:「腎藏志。」盛怒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前言,腰背不能彎曲伸展,毛髮枯萎,面色憔悴,死於季夏。這是因為怒氣本傷肝,但腎臟也會受到傷害。

怒氣生於心,肝臟必然會有所反應。經書說:「怒傷肝」、「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因為肝臟是陰中之陽,所以肝病就像火一樣,因為怒氣而動,導致血液妄行,氣逆於上,出現胸悶喘急,這是傷陰;或者因為怒氣傷肝,肝氣鬱結不通,進而侵犯脾臟,導致氣陷,出現腹脹、疼痛、嘔吐、腹瀉、飲食不化,這是傷陽。

怒氣本傷肝,悲哀也最傷肝。經書說:「肝藏魂。」悲哀過度則傷魂,魂傷則神志錯亂,精神恍惚,行為不正,會出現陰縮、筋攣、兩脅疼痛、毛髮枯萎、面色憔悴,死於秋季。怒氣傷肝是肝氣實證,悲哀傷肝是肝氣虛證,但實證不會持久,虛證卻會持續發展,最終導致勞損。

驚嚇之氣本從心而入,但實際上也通於肝膽。經書說:「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又說:「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所以驚嚇能動搖心神,更能傷及肝膽。心為君主之臟,不可受損;膽為中正之官,少陽之氣所居,十二經陽剛之氣都取決於膽。如果膽受損,其他臟腑的陽氣都會衰弱,危殆之象立現。

如果長期處於驚恐狀態,或者一時遭受重大驚嚇,導致膽汁外洩,全身發黃,默默無言,都是不可救治的。這些都是臟腑勞傷,虛損的根源,不可不察。

勞倦不顧,多會導致虛損。經書說:「陰虛生內熱。」勞倦過度,形氣衰弱,谷氣不盛,上焦不通暢,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蒸胸中,所以內熱。又說:「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倦,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脾土,脾主四肢,故胃熱無氣以動,懶於言語,動則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又說:「勞則氣散,氣短喘乏,汗出,內外皆熱,故氣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