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六 (9)
卷六 (9)
1. 內傷備用選方
黃耆(酒炒,三錢),人參(二錢),當歸(酒洗,錢半),白朮(炒,二錢),炙草(五分),陳皮(去白,八分),五味(四分),肉桂(七分)
薑、棗,煎服。
班龍丸,常服延年益壽。
鹿角膠,鹿角霜,兔絲子,柏子仁(各八兩),白苓,破故紙(各四兩)
為末,酒煮米糊作丸,梧子大。姜鹽湯下五十丸。
何首烏丸,治男子元藏虛損,填精補髓。
首烏(八兩),肉蓯蓉(六兩),牛膝(四兩)
將首烏用棗一層,甑內蒸棗軟,用竹刀切,焙,同為末,以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嚼馬藺子服,酒下,食前,一服加一丸,日三服,至四十丸即止,其效如神。
麋茸丸,治腎虛腰痛,不能轉側。
麋茸(一兩),兔絲子(一兩),硫黃(五錢)
為末,以羊腎二對,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梧子大,陰乾。如羊腎不敷,入酒糊佐之。鹽湯或酒送服五十丸。
聚精丸,治腎虛,封藏不固。
鰾膠(白淨者。一斤,碎切,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蒺藜(五兩,乳浸一宿,隔湯蒸一炷香,曬乾,勿炒)
為末,煉蜜中加入陳酒,候蜜將冷,為丸,不可熱搗,熱搗則膠黏難丸,丸如綠豆大。酒下八丸。忌諸魚、牛肉。景岳加五味子二兩。
以上皆擇錄古方。景岳新方如歸腎飲丸、左歸、右歸飲丸及舉元煎等類,亦多可用,前《醫學指要》內備載,茲不贅及。
習醫數十年,研窮古聖經旨,先賢名論,因於虛勞失血之症,裁訂方法,加減施治,獲效頗多,附此以質高明。
培元養陰湯
紋黨參(三四錢至一兩。若初見血或有火,即用洋參),泡於術(用米泔水泡)二日,荷葉包,飯上蒸過,不用土炒。三四錢,初起不用),淮山藥(初用生,後用鹽水洗、蒸。五六錢至一兩),薏苡仁(初用生,後用蒸。四五錢至七八錢、一兩),霍山石斛(另煎濃汁,沖服。
一錢至二三錢),丹參(酒洗),桔梗(泡),廣陳皮(去白,一錢),藕節(水洗,二三錢),炙草(一錢),白蓮(去心,三錢)
白茅根一撮為引。服數劑,血不止,可加黑薑炭五六分,數服自止。以後去藕節、姜灰,加玉竹(蜜蒸)四五錢至一兩,真阿膠(用蒲黃炒珠)三四錢,多服,引去白茅根,加白蓮、南棗。服至一兩月後,無反復變易,即用溫補、滋陰等劑,隨服,能加保養,自獲安全矣。
如咳嗽痰多,加麥冬(去心,米炒)一二錢,或加冬蟲夏草一二錢,或加貝母(去心,糯米拌炒)一二錢;若久嗽,肺氣虛極,即加北味二三錢,紫菀、百合一二錢亦可,其餘止嗽之藥切勿妄加。嘗見醫風寒咳嗽,誤用止嗽等藥,致成勞瘵而莫救,比比然也,慎之慎之。
白話文:
內傷備用選方
黃耆(酒炒,三錢)、人參(二錢)、當歸(酒洗,一錢半)、白朮(炒,二錢)、炙甘草(五分)、陳皮(去白,八分)、五味子(四分)、肉桂(七分),以生薑、大棗煎服。
班龍丸:常服可延年益壽。鹿角膠、鹿角霜、兔絲子、柏子仁(各八兩)、白茯苓、破故紙(各四兩),研磨成粉,用酒煮的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鹽湯送服。
何首烏丸:治療男子元氣虧損,填精補髓。何首烏(八兩)、肉蓯蓉(六兩)、牛膝(四兩)。將何首烏與大棗一起蒸至棗子變軟,切片曬乾,研磨成粉,用蒸熟的大棗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嚼碎馬藺子後服用,酒送服,飯前服用,每次服藥加一丸,每日三次,至四十丸即止,療效甚佳。
麋茸丸:治療腎虛腰痛,無法翻身。麋茸(一兩)、兔絲子(一兩)、硫黃(五錢),研磨成粉,與酒煮爛去膜的羊腎(兩對)研磨成泥混合,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陰乾。如果羊腎不足,可用酒糊補足。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湯或酒送服。
聚精丸:治療腎虛,封藏不固。鰾膠(潔白的,一斤,切碎,用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狀,再用酥油拌炒)、沙苑蒺藜(五兩,用水浸泡一夜,隔水蒸一炷香的時間,曬乾,勿炒),研磨成粉,用煉蜜和陳酒(待蜜涼後)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不可用熱的蜜來做丸藥,以免黏稠難以成丸。每次服用八丸,酒送服。忌食各種魚類和牛肉。景岳(醫家)加五味子二兩。
以上皆為選錄古方。景岳《景岳全書》中的歸腎飲丸、左歸丸、右歸丸及舉元煎等方劑,也多可應用,前人《醫學指要》中已有記載,在此不再贅述。
本人習醫數十年,鑽研古聖賢醫籍和名家論著,針對虛勞失血症,改良方法,加減用藥,療效頗多,謹此附上以供參考。
培元養陰湯:黨參(三至四錢或一兩,若初次見血或有內熱,則用西洋參)、泡製白朮(用米泔水泡二日,用荷葉包好,放在飯上蒸,不用土炒,三至四錢,初期不用)、淮山藥(初期用生的,後期用鹽水洗淨後蒸,五至六錢或一至兩兩)、薏苡仁(初期用生的,後期用蒸的,四至五錢或七至八錢或一兩)、霍山石斛(另煎濃汁沖服,一至二三錢)、丹參(酒洗)、桔梗(泡水)、廣陳皮(去白,一錢)、藕節(水洗,二至三錢)、炙甘草(一錢)、白蓮子(去心,三錢),白茅根適量引藥。服用幾劑後,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加黑薑炭五至六分,服用幾劑即可止血。之後去掉藕節、薑炭,加入玉竹(蜜蒸)四至五錢或一至兩兩,阿膠(用蒲黃炒成珠狀)三至四錢,多服,不用白茅根引藥,加白蓮子、大棗。服用一個到兩個月後,病情沒有反复,就可以改用溫補、滋陰的藥劑,同時調養身體,就能痊癒。
如果咳嗽痰多,可以加入麥冬(去心,米炒)一至二錢,或者加入冬蟲夏草一至二錢,或者加入貝母(去心,糯米拌炒)一至二錢;如果久咳,肺氣虛弱,可以加入北沙參二至三錢,紫菀、百合一至二錢,其他止咳藥物切勿亂加。曾經見到治療風寒咳嗽,誤用止咳藥物,導致勞瘵難治的例子,屢見不鮮,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