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14)
卷五 (14)
1. 內傷虛損方法
八味地黃湯,此水中補火,補陽兼補陰,故補火無亢,補水不寒也。
起瘵至神湯
熟地,麥冬(各一兩),棗皮,茯苓,淮藥,鱉甲(炙,各五錢),芡實,白朮(各三錢),杜仲(炒,一錢),百部(二錢),肉桂(三分)
十劑蟲死,服二月愈。
此補腎安心,惟鱉甲、百部殺蟲,鱉甲引百部入至陰內,妙在補陽不傷髓,蟲死腎無異氣,心自受益。又有麥冬、苓、術相扶,自安奠中宮也。
涼髓丹
骨皮,丹皮(各一兩),麥冬(五錢),釵斛(三錢),牛膝,茯苓(各二錢)
服一月愈。
此用地骨、丹皮,不特補腎水,且涼骨髓與消骨外血。骨中熱,骨外安有不熱,骨中髓熱,必耗骨外血,骨外血熱,必爍骨中髓。用二味髓、血兩治矣。髓、血既無大熱,腎中寧獨熱哉。況石斛、牛膝,補腎真陰,陰旺則陽平,水盛則火退,骨蒸癆瘵又何能成。
救瘵湯
熟地(五錢),白芍,淮藥,骨皮,麥冬(各二錢),沙參(三錢),北味(十粒),白微,人參(各五錢),白芥子,鱉甲(炙),茯苓(各一錢)
服一年愈。必斷色欲。
此補陰居多,再加人參以助胃氣,則補陰而無膩滯之憂,即殺蟲亦非毒藥。配合精良,治起初癆神效。
化石湯
熟地(二兩),茯苓,棗皮,元參(各一兩),苡仁,澤泄,麥冬(各五錢)
十劑愈。
此妙不治淋,反補腎,以苓淡滲解鹹味,麥冬、元參散火氣,地黃、棗皮滋腎水,又取甘能化石、咸能消石也。又恐滯而不行、留而不走,益澤泄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堅,引群藥入腎中,又能出腎外,迅逐於膀胱之裡而破塊,倘不補腎,惟治膀胱,氣不得出,又烏能化水也。
益肺湯
人參,白朮,當歸,淮藥,芡實(各三錢),麥冬(五錢),北味,柴胡,荊芥(各五分)
二十劑愈。
此因傷氣、傷肺也。補肺,兼補脾胃,雖益肺,實益氣也。肺衰則氣衰,肺旺則氣旺,氣衰可不補肺哉,補肺又何能捨脾胃哉。
開胃填精湯
人參,麥冬,棗皮,茯苓(各三錢),白朮(五錢),熟地,巴戟(各一兩),北味(一錢),肉蔻(一枚)
三十劑愈。
補中益氣湯加元參三錢,桑葉二十片,十劑愈。
此多用參、耆補氣,氣旺血亦旺,自能流行。身癢多屬火,加元參退浮游之火;汗多發癢,桑葉止汗,癢自止也。
加減大補湯
人參,當歸,茯苓,白朮,白芍,熟地(各三錢),黃耆(五錢),川芎,甘草,柴胡(各二錢),陳皮(五分)
數劑愈。
此氣血兼補。但原方有肉桂,呼盧鬥貝未免火有餘而水不足,故易以柴胡、補中和之,邪尤易散。
養筋湯
熟地,白芍,麥冬(各一兩),棗仁(炒),巴戟(各三錢)
十劑愈。
白話文:
內傷虛損方法
八味地黃湯: 此方滋陰補陽,既能補益腎陽,又不致陽亢,又能補益腎陰,又不致陰寒。
起瘵至神湯:
此方以熟地、麥冬滋陰補腎,並用鱉甲、百部殺蟲。鱉甲能引導百部藥力直達腎臟深處,巧妙之處在於補陽不傷腎精,殺蟲之後,腎氣恢復正常,心神自然受益。麥冬、茯苓、白朮等藥物互相配合,能安定中焦脾胃。服藥十劑蟲子便死,服用兩個月便痊癒。
涼髓丹:
此方用地骨皮、丹皮清熱涼血,不僅能滋補腎陰,還能清熱涼血,治療骨髓及骨骼周圍的熱症。骨髓有熱,骨骼外必然也熱,骨髓熱則消耗骨骼外的血液,骨骼外血液熱則灼傷骨髓。此方同時治療骨髓與血液的熱症,使骨髓與血液都不再燥熱,腎臟自然也不會過熱。石斛、牛膝滋補腎臟真陰,陰盛則陽平,水盛則火衰,骨蒸癆瘵自然痊癒。服用一個月痊癒。
救瘵湯:
此方以補陰為主,加入人參以益胃氣,使補陰而不致產生膩滯感,即使殺蟲也不會有毒副作用。各藥配合精良,治療早期肺癆療效顯著。服用一年痊癒,需戒絕房事。
化石湯:
此方巧妙之處不在於治療淋症,而在於補腎。茯苓淡滲利水,麥冬、元參清熱散火,地黃、棗皮滋養腎陰,甘味能化石,鹹味能消石。若擔心藥物滯留體內,則用澤瀉的鹹味以利水通淋,澤瀉善於走竄攻堅,能將藥力引導至腎臟,又能排出體外,迅速排出膀胱內的結石。若不補腎,單純治療膀胱,則氣機不得通暢,又怎能化解水液呢?服用十劑痊癒。
益肺湯:
此方因肺氣、脾胃受損而設。補益肺氣,兼顧補益脾胃。肺虛則氣虛,肺旺則氣旺,氣虛怎能不補肺呢?補肺又怎能捨棄脾胃呢?服用二十劑痊癒。
開胃填精湯:
此方多用人參、黃耆補益氣血,氣旺則血旺,氣血自然運行通暢。若身體搔癢,多屬火熱之症,故加元參以清熱;若汗多伴有搔癢,則加桑葉以止汗,搔癢自然減輕。服用三十劑痊癒。補中益氣湯加元參三錢,桑葉二十片,十劑痊癒。
加減大補湯:
此方補益氣血。原方含肉桂,恐溫燥過盛,水液不足,故以柴胡代替肉桂,使補益平和,邪氣更容易散去。服用數劑痊癒。
養筋湯:
此方滋陰養血,強健筋骨。服用十劑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