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內傷虛損失血症治

雖有紫黑血塊,時欲咯出,而無鮮血上行,尚屬可治;若血雖止而脈大不減,或雖小而弦細數疾,或弦硬不和,勿輕許為可治;亦有他部柔和,而左關尺弦強者,為陰虛火旺,最為危兆。其變有三:一則陰火引血復上而暴脫,一則虛陽發露而發熱,一則火上逼肺而喘咳,此終不救也。

諸失血後,倦怠昏憒,面色憔悴,懶於言語,宜獨參湯加陳皮,所謂脫血益氣也。

失血後頭昏發熱,此虛火上炎、外擾之故,不可誤認外感。

婦人倒行,血溢於上,蒸熱,咳嗽不已,及男子精未完而御女,而成虛勞失血,並宜烏骨雞丸,選順丸選用之。若血色晦淡不鮮,無論上吐下失,但當用溫熱之劑,如甘草、乾薑溫理中氣,切忌寒涼。若至⿰血丕血、血水,則難已矣。血脫用人參益氣以固氣血,惟血色鮮明或略見紫塊者宜之。

若見晦淡者,為血寒而不得歸經,須兼炮黑乾薑溫之。尺部脈弦,用生料六味,加肉桂引之。亦有用肉桂為末,和獨參湯服者。

若血色如珠,光亮如漆,吐出即干,以指甲剔之,成片而起者,雖能食不倦,後必暴脫而死。

若血中見似肉似肺,如爛魚腸,此胃中脂膜為邪火所爍,凝結而成。方書咸謂必死,然吐後凝結既去而不發熱,能進飲食,今服小劑異功、保元,大劑六味、都氣,多有得生者,不可盡委之不救也。

嘔血成碗而有聲,怒氣傷肝,動肝火則火載上行,動肝氣則氣逆血奔,所以皆能嘔血。肝火盛者,必有煩熱脈證;肝氣逆者,必有胸脅痛滿等症。但凡肝氣為邪,每多侮土,故常致脾胃受傷及營血失守,而脈虛神困,治宜理其中氣,勿謂始因怒氣而專意伐肝也。然血從腹脅而上,大嘔而出,本肝火內旺,鼓激胃中之血上湧也。

而症治猶有三焉。一或暴怒火逆傷肝,其症胸脅痛,甚則厥逆,柴胡疏肝散加酒大黃;亦或極勞奔馳傷肝,其症遍身疼痛,或時發熱,犀角地黃湯加當歸、肉桂、桃仁泥;亦或竭力房勞傷肝,其症面赤足冷,煩躁口渴,生脈散、加減八味丸。

若陽衰不能內守而嘔者,異功散研服八味丸,然不戒房室、思慮、勞役,終不救也。

唾血者,平時津唾中有鮮血,或如絲,或浮散者,此屬思慮傷脾,脾虛不統血也。有兼心、兼胃、兼腎之不同,兼心,加味歸脾湯;兼腎,六味丸加肉桂;兼胃,四君子湯加黃耆、山藥、粟米,名七珍散。食少溲清者,異功散加扁豆灰;胃中痰食不清,吐血,加半夏、生薑,即白扁豆散。

咳血者,因咳嗽而見血,或乾咳,或痰中見紅絲、血點一兩口,氣急喘促,此雖肺體自燥,亦為火逆咳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其脈微弱平緩,易治;弦數緊實,氣促、聲嘶、咽痛者,不治。得此症者,若能靜養,庶有生理。治宜清金壯水為主。

白話文:

內傷虛損失血症治

即使出現紫黑色血塊,偶爾想咳出來,但沒有鮮血往上涌,仍然可以治療;如果出血停止了,但脈象仍然有力不減,或者脈象雖弱卻弦細數疾,或弦硬不和,就不要輕易認為可以治癒;也有一些情況是身體其他部位脈象平和,但左關、尺脈弦急有力,這是陰虛火旺,是最危險的徵兆。這種情況會有三種變化:一是陰火引動血液再次往上涌而突然死亡,二是虛陽外露而發熱,三是火氣逼迫肺部而喘咳,這三種情況最終都是無法挽救的。

各種失血之後,感到倦怠昏沉,面色憔悴,懶於說話,應該服用獨參湯加陳皮,這是補益氣血的療法。

失血後頭暈發熱,這是虛火上炎,外邪侵擾造成的,不能誤認為是外感疾病。

婦女月經逆行,血液湧出,伴隨發熱、咳嗽不止,以及男子性交過度,導致虛勞失血,都應該服用烏骨雞丸或其他類似的補益方劑。如果血色晦暗不鮮豔,無論是上吐下瀉,都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例如甘草、乾薑溫補中氣,絕對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到了血崩、血水不止的地步,那就很難治療了。血脫可以用人參益氣來固護氣血,只有血色鮮明或者略微看到紫黑色血塊的情況才適合這樣治療。

如果血色晦暗,這是血寒而不能回歸經脈,需要同時用炮製的黑乾薑溫補。尺脈弦急,就服用生料六味地黃丸加肉桂引導氣血運行。也有人用肉桂研磨成粉末,和獨參湯一起服用。

如果血色像珠子一樣,光亮像漆一樣,吐出來就乾了,用指甲刮,能成片剝落,即使能吃東西不覺得累,之後也必定會突然死亡。

如果血中出現像肉像肺一樣的東西,像爛魚腸一樣,這是胃中脂膜被邪火灼傷,凝結而成的。醫書上都說這種情況必定死亡,但是如果吐出來之後凝結物排出,沒有發熱,又能進食,現在服用小劑量的異功散、保元湯,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補氣湯,很多人都能活下來,不能完全認為是無法治療的。

嘔血成碗狀並伴有聲音,這是由於怒氣傷肝,肝火旺盛則火氣上行,肝氣逆亂則氣血逆衝,所以都會嘔血。肝火盛者,必然有煩熱的脈證;肝氣逆者,必然有胸脅疼痛、脹滿等症狀。凡是肝氣被邪氣侵犯,大多會損傷脾土,所以常常導致脾胃受損以及營血虧損,而出現脈象虛弱、精神萎靡,治療應該以調理脾胃中氣為主,不要因為一開始是怒氣所致而專門治療肝臟。但是如果血液從腹部脅肋往上湧,大量嘔出,這是肝火內旺,刺激胃中血液上湧。

而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還有三種:一種是暴怒火逆傷肝,症狀是胸脅疼痛,嚴重則出現厥逆,用柴胡疏肝散加酒制大黃;還有一種是極度勞累奔波傷肝,症狀是全身疼痛,有時發熱,用犀角地黃湯加當歸、肉桂、桃仁泥;還有一種是房事過度傷肝,症狀是面紅足冷,煩躁口渴,用生脈散、加減八味丸。

如果陽氣衰弱,不能內守而嘔血,用異功散研末服用,再服用八味丸,但是如果不戒除房事、思慮、勞累,最終還是無法治療。

唾血,是指平時唾液中帶有鮮血,或者像絲線一樣,或者散佈在唾液中的情況,這是思慮過度傷脾,脾虛不能統攝血液造成的。有兼及心、胃、腎的不同情況,兼及心臟的,加味歸脾湯;兼及腎臟的,六味地黃丸加肉桂;兼及胃的,四君子湯加黃耆、山藥、薏苡仁,稱為七珍散。如果食慾不振,尿液清稀,用異功散加扁豆灰;胃中痰飲食物積滯不清,吐血,加半夏、生薑,就是白扁豆散。

咳血,是因為咳嗽而出現出血,或者乾咳,或者痰中帶有紅色絲線、血點,氣急喘促,雖然是肺部乾燥,也是因為火逆損傷了血管,血液隨著痰液排出。脈象微弱平和,容易治療;脈象弦數緊實,氣促、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則難以治療。得了這種病,如果能靜養,或許還有痊癒的可能。治療應該以清熱瀉火、滋陰補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