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內傷虛損方法

是方治瘦弱少氣、夢遺泄精、目視不明、精極之證,此足少陰藥也。龜為介蟲之長,得陰氣最全;鹿角遇夏至即解,稟純陽之性,且不兩月,長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無過此者,故能峻補氣血,兩者皆用氣血,所謂補之以其類也;人參大補元氣,枸杞滋陰助陽。此血氣陰陽交補之劑,氣足而精固不遺,血足則視聽明瞭,久服可以益壽,豈第已疾而已哉。

保元丸,治老弱諸沉寒痼冷,小便滑數,大便時溏,腰腿臍腹疼痛,困倦虛瘦,食減。

附子(泡,去皮、臍),白朮,山藥,肉豆蔻,赤石脂,乾薑(泡,各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保元湯,治營衛氣血不足。

黃耆(蜜酒炙,三錢至六錢),人參(三錢至六錢),炙草(一錢)

水煎。

四味鹿茸丸,治肝腎皆虛,咳嗽吐血,脈虛無力,上熱下寒。

鹿茸(酥炙,另搗成泥),五味,歸身(各一兩),熟地(二兩)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下。

濟生鹿茸丸,治腎臟真陰久虛,下體痿弱疼痛,喘嗽,水泛為痰。

鹿茸(酥炙),牛膝(鹽水炒),五味(各二兩),石斛,巴戟,附子(炮),川楝(酒蒸),山藥,肉桂,杜仲(鹽酒炒),澤泄(鹽水炒,各一兩),沉香(另研,五錢)

酒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酒下。

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崩帶。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茯神(二錢),黃耆(二錢,炙),炙草(五分),當歸(二錢),棗仁(二錢,炒),遠志(一錢,去心,炒),木香(五分),桂圓(七枚)

歸脾者,調四臟之神志魂魄,皆歸向於脾也。蓋五味入胃,必藉脾行其津液,以轉輸於四臟,而四臟亦必先承順乎脾,而為氣化流行之根本。參、朮、神、草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氣,桂元和脾血,先為調劑中洲;復以黃耆走肺固魄,棗仁入心斂神,固膈上二焦;當歸入肝,苦以悅其魂,遠志入胃,辛以通其志,通調膈下二臟。四臟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歸向於脾,而脾亦能受水穀之氣,灌溉四旁、榮養氣血矣。

獨是藥性各走一臟,足經方雜用手藥者,以黃耆與當歸、棗仁與遠志有相須之理,且黃耆味入脾而氣走肺,棗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為死氣,而神得松之生氣耳。

四烏賊骨一藘茹丸,治氣竭血結,婦人血枯經閉,男子陰痿精傷。

烏鰂骨(四兩),藘茹(一兩)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度,飲以鮑魚汁。

《內經》僅留數方,人多忽置。前人誤作䕡茹,殊失其旨。按本草藘茹,即茜草。二味並走血分,故以之治氣竭、肝傷、血枯經閉等症。丸以雀卵,飲以鮑魚汁,取異類有情,以暖腎調肝,則虛中留結之乾血,漸化黃水而下矣。此雖搜血之品,然非若大黃䗪蟲丸之猛峻也。如無雀卵,即雀肉,或雞卵與肝,亦可代。

白話文:

內傷虛損方法

本方適用於治療體弱氣虛、夢遺滑精、視力模糊、精氣虧損等症狀,屬於足少陰經藥物。烏龜是介蟲之首,陰氣最盛;鹿角在夏至時脫落,秉性純陽,而且不到兩個月就能長到十幾二十斤,骨骼生長速度之快,沒有能超過它的,因此能迅速補益氣血。龜鹿二者皆能補益氣血,這便是所謂的“以類補類”;人參大補元氣,枸杞滋陰助陽。此方是補益氣血陰陽的藥劑,氣足則精氣固守不遺,血足則視聽清晰,長期服用可以益壽延年,豈止於治療疾病而已。

保元丸,用於治療老年體弱者寒邪入體、久病體虛、小便頻數、大便溏瀉、腰腿腹部疼痛、倦怠虛瘦、食慾減退等症。

組成:附子(炮製,去皮、臍)、白朮、山藥、肉豆蔻、赤石脂、乾薑(炮製)、肉桂(去皮),各等量。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空腹服用,用鹽湯送服。

保元湯,用於治療營衛氣血不足。

組成:黃耆(蜜酒炙)、人參,各三到六錢;炙甘草一錢。

用法:水煎服。

四味鹿茸丸,用於治療肝腎兩虛,咳嗽吐血,脈象虛弱無力,上焦熱下焦寒的症狀。

組成:鹿茸(酥炙,另搗成泥)、五味子、熟地黃、歸身,各等量。

製法: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四五十丸,酒送服。

濟生鹿茸丸,用於治療腎臟真陰久虛,下肢痿弱疼痛,咳嗽喘息,痰多等症。

組成:鹿茸(酥炙)、牛膝(鹽水炒)、五味子、石斛、巴戟天、附子(炮製)、川楝子(酒蒸)、山藥、肉桂、杜仲(鹽酒炒)、澤瀉(鹽水炒),各等量;沉香(另研磨),五錢。

製法: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七十丸,酒送服。

歸脾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勞損心脾,心悸健忘,驚悸盜汗,發熱倦怠,食慾不振,失眠等症;或脾虛不能攝血,導致血行失常,以及婦女崩漏帶下等症。

組成:人參、白朮、茯神、黃耆(炙)、炙甘草、當歸、棗仁(炒)、遠志(去心,炒)、木香、桂圓,各等量。

說明:歸脾湯,調理四臟的神志魂魄,都歸於脾。五味入胃,必須依靠脾運轉津液,輸送到四臟,而四臟也必須先順從脾,才能使氣機運行通暢,成為根本。人參、白朮、茯神、甘草健脾胃,再佐以木香醒脾,桂圓和血,先調理脾胃;再用黃耆益肺固魄,棗仁養心安神,調理上焦;當歸養肝,苦味安魂,遠志通胃,辛味通志,調理下焦。四臟安和,神志魂魄自然歸向脾,脾也能夠吸收水穀精氣,滋養全身,濡養氣血。

藥性各走一臟,是經方與手方兼用的例子,因為黃耆味入脾而氣走肺,棗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所以這樣搭配並不違背藥性。四君子湯用茯苓,這裡改用茯神,是因為茯苓為死氣,而茯神得松樹的生氣。

四烏賊骨一藘茹丸,用於治療氣虛血瘀,婦女血枯經閉,男子陽痿精傷。

組成:烏賊骨四兩,藘茹一兩。

製法:用雀卵做成丸藥,大小如小豆。

用法:每次服用五丸,用鮑魚汁送服。

《內經》只留下少數幾方,很多人都不重視。前人誤將藘茹寫作䕡茹,大失其意。根據本草記載,藘茹就是茜草。兩味藥都走血分,因此用它治療氣虛、肝傷、血枯經閉等症。用雀卵做丸藥,用鮑魚汁送服,取異類有情之物,溫暖腎陽,調理肝臟,則虛弱體內積聚的瘀血,就能慢慢化解成黃水排出體外。雖然此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不像大黃蟲丸那樣峻猛。如果沒有雀卵,可以用雀肉,或者雞卵和雞肝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