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內傷虛損失血症治

咳血,久而成癆,或勞成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中潮熱,盜汗減食,異功散加阿膠,或四君子加鱉甲、麥冬、黃耆、五味。

陰虛火動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草根、烏賊骨、童便。

咳血不止,至夜發熱,吐痰或帶血絲者,六味丸加蛤粉、童便,臨臥服。

咳唾膿血,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或數實者,此為肺癰也。

咯血者,不嗽而喉中咯出小塊或血點是也,其症最重,而其勢甚微,常咯兩三口即止。蓋緣房勞傷腎,陰火載血而上。亦有兼痰而出者,腎虛水泛為痰也。陰虛多火,黑瘦之人最忌犯此。初起宜清手足少陽、厥陰諸經遊散之火,後以六味丸加牛膝,滋補腎陰,以安其血,不可用攻血藥也。滑伯仁曰:咯血,為病最重,以肺金為陰火所制,水虧火旺,逼而上行,逆之甚矣。

經謂上氣見血、下聞病音,言喘出於腎而咯出於肺也。宜用生料六味丸加麥冬、五味,下靈砂丹治之。然多有兼於風寒、飲食而發者,若兼風寒,則人迎緊盛或見弦緊,宜黃耆建中湯,不可誤認本病而與前藥,亦不可妄用他藥也。

溲血,經云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濁,可知溺血之由,無不本諸熱者。多欲之人,腎陰虧損,下焦結熱,血隨溺出,脈必洪數無力,治當壯水以制陽光。溺血不止,牛膝一味煎熬,不時服之。有氣虛不能攝血者,玉屑膏最妙,方用人參、黃耆等分,為末,以白萊菔切片,蜜炙,不時蘸食之,豈非虛火宜補、宜緩之意歟。

惟痛屬火盛,謂之血淋;不痛屬虛,謂之溲血,二者不可不辨。溲血,先與導赤散加茯苓,作湯服;若不效,此屬陰虛,五苓散加膠艾,下四味鹿茸丸。

小便自利,後有血數點者,五苓散加桃仁、赤芍。暴病,脈滑實者,大黃、滑石、甘草、延胡索下之。

元氣大虛而挾虛熱,所下如砂而色紅,有如血淋之痛,神砂妙香散加澤瀉。病久滑脫者,去黃耆、山藥、桔梗、木香,加煅飛龍骨、益智仁,即王荊公妙香散。虛寒,以此湯合四味鹿茸丸。

老人溲血,多是陰虛,亦有過服助陽而致者,多難治,惟大劑六味丸加紫菀茸,作湯服。

咳血、溲血,形脫,脈小勁而搏,逆也;溲血日久,形色枯萎,癃閉如淋,二便引痛,喘急虛眩,行步不能者,與死為鄰矣。

下血,血之在身,有陰有陽。陽者,順氣而行,循流脈中,調和五臟,灑陳六腑,如是者謂之營血也;陰者,居於絡脈,專守臟腑,滋養神氣,濡潤筋骨。若是臟感內外之邪,傷,則循經之陽血至其傷處為邪氣所阻,漏泄經外;或居絡之陰血,因蓄留之邪擗裂而出,則皆滲入腸胃而泄矣。

世俗每見下血,率以腸風名之,不知風乃六淫中之一耳。或有風從腸胃、經脈而入客者,或外淫風木之邪內乘於腸胃者,則可謂之腸風。若其他不因風邪,而腸胃受火熱之淫,與寒、燥、濕怫鬱其氣,及飲食不節,用力過度,傷其陰絡之血者,亦謂之腸風可乎。蓋腸風所下之血,清而色鮮,四射如濺,乃風性使然,《素問》所謂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是也。

白話文:

內傷虛損失血症治

咳血,久而演變成肺癆,或因勞累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疲倦無力,五心煩熱,咽喉乾燥,臉頰發紅,心中潮熱,盜汗,食慾減退,可用異功散加阿膠,或四君子湯加鱉甲、麥冬、黃耆、五味子。

陰虛火旺而咳血,或痰中帶血,血點如珠,可用生料六味丸加茜草根、烏賊骨、童尿。

咳血不止,晚上發熱,吐痰並帶血絲,可用六味丸加蛤粉、童尿,睡前服用。

咳出膿血,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脈象滑數或數而有力,這是肺癰。

咯血是指不咳嗽,喉嚨裡自行咯出少量血塊或血點,這種情況病情最嚴重,但出血量很少,通常咯出兩三口就停止。這是因為房事過度傷腎,陰虛火旺,血液上湧所致。也有些情況伴有痰液,這是腎虛水液代謝失調導致痰濁。陰虛火旺、體質瘦弱的人最容易犯此病。初期應清瀉手少陽、足少陽、厥陰經的遊走之火,之後用六味丸加牛膝滋補腎陰,以安撫血液,不可使用破血的藥物。滑伯仁說:咯血是病情最重的疾病,因為肺金被陰火所克制,水虧火旺,血液被迫上行,逆亂之極。

經書上說「上氣見血,下聞病音」,意思是喘息來自於腎,咯血來自於肺。宜用生料六味丸加麥冬、五味子,再配合靈砂丹治療。但很多情況是兼夾風寒、飲食因素而發病的,如果兼夾風寒,則人迎脈緊盛或見弦緊脈,宜用黃耆建中湯,不可誤認為本病而使用上述藥物,也不可隨便使用其他藥物。

尿血,經書上說胞宮的熱邪移至膀胱則導致小便不利,由此可知尿血都是由於熱邪所致。性生活過度的人,腎陰虧損,下焦積熱,血液隨小便排出,脈象必然洪數無力,治療應當滋陰降火。尿血不止,可用牛膝單味煎服,隨時服用。若因氣虛不能攝血,則玉屑膏最佳,方劑用人參、黃耆等量研末,用白蘿蔔切片蜜炙,隨時蘸食,這不就是陰虛火旺宜補宜緩的治療原則嗎?

只有疼痛屬火盛,稱為血淋;沒有疼痛屬虛,稱為尿血,這兩者不可混淆。尿血,先服用導赤散加茯苓,作湯劑服用;若無效,這是陰虛,用五苓散加阿膠、艾葉,再配合四味鹿茸丸。

小便正常,之後有幾點血,用五苓散加桃仁、赤芍。急性病,脈象滑實,用大黃、滑石、甘草、延胡索下瀉。

元氣大虛,又夾雜虛熱,排出的尿液如同砂石,顏色鮮紅,並有像血淋一樣的疼痛,可用神砂妙香散加澤瀉。久病而正氣衰敗,則去掉黃耆、山藥、桔梗、木香,加入煅燒過的龍骨、益智仁,這就是王荊公妙香散。如果兼有虛寒,則將此方與四味鹿茸丸合用。

老年人尿血,大多是陰虛,也有服用過多壯陽藥而導致的,多難治療,只能用大劑量的六味丸加紫菀、鹿茸,作湯劑服用。

咳血、尿血,形體消瘦,脈象細小有力而跳動,這是逆證;尿血日久,面色枯萎,小便不利,排尿、大便時疼痛,呼吸急促,頭暈目眩,行走困難,那就接近死亡了。

下血,血在體內分陰陽二種。陽血,順著氣機運行,循行於脈管之中,調和五臟,濡養六腑,這就是營血;陰血,居於絡脈,專門滋養臟腑,濡養神氣,滋潤筋骨。若是臟腑感受內外邪氣而受傷,則循經的陽血到達受傷的地方被邪氣阻滯,而從經脈外洩漏;或者居於絡脈的陰血,由於瘀積的邪氣衝擊而破裂出血,都會滲入腸胃而排出。

世俗每見下血,都稱之為腸風,不知風是六淫邪氣中的一種。或者風邪從腸胃、經脈侵入,或者外來的風邪內襲腸胃,這才可以稱為腸風。如果其他原因引起,不是風邪,而是腸胃受熱邪侵犯,或寒、燥、濕邪鬱結其氣,以及飲食不節,用力過度,傷及陰絡之血,也可稱為腸風嗎?腸風下血,血色鮮紅,四處濺射,這是風邪的特性,《素問》上說久風入裡則為腸風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