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二 (17)
卷二 (17)
1. 內傷虛損證治
人有貪飲成酒積,脾氣損傷,五更作泄,久之飲食少思,多嘔吐、盜汗,此乃脾胃虧也。蓋酒從胃入,宜傷胃,但脾受之;脾惡濕,酒性正濕,乃移於腎;腎雖水臟,藏精不藏濕,酒氣熏蒸,腎受酒毒,仍傳於脾;脾又不受,遂傳大腸而出,大腸惡酒濕,而遄發下泄甚多,亡陰也。治宜先戒酒,後解酒毒,仍健脾益胃也。消酒湯甚效。
小兒多食瓜果、肥甘成疳,身黃瘦,毛豎膚焦,此乃脾胃虛也。蓋小兒脾胃本嬌,恣食果物肥甘以傷之,臟腑之氣不能運化,勢必積滯而成疳、成癆也。治宜補脾胃氣也,倘徒泄火降痰、消食殺蟲,反損真元,必致危殆矣。加味六君子湯效。如蟲疳,椒梅理中湯效。
人有憂思不已,加飲食失節,脾胃有傷,面黑環唇,尤甚如飢而見食則惡,氣短促,此乃陰陽相逆也。蓋心肺居上焦,行營衛,而光澤於外;肝腎居下焦,養筋骨,而強壯於內;脾胃居中焦,運化精微,以灌注四臟,脾胃傷,四臟無所取資則俱病矣。
今憂思不已則脾胃氣結,飲食不節則脾胃氣損,必致陰氣上溢於陽中,而黑色遂著於面矣;而脾氣通於口,而華於唇,今腎侮土,故黑色著於唇,非陰陽相反而成逆乎,是脾胃陰陽之氣虛。治宜急救中土也。和順湯甚效。
人有多食肥甘,積久不化,偶遇風邪,便覺氣塞不通,此乃傷食,因而外感也。蓋胃強則土能生金,肺氣必旺。食本助胃,而多食則反傷胃,胃氣虛肺亦必虛,肺主皮毛,不能外衛,無怪風寒易襲也。治宜內消食而外逐邪,又不傷胃,若徒治外感,則非也。
人有傷感冒風寒,咳嗽而臥不安,此乃內傷於腎也。蓋腎為肺子,腎泄過多必取給於母,然腎虛肺亦必虛,肺氣不能充於皮毛,故邪易入。要知腎虛感邪,最難愈,以散邪藥不能直入腎經,然邪不遽於腎仍在肺,散肺邪仍補腎氣,腎得益,肺又無損,斯善於散邪也。治宜補腎更補肺,使子母兩旺則反邪自遁矣。
倘徒用散邪,則肺氣益虛,腎又取資,將內外盜肺氣,是肺氣太傷,不惟不生腎,且反耗腎,遂至成為癆瘵矣。金水兩滋湯效。
人有終日思慮憂愁,面黃體瘦,忽感風寒,此乃內傷脾腎也。蓋脾胃為後天,腎為先天,最不宜病,亦最易病。天下無不思不愁之人,但過於思慮,則胃氣不升,脾氣不降,食積不化,何能生津液以灌諸臟;且思慮傷脾,憂愁傷腎,腎傷則水不灌肝,肝無以養,仍克脾胃,憂思相合,脾腎兩傷,外邪尤易深入也。治宜脾腎並補,但須補土無妨水,補水無礙土耳。
脾腎兩益丹效。
人有飢飽勞役,損其津液,口渴舌乾,又感風寒,頭痛發熱,此為內傷於陰也。蓋人身血足,津液自潤;血傷,津液自少;血少,皮膚無養,毛竅空虛,故風寒易入。然風入皮膚,不能驟進經絡,以陰虛陽未衰也,陽與邪戰而發熱,故頭痛。治當補其陰血,少佐祛風也。倘用攻於補陽之中,則陽旺陰消,邪轉熾矣。養陰辟邪丹效。
白話文:
內傷虛損證治
有些人因貪杯飲酒過度,導致脾氣受損,出現五更泄瀉(凌晨五點左右腹瀉),時間久了便食慾不振,經常嘔吐、盜汗,這是脾胃虧虛的表現。因為酒從胃進入,容易損傷胃,但脾臟也受其影響;脾臟怕濕,而酒的性質正是濕的,所以酒濕之邪會轉移到腎臟;腎臟雖然是水臟,能藏精但不能藏濕,酒氣熏蒸,腎臟受到酒毒的侵害,又會傳回脾臟;脾臟再次受損,便將酒濕之邪傳到大腸排出體外,大腸也厭惡酒濕之邪,於是引起頻繁且大量的腹瀉,導致陰液虧損。治療應先戒酒,然後解酒毒,再調理脾胃。消酒湯效果很好。
小孩子多吃瓜果、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導致疳積,症狀包括身體消瘦發黃,毛髮豎立,皮膚乾燥粗糙,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因為小孩子的脾胃本來就嬌嫩,過度食用瓜果肥甘厚味的食物會損傷脾胃,臟腑之氣無法正常運化,就會導致積滯,形成疳積或癆病。治療應以補益脾胃之氣為主,如果只單純瀉火、化痰、消食、殺蟲,反而會損傷元氣,導致病情危重。加味六君子湯效果不錯,如果是蟲積,則椒梅理中湯有效。
有些人因長期憂思過度,加上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受損,表現為面色發黑,嘴唇顏色暗淡,尤其明顯的是雖然感到飢餓,但一見到食物就沒有食慾,氣息短促,這是陰陽失衡的表現。因為心肺位於上焦,主宰營氣和衛氣,並使容貌光澤;肝腎位於下焦,滋養筋骨,使身體強壯;脾胃位於中焦,負責運化精微物質,供給全身臟腑。脾胃受損,其他臟腑得不到滋養,就會一起生病。
現在,憂思過度會導致脾胃氣機阻滯,飲食不節則會損傷脾胃之氣,必然導致陰氣上犯陽位,所以臉上出現黑色;而脾氣通於口,表現在嘴唇上,現在腎臟克制脾土,所以嘴唇也發黑,這不就是陰陽相逆嗎?這是脾胃陰陽之氣虛弱的表現。治療應該著急調理脾胃。和順湯效果很好。
有些人經常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積久不化,遇到風邪侵襲,就會感到氣機阻滯不通,這是因傷食而導致外感。因為胃強則能生金,肺氣自然旺盛。食物本來是滋養胃的,但吃得太多反而會傷胃,胃氣虛弱,肺氣也會虛弱,肺主皮毛,不能抵禦外邪,所以很容易受風寒侵襲。治療應該內消食積,外驅邪氣,而且不能損傷胃氣,如果只治療外感,那就治標不治本了。
有些人因傷風感冒,咳嗽而且臥床不安,這是因為內傷於腎。因為腎臟是肺臟的兒子,腎臟虧虛泄漏太多,必然會向母臟肺臟索取精氣,所以腎虛,肺氣也必然虛弱,肺氣不能充盈於皮毛,所以邪氣容易侵入。要知道,腎虛導致外感最難治癒,因為祛邪的藥物不容易直接進入腎經,但是邪氣還沒有深入腎臟,仍在肺臟,所以應該先散肺邪,再補腎氣,腎臟得到滋養,肺臟也不受損,這樣才是善於祛邪的方法。治療應該同時補益腎和肺,使母子兩臟都旺盛,邪氣自然會自行退去。
如果只用祛邪的藥物,肺氣會更加虛弱,腎臟又會向肺臟索取精氣,這樣內外都會損傷肺氣,肺氣過度受損,不僅不能滋養腎臟,反而會耗傷腎氣,最終會導致癆病。金水兩滋湯效果很好。
有些人終日憂慮愁思,面色發黃,身體消瘦,突然感受風寒,這是脾腎兩虛的表現。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腎臟是先天之本,最不應該生病,但也最容易生病。天下沒有不思不愁的人,但是如果思慮過度,胃氣不能上升,脾氣不能下降,食物積滯不化,怎麼能產生津液來滋養全身臟腑呢?而且思慮傷脾,憂愁傷腎,腎臟受損則水液不能滋潤肝臟,肝臟不能得到滋養,反而會克制脾胃,憂思相合,脾腎兩虛,外邪也更容易侵入。治療應該同時補益脾腎,但必須注意的是補土不能妨礙水,補水也不能妨礙土。
脾腎兩益丹效果很好。
有些人因飢餓、飽食、勞役等損傷津液,出現口渴、舌乾,又感受風寒,頭痛發熱,這是因為陰液受損。因為人體血氣充足,津液自然滋潤;血氣受損,津液自然減少;血氣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毛孔空虛,所以容易受風寒侵襲。但是風寒侵入皮膚,不能很快進入經絡,因為陰虛但陽氣還沒有衰弱,陽氣與邪氣搏鬥而發熱,所以頭痛。治療應該補益陰血,少佐祛風。如果用攻邪的辦法來補陽,就會導致陽盛陰衰,邪氣反而更加旺盛。養陰辟邪丹效果很好。