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0)

1. 內傷備用選方

此體經文補以味、調以甘之意,而扶脾助胃,保肺益腎,兼及之矣。蓋詳究藥性,山藥色白味甘,入脾肺,補不足,瀉虛熱。汪注云:陰虛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則山藥自能補陰;且肺為腎母,金水相生,故又能益腎陰;脾為心子,子母相助,故又能益心氣;且稼穡作甘之本味,可治虛損勞傷,固宜用以為君。

而臣之者,則有人參之益土生金,養元泄火,並治虛勞;薏仁之益胃健脾,補肺清熱,主治血症;或藉茯神之能守,安養心神;或資茯苓之微滲,交通心腎;甘草甘補脾胃,瀉心火,養腎陰,共相協和;惟白朮苦甘而溫,本生津消痰,但燥膩橫中,血燥乃不相宜,用之須慎。

若其佐使,丹參入心與包絡,去瘀生新,除煩熱,一味功兼四物;石斛,甘淡入脾而除虛熱,鹹平入腎而澀元氣,益腎強陰,能補虛癆;桔梗入肺心胃,開提氣血,載運藥力;陳皮入脾肺氣分,調中快膈,導滯消痰,用為輔治,自能調劑適中。至於導向,蓮子交水火而媾心腎,安靖上下君相火邪,益十二經脈血氣;而藕節澀平,茅根甘寒,皆能止吐衄諸血。

合成此劑,不寒不燥,補脾而不傷腎,益腎而不妨脾,彼此相資而有益,以視沾沾於滋陰降火,補陰抑揚,相去為何如耶。

白話文:

內傷備用選方

這個方劑用甘味藥材調和補益,扶持脾胃,滋養肺腎,兼顧各方面。仔細研究藥性,山藥色白味甘,歸脾肺經,能補益不足,瀉去虛火。汪氏注解說:陰虛則內熱,補益陰氣就能清熱,所以山藥自然能補陰;而且肺是腎的母,金水相生,所以還能益腎陰;脾是心的子,子母相助,所以還能益心氣;另外,山藥是稼穡之物,本性甘美,能治療虛損勞傷,因此宜作君藥。

作為臣藥的,有人參,能益土生金,滋養元氣、瀉火,並能治療虛勞;薏仁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主治血症;或者用茯神,能鎮靜安神;或者用茯苓,能利水滲濕,交通心腎;甘草味甘,能補脾胃,瀉心火,養腎陰,諸藥相輔相成;唯獨白朮味苦甘而溫,本可生津、消痰,但它偏燥膩,若血虛則不宜使用,用時需謹慎。

至於佐使藥,丹參入心包絡經,活血化瘀,生新去舊,除煩熱,一味藥就具有四物湯的功效;石斛,味甘淡,入脾經能除虛熱,味鹹平,入腎經能澀精固元,益腎強陰,能治療虛勞;桔梗入肺、心、胃經,能宣通氣血,載運藥力;陳皮入脾肺氣分,能理氣健脾,消食導滯,用作輔助治療,就能使藥性調和適中。至於引導藥,蓮子能調和心腎,安靖心腎之火,益十二經脈血氣;而藕節味澀平性,茅根味甘寒,都能止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狀。

將這些藥材組合成方,既不寒也不燥,補脾而不傷腎,益腎而不妨脾,藥物之間互相滋養,相得益彰,比起那些單純滋陰降火、補陰抑陽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