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2. 內傷虛損失血經旨

經曰:黃帝曰: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

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

營者,五穀之精氣也,調和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經六腑也。

血為營,營於內。目得血而能視,足得血而能步,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攝。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

心主身之血脈。

諸血者,皆生於心。

人臥血歸於肝。

肝藏血。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

氣血以升,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氣血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故為熱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

氣之所併為血虛,血之所併為氣虛。

帝曰:血併為虛,氣併為虛,是無實乎?岐伯曰: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故為實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血脈和,則精乃居。

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有兩死,而無兩生。

卒然多食飲而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

不遠熱,則熱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其人薄厥。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胞移熱於膀胱,則為癃溺血。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盛血少,所謂反也。脈少血多,所謂反也。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臂多青脈,曰脫血。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

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腎,足少陰也,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

喝而喘,少陰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走盛於上而脈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陽明司天,咳不止而血出者,死。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也。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多氣少血,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陽病發於血,目久視傷血。

苦走血,血病無食苦。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司天、在泉之年,皆有見血等症。

白話文:

經典裡說,黃帝問:「什麼是血?」岐伯回答:「中焦接受食物氣息,吸取其中的精華,轉化為血液,使它呈現紅色。」

食物進入胃部,脈絡得以運行;水分進入血管,血液才得以形成。

營氣是來自五穀的精華,它在五臟之間調和,散佈到六腑,才能進入脈絡。所以,營氣沿著脈絡上下循環,貫穿五臟,經過六腑。

血液就是營氣,在體內運行。眼睛得到血液,就能看東西;腳得到血液,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液,就能握物;手指得到血液,就能抓取。

如果大量失血,皮膚會變得蒼白,失去光澤。

心臟主管身體的血液循環。

所有的血液都由心臟生成。

人睡覺時,血液會迴流到肝臟。

肝臟負責儲存血液。

血液過多時,人容易發怒;血液不足時,人容易恐懼。

微小的血管破裂,血液就會滯留在經絡中。

氣血上升,陰陽失衡,氣亂於防衛系統,血液逆流於經絡,氣血分離,一個實一個虛;血液集中在陰部,氣集中在陽部,就會出現驚嚇或瘋狂的情況;血液集中在上半身,氣集中在下半身,會感到心煩且容易發怒;血液集中在下半身,氣集中在上半身,會混亂且記憶力減退。

氣血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寒冷會讓血液凝固無法流通,溫暖則會讓血液溶解並流動。

氣血如果同時集中,就會導致血液或氣虛。

黃帝問:「血液集中會造成虛弱,氣集中也會造成虛弱,這是不是代表沒有實證?」岐伯回答:「有的情況就是實證,沒有的情況就是虛證,所以氣集中時血液就減少,血液集中時氣就減少,現在氣血失調,所以身體就虛弱。」微血管和細小的血管會一起將血液輸送到經絡,如果氣血同時集中,就會形成實證。

如果氣血同時向上沖,就會出現大厥,也就是突然死亡,但如果氣血恢復平衡,人就會活過來,否則就會死亡。

血液和脈絡和諧,精氣才能駐留。

營氣和衛氣是精華的氣息;血液是神聖的氣息。所以,失血的人不會出汗,出汗的人不會失血;因此,人不可能同時因失血和出汗而死。

突然大量飲食,腸胃會飽脹,生活作息不規律,用力過度,就會傷害到微血管。陽性微血管受傷,血液會外溢,就會鼻血;陰性微血管受傷,血液會內溢,就會便血。

如果不遠離高溫,就會熱到出血,引發血崩。

陽氣過盛,大怒會導致身體氣息斷絕,血液淤積在上半身,人會突然倒地。

生氣會導致氣息逆流,嚴重時會嘔血或腹瀉,這是因為氣息向上沖。

脾臟的熱量傳到肝臟,就會出現驚嚇和鼻血。

子宮的熱量傳到膀胱,就會尿頻和尿血。

脈搏強壯,血液充足,脈搏虛弱,血液不足,這是正常的現象,相反的情況就是疾病。

脈搏強壯但血液不足,這是反常的情況。脈搏虛弱但血液過多,這也是反常的情況。

吃太多,氣息卻不足,這是因為大量失血,濕氣聚集在下半身。

脈搏細小但血液過多,這是因為中焦有熱氣。

脈搏粗大但血液不足,這是因為中焦有風氣,水分無法進入,所以血液不足。

手臂上有很多青筋,表示大量失血。

躺著的時候脈搏很強,這也表示大量失血。

過度悲傷會導致胞絡斷裂。

陽氣內動,會導致心臟衰竭,頻繁尿血。

腎臟,是足少陰脈,如果動脈受損,就會產生飢餓感但不想吃東西,咳嗽時會有血。

乾渴且呼吸困難,這是少陰脈的咳嗽,會有血的原因是陽脈受傷。陽氣過盛,氣息往上沖,就會咳嗽,血液會從鼻子流出。

陽明脈出現逆流,會喘息、咳嗽、身體發熱、驚嚇、鼻血、嘔血。

陽明脈主導天氣,如果不停咳嗽並且出血,就會死亡。

結陰,第一次便血一升,第二次二升,第三次三升。

女性的生理特徵是氣息過剩,血液不足,這是因為她們經常流失血液。

人的正常生理狀態是:太陽脈通常血液較多,氣息較少;陽明脈通常氣息和血液都很多;少陰脈通常氣息較多,血液較少;太陰脈通常血液較多,氣息較少。這是天生的生理特徵。

月經不來,是因為胞脈閉塞。胞脈屬於心臟,並連接子宮。現在氣息向上沖,壓迫心臟和肺部,氣息無法向下流通,所以月經不來。

鹽分會影響血液,如果有血液疾病,不要吃太多鹽。陽氣的疾病通常會從血液開始,長時間用眼會傷害血液。

苦味的食物會影響血液,如果有血液疾病,不要吃太多苦味的食物。所有太陽、太陰、少陽、少陰的天氣,都會出現出血症狀。

所有的血液反向流動,都很難治療;順向流動,比較容易治療。沒有潮熱的情況,病情較輕;有潮熱的情況,病情較重;潮熱非常嚴重且脈搏強烈,就會死亡。

九竅出血,身體發熱,無法躺著,就會死亡。

所有血液疾病,陽氣過盛會導致身體發熱和口渴,陰氣過盛會導致身體冰涼且不口渴,身體冰涼的情況比較容易痊癒。

如果心臟和肺部的血液破裂,血液像泉水一樣湧出,從口鼻同時流出,就無法治療。

過度勞累,身體發熱,皮膚蒼白,之後便血、尿血、鼻血,病情加重,這是逆境。

血液向上沖,不管是唾液、嘔吐物或吐血,都是凶兆。如果轉變成向下排泄,像是惡性腹瀉,這是順境。向上沖是逆境,治療起來比較困難;向下排泄是順境,治療起來比較容易。因此,仲景說:蓄血癥,如果可以自行排血,就會痊癒。如果健康的人突然排血,病情就會進展。

無緣無故突然排惡血,叫做心臟衰竭,很難治療。

感冒的太陽症,如果鼻血,病情就會好轉;熱氣聚集在膀胱,如果自行排血,也會好轉。

鼻子黑或白,表示失血。

蓄血,指的是瘀血積聚。如果血液積聚在上半身,就會健忘;如果積聚在中間部位,胸部會感到飽脹,皮膚會變黃,漱口水但不想吞下去;如果積聚在下半身,就會發狂,大便黑色,小腹硬痛;蓄血的外在症狀包括痰多、嘔吐、口渴、昏迷、健忘,常常想漱口。所有病情白天輕微晚上加重,都是因為瘀血,會發狂,喜歡漱口但不想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