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四 (8)
卷四 (8)
1. 內傷虛損失血症治
吐血之病,在偶有所傷而根本未搖者,但隨其所傷,宜清則清,宜養則養,隨藥可愈,無足慮也。惟積勞積虛,以致元氣太虛,真陰失守,乃為危證。凡患此者,非加意慎重,而徒恃藥力以求活,則誠難矣。凡成盆無聲為吐;或咯而出血屑,甚咯而出帶紅絲,為咯血。因勞損而氣虛,脈靜或微弦無力,既非火證,又非氣逆而血妄行者,此真陰內損、絡脈受傷而然,惟用甘醇補陰,培養絡脈,俟營氣漸固而血自安也。此證最忌寒涼。
吐血、咯血,凡兼口渴咽痛、躁煩喜冷、脈滑便實、小便赤熱等證,此水不濟火、陰虛陽盛而然,治當滋陰壯水,而大忌辛溫也。吐血,全由火盛,逼血上行而根本多傷,宜察其火之微甚而治之。若胃火熱甚而煩渴,頭痛氣壅,或兼便結腹脹者,治當瀉火;若兼陰虛水虧,則宜慎之也。
吐血而傾盆盈碗,或鮮散中兼帶紫黑大塊,吐後不即凝結,蓋血出於胃,以其雜水穀也,皆勞力內傷中氣而得,亦有醉飽接內而致者。治法不可驟止,亦不宜峻攻,只宜清理胃氣以安其血。若血色瘀晦如汙泥,為陽不致陰,宜花蕊石散溫以散之。
吐血初起,脈洪數者,屬外因,須用參蘇飲加當歸、茯苓。蓋茯苓能守五臟真陰,瀉腎中伏火,去脾胃中濕。數劑後,脈數退而洪不退者,用六味地黃加沉香,以納氣歸源。若洪退弱極,用異功散以補脾生肺,慎不可用寒涼耳。
吐血,脈洪大弦長,按之有力,上膈壅熱,胸似滿痛,精神不倦,或血似紫黑塊者,用荊芥、丹皮、當歸、阿膠、酒大黃、桃仁泥之屬,從大便導之。不知此,而用四物湯加芩、連、知、柏行之,使氣血俱傷,脾胃俱敗,百無一生也。
若飲酒過多,傷胃吐血,四君子加香、砂、甘葛。
因食太過、不能消化,煩悶強嘔,因傷胃吐血,腹中絞痛,自汗,其脈緊而數者,難治,枳實理中湯加丹皮、扁豆灰。
勞心太過,吐血不止,歸脾湯去木香,加麥冬、阿膠。有時吐血兩日,隨即無事,數日又發,經年累月不愈者,小烏沉湯送黑神散,不時常服;吐甚不止者,柏葉、乾薑等分,加艾葉少許,入童便服。
暴吐血新止後,用燕窩、冰糖各四錢,同煮服之,五七日,永不發。
吐血發渴,名血渴,十全大補湯、生脈散加乾葛,量胃氣虛實用之。
吐血,脈微細為順,洪大為逆。
血若暴湧如潮,喉中汩汩不止,脈見虛大,此火勢未斂,急以熱童便或藕汁服之;俟半日許,脈勢稍緩,可進調養之藥,倘寸關雖弱,而尺中微弦,為陰虛,須防午後陰火上升,上午宜獨參、保元以統其血,下午與六味丸加童便以濟其陰,服後脈漸調和,飲食漸進,肢體輕爽,面色不赤,足膝不冷,身不灼熱,額無冷汗,溲便如常。
白話文:
吐血的病症,如果是偶爾受傷,而身體根本沒有受到嚴重損害的,只要根據受傷的情況,該清熱就清熱,該滋養就滋養,對症下藥就能痊癒,不用擔心。但是,如果因為長期勞累積累成虛損,導致元氣過於虛弱,真陰不足,這就屬於危急的症狀了。患有這種病症的人,如果不加倍小心謹慎,只依靠藥力求生,那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大量吐血稱為吐血;或者咳出帶有血絲的痰液,甚至咳出帶有紅色血絲的痰液,稱為咯血。因勞損導致氣虛,脈象平靜或稍弦細無力,既不是火熱症狀,也不是氣逆導致血液妄行,這是真陰內傷、經絡受損造成的,只有使用甘甜醇厚之品滋補陰液,調理經絡,等到營氣逐漸充足,出血自然就會停止。這種症狀最忌諱寒涼。
吐血、咯血,如果同時伴有口渴咽痛、煩躁易怒怕冷、脈象滑數大便乾燥、小便赤熱等症狀,這是由於陰虛陽盛,水不能制火造成的,治療應該滋陰補水,而絕對不能使用辛溫的藥物。吐血,完全是由於火熱太盛,逼迫血液上湧,而且多半是根本性的損傷,應該根據火熱的輕重程度來治療。如果胃火很盛,伴有煩渴、頭痛、氣壅,或者伴有大便乾燥腹脹,應該瀉火;如果同時伴有陰虛津虧,就應該謹慎用藥。
大量吐血,或者鮮血中夾雜紫黑色大塊血塊,吐血後血不立即凝固,這是因為出血部位在胃,因為胃中混雜著水谷食物的緣故,都是由於勞力過度內傷中氣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因為飲酒過度或暴飲暴食造成的。治療方法不能驟然止血,也不宜峻猛攻治,只能調理胃氣來平復血脈。如果血色瘀滯晦暗像泥巴一樣,這是因為陽氣不能溫煦陰液造成的,應該用溫和散寒的藥物來治療。
吐血初期,脈象洪大而數的,屬於外邪引起的,需要服用參蘇飲加當歸、茯苓。因為茯苓能保護五臟真陰,瀉去腎臟中的伏火,去除脾胃中的濕氣。服用幾劑藥後,脈象的頻數減退而洪大依然存在,就用六味地黃丸加沉香,以收斂元氣。如果脈象洪大減退而極度虛弱,就用異功散來補益脾臟、滋養肺臟,一定要謹慎,不可使用寒涼藥物。
吐血,脈象洪大弦長,按之有力,上腹部灼熱,胸部好像脹滿疼痛,精神飽滿,或者血塊呈紫黑色,應該用荊芥、丹皮、當歸、阿膠、酒大黃、桃仁泥等藥物,從大便排出瘀血。如果不了解這個道理,而用四物湯加黃連、黃芩、梔子、柏子仁等藥物來治療,就會使氣血俱傷,脾胃俱敗,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
如果飲酒過度,傷胃吐血,就用四君子湯加砂仁、香附、甘葛根。
因為飲食過度,不能消化,煩悶噁心嘔吐,因此傷胃吐血,腹部絞痛,自汗,脈象緊數,難以治療,應該用枳實理中湯加丹皮、扁豆灰。
勞心過度,吐血不止,用歸脾湯去木香,加麥冬、阿膠。有時吐血兩天,隨即就好了,幾天后又發作,經年累月不好,用小烏沉湯送服黑神散,經常服用;吐血不止的,用柏葉、乾薑等量,加少許艾葉,用童尿送服。
暴吐血剛剛停止後,用燕窩、冰糖各四錢,一起煮服,服用五到七天,就不會再發作了。
吐血發渴,稱為血渴,用十全大補湯、生脈散加葛根,根據胃氣虛實來使用。
吐血,脈象微弱細小為順利,脈象洪大為逆利。
如果血液像潮水一樣湧出,喉嚨中汩汩不止,脈象虛大,這是火勢沒有收斂,緊急用熱童尿或者藕汁服用;等到半日左右,脈象稍緩,就可以服用調理的藥物了,如果寸關脈雖弱,而尺脈稍弦,這是陰虛,需要預防午後陰火上升,上午應該單獨服用人參、保元散來統攝血液,下午服用六味地黃丸加童尿來滋補陰液,服用後脈象漸漸調和,飲食逐漸增加,肢體輕鬆舒適,面色不紅,足膝不冷,身體不灼熱,額頭沒有冷汗,大小便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