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8)
卷五 (8)
1. 內傷虛損方法
花蕊石散,治虛勞吐血,五內崩損,湧出升斗者。服此,使瘀血化為黃水,後以獨參湯補之。
花蕊石
火煅,研如粉。用童便一鍾煎,溫服。如男,用酒一半,如女,用醋一半,和服。
十灰散,治嘔吐咯嗽血,及虛勞、大吐血。
大薊,小薊,側葉,荷葉,茅根,茜根,大黃,梔子,棕櫚皮,牡丹皮(等分,燒存性,出火毒)
研極細。用生薑汁或蘿白汁,磨松墨半碗,調服五錢,即止。
又丸方,黃絹、馬尾、藕節、艾葉、蒲黃、蓮蓬、油發、棕櫚、赤松皮、新棉,各燒灰,等分。為末,以醋煮糯米糊和丸,梧子大。米飲下百丸。治崩血,又一切失血。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寧,五心煩熱。
人參,川芎,當歸,熟地,生地,炙耆(各一錢)
水煎服。
獨參湯,治虛勞吐血後,羸弱、氣微、少食等症。
人參(一兩)
棗,煎服。
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進,未能消化,心胸痞悶。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木香,甘草(各一錢)
薑、棗,煎服。
參蘇飲,治內傷外感,發熱頭痛,嘔逆咳嗽,痰逆中焦,眩運嘈煩,傷風泄瀉,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
人參,紫蘇,甘葛,前胡,半夏(薑汁炒),白苓(各二錢半),陳皮(去白),甘草,枳殼(麵炒),桔梗(各二錢),木香(五分)
薑、棗,煎。外感多者,去棗,加蔥白;肺中有火,去參,加杏仁、桑白皮;泄瀉,加白朮、扁豆、蓮肉。
此手足太陰藥也。風寒宜解表,故用蘇、葛、前胡;勞傷宜補中,故用參、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嘔;枳、桔,利膈寬腸;木香行氣破滯,使內外俱和,則邪自散矣。
枳實理中湯,治寒實結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白朮(土炒,二兩),人參,乾薑(炮),炙草(各一兩),枳實(麵炒),白苓(各一兩)
蜜丸。
小烏沉湯,治諸氣,心腹刺痛。
香附(制,二兩),烏藥(一兩),沉香,甘草(各二錢半)
為末。每二錢,鹽湯調服。
黑神散,治傷損大吐血,口鼻俱出。
百草霜(二錢)
糯米飲調服。取深村柴火鍋底上者為妙。
柴胡疏肝散,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
陳皮(姜炒),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麵炒),白朮(各錢半),香附(錢半),炙草(五分)
玉屑丸,主治腸風臟毒。
椿根白皮(曬乾,四兩),槐根白皮,苦楝根,寒食麵(各三兩),威靈仙(一兩),生南星,生半夏(各五錢)
為末,滴水和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水一盞,煎丸令浮,以匙抄吞送下,不嚼。
五苓散,治暑濕、風寒諸症。
豬苓(去皮),茯苓(去皮),澤泄,白朮,肉桂(去皮)
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渴者,去桂,加黃連。
白話文:
內傷虛損方法
花蕊石散:治療虛勞導致的吐血,五臟受損,出血量很大的情況。服用此方,可以使瘀血轉化為黃水,之後再用獨參湯來補益身體。
花蕊石:用火煅燒,研磨成粉末。用童尿一盅煎煮,溫服。如果是男性,加入一半的酒;如果是女性,加入一半的醋,混合服用。
十灰散:治療嘔吐、咳嗽帶血,以及虛勞導致的大量吐血。
將大薊、小薊、側柏葉、荷葉、茅根、茜草根、大黃、梔子、棕櫚皮、牡丹皮等分,燒成灰燼,去除火毒。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生薑汁或蘿蔔汁調和,加入半碗松墨,每次服用五錢,即可止血。
另有一個丸劑:將黃絹、馬尾、藕節、艾葉、蒲黃、蓮蓬殼、油發、棕櫚皮、赤松皮、新棉,各燒成灰燼,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醋煮糯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米湯送服。治療崩漏出血,以及一切失血症。
聖愈湯:治療血虛導致的心煩,睡臥不安,五心煩熱。
將人參、川芎、當歸、熟地黃、生地黃、炙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獨參湯:治療虛勞吐血之後,身體虛弱、氣息微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用人參一兩,與大棗一起水煎服。
異功散:治療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胸悶心痞等症狀。
將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木香、甘草各一錢,加薑、棗水煎服。
參蘇飲:治療內傷兼外感,發熱頭痛,嘔逆咳嗽,痰阻中焦,頭暈眼花、心煩不安,傷風腹瀉,以及傷寒病已出汗,但發熱不止等症狀。
將人參、紫蘇、葛根、前胡、半夏(用薑汁炒)、茯苓(各二錢半)、陳皮(去白)、甘草、枳殼(麵炒)、桔梗(各二錢)、木香(五分)加薑、棗水煎。外感較重的,去掉大棗,加入蔥白;肺中有火的,去掉人參,加入杏仁、桑白皮;腹瀉的,加入白朮、扁豆、蓮子肉。
此方是手足太陰經的藥物。風寒感冒宜解表,所以用紫蘇、葛根、前胡;勞傷宜補中,所以用人參、茯苓、甘草;橘皮、半夏除痰止嘔;枳殼、桔梗利膈寬腸;木香行氣破滯,使內外都協調,邪氣自然消除。
枳實理中湯:治療寒邪實證導致的胸悶,膈肌高聳,手摸不到,用大陷胸湯治療無效者。
將白朮(土炒,二兩)、人參、乾薑(炮製)、炙甘草(各一兩)、枳實(麵炒)、茯苓(各一兩)製成蜜丸服用。
小烏沉湯:治療各種氣滯導致的心腹刺痛。
將香附(炮製,二兩)、烏藥(一兩)、沉香、甘草(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湯調服。
黑神散:治療外傷導致的大量吐血,口鼻都出血。
用百草霜二錢,用糯米水調服。最好使用深山老林的柴火灶底的灰燼。
柴胡疏肝散:治療脅肋疼痛,寒熱往來。
將陳皮(薑汁炒)、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麵炒)、白朮(各一錢半)、香附(一錢半)、炙甘草(五分)等藥材混合使用。
玉屑丸:主治腸風(痔瘡)、臟毒。
將椿樹根白皮(曬乾,四兩)、槐樹根白皮、苦楝樹根、寒食麵(各三兩)、威靈仙(一兩)、生南星、生半夏(各五錢)研磨成粉末,加水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一盞水煎煮丸藥至浮起,用勺子舀著吞服,不要咀嚼。
五苓散:治療暑濕、風寒等各種病症。
將豬苓(去皮)、茯苓(去皮)、澤瀉、白朮、肉桂(去皮)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每次服用方寸匕。如果口渴,去掉肉桂,加入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