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內傷虛損方法

桂枝龍骨牡蠣湯(《全匱》)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痛,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消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此湯主之。

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生薑(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煅),牡蠣(煅)

分三服。

脈虛芤遲者,亡血、失精,本虛之脈也。芤動微緊者,本虛中伏有微邪,肝氣內動,所以魂夢不寧也。夫亡血、失精,皆虛勞內因之症,仲景獨用桂枝湯,其義何居?蓋人身之氣血,全賴後天水穀以資生,水穀入胃,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氣不營,則上熱而血溢,衛氣不衛,則下寒而精亡。

是以調和營衛為主,營衛和則三焦各司其職,而火自歸根,熱者不熱,寒者不寒,水穀之精微輸化,而精血之源有賴矣。以其亡血既潰,恐下焦虛滑不禁,乃加龍骨、牡蠣以固斂之。蓋龍骨入肝斂魂,牡蠣入腎固精。後世每疑其止澀而非之,殊不知二味入於石脂、鍾乳、蓯蓉、金櫻之類,則為劫劑;入於桂枝湯,則為固蟄封藏之本藥也。

至虛勞、失精、悸、衄、腹痛、煩躁,則於本方加飴糖,為小建中;虛勞裡急,為營衛枯槁,更加黃耆,為黃耆建中。此皆後天不足所致,故以調和營衛為主治也。後人專用滋陰降火,誤治貽害,未至於劇者,用此悉可挽回。若夫腎虛致病者,又當八味腎氣丸;以虛煩不得眠,主以酸棗湯;內有乾血勞者,主以大黃䗪蟲丸。以上諸治,除酸棗湯外,後世皆所切禁,可慨已夫。

小建中湯(《金匱》)虛勞悸衄,裡急腹痛,夢遺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此湯主之。

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二兩),飴糖(一升),日三服。

黃耆建中湯,虛勞裡急,諸不足,此湯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二兩),飴糖(一升),黃耆(兩半)

氣短胸滿,加生薑;腹滿,去棗,加茯苓兩半;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二兩。

上條明系陽氣內奪之證,下條較上,虛證更劇,故加黃耆,以大補衛中陽氣也。

按:虛勞至於亡血、失精,消耗精液,枯槁四出,難為力矣。《金匱》用小建中、黃耆建中湯,以急建其中氣。後人樂令建中,並用前胡、細辛以退表熱;十四味建中,兼用熟附、蓯蓉以補下虛,均失建中之義。

八味腎氣丸,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此方主之。

熟地,淮藥,茯苓,棗皮,澤瀉,制附,上桂

除桂、附,即六味地黃湯。

按:腰痛,少腹拘急,純屬肝腎虛寒,而小便不利,又似虛中有熱,豈桂、附所宜用乎。殊不知肝既失其疏泄之權,腎亦傷其生髮之氣,水道自難流利,故以桂、附導火歸源。設非辛溫蒸其至極之陽,則沉洹有加無已。乃於補陰藥中稍加陽藥,使陰陽適中,無偏勝之虞,斯其為至治也。

白話文:

內傷虛損方法

失精、少腹緊繃疼痛、頭暈目眩、頭髮脫落、脈象虛弱無力且遲緩,伴隨消化不良、失血、以及遺精等症狀。男性遺精,女性夢遺,脈象虛弱無力但略帶緊的感覺,這些情況都可用桂枝龍骨牡蠣湯治療。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煅龍骨、煅牡蠣各適量。分三次服用。

脈象虛弱無力且遲緩,代表失血、遺精,是身體虛弱的表現。脈象虛弱無力但略帶緊的感覺,則代表身體虛弱的同時,還有輕微的邪氣,肝氣內動,導致魂魄不安。失血、遺精都是身體虛弱的內在疾病,張仲景單獨使用桂枝湯的原因何在呢?因為人體氣血的生成,完全依靠後天攝取的水穀精華。水穀進入胃中,清氣化為營氣,濁氣化為衛氣。營氣不足,則上焦出現熱症,並導致出血;衛氣不足,則下焦出現寒症,導致遺精。

因此,調理營衛氣是治療的關鍵。營衛調和,三焦功能正常,則體內虛火能歸於本位,寒熱症狀自然消失。水穀精華才能正常運化,精血來源也有保障。因為失血已經出現,擔心下焦虛弱難以約束,所以加入龍骨、牡蠣來收斂固澀。龍骨入肝斂魂,牡蠣入腎固精。後世有些人懷疑龍骨牡蠣會止澀過度,這是錯誤的。龍骨牡蠣和其他藥物(如石脂、鍾乳、肉蓯蓉、金櫻子等)搭配使用,就成為峻猛的藥物;但用於桂枝湯中,則成為固護、封藏精氣的根本藥物。

如果出現嚴重虛弱、遺精、心悸、鼻出血、腹痛、煩躁等症狀,在原方基礎上加入飴糖,就成為小建中湯;如果虛弱伴隨裡急後重,是營衛枯竭的表現,則加入黃耆,就成為黃耆建中湯。這些都是後天不足引起的,因此調理營衛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後世一些人專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反而造成傷害。若病情尚未嚴重,使用這些方法都能挽回。如果是腎虛引起的疾病,則應服用八味腎氣丸;如果是虛煩失眠,則服用酸棗湯;如果是內有血瘀的虛勞,則服用大黃蟲丸。以上這些治療方法,除了酸棗湯之外,後世大多都禁止使用,令人惋惜。

小建中湯:虛弱、心悸、鼻出血、裡急後重、腹痛、遺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症狀,可用此方治療。

桂枝(去皮)、炙甘草、大棗、芍藥、生薑、飴糖適量。每日三次服用。

黃耆建中湯:虛弱、裡急後重、各種不足等症狀,可用此方治療。

桂枝(去皮)、炙甘草、大棗、芍藥、生薑、飴糖、黃耆適量。

氣短胸悶,加生薑;腹脹,去大棗,加茯苓;肺虛不足,需補氣,加半夏。

以上是陽氣內耗的證候,而本條比上一條虛證更嚴重,因此加入黃耆,以大補衛中之陽氣。

虛勞發展到失血、遺精,精液消耗殆盡,身體枯竭衰弱,難以恢復元氣。《金匱要略》使用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來迅速調理中氣。後世一些人為了調理中氣,又加入前胡、細辛來祛除表邪;十四味建中湯則加入熟附子、肉蓯蓉來補益下焦,這些都背離了建中湯的本意。

八味腎氣丸:虛弱、腰痛、少腹緊繃疼痛、小便不利,可用此方治療。

熟地黃、山茱萸、茯苓、棗皮、澤瀉、制附子、肉桂適量。

除去肉桂、附子,就是六味地黃湯。

腰痛、少腹緊繃疼痛,純屬肝腎虛寒,而小便不利,又像是虛寒中夾雜熱症,為何要用肉桂、附子呢?因為肝臟失去了疏泄的功能,腎臟也損傷了生髮之氣,水道自然難以通暢,因此使用肉桂、附子引導陽氣歸位。如果不是用辛溫藥物溫煦極度虛寒的陽氣,則病情會越來越重。所以在補益陰藥的基礎上,加入少量的溫陽藥物,使陰陽平衡,避免偏盛偏衰,這是最佳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