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內傷失血方法

固氣生血湯,治一時狂吐血。

黃耆(炙,一兩),當歸(五分),荊芥(炒,二錢)

此即補血湯之變。妙在荊芥引血歸於氣中,引氣生於血內,血氣之陰陽交,水火之陰陽自濟,臟腑經絡不致再沸。至於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大約此方治初起嘔吐狂血最妙,若吐血久,不可以服。

三臺救命湯,治肝腎失血。

熟地(八兩),麥冬(三兩),丹皮(二兩)

此用熟地補腎滋肝,麥冬清肺治肝,丹皮去肝浮游之火,又引火歸腎,使血歸經,然非重用不濟。至火息血盡,後以地黃丸服之,良法也。

兩瀉湯,治吐黑血。

白芍,丹皮,骨皮,元參(各一兩),梔仁(炒,三錢)

服二劑,血變紅;四劑,咳除血止。

此見黑,北方水色,黑血兼屬心火,乃火極似水,如火投水中,必為烏薪。方瀉肝仍瀉心包與腎,火得水而解,血得寒而化,所以神效。

解暑止血湯,治感暑,嘔吐血塊。

青蒿,石膏(各一兩),當歸,麥冬,元參(各五錢),荊芥(炒),大黃(一錢)

二劑愈,不可多。

此用青蒿於解暑中退陰火,則陰陽濟,拂逆自除;石膏退胃火,麥冬退肺火,元參退腎火,荊芥引火下行,又得大黃,不再停胃;又恐血既上越,大腸必燥,加當歸助速行之勢,故旋轉如環,取效甚捷。

化絲湯,治痰見血絲。

熟地,麥冬(各一兩),貝母,蘇子,荊芥(炒,各一錢),元參,茯苓(各五錢),骨皮,沙參(各三錢)

此肺、腎、心三經兼治,加去痰退火,但愈後不可仍服,宜用後方。

益陰地黃丸

熟地(一斤),淮藥,桑皮(八兩),麥冬,骨皮(十兩),丹皮,茯苓(六兩),北味(三兩),澤泄(四兩)

蜜丸。日服三錢。

壯水湯,治久吐血不止。

熟地(二兩),生地(一兩),荊芥炒(二錢),三七末(三錢)

二劑不發。

此二地補精,寓止血之妙,荊芥引血歸經,三七隨斷路徑,入不再出,火得水消,氣得水降,此理為至微也。

平肝止血散,治大怒吐血。

白芍(二兩),當歸(一兩),荊芥,丹皮(各三錢),梔仁(炒,二錢),甘草(一錢)

此用白芍平肝,又益肝,同當歸用,生血活血,實有神效;丹皮、梔子不過少涼血以清火,俟荊芥引經、甘草緩急耳。

六味地黃湯,治咯血,加北味一錢,此治水不須泄火也。

又方,治咳嗽失血。

麥冬,熟地(各二兩),骨皮,丹皮(各一兩),白芥子(三錢)

十劑愈。

此肺、腎同治,故麥、地並用;加骨皮、丹皮,蓋以咳血必損陰,陰虛則火旺,此火乃陰火,二味解骨髓中熱,則腎無煎熬,不索肺金,肺中滋潤,自濟腎,腎漸濡,養肝治心,外侮不侵,何有耗散;白芥子消膈膜之痰,以陰氣虛耗,必有痰,取不耗真陰氣也。

白話文:

內傷失血方法

固氣生血湯:治療突然大量吐血。方劑:炙黃耆一兩,當歸五分,炒荊芥二錢。此方是補血湯的變化,妙處在於荊芥能引導血液回歸氣分,引導氣分滋生血分,使血氣陰陽調和,水火陰陽互濟,臟腑經絡不再受損。由於有形之血無法快速生成,所以應當急於固氣。此方治療初期嘔吐大量血液最有效,如果吐血已久,則不可服用。

三臺救命湯:治療肝腎虧損引起的出血。方劑:熟地八兩,麥冬三兩,丹皮二兩。此方用熟地補腎滋肝,麥冬清肺養肝,丹皮清瀉肝火,並將肝火引歸腎經,使血液歸於經絡,但必須重用才能有效。待火勢熄滅,出血停止後,再服用地黃丸,效果最佳。

兩瀉湯:治療吐黑血。方劑:白芍、丹皮、骨皮、元參各一兩,炒梔仁三錢。服用兩劑,血色會變紅;服用四劑,咳嗽停止,出血止住。黑血屬北方水色,又兼屬心火,是火盛到極點而類似於水,如同將火投入水中,必會變成黑炭。此方瀉肝、心包和腎經之火,水火相濟,血液遇寒而凝固,所以療效顯著。

解暑止血湯:治療中暑引起的嘔吐血塊。方劑:青蒿、石膏各一兩,當歸、麥冬、元參各五錢,炒荊芥,大黃一錢。服用兩劑即可痊癒,不可多服。此方用青蒿在解暑的同時,清除陰火,使陰陽平衡,逆氣自除;石膏清瀉胃火,麥冬清瀉肺火,元參清瀉腎火,荊芥引導火邪下行,並加入大黃,不再停留在胃部;又擔心血往上衝,大腸會乾燥,所以加入當歸以促進血液快速運行,如同環環相扣,療效迅速。

化絲湯:治療痰中帶血絲。方劑:熟地、麥冬各一兩,貝母、蘇子、炒荊芥各一錢,元參、茯苓各五錢,骨皮、沙參各三錢。此方兼治肺、腎、心三經,並加入化痰清火的藥物,但痊癒後不可繼續服用,宜改服其他方劑。

益陰地黃丸:方劑:熟地一斤,淮藥、桑皮各八兩,麥冬、骨皮各十兩,丹皮、茯苓各六兩,北五味子三兩,澤瀉四兩。製成蜜丸,每日服用三錢。

壯水湯:治療久吐血不止。方劑:熟地二兩,生地一兩,炒荊芥二錢,三七末三錢。服用兩劑不見效則停用。此方用生地、熟地補益精血,暗含止血的妙用,荊芥引導血液歸經,三七則能使破損的血管閉合,不再出血。水火相濟,氣機下降,此理至為精妙。

平肝止血散:治療大怒而吐血。方劑:白芍二兩,當歸一兩,荊芥、丹皮各三錢,炒梔仁二錢,甘草一錢。此方用白芍平肝,並滋養肝陰,與當歸合用,能生血活血,療效顯著;丹皮、梔子只是少量清熱涼血,主要還是依靠荊芥引導經絡,甘草緩和急症。

六味地黃湯:治療咯血,可加北五味子一錢,此法治水不用瀉火。

治療咳嗽出血:方劑:麥冬、熟地各二兩,骨皮、丹皮各一兩,白芥子三錢。十劑痊癒。此方兼治肺腎,所以麥冬、熟地同用;加入骨皮、丹皮,是因為咳血必傷陰,陰虛則火旺,此火乃陰虛之火,骨皮、丹皮能清除骨髓中的熱,使腎經不受煎熬,不傷肺金,肺部滋潤,則能滋養腎水,腎水充足,則能滋養肝血、心血,外邪不侵,何來耗損;白芥子可以化解膈膜痰飲,因為陰虛耗損,必有痰飲,此法可以避免耗傷真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