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2)
卷五 (2)
1. 內傷虛損方法
按:此即八味地黃丸,用桂、附乃補兩腎之陽,非補命門也。附子補氣中之陽,由肺以入於腎,故陽虛肺氣喘急者,服之即止;肉桂補血中之陽,由肝以入於腎,故陽虛肝火上浮者,服之則納。如以附為補命門,則以命門屬氣,桂不得為補命門矣;以桂為補命門,則以命門屬血,附不得為補命門矣。前人加入地黃丸,不特附、桂一氣一血,俱入兩腎,非命門也。
以命門為陽者,此命門與兩腎分陰陽,則命門為陽,兩腎為陰,命門為始生之根本,即是萬物資始之乾元,故為先天之元陽,非以火為陽也。如以兩腎分析而論,則左血為陰,右氣為陽,亦非以水火分也。如專以一腎而論,則左腎不獨有精,氣亦有之,右腎不獨有氣,精亦有之,精即為陰,氣即為陽,此兩腎各有陰陽,故八味地黃丸各補其陰陽也。
六味地黃丸,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羸弱憔悴,腰痛足痠自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頭昏目眩,耳聾耳鳴,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棗皮(四兩),白苓(三兩),丹皮(三兩),澤泄(三兩)
此為補陰之主方,補五臟之陰以納於腎也。臟陰虧損,以熟地大滋腎陰,壯水之主以為君。用棗皮之色赤入心、味酸入肝者,從左以納於腎;山藥之色白入肺、味甘入脾者,從右以納於腎。
又用三味通腑者,恐腑氣不宣,則氣鬱生熱,以致消爍臟陰,故以澤泄清膀胱,而後腎精不為相火所搖;又以丹皮消血分中熱,以主血之心、藏血之肝,俱不為火所爍;又以茯苓清氣分之熱,則飲食之精由脾輸肺以下降者,亦不為火所爍矣。然後四臟之真陰無所耗損,得以攝納精液,歸入腎臟,腎受諸臟之精液而藏之矣。
此方之元妙,將棗皮、山藥分看,一入心肝,一入肺脾,既極分明,而氣味又融洽;將熟地、棗皮、山藥三味總看,既能五臟兼入,不致偏倚,又能將諸臟之氣,盡行納入肺臟,以為統攝臟陰之主而不致兩歧;至澤泄、丹皮、茯苓與三補對看,其配合之妙,亦與三補同法。制方妙義,周備若此,非臻於神化者,其孰能之。
惟其兼補五臟,故久服無虞偏勝,而為萬世不易之祖方也。
酸棗湯,虛勞虛煩不得眠,此湯主之。
棗仁(炒,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
分三服。
深師,有生薑二兩。
虛煩者,肝虛而火氣乘之也,故特取棗仁以安肝膽為主,略加川芎調血以養肝,茯苓、甘草培土以榮木,知母降火以除煩,此平調土木之劑也。
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此六味補腎,麥、味補肺,入六味湯仍是補腎,補腎以治肺,此善於治肺也。蓋腎旺,不取給於肺也。
白話文:
內傷虛損方法
八味地黃丸加入桂枝和附子,是為了補益腎臟的陽氣,而非單純補益命門。附子溫補氣中的陽氣,由肺經入腎經,所以陽虛肺氣喘急的人服用,症狀就能緩解;肉桂溫補血中的陽氣,由肝經入腎經,所以陽虛肝火上浮的人服用,症狀就能得到改善。如果認為附子是補益命門,那麼由於命門屬氣,肉桂就不能補益命門了;如果認為肉桂是補益命門,那麼由於命門屬血,附子就不能補益命門了。古人將附子、肉桂加入地黃丸,正是因為它們一補氣、一補血,都能滋補腎臟,而並非直接補益命門。
命門之陽與兩腎的陰陽有所區別,命門為陽,兩腎為陰。命門是生命之源,是萬物起始的根本,是先天之元陽,並非單純指火為陽。若從兩腎分析,則左腎屬陰(血),右腎屬陽(氣),也不是簡單的水火之分。若單獨論及一腎,左腎不僅有精(陰),也有氣(陽);右腎不僅有氣(陽),也有精(陰)。因此兩腎各有陰陽,八味地黃丸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分別補益兩腎的陰陽。
六味地黃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身體消瘦憔悴,腰痛腿酸自汗,水腫成痰,發熱咳嗽,頭暈眼花,耳聾耳鳴,遺精便血,消渴尿頻,失血失聲,舌燥咽痛,腳跟疼痛,下焦瘡瘍等症狀。
藥方組成:熟地黃(八兩)、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澤瀉(三兩)
這是補益陰氣的主方,通過補益五臟的陰氣來滋養腎陰。臟腑陰氣虧損,用熟地黃大補腎陰,壯腎水之主,為君藥。用山茱萸色赤入心、味酸入肝,從左補益腎臟;用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從右補益腎臟。
再用澤瀉、牡丹皮、茯苓三味藥通利腑氣,是擔心腑氣不通,則氣機鬱結化熱,耗傷臟腑陰液,所以用澤瀉清利膀胱,使腎精不受相火(命門之火)的擾動;用牡丹皮清泄血分之熱,使心肝不受熱邪的灼傷;用茯苓清利氣分之熱,使脾胃運化的精氣,能順利下達腎臟,不受熱邪的灼傷。這樣,四臟的真陰就不會受到損傷,得以攝納精液,歸入腎臟,腎臟就能夠收藏諸臟的精液。
此方妙處在於,山茱萸、山藥分別入心肝、肺脾,作用明確,但氣味又相協調;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味藥,既能兼顧五臟,不偏不倚,又能將諸臟之氣彙集到腎臟,作為統攝臟陰的主藥,不致於產生分歧;澤瀉、牡丹皮、茯苓與前三味藥相對應,其配伍之妙,與前三味藥的配伍方法相同。此方製劑的精妙之處,如此周全,非達到神化之境者,難以做到。
正是因為此方兼顧補益五臟,所以久服也不會出現偏勝的現象,成為萬世不易的經典方劑。
酸棗湯用於治療虛勞、虛煩、失眠等症狀。
藥方組成:酸棗仁(炒,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
分三次服用。
有些医家会在方中加入生姜二两。
虛煩是因為肝陰虛而肝火旺盛所致,所以此方主要用酸棗仁安神寧心,輔以川芎(原文缺失,根据上下文推断)調血養肝,茯苓、甘草健脾益胃以滋養肝木,知母滋陰降火以除煩,此為平調肝脾的藥劑。
六味地黃湯加入麥冬、五味子,六味地黃湯補腎,麥冬、五味子補肺,加入六味地黃湯仍然是補腎,通過補腎來治療肺虛,這是治療肺虛的巧妙之處。因為腎氣旺盛,就能夠滋養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