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一 (1)
卷一 (1)
1. 內傷虛損經旨
經曰:帝曰:願聞五虛、五實。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者,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者,謂五虛。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
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乃為痿厥、心悗。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我想知道什麼是五虛、五實。」
岐伯回答:「脈搏強勁、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暢、昏沉嗜睡,這叫做五實;脈搏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腹瀉不止、食慾不振,這叫做五虛。」
黃帝又問:「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有人能活下來呢?」
岐伯說:「如果能吃下粥漿,腹瀉止住,虛者就能活下來;如果身體出汗後,大小便通暢,實者就能活下來,這就是判斷的標準。」
長時間看東西會傷血,長時間臥床會傷氣,長時間坐著會傷肉,長時間站立會傷骨,長時間行走會傷筋。
邪氣聚集的地方,那裡的氣勢一定虛弱。陰虛的人,陽氣必定會聚集到那裡。
五臟負責儲藏精氣。不可損傷五臟,損傷五臟就會失去精氣的保護而導致陰虛,陰虛就會沒有氣,沒有氣就會死亡。
邪氣旺盛就會導致實證,精氣被奪走就會導致虛證。
邪氣所在之處,都是不足之處。因此,上氣不足,腦部就會供血不足,耳朵就會發出耳鳴,頭部就會昏沉,眼睛就會模糊;中氣不足,大小便就會異常,腸道就會發出咕嚕聲;下氣不足,就會導致肢體麻木、心悸。
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強者,生;失強者,死。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氣奪也。
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
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下虛則厥,上虛則眩。
三焦者,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癃閉,虛則遺溺。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營氣不足,就會變得不仁慈;如果衛氣不足,就無法行動;如果營氣和衛氣都不足,就會既不仁慈也無法行動,身體也會變得虛弱無力。人體如果失去了精神和意志,就等於死亡。
能夠守護住生命能量的人,就能活下去;失去守護的人,就會死去。能夠保持身體強壯的人,就能活下去;失去強壯的人,就會死去。說話含糊不清,要等一整天才能再說話,這是因為生命能量被奪走了。
氣海充足的人,氣息飽滿,胸膛會感到悶塞,臉色發紅;氣海不足的人,氣息微弱,連說話都困難。
血海充足的人,總是覺得自己身體很大,並且會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血海不足的人,總是覺得自己身體很小,並且會感到狹窄,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
水穀之海充足的人,腹部會感到飽滿;水穀之海不足的人,就會感到飢餓,無法進食。
髓海充足的人,身體輕盈有力,甚至會超過自己的能力;髓海不足的人,腦袋會昏昏沉沉,耳朵會發出嗡嗡聲,小腿會酸痛,頭暈眼花,看不清楚東西,並且會感到疲倦,只想躺著休息。
下半身虛弱就會昏厥,上半身虛弱就會頭暈。
三焦經脈是太陽經脈的正經,連接膀胱經脈,主要負責下焦部位。如果三焦經脈積聚了過多的能量,就會造成小便閉塞;如果三焦經脈能量不足,就會出現尿失禁。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則腰背痛而股酸。
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肺藏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肝藏血。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脾藏肉。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腎藏志。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
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
精奪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
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
液奪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酸,耳數鳴。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白話文:
陰陽失調,則使體液外溢,流向陰部,骨髓與體液都減少,若流出過多,會導致虛弱,虛弱就會引起腰背疼痛和大腿肌肉痠痛。
心主管精神,當精神過剩時,人會不停笑;當精神不足時,人會感到悲傷。
肺主管氣息,當氣息過剩時,人會喘息或咳嗽;當氣息不足時,人會呼吸困難或氣力不足。
肝主管血液,當血液過剩時,人會容易生氣;當血液不足時,人會感到恐懼。
脾主管肌肉,當肌肉過剩時,人會腹部膨脹,排尿困難;當肌肉不足時,四肢會失去活動能力。
腎主管意志,當意志過剩時,人會腹部膨脹,消化不良;當意志不足時,人會出現寒熱症狀。
內部能量枯竭導致寒熱症狀,會使人聲音嘶啞或癱瘓,這表明腎功能虛弱。
能量流失會導致聽力喪失;氣息散失會導致視力模糊。
體液流失會導致皮膚開裂,大量出汗。
血液流失會導致面色蒼白,缺乏光彩,脈搏虛弱,這是血液流失的表現。
總之,以上描述了中醫對於不同器官系統失調所產生的症狀,包括精神、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和能量的異常,以及相關的外在表現如體液、血液和能量的流失。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太陰脈細微如發者,此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皆不可寫。
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恐懼如人將捕之。
心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
腎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白話文:
身體發熱如同燒炭,脖子和胸部像是被卡住一樣,人迎脈跳動急促有力,呼吸急促而氣逆,這是身體陽氣過盛。如果出現小便頻密,一天要排泄好幾次,這是身體陽氣不足;如果太陰脈細微如髮絲,也是陽氣不足的表現。現在病人外受五種陽氣過盛的影響,內有兩種陽氣不足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既不屬於表證也不屬於里證,已經是性命垂危的徵兆了。
皇帝問道:「什麼叫做五奪?」岐伯回答:「身體的形體和肌肉已經衰竭,這是第一奪;大出血之後,這是第二奪;大量出汗之後,這是第三奪;大便失禁之後,這是第四奪;生產之後或大出血之後,這是第五奪。這五種情況都是不可逆轉的。」
肝臟虛弱,就會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聽力下降,而且恐懼不安,像是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
心臟虛弱,就會胸腹部脹滿,肋骨下方與腰部相連的地方會疼痛。
脾臟虛弱,就會腹部脹滿,腸鳴聲響,飲食不消化,經常腹瀉。
肺臟虛弱,就會呼吸短促,不能夠順暢地呼吸,耳朵失聰,喉嚨乾澀。
腎臟虛弱,就會胸部疼痛,腹部脹滿,小腹疼痛,精神恍惚,心情鬱悶。
氣之所並,為血虛;血之所並,為氣虛。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帝曰:陰之生實,奈何?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盛,下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
帝曰:陰之生虛,奈何?岐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白話文:
氣血互相依存,氣虛則血虛,血虛則氣虛。有則為實,無則為虛,所以氣虛導致血虛,血虛導致氣虛,現在血氣失調,所以虛弱。
血氣上行,就會導致大厥,大厥則會暴死。氣能復原則生,不能復原則死。
黃帝問道:陰氣生實,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回答:喜怒無常,就會導致陰氣上逆,上逆則下盛,下盛則陽氣隨之,所以稱為實。
黃帝問道:陰氣生虛,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回答:喜則氣降,悲則氣消,氣消則脈虛空,再加上吃寒涼食物,寒氣充盈,就會導致血虛氣散,所以稱為虛。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氣實則形實,氣虛則形虛,這是常態,反之則為病。飲食充足則氣盛,飲食不足則氣虛,這是常態,反之則為病。
脈實則血實,脈虛則血虛,這是常態,反之則為病。
氣虛者熱,此謂反也;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寫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虧,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寫其邪,調其虛實。故曰有餘者寫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容易發熱,這是因為氣虛反常;吃得多卻氣不足,也是反常;吃得少卻氣多,也是反常;脈象強勁但血量少,也是反常;脈象微弱但血量多,同樣是反常。
人體狀態實則氣機充盈,虛則氣機衰退。氣機充盈則容易發熱,氣機衰退則容易發寒。
當身體虛弱,病邪卻旺盛,屬於邪氣過盛,應立即採取疏解措施;當身體強壯,病邪卻不足,應立即採取補益措施。身體虛弱,表示陰陽俱不足,這種情況不能針灸,否則會加重虛弱,甚至導致陰陽俱竭,血氣耗盡,五臟空虛,筋骨髓虧,老年人就會死亡,壯年人也會虛弱無力。
身體強壯,病邪也旺盛,屬於陰陽俱盛,應立即疏解邪氣,調整虛實。所以說,身體有餘者要疏解,不足者要補益,這就是養生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養生,一定順應四季變化,適應寒暑,調節喜怒情緒,保持安穩居住環境,平衡陰陽,協調剛柔,這樣就能避開邪氣,延年益壽。
2. 內傷虛損脈法
經云: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氣虛則脈弦弦血虛則脈大。凡脈虛細弱,為勞。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衛俱微,則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
脈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脈細而微者,血氣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脈大而芤者,脫血、血虛;脈大如蔥管,脈沉者、遲者,脫氣。
平脈弦大,營損血虛。大而無力,陽衰易扶;數而無力,陰火難除。寸弱上損,浮大里枯。尺寸俱微,五勞之軀。血羸左濡,氣弱右虛;左右微小,氣血無餘。
白話文:
古籍記載,平常人脈搏有力,是因為勞累過度,極度虛弱的人脈搏也強勁。氣虛則脈搏弦細,血虛則脈搏洪大。凡是脈搏虛弱細小,都是勞累所致。
脈搏弦緊且洪大,弦緊代表氣血不足,洪大代表血虛;氣血不足則寒性,血虛則虛弱,虛寒交搏,這種脈象稱為革脈。婦女則容易出現半產漏下,男子則容易出現失血失精。
寸口脈微弱且澀,微弱代表衛氣衰竭,澀代表營氣不足。衛氣衰竭,面色發黃;營氣不足,面色發青;營衛氣虛,則容易出現寒慄、咳嗽、吐痰、吐口水。
脈搏柔軟、緩慢、微弱、無力,都是虛弱的表現;脈搏弦緊,代表中氣虛弱;脈搏細小微弱,代表氣血雙虛;脈搏細小,代表氣血不足;脈搏洪大而空虛,代表失血、血虛;脈搏如蔥管般洪大,脈象沉伏遲緩,代表元氣衰竭。
脈搏弦緊而洪大,代表氣血虧損,血虛。脈搏洪大而無力,代表陽氣衰弱,容易恢復;脈搏頻數而無力,代表陰虛火旺,難以消除。寸脈微弱,代表上焦氣虛;脈搏浮大而尺脈虛弱,代表氣虛下陷。寸關尺脈皆微弱,代表五勞之軀。左側脈搏細弱,代表血虛;右側脈搏虛弱,代表氣虛;左右脈搏微小,代表氣血枯竭。
男子久病,氣口脈弱則死,強則生。女人久病,人迎脈弱則死,強則生。
虛勞之脈,大抵多弦。或浮大、或數大者,易治;弦者,難治,若雙弦,則為賊邪,尤為難治。如數極,則殆。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為虛,遲則為勞。
凡診虛、弱、細、數,皆為不足,陰陽俱虛之脈,惟平旦見之;日中,則必洪數;浮而大、浮而弦者,皆為火盛陰虛之脈,暮多見之。
至數多而數者,為至脈,即陰虛勞症也。至脈緩而無力,屬氣虛;數而無力,屬血虛。
凡六部重手沉取損小,輕手浮取實大,謂之陽盛陰虛。以寸尺論之,陽主寸,陰主尺。寸浮者損小,尺沉者實大,謂之陰盛陽虛;寸浮者實大,尺沉者損小,謂之陽盛陰虛。脈浮屬陽,沉屬陰。陰虛則浮之洪大,沉之空虛。
白話文:
男性久病,呼吸微弱,脈象虛弱就容易死亡,反之,呼吸強健,脈象有力則有生機。女性久病,人迎脈虛弱則容易死亡,反之,人迎脈有力則有生機。
虛勞的脈象,大多弦細。如果脈象浮大或數快,則容易治療;弦細的脈象,則難以治療,若雙弦,則是邪氣入侵,更難治療。脈象極快,則情況危急。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代表虛弱,遲則代表勞損。
凡是診斷出脈象虛弱、細小、數快,都代表身體不足,陰陽雙虛的脈象,只在清晨出現;到了中午,則必定洪大而數快;浮大或浮弦的脈象,都是火盛陰虛的表現,傍晚時更容易出現。
脈象極快,而且很數,稱為至脈,也就是陰虛勞損的症狀。至脈緩慢无力,代表气虚;至脉数快无力,代表血虚。
六部脈診中,重手深取,则脉象偏小,轻手淺取,则脉象偏大,这叫做阳盛阴虚。以寸尺而言,寸脉属阳,尺脉属阴。寸脉浮大,尺脉沉细,则叫做阴盛阳虚;寸脉浮大,尺脉沉细,则叫做阳盛阴虚。脉象浮属阳,沉属阴。阴虚则浮脉洪大,沉脉空虛。
脈沉緩無力者,陽虛;脈多弦數者,陰虛;氣口脈大無力,為中氣虛。
久病形肉俱脫,客邪雖去,元氣虧極,故脈雖似和緩,實無神也。多不治。
久病脈沉細數者,死。
脈結者,三年死;脈代者,三月內死。左手脈細,右手浮大勁急,為正虛邪盛,必死;脈細數,骨蒸、乾咳、聲啞、寒熱似瘧者,死。
氣口大而虛者,為內傷於氣;氣口脈大而時顯一澀者,為內傷於血;氣口脈大而澀,人迎及尺弦者,為醉飽入房,肝脾氣血俱傷;人迎脈弦而數,為瘀血;氣口脈滑而實,為宿食也。
內傷,左脈常細而澀,右脈多浮而大。陽氣下陷,不能生陰,故血枯而左脈細澀;脾胃虧損不能生金,故氣虛而右脈浮大。內傷,寸口大於尺內,此陽盛脈也。
白話文:
脈搏沉緩無力,代表陽氣不足;脈搏弦數,代表陰氣不足;氣口脈搏大而無力,表示中氣虛弱。
長期疾病導致形體消瘦,即使病邪已除,元氣也嚴重虧損,所以脈搏看似和緩,實際上卻沒有生機,往往難以治療。
長期疾病脈搏沉細且數,預示著死亡。
脈搏結滯,預示著三年內死亡;脈搏代脈,預示著三個月內死亡。左手脈搏細小,右手脈搏浮大勁急,表示正氣虛弱,邪氣旺盛,必然死亡;脈搏細數,伴隨骨蒸潮熱、乾咳、聲音嘶啞、寒熱交替,也預示著死亡。
氣口脈搏大而虛弱,代表內傷於氣;氣口脈搏大而時而出現澀滯,代表內傷於血;氣口脈搏大而澀,人迎脈搏弦數,尺脈弦數,代表因醉飽後房事過度,導致肝脾氣血受傷;人迎脈搏弦數,代表瘀血;氣口脈搏滑而實,代表宿食積滯。
內傷後,左脈常細而澀,右脈多浮而大。陽氣下陷,無法生陰,導致血枯而左脈細澀;脾胃虧損,無法生金,導致氣虛而右脈浮大。內傷後,寸口脈搏大於尺脈,表示陽氣盛而脈象強勁。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脈浮者,裡虛也;脈虛浮弦,為短氣、目瞑、衄血。脈大者,春夏劇,秋冬瘥。
男子脈弱而澀者,為無子,精氣清冷;虛弱微細者,善盜汗出;脈沉小遲者,溏泄、食不化;脈虛芤遲及諸芤動微緊者,男子失精,女子夢交;緊數之脈,表裡俱虛;緊,為寒傷營;數,為血不足;脈見短數,則無胃氣;細數、緊數,俱非吉象。脈洪大按之虛者,須防作泄。
凡見數脈,難治。病久脈數,尤非所宜。脈忽浮澀而數,忽沉弱而緩,變易不常,虛火之故也。虛損潮熱泄瀉,脈短澀者,不治。虛損,脈浮大者,屬陽虛;細數者,屬陰虛。芤,為失血。若兩手俱芤,而中有一部猶弦者,為有瘀蓄。若見數大者,為火旺,必難治;若見澀,亦不可治。
白話文:
一般男性,脈象大而有力是過勞所致,極度虛弱也會導致脈象偏大。脈象浮起者,代表內虛;脈象虛浮而弦緊,容易出現呼吸急促、眼花、流鼻血等症狀。脈象大者,在春夏季節較為嚴重,秋冬季節則會減輕。
男性脈象弱而澀,代表不育,精氣虛寒;脈象虛弱細小,容易盜汗;脈象沉而小且遲緩,代表腹瀉、消化不良;脈象虛弱而細小,遲緩且微緊,代表男性遺精,女性夢遺;脈象緊而數,代表表裡皆虛;脈象緊,代表寒邪傷及營氣;脈象數,代表血虛;脈象短而數,代表胃氣不足;脈象細而數、緊而數,都是不吉利的徵兆。脈象洪大,按壓卻虛弱,需預防腹瀉。
凡是脈象數者,都難以治療。久病脈象數,更是不祥之兆。脈象忽而浮澀而數,忽而沉弱而緩,變化無常,這是虛火所致。虛損導致潮熱、腹瀉,脈象短而澀,無法治療。虛損導致脈象浮大,屬於陽虛;脈象細而數,屬於陰虛。脈象細小而空虛,代表失血。如果雙手脈象都細小空虛,但其中一隻手脈象仍然弦緊,代表有瘀血積聚。如果脈象數而大,代表火氣旺盛,必難治療;如果脈象澀,同樣不可治療。
弦數,為骨蒸。自上而下者,必寸口浮數;自下而上者,必尺中弦急。若關尺俱弦細而急者,不治。尺中弦強,必因房室發熱;若更犯房室,明日反暫軟,後日弦強必愈甚,不可不察也。
氣口脈浮大,按之反澀者,有宿食也;脈數而滑者,有宿食也;脈遲而滑者,宿食作脹也;氣口脈緊,寒食停滯胃中也;脈沉緊而細,冷食停脾也;兩手脈模糊不清,此宿食積滯,胃氣不行也。脾不能鼓運,胃不能熟腐,故脈不滑而澀,澀甚模糊不清。若人迎緊盛而氣口滑者,停食感冒也。
虛損之脈,凡甚急、甚數、甚澀、甚滑、甚短、甚長、甚弦、甚緊、甚洪、甚實者,皆虛勞太甚。然惟漸緩則有生意,若弦甚病甚,數甚病危。若弦細而加緊數,則百無一生。脈芤,為血虛;沉遲而小,為脫氣;大而無力,為陽虛;數而無力,為陰虛;大而芤,為脫血;微細,為盜汗。寸弱而軟,為上虛;尺弱軟澀,為下虛;尺軟滑疾,為血虛;兩關沉細,為胃虛。
白話文:
如果脈象弦數,代表身體有骨蒸的症狀。從上往下摸脈搏,如果在寸口位置浮而數,表示病氣從上往下走;從下往上摸脈搏,如果在尺中位置弦而緊,表示病氣從下往上走。如果關脈和尺脈都弦細而緊,就沒有救治的希望了。如果尺中脈弦強,很可能是因為房事過度引起的發熱;如果再次犯房事,隔天脈象會暫時變軟,但隔天又會更加弦強,這點必須格外注意。
如果氣口脈浮大,按下去卻感覺澀,代表有宿食。如果脈搏數而滑,也代表有宿食。如果脈搏遲而滑,則表示宿食引起的脹氣。如果氣口脈緊,代表寒食停滯在胃中。如果脈沉緊而細,代表冷食停滯在脾臟。如果兩手脈搏模糊不清,代表宿食積滯,胃氣不通暢。脾臟無法正常運作,胃臟也無法消化食物,所以脈象不滑而澀,甚至模糊不清。如果人迎脈緊盛而氣口脈滑,代表停食感冒。
虛損的脈象,如果過於急、過於數、過於澀、過於滑、過於短、過於長、過於弦、過於緊、過於洪、過於實,都代表虛勞太過。只有逐漸緩和才可能有生機,如果弦脈過於嚴重,病情也更加嚴重,脈搏過於數,則病情危急。如果弦脈細而更加緊數,就完全沒有活命的機會。脈象芤,代表血虛;沉遲而小,代表脫氣;大而無力,代表陽虛;數而無力,代表陰虛;大而芤,代表脫血;微細,代表盜汗。寸關脈弱而軟,代表上焦虛;尺脈弱軟澀,代表下焦虛;尺脈軟滑疾,代表血虛;兩關脈沉細,代表胃虛。
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弱者,為中虛;細而微小,氣血俱虛。
喻嘉言曰:虛勞之脈,為不足之候,為精氣內奪也。黃帝問何謂重虛,岐伯對以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謂其上下皆虛也。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𠊓然,謂其步履之不正也;脈虛者,不象陰也,謂其脈全不似乎太陰脈之充盛也。然以脈之無常,從來謂是上焦陽氣虛,故其脈無常,果爾則下焦陰氣虛,脈更無常矣。
觀下文云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澀脈且主死,而寸脈之無常,寧復有生理哉。故氣虛者,言無常也。此一語明謂上氣之虛,由胸中宗氣之虛,故其動之應手者,無常耳。乃知無常之脈,指左乳之動脈為言,有常則宗氣不虛,無常則宗氣大虛,而上焦之氣始懨懨不足也。
白話文:
脈象軟弱,表示體質虛弱;脈象緩慢,同樣表示體質虛弱;脈象微弱,則代表中焦虛弱;脈象細小,說明氣血雙虛。
喻嘉言指出,體力衰弱的脈象,是體內能量不足的徵兆,代表精氣內耗。黃帝詢問什麼是「重虛」,岐伯回答脈氣上虛、尺脈虛弱就是「重虛」,意思是全身上下都虛弱。氣虛指的是氣息不定,腳步不穩;尺脈虛弱,表示步履不正;脈虛則表示脈象不似太陰脈的充盈,說明脈象全無規律。然而,脈象不定通常被認為是上焦陽氣虛,因此脈象不定,如果這樣,那麼下焦的陰氣也可能會虛弱,脈象更會失去規律。
從後文可以知道,脈象不定會導致滑脈生變,澀脈則可能引發死亡。澀脈已經暗示著死亡的可能,而寸脈若不定,難道還能有生存的機會嗎?所以,氣虛是指氣息不定。這句話明確地表示上部氣虛是由於胸中宗氣的虛弱,所以它在手上的反應是不穩定的。由此可知,脈象不定是指左乳動脈的脈象,脈象有規律則表示宗氣不虛,脈象不定則表示宗氣大虛,上焦的氣勢開始顯得不足。
這段中醫古文主要討論了脈象與體質虛弱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脈象所代表的具體意義。
後之論脈者,但宗越人所述損脈而引伸觸類曰:脈軟者,為虛;緩者,為虛;澀,為虛;芤,為血虛;弦,為中虛;脈細而微者,氣血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脈沉小遲者,脫氣。虛損之脈,實未足以盡其底裡,惟賴仲景云:虛勞之脈,多兼浮大。前人所以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又謂:脈浮者裡虛。又謂: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人夢交。脈極虛芤遲,為消穀、亡血、失精。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而總括其義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可見浮大弦緊,外象有餘,其實中藏不足,不專泥遲緩微弱一端以驗脈也。
白話文:
後來討論脈診的人,只遵從張機所描述的損傷脈象並加以推演和分類說道:脈象柔軟的是虛弱;緩慢的是虛弱;渾厚粗糙的是虛弱;芤形脈是血液虛弱;弦形脈是中焦虛弱;脈象細微且微弱的是氣血都虛弱;脈象狹窄短促的是血液和氣息都很少;脈象下沈、狹窄、緩慢的是失去元氣。虛弱損耗的脈象,實際上不足以完全揭示病情的根本原因,只有依靠張仲景的話:“虛弱疲勞的脈象,大多會出現浮大。”因此古人認為:“男性健康人的脈象如果很大就是勞累過度,非常虛弱也是因為勞累。”
又說:“脈象浮起表示內臟虛弱。”還有人說:“勞倦引起的疾病,它的脈象浮大,四肢發熱,夏天和春天症狀嚴重,秋天和冬天症狀輕微。”男性的脈象浮起來而且脆弱而混濁,就代表沒有生育能力。“脈象表現出各種芤形、跳動和微微收縮的情況,男人就會遺精,女性就會做春夢。”脈象極度虛弱、芤形、緩慢,這是消化不良、失血或遺精的徵兆。脈象虛弱、細微、微弱的人容易出汗。而綜合這些含意來說:“脈象既弦又大,弦形脈說明減少,大形脈說明空虛,減少意味著寒冷,空虛意味著虛弱,虛冷相互作用,這種情況被稱作革脈。對於女性而言,這可能導致早產或流產,對於男性而言,可能會造成失血或遺精。”
由此可以看出,浮大弦緊等表面現象看似強壯,實際上內部可能存在不足,不能單純地根據脈象是否緩慢、微弱來判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